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事茶人札記

        2018-03-19 05:18:18菊女
        湖南文學 2018年1期

        菊女

        茶甌一盞候歸鴻

        意料之中,今天小寒陰雨霏霏,灰蒙蒙的天似氣血不足的病人,雖坐在火爐旁,而這病天無處不在的寒氣,一針針,仿佛要穿透人的骨肉。

        “三九”漸深,恍惚中,簾櫳里纖手執(zhí)墨,離點開九九消寒圖上最后一瓣梅花不遠了。想必,一場梅園盛事已甩開了水袖,躲在臨近的哪場瀟湘初雪后,吱吱呀呀開始練聲了。

        這樣想著,這寒冷的病天便生出萬種風情來。

        不動不挪,就這樣坐在小寒天的爐火旁,把玩著一只茶甌,直到暮色抵近窗口,一款上世紀九十年代的老普洱,早已在壺中熬成了夕水。而這冷暮夕水,成就了小寒天臘八節(jié)獨有的氣韻。

        真巧,小寒臘八同至??礉M世界都在隆重地煮著臘八粥,從前以為,花一夜煲一碗加了多種豆米瓜果的粥喝下去,只為祭祖先,為紛紛鬧鬧預熱下大年的喜慶。后來才知佛教傳入后,就把臘八節(jié)當成了佛門盛事,置為佛節(jié),為紀念釋迦牟尼于這一天得道成佛。據(jù)說他在修行期間,餓得快要堅持不住時,曾得到一位牧羊女布施的一碗粥而活命,后終于在臘八這天的菩提樹下打開天眼,證得圓滿。這讓這個佛節(jié)在慶賀外又多了層感恩之意。

        雖然很討厭那些神叨叨自稱佛子的人,他們裝出一副佛界權威模樣,過于渲染和捆綁關于佛的枝枝節(jié)節(jié),在他們的嘴里,沾一個佛字,傳說就都成了歷史。

        不過,我卻是歡喜有這樣的傳說。自小,我喜歡一個節(jié),不如說是喜歡關于那個節(jié)日的各種傳說,在傳說里,總是深情且分明的黑白,總是那些樸素的真善美,托著希望與信心。

        今天沒有喝臘八粥,而我的面前,一碗臘八粥分明正冒著熱香,我看到那個古老的從前,菩提樹下餓得氣息奄奄的佛祖,正盤腿而坐,閉目參悟。我看到他安靜承受著臨近證悟前巨大的苦,那是他深知前頭必有圓滿。他舍棄一切承受所有,去追尋探究這圓滿智慧,恰是因為自己對世間蒼生一份摯愛與心疼。

        世間許多成就,多是因愛而始。信念不會憑空附著于哪顆心上,總是因為心被深深打動過,深刻憂樂過。而那些堅持苦熬的歲月,也因為時間的漫長變得尤為滄桑厚重,它們會讓每一個到來都倍增芳香。那么,今天這個臘八節(jié),作為祭祖慶年也好,作為紀念世祖成佛也罷,都是恰當,且極具深意的。我們慶祝,是因為從這些傳說或典故里,看到了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會有個踏實光亮的來日,也看到再黑的夜里,星空都在秩序著,燦爛著。

        我一次次嘆服,從中國古老的二十四節(jié)氣里展示出古人的智慧,不只是精準地捕捉到了季節(jié)物候氣候的規(guī)律,更是從那些微妙的大自然變化里,看到生命物我的本質,看到突破與行走的理由。

        古人把小寒分為三候:雁北鄉(xiāng)、鵲始巢、雉雛。三個鳥名,三個動詞,直接而又形象地活化了這個階段的自然動態(tài)。并且這幾個動詞,讓今天這個陰冷至極的日子不敢萎靡沉陷,相反,讓我看到這苦寒的世界里,希望到處在孕育,春天悄悄在遠處布置著花事。能具備這種想象力的人,應是幸福的。

        古人認為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此時極寒時分,陽氣已動,所以大雁已經(jīng)開始向北啟程。遙遠的遷徙途中,定會不斷遇到風雪肆虐,但是它們堅信飛抵時,故園正春暖花開。

        “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認識到的這個天道,哪里又只是自然界的規(guī)律呢?無論大雁還是我們,內心能生出信念,必能有一座花好月圓為你在前頭候著,我們只需不斷去抵達,去相信,去熱愛。

        好吧,我就坐在今夜這爐火邊,煮著老茶,數(shù)著寒聲,雁聲,鵲巢聲,偷窺野雉在薄薄的陽氣里開始春心萌動,鳴唱著積蓄已久的深情。

        我就這樣念起你,念起他鄉(xiāng),信著來日。

        都說冬日以喝紅茶與普洱熟茶為宜,說是能蓄積體內陽氣,增熱暖腹,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還可助消化,去油膩。我深以為然,同時,我更愿意認為這些發(fā)酵過的茶,經(jīng)歷了煉獄般的旅程,在寒冷的日子里,用它們暖紅的湯汁、厚重的香韻,來向與它結緣的人證明一個叫“否極泰來”的成語。它們?yōu)榻褚沟奈覇㈤_一扇塵門,讓我能在這寒天苦旅里,憑虛御風,厘清人生的章章節(jié)節(jié),持守著飛翔的姿勢。這,怕也就是它們千般等候萬般磨礪后抵達的圓滿。

        看著這壺儼紅的古樹普洱茶湯,只要稍微懂一點這壺老茶的旅路歷程,我們是不會在肅殺的冬季里消沉疲累的,不會在這個小寒天里放棄守望,哪怕,你有一臉寂滅似的模樣。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但,你與我都深知,那陰雨冷霧深處,自有丘壑水聲動。

        恰好,今日無意中讀到范成大的《窗前木芙蓉》——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應似客心酸。

        更憑青女留連得,未作愁紅怨綠看。

        真被詩人寒窗前這朵憐惜惜的孤花給感動了。正要陪詩人共感它花心內的酸楚時,卻被它在霜神面前倔強的信心瞬間融解,不懼不愁不怨。有時,霜雪也阻止不了一場綻放,如果我們想要綻放的話。

        讀幾遍后,我就笑了。

        茶已幾沸,爐火正旺,萬家燈火躺在寒雨迷霧里。望與不望,都深信那梅花嶺上,我們目光與思想正在交聚。識與不識,也了然這一生會有你相陪,在春秋里種花埋花,輪轉流年。

        那么,屬于我們的一場歸來,是必然存在,莫如于這個小寒夜里展開茶甌一盞,候天際歸鴻。

        百草回芽,紅茶啟春簾

        今日立春,百草回芽。

        窗外陰雨連綿,一場南方的雪老是被一種神秘的力量,關在想象里飛揚,就是不見飄起在塵世和面前。即使這樣,卻也無法讓心不跟著立春的一聲輕呼而律動起來。

        去園子里轉轉吧。

        荷缸里幾條金魚好似也聞春訊,齊刷刷地游在水面上一朵落梅周圍,不知那點殘香,還夠不夠它們用來裝扮春天的心情?

        那樹紅梅較之舊年稀疏了些,倒更見情深。在這個喜慶氣氛的天里望著它們,容易勾起對南朝樂府《西州曲》里“憶梅下西州,折梅寄江北”的向往,真是沒有辜負這初臨的春光。

        昨天是迎春日。迎春被富于想象和智慧的人發(fā)明出許多花樣,為的是把春天和主管樹木發(fā)芽的句芒神接回來。迎春設春官,從前,這春官大多由乞丐擔任,或者由娼妓充當,并由他們喊出“春來了”,預告立春的時間。

        這習俗一直讓我覺得有些好笑。多美的春,應天地自然造化而來,卻被我們的道學老先生聯(lián)想起春天發(fā)情的畫面。春天發(fā)情其實也是很美的自然行為,奈何文化偏行狹域后,就會愚弄智商,他們覺得是件丟臉的下作事,只好讓地位低賤者來報春。倒也好,這讓時時被人鄙夷嘲諷者也終于上了個臺面,與一件極關極雅的事有了相干。

        不管如何含義的形式,不管你迎不迎,春,不差一分還是到了。

        對事茶人來說,今天立春比春卷春餅更必不可少的,是泡上一壺好紅茶。免不了應俗,溫暖紅艷里圖個吉祥的開端。

        起身,假借春風染指,微掀蓋,撥五六克自去歲沉睡至今的野生祖母紅入茶荷。必是要細細端詳一番,如與舊友道個好,再開始接下來的江湖茶水路。

        炭火正旺,上乘山水已沸起,煮壺溫杯,干茶入壺,將水靠壁注入少許,還在夢著山風的干茶醒了過來。素手輕搖幾下,如瞬間花開,芬芳滿室。后速倒出,茶汁淋壺身。再于隱隱茶霧里將沸水沖入壺內,注目二三秒后,一壺飽滿的夕紅茶湯便在公道杯里與立春開始眉目傳情,脈脈無限意。

        這個時節(jié),它們怕是記起了自己的前世今生。那永不可歸去的山頭故園里,茶樹準備抽新芽了。我看到眼前一個永遠不再與春天關聯(lián)的舊夢的隔世回首,那種悲欣交集。

        立春時,這種隔世相望的況味尤為深長。新的生命在開始勃發(fā),那些冬日葬去的,其實在這個春天里都能聽到回聲,能看到舊影,能作用于心。

        譬如這刻茶事。去春今時,它們還是軟枝上探綠,初諳世風,而此時,一路苦旅涅槃,成為芳花卓絕的一杯茶湯,溫暖滄桑,啟開春簾。

        品一口,在立春的炭火旁念起關漢卿的一支元曲《大德歌·冬景》——

        雪粉華,舞梨花,再不見煙村四五家。密灑堪圖畫,看疏林噪晚霞。黃蘆掩映清江下,斜攬著釣魚槎。

        我的家門前,一直有一條這樣的清江水,水上,魚鷺歇在四季漁舟上。

        那冬景在眼前這杯紅茶湯里永存,這是一種極為厚道的懷念,能催生希望。

        前日,祖母紅原始野茶基地的胖嫂電話來,說想我了,說為我留了臘排骨。我當然也想她了,想那里的鄉(xiāng)人了。他們的想念,相當于那一山一山野茶的思念。

        我這位野茶女比任何人都在意春天的到來,四月,就是上山采茶制茶的日子。

        看懸崖峭壁上的茶樹攢寒冬之香,在春風里翹首以待,被鄉(xiāng)民們采下芽葉,帶往世間,被澤塵心,成為一條光華之旅。

        這是一種注定不歸的遠行,一場不言重逢的別離。然而,這樣的別離卻成為一種天地介質的使命,成了一種期許,在依依不舍里,能起一種欣然予之的自豪,以成就他人來成就自己的不二之選。

        當然,這種離去談不上悲壯。悲壯就太顯沉重了,這可以稱作是一樁五味雜陳的喜悅事。

        原始茶山下,胖嫂家的那盆炭火肯定日夜在燃起。立春在鄉(xiāng)人家里的隆重以待,要比在城里有著本質上的不同。那種隆重,并非風花雪月事,是與生計相連的實在期待與計劃,農(nóng)事耕作,一年田問地頭的希望便開始了。

        那些憨厚質樸的心地,恰如山頭上正欲探芽的野茶,當我們愉快吃著他們種下的糧食蔬菜瓜果時,他們臉上的笑容滿足得讓人毫不懷疑:他們從來就不曾為一路辛勤勞作而后悔。

        就如此刻喝著這杯原始野茶祖母紅,它的溫暖和長香,讓我感覺到一種守候已久的歸來,那日山頭春風里的相別,是一場多么幸運的啟程。

        我也在立春,特地燃起一盆炭火,為輝映春天的遠足而來,為泡上一壺野紅追溯去春里的告別,暖開今春的秀簾。

        四月開采日,茶山之下,我將帶著今日之念去與胖嫂家的那盆不曾熄滅的炭火,再訴四季憂樂。

        山在,水在,茶在,你和我便在。

        這樣想著,面前炭火欲淡了去,趕緊添加,再盼壺上水沸。

        一場茶事,說是簡單,若是細了心去講究色香味意的天然諧合,倒也是免不了進入一段復雜的過程。陸羽茶經(jīng)里說茶有九難:

        一日造,二曰別,三日器,四日火,五日水,六日炙,七日末,八日煮,九日飲。陰采夜焙,非造也。嚼味嗅香,非別也。膻鼎腥甌,非器也。膏薪庖炭,非火也。飛湍壅潦,非水也。外熟內生,非炙也。碧粉縹塵,非末也。操艱攪遽,非煮也。夏興冬廢,非飲也。

        這樣一段文字里,僅是第一個“造”字,就已是一座龐大的工事,我所體驗的諸多制茶過程里,遠不止是“陰采夜焙,非造也”這一項。還有那風向,那陽光厚薄,那霧靄深淺,那火溫上下,那攤涼揉練悶酵時的漫長,那茶師心情等等。就更不用說鳘復多樣的沖泡,江水山水井水的優(yōu)劣,粗陶細瓷的茶器挑揀,四季荼欲的類別。

        有時候收獲一種簡單,的確免不了漫長復雜的經(jīng)歷。

        想這世間人,都在自己的喜怒哀樂里跋涉,即使知道那人世盡頭,其實都是秋水無波,雁過無影,但都不含糊,還是在認真哭認真笑。這樣摯誠投入的生命過程,最后收獲的那種寧靜簡單,怕還是要真切內涵些,讓經(jīng)過的日子意味深長些。就如這精制細泡的祖母紅茶,帶給人的感受要更具廣博悠長。

        把最后一泡臨窗飲畢,茶渣以含笑閉目的姿勢躺在壺底,如美人云端,這當口,競真似有春風涌動起來。

        我把它們捧到梅樹下,切開根部小口泥土,讓它們躺了進去,以落梅覆蓋。像送別自己靈魂一般,于梅香陣陣里送它們遠逝。一季生命始終就這樣在萬物生發(fā)時畫上句號。

        可喜這季春簾今日又已啟開,鳘簡生死,依然恒在世間,制造精彩。

        春色里,散冰為君雨

        早晨睜開眼,總覺窗外有種急促的呼吸聲,自遼闊原野的那頭一路隱隱傳來,這讓屋里屋外到處涌動著一種生命破殼前的燥動。這不動聲色的燥動讓你有些坐臥不寧,卻又只能讓你滯于榻上坐臥。

        沒曾想這個早晨能得這樣一種奇妙的感覺。不得解時,窗外陰了下來,似有雨在那滿天霧霾深遠處細步趕來,一臉使命狀。

        才驚覺,今日已是雨水。原野內外,受令可以破土動芽了。

        長沙城內塵霧深深,自然沒有太多桃紅柳綠傳遞信息的機會,雖俗務纏身不得動步郊外,而一杯清水泡茶,幾行詩詞過心,那含著雨水潮腥味的一座龐大的春天,便在我角角落落開始聲色動情了。

        你聽徐俯的這首《春游湖》——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

        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陰來。

        念著念著,活脫脫一個生動的春天就到了眼前。那斷橋上的春雨沒有了凄切味,是芬芳綿軟的,低在水上的幾樹桃花開得含羞,幾點春雨飛過,好似一臉嬌嗔的淚。雙燕要歸了,這樣的季節(jié),深情不能被辜負,你看那桃枝橫斜處,小舟已撐開楊柳岸的足音了。

        這是欣然的日子,是約會的季節(jié)。

        昨日還在湘江邊與幾位茶友,商量四月份祖母紅原始野茶的采制計劃,今天就在這動芽的節(jié)氣里坐著了。

        祖母紅野山上的野茶雖然一直處于原始無序生長狀態(tài),無需任何人工的修剪養(yǎng)護,但我還是能感覺到它們日日與我廝守嶺頭白云的那份深切的念。

        陸羽《茶經(jīng)》這樣說:“其地,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凡藝而不實,植而罕茂,法如種瓜,三歲可采?!?/p>

        這片原始野茶從古至今一直處于上者爛石嶙峋中,得雨露陽光天養(yǎng)地成。而后面一句“凡藝而不實,植而罕茂,法如種瓜,三歲可采”是在說種茶的要點。

        種茶要像種瓜一樣,坑深土松,茶籽種下去,讓其原地長大,不要移植,這樣根才深,三年可采摘。陸羽前輩是說茶要土生土長,原汁原味。而祖母紅野茶種子世世代代是風在播鳥在種。山崖亂石里,完全遵循天地自然界優(yōu)勝劣汰的法則,最后于采制季節(jié)收獲它們生命機遇里最高價值與意義。

        自然,這樣的茶當為茶中極品。有幸與它們偶遇,如同一個人遇得一生中至友良朋,遇得靈魂知已或愛人。這殊勝之福,很難出現(xiàn)在一個人的生命里,這樣的緣分不是一句珍惜一聲感謝可概總的。

        今天之后,天下的茶將陸續(xù)在春雨里開始撩開這一季開場的序幕,而之后的人間茶旅攻略,它們或許會有想象,也或許因期待太深而不敢深想。就像一位女子在她愛慕的人面前,默默無語時候多。世間變幻莫測的情路里,一顆柔弱的女兒心,又怎么敢去設計太多的將來圖景?莫如不說不語,莫如晨昏里悄悄思幾分。

        雨還未至??磥斫袢者@雨是不想應這節(jié)氣之名破云落下了,想必它們太過激動,以至于情怯,遲緩了奔赴的頻率。無妨的,無論正在云上云下還是他方何處,都一樣。我這坐臥榻上之人,懷擁一杯清茶,能看到八千里路云和月,能聽到天涯幽微處,何人在感嘆。

        春天里,陰晴皆是動情事。這雨水來臨的日子,總是止不住內心的唱頌。

        《月令七十二候集》載:“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水矣?!?/p>

        東風解凍,散而為雨。這些動詞在寂靜處總能讓人生起落淚的歡喜。寒天冰凍日久,萬物以枯寂消亡狀妥協(xié)于自然物候,把希望與期待雪藏,在寒冷深處,積聚內力,演繹著厚積薄發(fā)的含義。那些沉默蕭瑟的日子里,內心里始終相信,所有的等待都在春色里。

        一年一年,我看到過許多山頭的野茶樹披著冰雪過長冬,待得東風化雪日,春染嶺頭,天香吐芽。

        若回頭再看世間人事,何其相似。這春雨但可擬作多么深情的淚,我自然可以這樣說:散冰為君雨。

        這樣的日子里,多希望世間所有深情的淚,都會催醒屬于他們的那個春天。

        今天我泡的是一杯崖邊散仙野生六安瓜片茶,那嫩綠的茶湯,提前讓我閱覽了嶺頭春色。我也知道,不久后的谷雨季節(jié),我會親眼閱收大別山上六安瓜片又一輪茶香。它們一定帶著去冬冰雪味。

        不經(jīng)意低頭看到自己一襲白袍臥榻會雨之狀,想起李商隱《春雨》里的那件“新春白袷衣”,不由憐他白門寥落,紅樓冷雨,在珠箔飄搖的燈光里獨自歸去的悵惘??上驳氖?,這樣境地里的他,雖然“遠路應悲春畹晚,殘宵猶得夢依稀”,卻還是為自己思念的人備著信物,寄望“萬里云羅一雁飛”。

        雨水分為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币馑际窃诖斯?jié)氣里,水獺開始捕魚了,五天過后,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再過幾天,春雨中,草木隨地中陽氣的上騰而開始抽出嫩芽。

        所以,詩人那樣的寄望完全有必要,隨氣候遷徙的鴻雁,最知世間意。記得前些年我曾寫過這樣一句詩:歸家的路,永遠是青天的一行雁陣。

        要換茶了,順便起身去陽臺上望望天氣。路過穿衣鏡,見鏡中人的模樣,不由笑起,想起一句來自詩經(jīng)的成語:首如飛蓬。

        “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這是《詩經(jīng)》衛(wèi)風“伯兮”里的幾句,說是女子的丈夫從軍遠征了,女子想他,思念讓她無心打扮,以至于頭發(fā)如風吹亂草一樣堆在頭上。

        我自然不等同這位女子的首如飛蓬,倒也必須承認,一些心疼還在,起眉眨眼間,一些念想總是拂去還來。沒必要去硬生生截斷這樣的過程,那夜半醒來,長淚也可成為一種牽引,以雨潤之態(tài),淚光里,我們總會抵達一處,進入輪回里各自的春色。那春色可以是重逢,也可以是后會無期,只要心終究安寧,清喜,舉目之下,皆清風自在。

        能告慰那位首如飛蓬女人的是,《詩經(jīng)·國風·鄭風》里有一首“風雨”這樣寫道:

        風雨凄凄,雞鳴喈喈,既見君子。云胡不夷?

        風雨瀟瀟,雞鳴膠膠。既見君子,云胡不瘳?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是的,看到意中人,詩中人的心里怎能不寧靜?心病怎能不痊愈?又怎能不歡喜?

        我寧愿假裝這一首就是為“伯兮”里那位婦人寫的下集,詩人以這樣的方式為世間情深者送來了春天,終于見到了心愛的人,往日的憂傷,都化為了歡喜。既見君子,云胡不喜?就像我此刻捧著這杯嫩綠的茶湯,已看到遙遠的嶺頭冰雪消融,細雨潤物,春色里,茶芽開始探頭了。

        或許,用這種祝福與成人之美的方式來渡過自己的嚴冬,也等同于新茶成香的一種途徑吧?就且不說涅槃二字了。

        只是我們有必要記住,這世間,雨,多是下得有情有意的,尤其春雨。

        接捧天水為誰茶

        這世間沒有哪片樹葉能比茶葉更具折騰擺弄的價值與意義,說大了是在研究或傳播大中華的傳統(tǒng)文化國飲大篇章;說小了去,自個啜飲間,弄幾分野趣幽趣雅趣裝扮心腸和日子。你要如何的趣如何的意,我想,把爐火升起,把好水裝起,把茶壺煮起,便都會如你所意所趣了。譬如那清風明月流云,譬如那石上泉聲帶雨秋。

        都說水是茶之母,清代張大復在《梅花草堂筆談》中說:“茶性必發(fā)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边@說明怎樣好的茶葉要想泡出好滋味好意境,必定是少不得一壺上好的水。茶來自天然的好,水自當天然的妙。天然水按其來源可分為山泉水、溪水、江河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等。按陸羽《茶經(jīng)》里所說,泡茶先是山泉水或溪水為最好,其次是江河水、湖水和井水。

        茶客們都知道,水在一壺好茶里起至關重要的作用,一位茶友把這原理說得極是精辟:水是茶的色、香、味、形的載體,而且飲茶時,茶中各種物質的體現(xiàn),愉悅快感的產(chǎn)生,無窮意會的回味,都是茶葉的各種營養(yǎng)成分和藥理功能通過用水沖泡茶葉,經(jīng)眼看、鼻聞、口嘗的方式來達到的。

        古人說烹茶的水要活,煎水的火也要活火,蘇東坡的《汲江煎茶》寫盡了對茶用活水的仔細與認真,“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大瓢貯月歸深甕,小勺分江入夜瓶?!?/p>

        每每讀此,我眼前都會現(xiàn)一座臨江的月夜,一位清矍老者提著木桶拿著木瓢于江邊石頭上躬身取水的場景,然后看著他提著裝滿月色的江水返回陋室爐火旁,再細致的用小瓢舀到小壺里開始引火煎茶。一生曲折坎坷的詩人在一壺茶里用盡了怎樣的專注與深情?只有這樣一顆善感善愛的心,一壺茶也才能為世間發(fā)揮其最大的物質與精神作用。這一份懂得與珍惜,是荼與人彼此的福分。

        再看他那首《試院煎茶》: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這些生動傳神的比喻,再現(xiàn)了他在貶途中的孤寂清冷,由于夜太靜,火上茶壺里的水聲與后來的斟茶之聲便尤為清晰。他一個人在那個顛沛辛酸的人世之夜,領略了茶與水結合的無窮的天地大關。這讓我后來每次煮茶時,總會想起這首詩,便更能享受眼前茶壺里的蟹眼魚眼松風鳴。

        當然,我們現(xiàn)在更多時候的茶都是沖泡,煮的時候少。但這沖泡的水面對各種茶類也是各種講究。水溫的控制對一泡茶的成湯非常關鍵。一般情況下,芽葉嫩的鮮的,不發(fā)酵或發(fā)酵輕的水溫要低點,芽葉老的發(fā)酵重的水溫要高些。當然,如果你愿意,冷水泡的茶也可適合你某些特殊的時候。至于沖泡的手法,我向來不認可程式化的那套。繁復的手法作為茶道表演可以理解可以享受,但若平常友聚手法太過復雜便有炫技之嫌,讓人極不自然,會拘謹,讓茶意完全失真。自然之物,得由著自然性情來,可高可低,可輕可重,可快可慢,你只要合著了那刻天地之氣,所有的手法動作就都是在被你的心所指引,都是對的,完全不必為某種表現(xiàn)去特意做作,倒還破了意境。

        雖然茶要活水,但激流瀑布之水卻并不主張用來煎茶。古人認為這種水“氣盛而脈涌”,沒有中和醇厚之氣,與茶質不相合。我曾在一處茶山的瀑布下,用潭里的水煮過一次,或許那深潭里的水已柔軟了崖上沖下來的盛氣,煮出來的茶倒也清冽甘和,未見有氣盛脈涌感。

        后來專家們說烹茶用水以輕為好。水之輕重,也就是現(xiàn)在流行的軟硬水之說,專家們測試,以每升水含有八毫克以上鈣鎂離子的稱為硬水,反之為軟水。他們說經(jīng)實踐證明,用軟水泡茶,茶湯的色、香、味三者都佳;用硬水泡茶,則茶湯變色,香味大減。

        對此,我表示謹慎的認可。我用含鐵堿過多的水泡過茶,茶湯上的確會浮起一層發(fā)亮的“銹油”,茶味也會變澀。

        后來聽說自然界中的水只有雪水雨水才是純軟水,真假不知。不過,我們的古人喜愛用這種“天泉”烹茶倒是真的。如果是這樣,我在想,陸羽老人對煎茶用水的排序會不會修訂?

        我對雪雨這種泡茶的天水著迷肯定不是聽了如今這些專家學者們的舉證,而是一部滿紙茶葉香的《紅樓夢》讓我對泡茶的水有了新奇的琢磨。

        在《紅樓夢》里,曹雪芹有兩處寫到了用“雪水”煎茶,一處是第二十三回,寶玉在《冬夜即事》一詩說到了以雪水煎茶:“卻喜侍兒知試茗,掃將新雪及時烹?!钡诙幵诘谒氖换?,有一段關于妙玉雪水煎茶的對話:“妙玉執(zhí)壺,只向海內斟了約一杯。寶玉細細吃了,果覺輕浮無比……黛玉因問:“這也是舊年蠲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這么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甕一甕,總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了……”

        妙玉把那梅花枝上舊年雨雪當成了泡茶的無上甘露,這讓我驚訝于她高度的精神潔癖外,不得不感嘆,佛門幽地競藏著這樣一顆極雅極清的玲瓏心。正因為此,不管專家們如何證明舊年的雨雪泡茶對身體有害之說,但還是有不少愛茶尋趣的人都想去試一試接捧新雨攏壇梅花雪來收藏,好來年與哪個切心知己泡上一壺至境茶,對坐斜陽或月色,也好省略許多言語。

        我從小就看《紅樓夢》,那一段描寫影響我不淺。我這俗人也曾在園子中用青瓷收過梅花枝頭上的初雪埋過,也藏過凌晨菊花梅花朵上的春雨,但搬家時都不知所蹤,多年后與友泡茶聊起時,還念念不忘,悵然若失。

        近些年再無機緣守候到一場可以收藏的梅花雪月,但向往一直擱在心里。

        恰好今日雨水,我是做了準備去接一壇新雨藏起來的,可惜一直沒有等到。但我知道過幾天,它們必定會來到我的窗前,敲醒我的清夢。

        不管這世道如何艱難未卜,如何雜亂喧囂,但于某個月夜某個黃昏某個風雨天泡上一壺荼后,頓覺萬事都有清風芽過。

        我極喜這段文字:“月是何色?水是何味?無觸之風何聲?既燼之香何氣?獨坐息庵下,默然念之,覺胸中活活欲舞而不能言者,是何解?”這是一個人一場無以言說的人間行旅感受,所有的一切,于那刻都在悲欣外。

        裝雨的青花瓷壇已備好,今年的新雨我決計是要收一壇的。一個人一生再如何苦過痛過絕望過,還是有必要為自己的將來設定一個重要時辰。隨風潛入的新雨裝進了壇子,一點希望也就裝了進去。

        白居易不止寫過一首“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他還寫過一首詩體書信《雨中招張司業(yè)宿》,其中有兩句:“能來同宿否,聽雨對床眠?!?/p>

        或者有一天有一個時辰,青花壇里的雨就有了打開的必要,那炭火一如當初的活躍歡跳,那茶在壺中輕吟,那夜又深又靜,你在我對面,雨在窗外。

        去聽西湖茶

        這些天,見大伙微信博客上都在開始刷新茶,擺關于茶的各種龍門陣了,多是茶商為著喜愛也為一些生計買賣的預熱。純粹的茶客們似乎還只是在聽。

        我掐指算了下,驚蟄還需一周多時間,這蟲兒們還沒開始受雷霆之令“驚而出走”,而網(wǎng)上一片刷茶聲倒像驚雷提前炸來,或恐再現(xiàn)了北宋文壇領袖歐陽修寫給他好友梅堯臣一首詩里的喊茶盛況:“夜間擊鼓滿山谷,千人助叫聲喊呀。萬木寒凝睡不醒,唯有此樹先萌發(fā)?!?/p>

        看來,這茶芽還是懼威的。但那于驚恐之中被迫提前探開楚楚可憐的茶芽,又能有多少怡心養(yǎng)神的趣味與滋味?我不飲那過早的春茶,自然也是不知的。

        不過,這個天里,倒讓我像那地底下的蟲兒般,有著一些很安靜的激動。我那些荒山上的野茶肯定會比人工種殖養(yǎng)護的茶探芽要遲很久,這讓我對那一聲春雷響起就更拉長了有高朋就要來臨的深深淺淺的喜。

        這個日子對我來說,上好的一場茶事是去往西湖邊坐坐,一張桌兩張椅,身邊是清靈靈的三月西湖水。乍暖還寒里,目光可遠可近,笑容可深可淺,對面的人可沉默可輕訴。再看那茶必定是舊年的龍井,新茶還得在期待中于嶺頭春色里再染深一點綠意,再積幾寸幽香。至于椅上的人,先前歐陽修給梅堯臣那首詩里除了喊茶,還有幾句寫得好:“泉甘器潔天色好,坐中揀擇客亦嘉。新香嫩色如始造,不似來遠從天涯。”

        那么,這對面椅上,必定要是位佳客的了。

        我這樣計算著日子,也設想過多次西湖一場茶事的重逢,但我知道,這位佳客卻是再無多大可能坐在西湖邊我對面的椅上,共品一壺龍井春了。那年西湖三月與他匆匆一聚,成了日后每個驚蟄時分我想去往西湖喝茶的唯一理由,就像蟲兒們急急出洞的一聲春雷。

        那年三月初,我出差到杭州,他從蕭山某個飄滿龍井茶香的地方趕來一聚。與他來到西湖邊一處茶室,那天的陽光隔在層云上,湖風吹來,有清寒剪剪之感。這注定讓今后關于這場友聚的回憶或多或少帶了些落寞惆悵。

        他推掉了老板提供的龍井,從衣袋里拿出一個小紙盒,說:喝我的吧,去年我自己做的幾斤龍井。

        那個時候的我對制茶還一無所知,所以,很是稀奇的看著他把面前兩個玻璃茶杯用開水溫熱,然后把自己做的龍井取少許細致的放了進去。再用他骨節(jié)硬朗且修長的手指握著杯輕輕搖幾搖,遞給我說:你聞聞吧,雖是舊年的,還是能見新茶香韻。

        我驚喜接過來,也從此把那龍井清奇高雅的香韻定格在我關于茶的所有往來中。

        從他幾年的文字里,我早已知悉他的一些坎坷經(jīng)歷??嗪幖灏具^的人,再熱鬧的笑容里都能見到一種隱隱的滄桑。所以,我盡量避開他歡喜中多少有些靦腆深沉的目光。我們面向湖水,談蕭紅、張愛玲、魯迅、沈從文,談民國那段繁盛的文學景象,當然,免不了必定聊起唐詩宋詞元曲。也談茶。

        與其說是談茶,不如說我在聽茶。從唐時的煎茶宋時的點茶到明時的團茶改散飲開千古茗飲之宗,再到清朝的茶館茶俗文化的興起。談起他杯中龍井時,我看到他一絲不易察覺的深情。

        果然,我問及那茶的出處,他說是他父母在上個世紀種的一小片茶園里的茶,一直以荒野之態(tài)任其天養(yǎng)。大學時代曾因某種原因而被關進監(jiān)獄的他,發(fā)現(xiàn)出來后,父母已不在。他說他年年都要回到老屋去采摘幾斤親自制作,他歡喜看到那些芽葉兒散在炒鍋,在自己繁復的手法中慢慢打開積攢的芬芳。

        我想,那可能是他與父母一種特殊的相聚方式吧,更可能是那成茶的過程,讓他看到了自己一生坎坷中苦忍的行旅。以他的才學與空靈,應是早就聞知“茶如佛教六度”的說法:“茶遇水舍已,而成茶飲,是為布施;葉蘊茶香,猶如戒香,是為持戒;忍蒸炒酵,受擠壓揉,是為忍辱;除懶去惰,醒神益思,是為精進;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為禪定;行方便法,濟人無數(shù),是為智慧?!?/p>

        我沒有說出我的想法,只是依舊在他輕緩簡潔趣味的語調里,品著杯中的龍井茶湯,讓這茶湯把他的言語悄悄送入了我的心腸,一生難以相忘。

        本來也是,中國的茶文化如果離開了杭州,將去掉半邊天的風趣。這里隨處撿片殘磚斷瓦就可以翻出一籮筐關于茶的典故傳說,而他這位多難才子恰好就出生在這悠久深厚的文墨茶香浪漫之地,難怪如數(shù)家珍。

        他換了一泡茶,動作沉穩(wěn)和緩,思緒似在茶外。我后來照他那般泡過幾次龍井,卻委實難及他舉手往復問的如如之態(tài)。這讓我對宋朝時杭州那位著名的“點茶三昧手”南屏謙師的話不得不服:“得之于心,應之于手,非可以言傳學到者。”

        人說經(jīng)歷是財富,是有道理的。他能顯出如此沉穩(wěn)超然的氣度,必是與他苦難的經(jīng)歷和在苦難中保持慎密的思考悟化有著相干。

        我特別小心繞過他的疼痛,與他聊起那位與杭州有著千絲萬縷關系的蘇軾。說實話,只要喝起龍井,總會想起他的那句“從來佳茗似佳人”。雖然這首詩里被他比作佳人的是他好友曹輔從福建給他寄來的新團茶,而我一直以為,無論色香味形,龍井可堪一位高貴典雅的絕代佳人。蘇杭出美女,或許在愛茶人的眼中,坐在三月的西湖邊,一片片纖細翠嫩的龍井芽葉在一杯碧水里沉浮,動靜間,其風姿灼灼足可以蓋過那娥眉傾城。

        提起蘇老兒,他輕快起來,這位老茶癡有著太多與茶的典故。他說蘇軾也親自種過茶。貶謫黃州期間,生計艱難,有友為他求來一塊荒地,他種了茶樹,還寫了首《種茶》的詩:“松間旅生茶,已與松俱瘦。移栽白鶴嶺,土軟春雨后。彌旬得連陰,似許晚遂茂?!币馑际钦f松樹間的茶長得慢也瘦,但不易衰老;移植于土壤肥沃的白鶴嶺,受連日春雨滋潤,便迅速枝繁葉茂起來。詩人儼然已深諳茶樹習性,然而,我看到對面的他微微沉了下,說了句:松間的茶就像現(xiàn)在的荒野茶,雖然長得慢也瘦小,但茶氣要深厚點要持久些。

        可能在他心里,那移到肥沃處就著陽光雨露瘋長的繁茂,其滋味與韻味都要稍見淺薄些。

        我含笑。

        與他告別時,云層里似乎落下幾縷夕光,打在西湖青碧的波面上。彼此心知都有些不舍,卻又表現(xiàn)出很決然告別的樣子。一句“我們西湖后會有期”當時說得極是輕巧利落,卻不知很多時一個轉身就是永別。我知道揮手離去后,他一定目送過,然后回到那張茶桌上一個人坐了許久。

        后來,與他有過幾次網(wǎng)上交流,知道他在云游苦旅中。他的文字越來越少,以至幾年前,徹底不知他的行蹤。有朋友說,他可能出家了。

        這種可能說讓我稍感失落后生起欣慰感。他那樣善思善行的人世苦旅者,注定會比我們深諳紅塵這個道場真味,所以他把自己做的茶泡出了茶之外的高境,多年后的今天想起,心依然在他的那杯手工龍井里安然妥帖著。

        不管他去了何方,是生還是死,我若去到西湖,必定要去尋那年三月那張茶桌,泡杯龍井,看他用那雙骨節(jié)硬朗且修長的手指輕搖著一杯時光之水向我走來,含笑落座。

        這樣,我又開始聽茶了。

        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我是為今天的一聲驚雷作了準備的,節(jié)約了不少目光準備來讀閱今日地底的一場暴動,看冬眠的蟲兒們在雷霆炸來時各種·涼而出走,看我在這驚而出走的場面里,會否也跟著它們向春天深處去奔逃。

        昨日就在下雨。雷聲到來前適合煮壺崖邊老黑茶,用其云臺山歲月沉淀的厚重內質來安神。這樣一喝就喝到昨晚三四點,寫了兩首詩,問了會茶,聊了會花,及那年那方離奇來到我身邊的一塊含滿濤聲的大石頭。

        越想越覺蹊蹺,那方石頭像極哪本古籍中遺落的一張不見前言不見結語的故事情節(jié),孤零零突兀在我日子里,被我忘記又被我記起。直到昨夜,突然一驚,似乎一道天機被我猜破:曹公那部紅樓應是被上蒼授意而成的,我終于明白輪回里,不知藏在哪兒的那位上蒼一直不忘抓一把靈魂不斷撒落塵間,來上演永遠的紅樓夢,來延續(xù)淚水里不曾了結的各種木石緣。

        深情投入的世間人,一代接一代,讓這出紅塵大劇永不落幕。昨晚是真想在黛玉荷鋤過的那座桃林里落夢,看她埋的花冢邊,那方頑石長草沒?

        結果今晨半夢半醒間,一道閃電劃到眼前,隨即一聲驚雷抵達,哪還記得昨晚夢中有無。我是在床上直接從夢里過渡到今日·涼蟄這場雷雨中來的,直接完成了對上蒼的再次膜拜與敬畏。這不早一天不遲一日的驚雷響至,讓我不得不服了大自然對秩序的嚴謹態(tài)度。世界完全是在它的主宰安排中,當然,世間人也愿意被這樣嚴謹?shù)恼瓶卣咚髟?,它讓我們在任何變故下都不至于完全失去信任力?/p>

        這樣的雨水天,除了喝茶聽樂,好像再無更好的方式來致敬這初雷驚春的日子,來把自己隨在百蟲洞出桃林動意的心情行列里。

        那么,今日驚蟄用什么茶的好?對一個具備可隨心所欲選茶喝茶條件的我來說,愁了一會。就像一個人處在一切皆如意時,倒容易瞻前顧后,遇事猶豫起來。而這樣的猶豫次數(shù)多了,就慢慢發(fā)現(xiàn)不如意時也多了起來。

        當迅速決斷的好。拿出一泡崖邊火山雪地鳥龍,就著雨聲,打開它高山之雪的風骨清芬,又見當年寫給它的文字:

        “此茶葉肉偏厚,質柔軟,富彈性,香味甘醇幽雅,蘭香間,也似含桂花茉莉香。入口,有種奇妙的牽引,有火山噴崩后的滄桑靜寂,有雪聲落杯的清泠幽韻。湯色清亮,苦甘分明處漸至中和,后舌底長久于靜中微顫,似積滿故事陳韻?!?/p>

        最歡喜我描繪它的那句“苦甘分明處漸至中和”,就像一季冰凍枯寂的長冬后,今日一場雷雨助春,正在中和人世的季節(jié)冷暖。更像傳說的那句:“苦樂互依,福禍互倚?!?/p>

        冰火間,總有一條通往平和寧靜的路。

        我預感今天這款來自雪域高山的茶,將會帶我抖落一身冰屑,走進花谷,提前看到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能見梨花滿坡,像走進鋪滿故園的月光中。我也就可以端坐案前,向著窗外遠方雨煙,重新念起當年為它寫的舊字:

        那些天崩地裂的往事

        如今垂首打坐在云端

        省略枝節(jié)的初心

        終在嶺上,與雪月交光成篇

        這樣念起時,當年去尋它的一幕幕長途山水又延伸在面前。那座高山茶園里有著觸手可及的云朵,有著若有若無的雪聲。還有返程時,一座雙虹彩橋掛在我們身后的天邊,像永恒,也像轉瞬即逝。像重逢也像離別。

        這款雪地鳥龍制作工序繁復,其介于紅茶綠茶之間的半發(fā)酵過程,讓它歸于青茶類。一個青字,為它著上無上妙意。聽著品著,能見柳動春水,也能回望霜雪滿地。多像我們的人生。

        我是在第二泡起身換水時,見那茶霧似煙似云起,才忽然想起宋代詞人范成大那首《秦樓月·浮云集》:

        浮云集,輕雷隱隱初驚蟄。

        初驚蟄。

        鵓鳩鳴怒,綠楊風急。

        玉爐煙重香羅澠。

        拂墻濃杏燕支濕。燕支濕。

        花梢缺處,畫樓人立。

        這樣的天里,坐在一壺茶邊,沒有哪種文字比這闕詞更適宜讀來。

        宋高宗時,范成大曾作為使節(jié)在金國的談判桌上因百折不屈差點被殺。一身錚錚鐵骨,卻也可以在這驚蟄天里,寫出如此清麗婉轉的詞。讓我今日得以把眼前這杯青茶喝得冰雪玲瓏,水色迷離。茶湯搖曳間,恍惚見到一支帶雨的胭脂花輕輕晃動,像浮在歲月深處一張帶淚的女兒顏,那座花枝掩映的畫樓也因此從不曾消逝在時空里。

        或恰如林妹妹那流不盡的春秋淚,永遠滴在瀟湘館,落在桃林花冢邊,代表著世間生生不息的萬般深情。

        這蒼蒼人世,淚是不能少的,不能干涸的。它本紅塵潔物,與眼前這杯茶湯有著相似的作用力。它們都曾在盼望在持守中經(jīng)過了疼痛,吞咽過苦楚,才方可于世事蕪雜處,用經(jīng)歷泌出的淚與汁,為累累塵心滌出一座水云澗。

        只有它們才有資格證明:曾經(jīng)為某個人,為某件事,為某段夢想,認真的死去活來過。

        我這樣說,自然不只是替自己往日里那些深夜長淚作解說。我想,讀到這些文字的你,日子里流過淚的你,或細致喝過茶的你,是會懂得這些句中深意的。

        因為,都正在一路走過。

        今天那雷一聲便止,純粹作了老天一場重大宣布前的一聲響板而已,世間物事可得令自由出入春天了。

        我隨著雨聲守到此刻深夜也不見雷聲再響。但我知道,這樣的冷暖中和夜,不只是蟲兒在破土,不只是花樹在商議佳期,這遼闊的雨夜,一定還有殘夢在續(xù),有淚在流,有念在百轉。

        再看眼前,茶已冷去,寂然無聲。

        那就不續(xù)水了,正好,就當是驚蟄的雷雨已安歇于這杯清茶中。

        還得推窗,來到夜中央。攏攏肩衫,借宋人蕭漢杰在·瀠蟄夜里寫的兩句詞問聲遠方:

        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責任編輯:易清華

        精品国产亚洲级一区二区 | 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频app| 国产精品美女AV免费观看| 极品美女尤物嫩模啪啪| 亚洲av本道一本二本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超清| 美女网站免费福利视频| 国产午夜福利小视频合集| 亚洲欧洲AV综合色无码| 少妇人妻中文字幕在线|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18p| 高h纯肉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一级片内射在线视频| 精品成人av人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成熟乱| 久久无码av中文出轨人妻| 国产精品欧美久久久久老妞| 91蜜桃国产成人精品区在线|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jizzhd精品欧美| 2021精品综合久久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亚洲一区| 无套内谢孕妇毛片免费看| 日韩毛片免费无码无毒视频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观看| 东京道一本热码加勒比小泽| 亚洲婷婷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丰满岳乱妇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太爽了在线观看| 91国产超碰在线观看| 熟女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啦啦啦中文在线观看日本| 四虎影院在线观看| 日韩av一区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视频中文字幕| 欧美人伦禁忌dvd放荡欲情| 99热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 无码专区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 国产内射视频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