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一只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賞 析
詩離不開詩人的體驗,詩人的情感也必須融合在時代的痛苦與歡樂中??箲?zhàn)初期,日軍連續(xù)攻陷華北、華東、華南廣大地區(qū),所到之處瘋狂肆虐,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但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不屈不撓。艾青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堅定地匯入民族解放斗爭的洪流中,并創(chuàng)作了《我愛這土地》這首著名的愛國詩篇。他描述了自己生活在祖國的這塊土地上,心中郁結著難以抑制的悲憤。然而,這畢竟是生他養(yǎng)他的祖國,即使為她痛苦至死,也不愿意離開這土地——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這是一首在現(xiàn)代詩歌史上被廣泛傳誦的抒情名篇,以一只鳥生死眷戀土地作對比,形象抒發(fā)了作者深沉而真摯的愛國情懷,這種情懷始終并將繼續(xù)感動無數(shù)的讀者。
讀有所思
“土地”是艾青常用的一個意象,可以說那是他的又一生命。但是在《我愛這土地》這首詩中,艾青為什么要把自己摯愛土地、歌唱土地、獻身土地這一刻骨銘心、至死不渝的深沉感情寄托于一只微不足道的鳥兒呢?
(本欄目編輯 孫 婷)
Email:1065208914@qq.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