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婕
他呆呆地站在門前,眼睜睜地看著屋頂上的茅草被風裹挾而去。
半晌,他打了個哆嗦,裹緊了打滿補丁的長衫,開始追趕那些茅草:掛在枝頭的,飄向遠方的,墜落池塘的。
一群面黃肌瘦的孩子跑了出來,徑直撲向他腳邊的茅草。他用瘦削的手拉住一個孩子:“這,這是我的茅草,你們……”孩子緊緊地攥住茅草,一聲不吭,眼中滿是哀求。他看著孩子瘦削的臉,枯柴一般的手,小小的衣服在他身上顯得格外大。老人緩緩松開了他的手。孩子們各自抱起一些茅草,像受驚的兔子一樣竄進了竹林。
“走吧走吧,你們要是能過得好些,我受凍又何妨呢?”他不覺悲從中來,長嘆一聲,蹣跚地拄著拐杖回到他的殘破草屋。
深秋的風裹著寒氣,兇猛地撞擊著窗戶,破舊的木門被風吹動,發(fā)出嘎吱嘎吱的響聲。雨肆無忌憚地鉆進每個角落,包括那冰冷似鐵的被子。孩子瑟縮著身子,翻來覆去睡得很不踏實,斷斷續(xù)續(xù)的呻吟聲在寂靜的環(huán)境中特別刺耳,他連忙將他那打滿補丁的外衣裹在孩子身上,抱緊孩子,縮在床角……
噫,這是哪里?肥沃的土地,美麗的池塘,高大的柳樹夾立堤旁,大人們耕織,孩子們在寬大的房屋里你追我趕……他推開一棟房子的大門,屋內(nèi)寬敞明亮,柴火在火爐內(nèi)熊熊燃燒,一個孩子在柔軟的被子中熟睡……
“滴答”,雨水從屋頂?shù)温?,淋在他的臉上,將他從夢中驚醒。他呆呆地注視著一片狼藉的家,欲哭無淚。
“蒼天啊,你發(fā)發(fā)慈悲吧,讓高樓平地而起,庇護每一個受苦受難的百姓吧!蒼天啊,就讓我一個人受凍吧,我絕無怨言!”
回答他的只有呼呼的風聲……
[【老師評】]
文章想象合理,描寫生動,較好地展現(xiàn)了原詩的意蘊。亮點有二:一是生動的描寫,文章運用第三人稱,從語言、動作、肖像、心理等角度進行描寫,讓一位飽經(jīng)滄桑、憂國憂民的詩人形象躍然紙上;二是巧妙的對比,風雨的兇猛、家境的破敗與夢境的美好形成對比,放大詩人的苦難,讓一顆期盼廣廈、甘愿犧牲的悲憫之心真實可感。
指導老師:黃春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