尹 晉
(大同煤礦集團同生浩然煤業(yè)有限公司,山西 大同 034116)
依據《關于忻州市原平市煤礦企業(yè)兼并重組整合方案的批復》(晉煤重組辦發(fā)[2009]22號文件),大同煤業(yè)公司兼并重組原山西原平浩然煤業(yè)有限公司、原平市石豹溝煤礦二溝井田、山西原平大萬梁煤業(yè)有限公司,兼并重組后的名稱為:“大同煤礦集團同生浩然煤業(yè)有限公司”, 設計生產能力0.90Mt/a。
(1)山西省原平市石豹溝煤礦長梁溝井田屬2006年資源整合后單獨保留的生產礦井,生產能力30萬t/a,采用斜井開拓方式,人工炮采,礦車運煤,帶式輸送機提升,通風方式為中央邊界式。批采2、3、5號煤層,現已開采5號煤層,井田探明可采儲量僅剩210萬t。
(2)山西和泰煤礦有限公司為2006年資源整合礦井,由原平市長梁溝鎮(zhèn)神山堡聯營煤礦、原平市寬灘里崖條煤礦和原平市西岔水紅土眼煤礦及周邊部分空白區(qū)整合而成。該井田內采煤歷史較為悠久,老窯較多,有2000年前關閉的華坡等22座小煤礦及2003年關閉的紅土彥煤礦,小窯大部分塌陷。采煤均為手工操作,主要開采2、5號煤層,沿煤層掘進,深度100~300m不等,采空區(qū)面積較大,對煤層開采影響較大。
(3)山西原平浩然煤業(yè)有限責任公司井田內所有的井筒均已關閉,整合設計開工前原山西省原平市石豹溝煤礦二溝井田主斜井、回風斜井全部關閉(按照關井六條標準)。
(1)山西原平浩然煤業(yè)有限責任公司為2006年資源整合后的在建礦井,由原平市長梁溝鎮(zhèn)神山堡煤礦、原平市長梁溝鎮(zhèn)大聯辦煤礦和原平市長梁溝鎮(zhèn)二溝煤礦及周邊部分空白區(qū)進行資源整合,整合后的井田面積為0.8403km2,批準開采石炭系2、3、5號煤層,批采標高1460~1250m,整合后設計生產能力為30萬t/a。整合后煤礦一直未開工,所有井口均已關閉。
(2)山西原平大萬梁煤業(yè)有限公司為2006年資源整合后單獨保留的機械化升級改造礦井,設計生產能力為30萬t/a,批準開采石炭系2、5號煤層,批采石炭系5號煤層,開采深度為1100~1400m,井田面積為0.8776km2。斜井開拓,采用長壁式開采,采高2.20m,放頂煤。主提升及大巷運輸為皮帶運輸機,型號為DTL80/15/2×90S,配套電機功率為90kW×2,副提升使用串車提升,井口安裝JTK1.2型絞車,功率為75kW。井下設主、副水倉各一個,總容量300m3,中央水泵房安裝有D12-25×9型多級離心泵三臺,電機功率18.5kW。
(3)山西省原平市石豹溝煤礦二溝井田為2006年資源整合后單獨保留的生產礦井,屬國有企業(yè)。井田面積為1.6449km2,開采標高1600~1200m。該礦原采用斜井開拓,中央邊界式通風,主扇為兩臺軸流式對旋風機,功率75kW×2,型號為FBCDZ-№16。采煤方法、運輸及通風方式與原平大萬梁煤業(yè)基本相同。
整合后的同生浩然煤業(yè)有限公司井田面積為3.616km2,設計產能0.90Mt/a。井田內含煤地層為石炭系太原組,共含煤5層,編號為2、3、4、5、6號,2號煤層厚1.73~7.82m(穩(wěn)定的可采煤層),平均5.51m;3號煤層厚0~1.62m(較穩(wěn)定的全區(qū)可采煤層),平均1.22m;4號煤層厚0~0.92m(零星可采煤層),平均0.50m;5號煤層厚2.57~18.34m(較穩(wěn)定的可采煤層),平均8.81m;6號煤層厚0~2.29m(較穩(wěn)定的局部可采煤層),平均1.29m。經計算,礦井工業(yè)資源/儲量46.66Mt,設計資源/儲量43.1025Mt,設計可采儲量1.3504Mt。
為了認真貫徹執(zhí)行和落實國家能源開發(fā)的方針和政策,并結合同生浩然煤業(yè)公司礦井資源條件、技術裝備及原山西原平浩然煤業(yè)有限公司現有生產系統的實際情況,確定方案為:經濟合理,技術可靠,工藝及設備先進;平面布置最大限度的少占耕地,充分利用地形,減少挖填方工程量,并將同生浩然煤業(yè)礦井建設成經濟規(guī)模合理,技術、工藝及裝備先進,符合煤炭行業(yè)發(fā)展趨勢的新型礦井。
(1)礦井設計生產能力0.90Mt/a。采用經過嚴格審查通過后,一次建成投產并移交的方式。
(2)充分利用了已有的工業(yè)場地、輔助生產系統及地面設施,只要能滿足設計要求,不重復建設。
(3)采用原有的斜井開拓,即使用原原平大萬梁煤礦的主、副斜井及回風斜井、地面工業(yè)廣場。
(4)回采方式:傾向長壁布置,綜采放頂煤采。
(5)工業(yè)場地總平面布置采用分區(qū)布置,生產生活分開。
(6)兼并重組設計旨在優(yōu)化礦井開拓、采煤、通風、排水、提升等各系統的功能,從而有效提高礦井的整體生產能力和抗災能力。
(7)供電系統:設計一回線路引自原平焦家寨110kV變電站35kV線路,導線采用LGJ-70鋼芯鋁絞線,長度為5.0km。另一回線路引自原平軒崗110kV變電站35kV線路,導線采用LGJ-70鋼芯鋁絞線,長度為12.0km,并在地面建設35kV變電站1座。
(8)采用一套KJ98N煤礦安全生產監(jiān)控系統,合理設置監(jiān)控探頭,提高安全生產管理水平。
(9)安裝環(huán)保設施,嚴格執(zhí)行環(huán)境保護治理措施,在井下增設移動式火災氣體束管采樣監(jiān)測系統,完善安全設施。
(1)礦井移交生產時新增井巷工程量7031m,其中煤巷5801m,巖巷1161m;總掘進體積93669m3,其中煤巷體積77873m3,表土體積779m3,巖巷體積10480m3,另有硐室體積4537m3。萬噸掘進率:7031/90=78m/萬t。利舊改造井巷工程量917m,其中煤巷72m,巖巷845m;總掘進體積12403m3,其中煤巷體積962.64m3,巖巷體積11440m3。
(2)生產生活區(qū)占地面積6.145hm2,排矸場區(qū)占地面積1.14hm2,火藥庫區(qū)占地面積0.32hm2,其中排矸場區(qū)及火藥庫區(qū)占地為新增占地,生活區(qū)為新增占地。全礦井工業(yè)場地占地面積7.605hm2,另場外公路占地面積0.5hm2,全礦井新增占地面積3.46hm2。
(3)礦井工業(yè)建構筑物總體積84548.0m3,其中新建總體積84373.1m3,只有行政福利建筑物總體積30302.4m3為新建。
(4)礦井全員效率8.58t/工,職工在籍總人數499人。
(5)建井工期22個月。
(6)本次項目新增建設靜態(tài)投資33455.58萬元,建設項目總投資48444.38萬元。
(1)由于井田大面積為黃土覆蓋,原有的勘探資料不能準確反映其隱伏構造實際情況,加之井田內部已形成大片采空區(qū),因此,在古空區(qū)、采空區(qū)內有積水、積氣是正常的,這就對開采工作面造成嚴重影響。
(2)措施及對策:回采前必須放空上部2號煤層采(古)空區(qū)的積水和積氣,通過檢測后方可開采。
(1)瓦斯涌出量探測資料為原有礦井5號煤層的數據,2號煤層無實測數據,隨著煤層開采深度的增加,采空面積的增大,煤層瓦斯涌出量會必然有所增加。
(2)措施及對策:加強瓦斯檢測,做好瓦斯涌出量預測預報,盡管本礦井為低瓦斯礦井,但由于有煤層采(古)空區(qū)的存在,其瓦斯涌出量的變化較大,因此,必須加強礦井通風管理,以保證安全生產。
(1)本礦首采2號煤層為自燃厚煤層,設計采用綜采放頂煤采煤法,因此,防火災和防塵任務艱巨。
(2)措施及對策:首先要加強采煤管理,盡可能不要使用風鎬落煤,以減少浮煤,從而降低火災風險;同時要防止漏風,并建立完善的防塵灑水系統。
(1)本井田礦井地質報告系忻州市煤田地質勘探隊根據原各礦采掘資料及鉆孔資料編制而成,首采區(qū)大部分為111b級儲量,少量為122b級儲量,基本能夠滿足設計要求,但由于井田內鉆孔較少,加之斷裂構造較發(fā)育,對斷層控制程度較低,尤其是未說明斷層的導水性和礦井涌水量資料可信度較低。為此建議:要高度重視開采煤層的賦存、變化特征進行資料收集、編制工作,以指導生產、科學管理,加強并對頂板巖性做物理力學測試工作。
(2)綜合機械化采煤對地質斷層構造及走向要明確,必須對全井田進行三維高分辯率地震勘探,并查明井田地質構造,探明井田內是否存在陷落柱、斷層等;為了滿足確定回風斜井井筒、井底主要硐室的準確性,在施工前必須補充井筒檢查孔。
(3)由于地質報告未對F1、F2斷層導水性進行評價,采取措施對F1、F2斷層的導水性進一步查明,同時完善礦井水文地質資料。
大同煤礦集團同生浩然煤業(yè)有限公司礦井兼并重組整合項目設計于2011年6月審批通過后,經過22個月的礦井建設,其中施工準備期3個月,井巷工程施工工期14個月,設備安裝及聯合試運轉5個月,礦井投產時新增井巷工程量7031m,掘進總體積93669m3,萬噸掘進率78m,改造利用原有井巷工程量917m,投產當年達到設計生產能力0.90M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