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保明,李釗偉,楊愛榮,王卓亞
(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創(chuàng)傷骨科,西寧 810001)
脊柱結核在臨床上對繼發(fā)于肺結核,是指結核桿菌所致脊柱椎骨的損壞。正因為脊柱骨的破壞塌陷、結核性膿液積聚于椎管和椎管內、肉芽組織形成等原因,從而累及脊髓,并發(fā)生脊髓壓迫癥而出現(xiàn)截癱[1]。脊柱結核在高原地區(qū)的發(fā)病率遠遠高于其他地區(qū),嚴重影響高原地區(qū)患者的生命健康[2]。目前我國治療脊柱結核常用的方式是在抗癆治療的基礎上實行手術治療,但是手術治療后療效欠佳,致殘率高,預后差[3]。PRP是通過離心自體血而得到含有高濃度血小板的血漿,含有高濃度的血小板、白細胞和纖維蛋白[4]。研究表明其能加速多種組織修復愈合,有良好地抗感染作用[5]。但是目前臨床上少有相關的文獻報道將PRP這一國外先進技術用于治療高原地區(qū)脊柱結核患者。因此,為更好地治療高原地區(qū)脊柱結核患者,降低患者致殘率,本文將本院11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在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12例高原地區(qū)脊柱結核患者。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入院后經過X線、CT及MRI檢查后均符合脊柱結核改變[6];(2)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頸或背部疼痛,并且向胸腹部及肢體呈放射痛,其中部分患者還伴有盜汗、午后低熱、體質量減輕等結核經典癥狀;(3)手術后將患者的標本送至病檢,檢驗結果確診為結核;(4)患者知情并同意參與此項研究。排除標準:(1)患者同時伴有心、肺、腎、血液系統(tǒng)等疾病;(2)伴有原發(fā)性精神障礙及癡呆疾病,不能自覺配合完成認知功能評估患者。觀察組男21例,女35例;年齡7~27歲,平均(19.54±6.25)歲;病程1~3年,平均(2.37±0.57)年;平均居住海拔3 581 m。對照組男19例,女37例;年齡8~26歲,平均(18.67±5.47)歲;病程1~3年,平均(2.48±0.64)年;平均居住海拔3 562 m。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居住海拔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1.2PRP的采集與制作 在手術前采集患者肘靜脈血50 mL,將患者血液注入富血小板萃取套裝內,加入抗血凝固枸櫞酸鹽葡萄糖液4 mL,采用1 400 r/min離心機進行離心10 min,離心后采用注射器吸取中間白膜層以下的紅細胞并棄去,剩余部分放入離心機進行第2次離心,離心10 min后,標本分成2層,下層為PRP。取出PRP,將其與激活劑按照5∶1的比例混合制成PRP凝膠。
1.3治療方法 術前準備:首先對患者進行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等常規(guī)檢查,根據(jù)檢查結果評估患者手術耐受情況。然后采用四聯(lián)抗結核治療3周以上,每周復查1次紅細胞沉降率(ESR),當患者ESR下降至40 mm/h時或以下,則行手術治療。所有患者手術均采用全身麻醉,然后根據(jù)患者具體病變部位,進行前路或是后路進行病灶清除、植骨、內固定術治療。觀察組患者在手術入路縫合后將收集的PRP注射到患者的脊柱患處。手術結束后將病灶送至病檢,兩組患者均予以抗癆治療10~12個月,并在患者的術后4周內每周復查C反應蛋白(CRP)與ESR。
1.4觀察指標 (1)記錄兩組患者結核感染復發(fā)率、竇道發(fā)生率、術后評分、后凸畸形發(fā)生率及治療時間、治療費用等資料;(2)CRP與ESR檢測方式:每次檢測均抽取空腹肘靜脈血4 mL,離心后分離上層血清,保存置-70 ℃的冰箱中待測。采用免疫比濁法發(fā)檢測兩組患者CRP與ESR。
2.1兩組患者術后結核感染復發(fā)率、竇道發(fā)生率、治療時間等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均達到治愈的效果,但是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出現(xiàn)一些并發(fā)癥,對照組患者結核感染復發(fā)率為(12.50%),竇道發(fā)生率為(8.93%),觀察組患者出現(xiàn)結核感染復發(fā)率為(1.79%),竇道發(fā)生率為(0.00%),觀察組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后凸畸形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在治療時間及治療費用中比較,觀察組患者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ESR和CRP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術前ESR和CR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在2、3、4周時觀察組患者ESR和CRP下降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術后結核感染復發(fā)率、竇道發(fā)生率、治療時間等指標比較(排版時橫豎顛倒過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ESR和CRP水平比較
脊柱結核是指由結核桿菌導致的脊椎骨發(fā)生損傷,多由繼發(fā)性肺結核導致,發(fā)病后具有低熱、疲倦、消瘦、盜汗等臨床癥狀,而疼痛時此病最早出現(xiàn)的臨床癥狀,并且此病在臨床上多見于兒童,30歲以上人群發(fā)病率明顯下降,發(fā)病率除了有年齡區(qū)別外,也有地域差異,在高原地區(qū)患者的患者發(fā)病率明顯高于其他地區(qū)[7]。此病在臨床上最傳統(tǒng)的治療方式是手術治療,而傳統(tǒng)手術治療后,患者會出現(xiàn)較多的并發(fā)癥,例如竇道形成、后凸畸形等,并且治療后結核發(fā)生復發(fā)率較高。所以在尋找好的治療方式控制手術治療后結核復發(fā)或竇道形成等疾病的發(fā)生是目前臨床上研究的熱點。
PRP是通過離心自體全血而獲得的血小板濃縮液,含有高濃度的血小板、白細胞和纖維蛋白。血小板激活后能分泌多種生長因子,白細胞可防止感染,纖維蛋白能在局部構建組織修復所需的三維結構[8-9]。臨床上有學者使用PRP治療韌帶、肌腱等關節(jié)的損傷,結果均表明PRP能促進韌帶、肌腱或是關節(jié)損傷的恢復[10-12]。目前臨床上已經廣泛將PRP用于治療各種軟骨組織、慢性肌腱止點炎癥等損傷,除此之外還有學者研究PRP用于治療膝關節(jié)骨關節(jié)炎[13-14]。但是有關PRP對脊柱結核臨床療效的報道卻是較少,為此本文采用對比治療的方式,對本院112例患者進行了研究。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結核感染復發(fā)率、竇道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在后凸畸形發(fā)生率中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PRP能抑制脊柱結核患者手術結核的復發(fā),并且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促進脊柱的康復。
炎性反應標記物是目前臨床上研究的一個新方向。其中以CRP與ESR為代表。CRP與ESR在各種炎性反應中表達水平均呈上升的結果,這是臨床上公認的一項證明。在本文研究結果中,患者在未行手術前ESR與CRP水平明顯提高,治療在2、3、4周時觀察組患者ESR和CRP下降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證明PRP可通過控制患者脊柱結核患者的炎性反應,降低患者ESR和CRP水平,從而促進傷口的愈合[15]。本研究與王金龍等[16]的研究結果相似。除了國內證明這一觀念,國外還有學者研究表明,PRP治療脊柱結核能促進脊柱的融合[17]。并且本研究還表明,觀察組患者治療時間及治療費用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富血小板血漿能促進高原地區(qū)脊柱結核患者傷口的愈合,降低患者細胞炎癥因子水平,縮短患者治療時間,緩解患者的經濟壓力,值得在高原地區(qū)脊柱結核患者中推廣使用。
[1]傅俊偉,陳卓,吳俊彪,等.脊柱結核早期診斷的研究進展[J].中國骨傷,2015,28(1):82-84.
[2]羅政,尹銳,劉俊,等.恩施地區(qū)脊柱結核病流行病學特點及其臨床治療觀察[J].骨科,2016,7(4):248-251.
[3]張立國,姚猛.脊柱結核外科治療研究進展[J].頸腰痛雜志,2016,37(5):433-435.
[4]何罕亮,石瑄,張厚慶,等.關節(jié)鏡手術聯(lián)合富血小板血漿治療半月板損傷臨床療效[J].重慶醫(yī)學,2015,44(36):5079-5081.
[5]曾金光.脊柱結核CT和MRI影像學特征比較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2017,15(1):116-118.
[6]花焱,郭勇,高原,等.高原與平原地區(qū)肺結核臨床分型及X線影像學表現(xiàn)對比分析[J].人民軍醫(yī),2016,67(3):273-274.
[7]龐偉峰,李會軍,李東利,等.富血小板血漿在骨折不愈合中的應用[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5,23(16):1535-1536.
[8]FILARDO G,KON E,ROFFI A,et al.Platelet-rich plasma:why intra-articular?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reclinical studies and clinical evidence on PRP for joint degeneration[J].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2015,23(9):2459-2474.
[9]侯曉東,劉洪柏,范格英,等.富血小板血漿在治療韌帶、肌腱損傷中應用的進展[J].廣東醫(yī)學,2016,37(17):2675-2676,2677.
[10]董佩龍,唐曉波,王健,等.自體富血小板血漿凝膠在關節(jié)鏡下肩袖修補術中的應用[J].中華骨科雜志,2015,35(9):942-947.
[11]焦睿,余淑芳,劉恒,等.富血小板血漿在肌肉損傷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師雜志,2015,21(z1):248-251.
[12]吳開澤,陳獻聰,康禹,等.富血小板血漿在膝關節(jié)骨關節(jié)炎治療中的應用[J].國際骨科學雜志,2015,36(6):414-418.
[13]盧旻鵬,王群波,董靖,等.納米羥基磷灰石/聚酰胺66/富血小板血漿復合物修復兔股骨中段骨缺損的實驗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5,44(7):885-887.
[14]高建國,李碩,賈晨光,等.紅細胞沉降率在脊柱結核手術治療中的研究[J].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36(8):894-897.
[15]于凌佳,陳開放,黃振飛,等.富血小板血漿聯(lián)合骨搬移技術治療脛骨骨缺損的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J].中華骨科雜志,2017,37(5):291-297.
[16]王金龍,祁全,陶學強,等.富血小板血漿在脊柱脊髓損傷治療中的應用進展[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6,16(9):1798-1800.
[17]ELDER B D,HOLMES C,GOODWIN C R,et al.A systematic assessment of the use of platelet-rich plasma in spinal fusion[J].Ann Biomed Eng,2015,43(5):1057-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