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蓮蓮
(紹興文理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
建筑學專業(yè)教室與其他傳統(tǒng)教室空間區(qū)別很大,因其對建筑空間與建筑功能的多樣性均有需求。建筑學專業(yè)教室的空間形式不僅受課程內容及開放式教學特點的影響,還和學生的活動行為有關系。要具備一定的教學、學習、交流討論、展示等基本功能和日常使用的需要。建筑學專業(yè)教室的空間特點非常多元化。
小空間教室一般以班級為單位,使用人數較少,但和普通的小教室又有所不同,建筑學專業(yè)教室由于其特殊的設計活動,布置要靈活。空間較獨立封閉,受外界的干擾程度較輕,為學生在學習方面提供了有利環(huán)境,有助于拉近師生的感情距離,對教師展開管理以及教育工作帶來的效果較佳。但是此類教室也有其弊端所在,例如獨立性讓學生同其他教室的同學交流互動頻率較低;對功能的靈活性與滿足性整體不足;空間寬敞度不夠導致畫圖不便,沒有可供休息和評圖及展覽的空間;高低年級教室空間無差別,空間缺乏靈活性、可變性等。
主要為開敞式、階梯式和復合式。開敞式的專業(yè)教學空間是把一個大尺度的空間通過劃分、重構、組合的手段形成的綜合性空間,主要是為了對一些特定使用功能給予最大化滿足。該類空間呈現適應性高、整體寬敞和通透等特征,對各年級、各班級的共同使用需要都可以滿足。階梯式的專業(yè)教學空間,主要指在豎向上的基礎上運用臺階踏步來實現空間組織,從而設計出能夠表現出高差變化特征的教學空間種類。建筑空間變化豐富,具有一定的秩序和韻律感。復合式的專業(yè)教學空間是在大空間的基礎上,通過夾層的內部設置,借助于樓梯來實現空間組織,該類教學空間的最大特點為內部呈現局部兩層狀。
3.1.1.靈活性
為了實現建筑空間利用的有效性,開放式建筑專業(yè)教室首先需要保障基本教學需要能夠有效滿足,再對其它閑置空間進行重新規(guī)劃、增加功能、合理利用。
3.1.2.可變性
某一特定空間內的使用功能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可能是多種功能的綜合體,也可能隨著時間和使用者的變化而發(fā)生改變。使用功能的可變性與空間布局是密切聯(lián)系的。一般來說,大空間的學習空間,運用靈活的布局方式,都能達到使用功能可變化的效果。
該類教室同傳統(tǒng)專業(yè)教學空間相似度較高,是建筑學專業(yè)學生進行課程學習的核心空間。因建筑專業(yè)呈現技術性、藝術性以及應用性的特征,在具體課程教學階段中,需要組織并開展較多的專業(yè)活動,例如畫圖、理論講解以及交流探究等。根據建筑學專業(yè)的主要學習內容以及不同課程的教學方式,其學習行為大致可以分成:課堂教學、交往活動、展覽活動、聆聽匯報、書籍閱讀、模型試驗以及獨立思考等,均為了最大化滿足基本專業(yè)教學的進行。該類專業(yè)教室的基本教學功能較多,例如繪圖、模型制作、交流探討以及知識學習等。
在非課程教學時間中,因開放式建筑學專業(yè)教室有著顯著的公共空間特征,是學生進行學習、交流的聚集場所。為了確保課程設計作業(yè)能夠按時保質的完成,學生們在課余時間也會在專業(yè)教室學習,考慮到日常使用需求,為了全面提升教學服務的效能,該類教室在功能設置方面還應當增加一些生活輔助功能,例如儲藏和休息功能等。
建筑學專業(yè)教室應當圍繞使用者的心理需求進行設計,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教室的多種功能,促進學生在教室內部的學習能力與交流能力的提升。心理需求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教學空間的舒適感主要為四大層面:其一,教學空間整體較為疏松,公共與私密兩種空間相互分離,避免各種干擾因素所帶來的影響;其二,教學空間溫度、通風、采光的條件較好;其三,有專門針對學生、教師進行休息、交流的特定空間;其四,學習用的桌椅尺度合理,符合人體工程學要求。
師生交流需要公共空間,并且學生之間交流互動也同樣如此。通常創(chuàng)意的形成都是源于師生、學生相互間討論交流的條件下。所以,設置合理的公共空間是提高學生開發(fā)創(chuàng)意,交流互動的主要功能空間之一。
專業(yè)設計教室雖然具有公共屬性,但也必須創(chuàng)建一定的私密空間,讓各單元根據空間性質來對公共與私密兩種屬性程度進行有效調節(jié)。
通過對專業(yè)教室學生學習的研究可發(fā)現,學生往往為了滿足私密需求,提升安全感,通常會采用圖板或柜子等物品來將區(qū)域進行限定。
建筑學學生通常將建筑學專業(yè)教室視為自己的第二家庭,因為在教室內他們有屬于自己的空間,并且與同學能夠相互理解和鼓勵,從而滿足自身的精神與物質需求。
建筑學專業(yè)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空間設計的好壞關系到學生能否有良好的個性發(fā)展,因此教學空間設計必須具有一定的價值。本人心中較為理想的建筑學專用教室復合式的大空間教室,一層是集體授課、做模型、繪圖、評圖、展覽的空間,夾層可用作學習討論區(qū),通過對生活家居的添置,例如椅子、沙發(fā)等,能夠便于學生進行交流,也能為晚上畫圖作業(yè)的學生提供休息場所。個人空間和公共空間有適當的劃分,也需要有一定的滲透,教室內要有足夠的個人儲物空間,這樣教室空間才會整潔有序。空間尺度要適宜,空間形式在考慮功能的合理性上要動感、豐富且多變。半開敞的形式是開放的設計教學與多向的設計思維的全面體現,借助于開放的空間能夠更加便于學生信息交流、知識學習、獨立思考等,并且教學空間的設計風格更反映主體精神的內涵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