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沈艷 陸喜建 覃金榮
(南寧市第五人民醫(yī)院 江蘇 南京 530001)
精神分裂癥常導致患者精神殘疾和社會功能衰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3]。精神分裂癥是一種重性精神障礙,發(fā)病后嚴重影響到其生活質量[4]。加強社會支持,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5]。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是通過傳授患者更多疾病相關知識,使其樹立正確看待疾病的態(tài)度,并提高自身對疾病治療的依從性,消除危害健康的行為[6]。我們將知-信-行模式引入精神分裂癥病人的健康教育中,現(xiàn)報告如下。
選擇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癥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ICD-10診斷標準;(2)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3)年齡18~59歲;(4)病程短于5年;(5)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總分≥60分。排除標準:嚴重軀體疾病、腦組織器質性病變、精神活性物質依賴者、精神發(fā)育遲滯。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60例。入選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臨床資料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患者入院時和出院時的治療依從性評定結果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入院時及出院時的GQOLI-74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入院時及出院時的GQOLI-74評分比較(±s,分)
注:t1值為研究組出院時與入院時比較,t2值為研究組出院時與對照組出院時比較,t3值為研究組入院時與對照組入院時比較,t4值為對照組出院時與對照組入院時比較。*:P<0.01。
項目研究組(n=60) 對照組(n=60) t1 t2 t3 t4入院時 出院時 入院時 出院時軀體功能 39.52±5.87 39.34±6.15 39.85±6.07 40.74±5.37 0.16 1.32 0.30 0.85心理功能 37.28±5.93 43.21±5.98 36.96±6.14 37.36±6.02 5.45* 5.34* 0.29 0.36社會功能 41.83±8.28 49.71±8.57 42.32±8.96 43.74±8.78 5.12* 3.77* 0.31 0.88物質功能 37.85±5.43 40.54±5.72 37.73±5.12 37.96±5.37 2.94* 2.84* 0.12 0.24
兩組在常規(guī)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基礎上,給予精神科護理常規(guī)和一般的心理健康教育。兩組所用的抗精神病藥物種類、計量相匹配,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研究組在此基礎上給予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進行干預,具體內容如下。
1.2.1 知識教育 (1)入院期間的宣傳和教育,介紹護士長、主管醫(yī)生和護士,病區(qū)環(huán)境、作息制度、探視制度等,詳細了解病情填寫住院風險評估表。(2)對患者講解疾病的誘因、癥狀表現(xiàn)、治療方法與重要性、護理要點。(3)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引導患者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緒,對患者和家屬進行相關問題的指導,包括疾病復發(fā)的先兆及預防、出院后按時按量服藥、藥物的保管及用法、藥物不良反應、定期復查的重要性等。
1.2.2 信念確立 針對患者的一般情況、年齡、文化水平等有針對性的進行健康教育,如集體講座、板報宣傳、個別交談或小組討論,與患者探討和制定詳細的訓練計劃,并督查患者執(zhí)行計劃落實情況。通過反復講解,與患者交流互動,心理疏導,調動其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增強患者的意識和信念,建立積極、正確的信念和態(tài)度[7]。
1.2.3 行為轉變 (1)生活技能訓練。著重訓練患者日常生活的的規(guī)律及主動性,訓練患者每天起床后主動洗臉、刷牙、整理床鋪,定期洗頭、洗澡、更衣,按時作息。(2)社交技能訓練。講解人際交往中的基本技巧,訓練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進行角色扮演,鼓勵患者與患者之間、患者與家人及朋友之間的溝通交流。(3)藥物自我處置訓練。內容:講解有關精神分裂癥的藥物治療原則;藥物管理、不良反應、堅持服藥的重要性等內容。
1.3.1 治療依從性 根據(jù)患者的遵醫(yī)行為進行依從性評價。完全依從:患者能夠自覺嚴格遵醫(yī)囑堅持規(guī)范性治療;部分依從:基本能夠遵醫(yī)囑治療,但偶有不規(guī)范,經(jīng)醫(yī)護人員或家屬提醒后改正;不能依從:患者經(jīng)常不遵醫(yī)囑,且無法堅持療程甚至中斷治療。計算依從率=(完全依從+部分依從)/60×100%。
1.3.2 生活質量評價 利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量表(GQOLI-74)評定患者的生活質量,該量表共包括20個因子74個項目,分為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和物質功能四個維度,滿分100分,評分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好[8]。
利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兩樣本均數(shù)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
入院時兩組事項指標值無統(tǒng)計學差異,出院時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依從率分別為96.6%和81.7%,均比入院時有顯著提高(研究組:χ2=42.55,P<0.01;對照組:χ2=25.76,P<0.01)。出院時研究組的依從率比對照組提高更明顯,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1)。出院時研究組完全依從率70%顯著高于對照組31.7%,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1)。見表1。
入院時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出院時,研究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中,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功能項目分別較入院時顯著升高,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1)。出院時研究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中,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功能項目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1),對照組出院時與入院時生活質量評分無顯著差異。見表2。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是現(xiàn)代護理模式發(fā)展的一種新動向??茖W的干預,良好的家庭社會支持,對提高患者健康水平和社會功能,改善生活質量,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9-10]。
國內外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與精神病性癥狀顯著相關,其癥狀的緩解有助于改善患者社會功能和提高其生活質量[11-12]。知信行理論則認為疾病相關知識學習能夠協(xié)助患者更好建立積極、正確的治療目標[13]。
以前人們患病后不主動求醫(yī),嚴重影響了疾病的康復,為了改變患病者的觀念,本研究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干預精神分裂癥患者。一方面使患者的知識、信念及照顧行為得到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增強患者的信念和信心,使其能更加詳細地了解疾病相關知識,提高其對疾病的正確認識,主動配合治療。
早期、規(guī)范化的藥物治療是控制穩(wěn)定精神分裂癥病情,防止病情的反復和惡化的關鍵。然而,在臨床實踐中,精神分裂癥患者往往表現(xiàn)服藥依從性不高,不能按照醫(yī)囑規(guī)范服藥,進而影響臨床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表明經(jīng)過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干預后,出院時研究組的依從率為96.6%,較入院時依從率顯著提高,完全依從率比對照組顯著增高,說明應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能讓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降低了復發(fā)率。
知信行理論認為健康知識和信息是改變健康相關行為的基礎,可促使建立積極、正確的信念與態(tài)度,而信念和態(tài)度則是行為改變的動力[14]。本研究結果顯示:入院時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但出院時,研究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的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功能項目評分顯著高于入院時,且分別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基礎上實施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能改善預后,促進患者康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基礎上實施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促進患者康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社會功能。
[1]王秀云,許從芳,許麗榮,等.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健康教育促進社會功能恢復的效果評價[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0,29(3):441-443.
[2]吳洪軍,張偉娟,徐麗萍,等.精神分裂癥復發(fā)再入院影響因素及管理治療研究[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4,20(4):378-381.
[3]Monika S,Jan P,Daniela J,et al.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schizophrenia-acomparison with healthy controls[J].Biomed Pap Med Fac Univ Palacky Olomouc Czech Repub,2011,155(2):173-180.
[4]馬云,李占江,徐子燕,等.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與應對方式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4):496-497.
[5]裴雙義,邊軍.社會支持對緩解期偏執(zhí)型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12):1777-1778.
[6]李翠花.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保健知信行的督查分析[J].錦州:遼寧醫(yī)學院,2013.
[7]李會,魏中華,朱永鑫,等.知-信-行模式在抑郁癥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河北醫(yī)藥,2013,35(23):3658-3659.
[8]華潔.護理干預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0,22(9):2391.
[9]吳英麗.社區(qū)隨訪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3):333-335.
[10]武爽,王誠,王東升,等.系統(tǒng)康復訓練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3):328-330.
[11]Brissos S,Dias V V,Balanza V Symptomatic remission in schizophrenia patients:Relationship with social functioning,quality of life,and neurocognitive performance[J].Schizophrenia Research,2011,129(3):133-136.
[12]陳平勛,劉陶芳,羅建慈.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3):343-344.
[13]黃敬亨.健康教育學[M].第3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33.
[14]鄒生燕,馬鳳榮.“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對腦卒中恢復期患者功能鍛煉依從性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4,12(16):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