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一名青年演員。在有些網友看來,我年輕漂亮也有演技,但我覺得自己很失敗。我爸媽常打擊我,說我沒有穩(wěn)定工作,沒有男朋友,只能成為別人的拖累,甚至擔心我將來沒有能力給他們養(yǎng)老送終。我為此很自責。
我父母婚姻不幸福,前幾年,我父親因車禍落下殘疾,家里更是烏云密布。有時候,我甚至想結束自己的生命。我為自己的想法不寒而栗,但我該怎樣做呢?
從你的來信和網上的資料顯示,你應該算是一個很成功的女孩。只是很可惜,你對自我的認識竟有如此大的偏差。不過,你也不必過于恐慌,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和你有同樣的處境。
有些父母對子女抱有的態(tài)度是“恨鐵不成鋼”,經常否定子女的成績,打壓子女的自信,似乎都是為了能他們子女更好地成長。但事實并非如此。他們這樣做的深層原因,是恐懼孩子發(fā)展得比自己好,害怕從孩子的成功中對照出自己的無能和失敗。
在這種恐懼下,這些父母會持續(xù)地給子女心理暗示,以“愛”的名義打壓、責備孩子,扼殺子女成長中顯示的天分。而子女一旦持續(xù)不斷地接受這樣的暗示,漸漸地就會越來越不自信,對自己的才華視而不見,寧愿庸碌地工作生活,從而完成對父母的“忠誠”。
在心理動力學當中有這樣一個觀點,那就是成長意味著背叛。把“背叛”換成“分離”,也許會更容易讓大家理解和接受。我們生下來原本應該忠誠于父母,和父母一體,但是隨著我們的成長,我們逐步從行為上的獨立,轉變到心靈上的獨立。而這獨立最終意味著我們要遠離父母的管理和控制,遠離他們的生活。
對于很多婚姻不幸福的父母來說,他們的內心是孤獨的,他們無法面對自己在危機婚姻中的無能,不敢做出重新選擇的決定,所以需要一個溫暖的陪伴。于是,有的父母便通過否定、打擊孩子(也許他們并未意識到自己行為的目的),令他們的人格無法健全,不能完成行為和精神的獨立,而最終讓其永遠陪伴自己。這些父母永遠不知道,只有仁慈地對待孩子,多給他們正面的暗示和引導,才能讓他們正確面對自我,積極面對問題。
現在,你已經清楚你父母的不當教育對你造成的負面影響了,所以應該迅速而果決地從他們的世界中抽離。與父母保持一定的距離,多交積極豁達的朋友,多從正面思考問題。只有你的內心足夠強大,才能不被父母的意見左右,才能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
柏燕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