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旭,劉虹伶,楊永利,陳慶東,陳 松,劉月悅
(1.四川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農業(yè)部西南作物有害生物綜合治理重點實驗室,四川 成都 610066;2.四川省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3.四川省農業(yè)科學院分析測試中心,四川 成都 610066)
四川柑橘種植面積已發(fā)展近30萬hm2,產量已超過400萬t,特別是晚熟雜柑已成為四川貧困地區(qū)精準扶貧和農民脫貧奔康的支柱產業(yè)。針對四川柑橘[1]病蟲害發(fā)生種類多、分布廣、為害重和防治難的特點,以及在防控上主要單一依賴化學農藥,且化學農藥不科學使用現(xiàn)象十分普遍,導致果品農殘超標風險極大和污染橘園生態(tài)環(huán)境等問題突出。四川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柑橘研究團隊以實現(xiàn)柑橘園農藥“精準、高效、生態(tài)”為目標,在國家柑橘化肥農藥“雙減”重點研發(fā)計劃和省水果創(chuàng)新團隊等重大項目的支持下,歷經近10年,在全省不同柑橘生態(tài)區(qū)開展了橘園農藥施用調查和柑橘農藥減施增效技術的系統(tǒng)研究,明確了我省柑橘園施藥現(xiàn)狀[2-4],并在四川柑橘園農藥減量增效技術研究方面取得階段性進展。
2010~2017年四川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柑橘團隊成員通過入戶、問卷和電話等調查方式,在四川成都、眉山、宜賓、瀘州、內江、資陽、南充和廣安等市、縣(區(qū))柑橘產區(qū)開展了柑橘園農藥施用情況普查。共發(fā)放問卷12550份,訪談果農3000余人次,收集數(shù)據(jù)5萬余條。經整理分析,目前四川柑橘園農藥的施用現(xiàn)狀呈現(xiàn)出5個顯著特點,即“使用農藥種類多、用藥水平高、果農科學用藥意識較差、施藥器械較落后和橘園面源污染較嚴重”。
1.1.1 綠色防控普及率低 全省95%的柑橘園單純依賴化學農藥,捕食螨、殺蟲燈、黃板和性誘劑等綠色防控措施僅在少數(shù)業(yè)主橘園和國家項目支持的橘園示范和應用。
1.1.2 化學農藥種類多 四川柑橘園常用農藥有74種,其中殺蟲劑32種,殺菌劑29種和除草劑3種。殺蟲劑主要以殺螨劑為主,占70%以上,克螨特(炔螨特)、阿維菌素、噠螨靈、吡蟲啉、啶蟲脒、礦物油和機油乳劑等單劑和復配劑在橘園普遍施用。殺菌劑主要以代森銨、代森錳鋅、甲基硫菌靈、咪鮮胺、苯醚甲環(huán)唑、烯酰嗎啉和石硫合劑等品種為主,均為低毒農藥,相對比較安全。除草劑橘園使用的種類和數(shù)量均不多,僅有20%以下的使用除草劑,除相對安全的草銨膦外,主要選用高毒品種的百草枯,以及對人體存在致癌和致畸的草甘膦。
1.1.3 化學農藥長期單一使用 橘園長期單一使用同一品種農藥,如噠螨靈和炔螨特等殺螨劑,在橘園防治紅蜘蛛時,春季施用后,秋季同樣選用,且連續(xù)幾年都使用,造成紅蜘蛛抗藥性十分嚴重,防治效果也極差。
1.1.4 局部產區(qū)的個別果園仍在施用國家禁用農藥 局部產區(qū)的個別橘園果農仍在施用殺撲磷、氧化果、甲氨磷和水胺硫磷等國家明文禁用的高毒農藥。
四川柑橘園平均年施藥次數(shù)已高達6~10次,橘園農藥總投入200~300元/667m2,略高于國內平均水平。按區(qū)域劃分,川西平原成都和眉山等晚熟雜柑種植區(qū)的用藥水平最高,周年施藥次數(shù)可高達10~15次,橘園農藥總投入300~500元/667m2,也顯著高于國內平均水平。
近年來,四川柑橘園的農藥施用主要由50~70歲年齡段的老年人承擔,這些老年人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被調查對象中,60.34%的果農偶爾參加農藥施用培訓,39.68%的果農甚至從未接受過培訓。80.28%的果農主要由農藥經銷商的推薦購買農藥,19.22%的果農憑自己的經驗或同行建議購買;農藥施用時的用量和稱量,60.67%的果農不看說明書,不用精密量具,全憑經驗或者通過他人介紹選定用量,并通過瓶蓋和靠經驗來量取農藥,造成亂用、濫用和超劑量使用農藥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果品農藥殘留超標風險極大。
四川柑橘種植還主要以小于1hm2的家庭式橘園為主,90.55%以上的橘園仍主要使用傳統(tǒng)的背負式手動噴霧器,這些噴霧器50%以上還沒有通過國家和質量認證,農藥的跑、冒、滴、漏現(xiàn)象嚴重,農藥的利用率較低。另外,種植規(guī)模超過6.67m2的業(yè)主橘園,盡管80.62%以上的使用了機動噴霧,但農藥的跑、冒、滴、漏現(xiàn)象仍存在,農藥的利用率仍然有待提高。
施用農藥后的包裝瓶和袋,70.67%以上的果農隨意將這些包裝瓶和袋丟棄在橘園或四周,25.50%的果農選擇和其他垃圾堆放在一起。另外81.10%的果農將清洗噴霧器的液體直接倒在果園,18.84%的果農甚至倒入河流,橘園生態(tài)面源污染嚴重。
針對四川柑橘園農藥施用現(xiàn)狀和四川柑橘主要病蟲害發(fā)生為害特點,按照“科學用量、替代減量、協(xié)同增量”的橘園科學用量的思路,探索并集成出了以“農藥精準施藥+化學農藥與增效劑合理混用+科學用藥”為主的核心技術,以及“冬春季清園+地布鋪設+理化誘殺”為配套技術的四川柑橘園農藥減量增效集成技術,經示范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1.1 農藥精準施藥技術 首次是防漂移技術,即在噴霧機上安裝防漂移噴頭,同時使用有機硅等防漂移農藥助劑,減少霧滴漂移造成的農藥損失,可提高農藥利用率15%~20%。另外,還可選擇合適的噴霧壓力、行進速度、噴桿高度、防漂移設備、施藥環(huán)境(風速、溫濕度等),減少農藥的漂移。其次是靜電噴霧技術,即選用“霧星”等背負式靜電噴霧器,利用所產生的靜電使藥劑霧滴作定向運動而吸附在目標的各個部位,沉積效率高、霧滴漂移損失少,可提高農藥利用率達20%以上。
2.1.2 化學農藥+增效劑合理混用技術 即在施藥時加入一定量的增效劑,實現(xiàn)化學藥劑的絕對減量。試驗結果表明,選用納米網購農藥控失劑、激健、哈速騰和杰效利等農藥增效劑,能有效降低農藥用量達25%~40%,特別是與納米網購農藥控失劑混用后農藥減量高達35%~40%。
2.1.3 科學用藥技術 首先是農藥的合理選擇:選用的原則,即選擇“三證”(生產許可證、質量標準證、農藥登記證)齊全的正規(guī)農藥,避免使用假藥;選擇信譽度好、正規(guī)的商店購買;除了正規(guī)的工商注冊外,還需具有“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和在當?shù)剞r資管理部門注冊登記,以避免購買到“隱性農藥成分”“過期農藥”的風險。合理使用高效、低風險化學農藥,即防治柑橘紅、黃蜘蛛[5-6]。冬春季清園可選用機油乳劑、克螨特等;春季用藥可選用阿維菌素、噠螨靈、唑螨酯、丁氟螨酯和螺螨酯等;秋季用藥可選用阿維菌素、三唑錫、苯丁錫和螺螨酯等。防治柑橘潛葉蛾[7]。首選藥劑:阿維菌素、氯蟲苯甲酰胺、蘇云金桿菌、聯(lián)苯菊酯·阿維菌素等;備選藥劑: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苦參堿等。防治柑橘粉虱。首選藥劑:阿維菌素、呋蟲胺、聯(lián)苯菊酯·阿維菌素、吡蟲啉、噻蟲嗪等;備選藥劑:噻嗪酮、溴氰菊酯、啶蟲脒等。防治斜紋夜蛾。首選藥劑:阿維菌素、氯蟲苯甲酰胺、氟苯蟲酰胺、甲維鹽等。備選藥劑:蘇云金桿菌、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聯(lián)苯菊酯等。防治柑橘炭疽病。首選藥劑:代森錳鋅、咪鮮胺、苯醚甲環(huán)唑、嘧菌酯和苯醚甲環(huán)唑·嘧菌脂等;備選藥劑:甲基托布津、多菌靈;噻菌銅、酰胺唑等。防治柑橘樹脂病[8]。首選藥劑:代森錳鋅、苯醚甲環(huán)唑·嘧菌脂、甲基托布津等;備選藥劑:多菌靈、甲霜靈等。防治柑橘褐腐疫霉病。首選藥劑:甲霜靈·錳鋅、烯酰嗎啉、氟嗎·乙鋁等;備選藥劑:霜霉威、硫酸銅鈣等。其次是最適施藥時期和關鍵施藥部位,即防治柑橘紅蜘蛛的最適施藥時間是在春季3~4月春梢抽發(fā),尤其是花前期,當葉片螨口數(shù)量超過2~3頭/葉時,葉片背面、樹冠內膛和上層是防治施藥的關鍵部位;防治粉虱的最適施藥時間5月下旬,8月上旬,春、夏梢嫩葉背面是防治施藥的關鍵部位;防治柑橘潛葉蛾最適的施藥時期是在夏末初秋的7月下旬至8月上旬,秋梢是防治的關鍵部位;柑橘炭疽病的最適施藥時期有2個,一個是3~4月春梢抽發(fā)期,另一個是8~9月的秋梢抽發(fā)期(春見和不知火等雜柑果實套袋前期),葉片、新梢和果實的關鍵部位;防治柑橘樹脂病的最適施藥時間是在夏末初秋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主干、枝條和果實是防治的關鍵部位;防治柑橘褐斑病的最適施藥時間是從3月下旬,4月中旬大量落葉、枝梢枯死,一直持續(xù)到10月下旬,春梢、成熟葉片是防治的關鍵部位。最后是施藥器械的選擇,即使用新型施藥機械,施藥器械應具備噴速快、噴幅寬、噴霧壓力大、射程遠、噴霧部位全面、霧化效果好和藥液噴灑均勻等特點,最大限度提高農藥利用率。
2.2.1 冬春季清園技術 在當年冬季柑橘休眠期和第2年春季柑橘萌動前進行人工清園和藥劑清園。首先是人工清園,主要實施“剪、刮、耙、涂”技術措施,“剪”就是剪除病、蟲枝和枯枝、弱枝;“刮”就是刮除樹干上的老、翹樹皮;“耙”就是清理散落在橘園的落葉、落果和枯枝;“涂”就是用石灰、食鹽和水等調制的涂抹液或用液態(tài)膜涂抹樹干和枝條剪口。另外,將收集到的殘枝、病葉和落果等帶離橘園集中深埋處理。其次是藥劑清園,全園噴灑機油乳劑、石硫合劑和炔螨特等。
2.2.2 橘園鋪設地布技術 選用1~2m寬的黑色園藝地布沿定植行覆蓋在植物樹營養(yǎng)帶(樹冠外圍和垂直投影)上,鋪展平整,用土塊或自制地布扣進行固定。也可選用3~4m寬的黑色園藝地布對橘園進行全覆蓋。
2.2.3 理化誘殺技術 首先是燈光誘殺,即利用柑橘鳳蝶、吸果夜蛾、金龜子等鱗翅目和鞘翅目成蟲對光的趨性,3~10月在橘園可按每2~3hm2安裝1臺太陽能殺蟲燈實施燈光誘殺。其次是色板誘殺,即利用橘蚜[9]、粉虱等害蟲對色板的趨性,3~10月在橘園可懸黃板15~20張/667m2實施色板誘殺。第三是性、食誘劑誘殺,即利用潛葉蛾的雌成蟲的趨化性,6~9月在橘園可懸掛性誘劑裝置1~2個/667m2實施對潛葉蛾雌成蟲的誘殺。以及利用橘大實蠅和小實蠅對糖酒醋液的趨性,5~11月在橘園可懸掛糖酒醋液裝置5~10個/667m2實施對橘大、小實蠅的誘殺。以上柑橘農藥減量增效的核心技術和配套技術,經在成都市和眉山市等川西柑橘生態(tài)區(qū)、南充市和廣安市等川東北柑橘生態(tài)區(qū),以及宜賓市和瀘州市等川南柑橘生態(tài)區(qū)2015~2017年的試驗示范結果表明:①柑橘主要病蟲害防控效果良好。柑橘紅蜘蛛、粉虱、潛葉蛾和炭疽病等得到有效控制,蟲害防效達90%以上,病害也能達80%以上。②橘園施藥次數(shù)明顯減少,投入成本顯著下降。施藥次數(shù)降至3~4次/年,結合投入成本降低50~100元/667m2。③柑橘果實未檢測出農藥殘留。
參考文獻:
[1]石萬成,劉旭.果樹害蟲及其防治[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
[2]任露陸,張艷林,王固寧.廣東省典型柑橘產區(qū)農藥施用現(xiàn)狀調查[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7,45(33):65-67.
[3]張耀海,焦必寧,趙其陽,等.我國主產地柑橘的農藥殘留現(xiàn)狀研究[J].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2011,37(4):189-193.
[4]禾本.歐盟:禁止進口使用危害性農藥的柑桔[J].中國果業(yè)信息,2015(12):33-33.
[5]劉旭,黃寧遠,雷應華.抓好三個環(huán)節(jié)有效控制柑橘樹紅蜘蛛的發(fā)生和為害[J].四川農業(yè)科技,2011(5):44.
[6]劉旭,劉虹伶,陳慶東,等.暖冬氣候對今春四川柑橘害螨的影響及防控建議[J].四川農業(yè)科技,2015(3):37.
[7]劉旭,雷應華,劉雅琴.秋季柑橘園柑橘潛葉蛾的發(fā)生與無公害防控技術[J].四川農業(yè)科技,2010(9):47.
[8]劉月悅,陳慶東,何高春,等.四川柑橘樹脂病發(fā)生為害特點與防控對策[J].四川農業(yè)科技,2017(9):31-32.
[9]劉旭,陳松,卿瑩.四川柑橘樹蚜蟲類害蟲發(fā)生與綜合防治[J].四川農業(yè)科技,201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