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一醫(yī)院 江蘇 南京 210000)
作為臨床中常見的腦血管疾病,腦梗塞是其中之一,該病具有突發(fā)性,發(fā)病人群多為老年人,發(fā)生后若未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會造成患者的殘疾、死亡,發(fā)病后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影響[1]。目前,臨床中對于老年性腦梗塞多采用溶栓治療,但治療過程中若患者依從性差,就會影響治療的效果[2]。本研究抽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老年性腦梗塞患者84例,分組后對比分析常規(guī)護理與優(yōu)質護理服務對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結果如下。
抽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老年性腦梗塞患者84例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患者均符合腦血管學術會議制定的臨床診斷標準[3],排除肝腎功能障礙、神志不清、顱內壓升高、腦出血和患有其他顱腦疾病的患者,本次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隨機摸球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患者各42例,對照組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齡62~87歲,平均年齡(73.5±2.5)歲,研究組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齡63~86歲,平均年齡(73.3±2.7)歲。入選患者分組后的臨床一般資料對比結果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對神志清楚的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指導患者飲食和肢體鍛煉的方法。
研究組實施優(yōu)質護理服務,(1)環(huán)境。病房患病舒適,安靜,溫度濕度適宜,提高患者舒適感,使患者心理得到放松。(2)交流。老年性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疾病突然發(fā)生,增加了患者的恐懼感和焦慮感,加上治療效果較慢,從而降低對治療的依從性。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病情全方位的評估,與患者交流時獲得患者興趣愛好、家庭情況等基本資料,為患者講解不良心態(tài)對臨床治療產生的負面影響,提高患者對配合治療重要性的認識,逐漸控制改善不良心態(tài)。(3)用藥護理。腦梗塞病程時間長,患病后需要長時間用藥,護理人員要告知患者堅持用藥的重要性,遵醫(yī)囑給予患者藥物,使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同時為患者說明用藥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叮囑患者定時、定量用藥,禁止私自改變用藥劑量、用藥時間,若是靜脈給藥方式,輸注藥物前要嚴格按照“三查七對”核對,嚴格控制輸液藥物速度,密切觀察患者用藥期間的反應。
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分為完全依從、部分依從和不依從,使用本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由患者本人填寫,共16項內容,滿分100分,滿意≥90分,一般滿意70~89分,不滿意≤69分。
研究組治療依從性高于對照組,與對照組比較存在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n,(%)]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腦梗塞臨床中不僅常見,而且治愈率偏低,病程漫長,復發(fā)率和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均高,而且老年人群中發(fā)生率高。老年性腦梗塞發(fā)生后,腦部血液供應出現(xiàn)障礙,使腦部缺血缺氧,進而使局部腦神經組織細胞受到損傷,導致神經功能損傷。由于該病發(fā)病突然,臨床癥狀復雜,病情變化快,預后效果差,而且老人機體免疫力差,從而對老年人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因此,在治療過程中,要加強護理干預,改善護理質量,控制病情的進一步發(fā)展。
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老年性腦梗塞患者為例,分組后對比分析常規(guī)護理和優(yōu)質護理實施的效果,結果發(fā)現(xiàn),優(yōu)質護理服務實施后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高于常規(guī)護理患者,且護理滿意度高于常規(guī)護理,與常規(guī)護理比較存在顯著差異。分析原因,從而提高了護理服務質量,為患者提供全面、優(yōu)質的服務。本次研究中給予患者環(huán)境護理、用藥護理和交流,使舒適環(huán)境讓患者愉快,用藥護理保證了護理安全,與患者交流改善了患者不良心態(tài),進而提高了患者治療依從性。
綜上所述,優(yōu)質護理服務能夠提高老年性腦梗塞患者治療依從性,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具有應用價值。
[1]張貴群.優(yōu)質護理服務在老年性腦梗塞患者中的實施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14,1(5):101-102.
[2]于錦紅,勾霞.優(yōu)質護理服務在62例老年性腦梗塞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5,1(8):170-172.
[3]禹騰波.老年性腦梗塞優(yōu)質護理的臨床體會[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24(8):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