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寧
臺兒莊戰(zhàn)役(1938年3~4月)是抗戰(zhàn)初期中國軍隊在山東省南部與侵華日軍進行的一次較大規(guī)模的戰(zhàn)役。其作戰(zhàn)地區(qū)包括以臺兒莊為中心的整個魯南地區(qū),故又被稱作為魯南會戰(zhàn)。此役,中國第五戰(zhàn)區(qū)的北線部隊以優(yōu)勢兵力將日軍第5、第10師團的主力阻擋和包圍在臺兒莊及臨沂地區(qū)并予重創(chuàng),給國人極大鼓舞。
臺兒莊是山東省嶧縣的一個商業(yè)市鎮(zhèn),魯南重要門戶,位于徐州東北50里的大運河北岸。往昔,大批船只載著從棗莊運來的煤炭,送往運河下游各大城市,同時南方的工業(yè)品,亦從下游輸送至此。這里有津浦路臨棗支線通過,在臨城至趙墩的鐵路支線上,北面有泥溝車站,扼京杭大運河咽喉,北連津浦路,南接隴海路,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徐州的外圍,欲進徐州,必先取之。
由于魯南經年戰(zhàn)火頻仍,許多村落都圍以墻體,這樣的村莊就叫寨子。臺兒莊東西長約1200米,南北寬窄不一,靠東北的亦有1000米。莊內橫豎有十來條街道,6個莊門,9個大碉樓,70多個小碉堡,住有3000多戶人家。原本這個寂寂無名的小村莊,一場慘烈的戰(zhàn)斗,使其在中國歷史上書寫了一個血的符號!
從七七事變到南京失守,僅僅5個多月,日軍分別由南京與天津兩地向津浦鐵路上的中國軍隊進攻,企圖貫穿安徽、山東兩省,打通津浦鐵路。
徐州位于津浦鐵路和隴海鐵路的交點上,介于黃、淮二河之間,是魯、蘇、皖、豫四省要沖,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當時的情勢,中國軍隊掌控徐州,一方面可扼守津浦路,將華北、華中兩地日軍隔絕;另一方面,可保持中國軍事大動脈隴海路,將日軍阻于津浦路以東,屏障華中,確保鄭州和平漢路安全。而日軍若攻取徐州,則可使南北兵力會合,然后循隴海鐵路西進,取道鄭州,沿平漢路南下,一舉拿下武漢,迫使國民政府簽訂城下之盟。
針對日軍的部署和戰(zhàn)局變化,中國方面制定了相應的戰(zhàn)略方針,具體為:“東面要保持津浦鐵路,北面要保持道清鐵路,來鞏固我武漢核心基礎?!钡谖鍛?zhàn)區(qū)遵照指令,確定了蘇魯地區(qū)的具體作戰(zhàn)計劃:“一是保有魯省大部及蘇北地域,與敵持久抗戰(zhàn)。二是作戰(zhàn)初期,應扼守黃河及沿海要點,直接阻止敵人之侵入;不得已時,亦須逐次誘敵深入魯南及蘇北地區(qū),準備會戰(zhàn),予以極大打擊,獲得最后勝利?!弊鲬?zhàn)部署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第一線兵團將日軍阻止在黃河北岸及沿海地區(qū),延緩日軍南進速度,使我第二線兵團能有充裕時間在徐州附近部署完畢;第二階段,如若黃河失守,第一線兵團退至萊蕪、泰安、新泰一線,設防固守,會同朝鄒縣、滕縣推進之第二線兵團的有力部隊在兗州附近同日軍會戰(zhàn);第三階段,兗州附近會戰(zhàn)萬一不利,則在徐州進行會戰(zhàn),其決戰(zhàn)方針,僅以少數部隊固守徐州,而以戰(zhàn)區(qū)大部沿津浦路側擊,開展運動戰(zhàn)、游擊戰(zhàn),阻敵南進。在津浦路南段,各兵團之目的,是在浦口、滁縣、明光等處逐次抵抗,最后將北進之日軍阻于淮河南岸。這一戰(zhàn)略部署符合中國持久抗戰(zhàn)的總體目標,可以打破日軍“速戰(zhàn)速決”之妄圖,使其深陷泥潭,負重掙扎。
然而,計劃不如變化,擔任黃河守備的第五戰(zhàn)區(qū)副司令長官、第3集團軍總司令兼山東省主席韓復榘,竟然不戰(zhàn)而棄濟南,坐視敵人渡過黃河,而且把部隊轉移到山東西南部的角落。日軍先后克陷濟南、泰安、濟寧、鄒縣,津浦路正面門戶洞開。
日軍第5師團沿膠濟路東進,于1938年1月8日攻占濰縣,19日到達青島。至2月上旬,占領青島、諸城、蒙陰、濟寧一線,并積極部署,采取分進合擊,從南北三路夾擊徐州。
南路日軍以華北方面軍第13師團荻洲立兵為主力,于12月下旬渡江攻陷六合,并沿津浦路北上,攻城掠地,試圖直趨徐州。守衛(wèi)津浦路南段的第11集團軍李品仙部、第21集團軍廖磊以及第51軍于學忠部,利用既設陣地節(jié)節(jié)御敵,并將津浦路南段截成數節(jié),而其他部隊則在這一地區(qū)展開游擊戰(zhàn)。這樣,南路日軍因腹背受敵,無力再向北進,乃在淮河南岸與北岸中國軍隊形成對峙,南北夾擊的企圖無法實現。
北路日軍左翼是板垣征四郎第5師團,至濰縣轉南,沿臺濰公路向臨沂突進,試圖奪取臨沂,然后與第10師團會師臺兒莊,從左翼迂回徐州。
臨沂守軍第3軍團龐炳勛部第40軍馬法五師頑強抵抗,傷亡極大,連電告急。第五戰(zhàn)區(qū)調張自忠第59軍從滕縣附近緊急馳援,張部于14日拂曉渡過淮河,占領河東沿岸,側擊日軍,而龐軍從正面發(fā)起反擊。17日,兩軍從三面發(fā)起總攻,經三日激戰(zhàn),日軍向北潰退至莒縣附近死守待援。
23日,日軍增援部隊三四千人,匯同莒縣、湯頭殘敵,復向龐軍反攻。張自忠部已于19日奉命向費縣方面轉進,龐軍孤軍應戰(zhàn)不支,被迫退至臨沂以東之桃園、黃山一線防守。24日,張軍回師增援。26日,日軍千余人在重炮掩護下,繞道轉進至臨沂城西30余里之義堂集、大小義蔣莊一帶環(huán)攻縣城,張軍急派重兵布防拒敵。由于守軍頑強抵抗,日軍終不能越臨沂半步。
臨沂戰(zhàn)斗的勝利,使日軍第5師團主力始終不能與津浦路北段之第10師團按預定計劃會合于臺兒莊,斬斷了北路日軍的左臂。這使得冒險突進到臺兒莊的瀨谷支隊孤立無援,為臺兒莊大捷奠定了基礎。
日軍繼續(xù)南下,第33旅團長瀨谷率部約3萬余人,于3月14日拂曉發(fā)起猛攻,于15日傍晚到達滕縣附近,次日晨進攻。滕城守軍為第22集團軍王銘章122師,下達“與滕縣城共存亡”的命令,率部會同124師余部奮勇反擊,血戰(zhàn)二日,予敵重創(chuàng)。無奈我軍裝備低劣,只能以血肉之軀捍衛(wèi)尊嚴,始自王師長,各旅、團及參謀長先后殉國。18日,滕縣陷于敵手。
在日敵進攻滕縣之時,日軍瀨谷支隊一部于17日攻陷臨城,次日兵分兩路,攻陷棗莊、韓莊和嶧縣,隨后企圖渡過運河直搗徐州。由于湯恩伯第2軍團關麟征一部已在韓莊附近之運河南岸布防,阻遏了日軍攻勢,日軍遂將其主力東移,沿棗臺支線進攻臺兒莊,一場青史留名的戰(zhàn)役由是開始。
七七事變以來,日軍雖有挫敗,但一直取攻勢,特別是南京陷落和韓復榘不擊而逃,日軍南北兩軍長驅直入,劍指徐州,故而驕橫輕敵,孤軍深入,全然沒把彈丸之地臺兒莊放在眼里。
當瀨谷支隊主力移至臺棗支線時,孫連仲第2集團軍主力已至臺兒莊附近之運河南岸,池峰城第31師于3月23日抵臺兒莊設防。湯恩伯軍團主力也已渡過運河,在嶧縣東北之蘭陵、向城一帶集結、迂回,準備于24日側擊棗、嶧之日軍,將敵壓迫至微山湖一舉殲滅。
嶧縣之敵于23日出動一個步兵大隊千余人,在重炮、坦克掩護下,向臺兒莊進攻,被31師與27師一部殲滅過半,殘敵逃至距臺兒莊以北20里的北洛。翌日,日軍再攻,一部突入莊內,守軍展開巷戰(zhàn)阻敵。
25日黎明,湯恩伯第20軍團以兩個軍向嶧、棗之日軍發(fā)起進攻。27日晨,得到增援的日軍加強對臺兒莊的攻勢,突破北門,占領東北角。鑒于臺兒莊戰(zhàn)事緊急,第五戰(zhàn)區(qū)命令湯恩伯部放棄嶧縣、棗莊之攻擊計劃,以一部監(jiān)視當面之敵,主力向南轉進,先殲滅臺兒莊之敵。
29日,臺兒莊戰(zhàn)事最烈,池峰城31師對莊內日軍實行反攻,黃樵松27師則對臺兒莊北面之日軍實施攻擊,陳金照30師向南洛、三里莊挺進,截斷日軍后路,同時重創(chuàng)日軍增援部隊。瀨谷急令赤峰聯隊馳援臺兒莊,并親赴前線督戰(zhàn)。
30日晚,湯恩伯所部第52軍占領臺兒莊以北之林莊,猛攻日軍側背,其75軍之139師也抵達臺兒莊附近展開攻擊。日軍腹背受敵,乃將正面兵力轉移至東側反擊。至31日下午,關麟征52軍已占領獐山、天柱山,將敵后交通切斷,其主力已迫近南洛、北洛,將瀨谷主力團團包圍。
圖為中國軍隊沖入臺兒莊殲敵的情景
正當湯恩伯軍團與孫連仲集團軍將要發(fā)動圍殲日軍攻勢之際,由臨沂轉來的日軍坂本旅團主力于4月1日從愛曲、向城方面進入蘭陵鎮(zhèn),從東面攻擊52軍側背,對中國軍隊圍殲臺兒莊之日軍造成不利。我軍隨即變換陣勢,迅速迂回,亦側擊日背。坂本旅團急欲解臺兒莊瀨谷之圍,除留下一部就近抵抗,其主力加速突進,直往我軍口袋中鉆。
2日夜,池師長組織了57人的敢死隊,組隊時,有一百多人踴躍報名,落選者掉淚懊喪萬分,入選者則拒絕30元賞洋。他們悄然突襲臺兒莊西北角敵陣,人自為戰(zhàn),奮勇異常。日軍倉促應戰(zhàn),經過幾番廝殺,殲敵眾多,我軍將敵所占臺兒莊街市一舉奪回四分之三。而敢死隊生還者,只有副團長時尚彬和10名士兵。
敵我雙方在莊內展開激烈的爭奪戰(zhàn),由于坂本旅團加入戰(zhàn)斗,中國守軍又陷入苦戰(zhàn)。戰(zhàn)后統(tǒng)計,池峰城的31師,12名營長傷亡10名,四個團長傷了三個,下級軍官犧牲更大。全師傷亡達5000人。
鑒于日敵第10師團及第5師團之一旅團,自經臨沂、臺兒莊諸戰(zhàn)斗后,傷亡極大,第五戰(zhàn)區(qū)乃于4月2日下達總攻擊令,迅速圍殲日敵。
4月3日,各兵團按作戰(zhàn)計劃發(fā)動總攻。52軍于4日肅清蘭陵鎮(zhèn)、洪山鎮(zhèn)日軍殘部,于5日南下,抵達臺兒莊東北20里的底閣、腰裹徐一線,向日軍發(fā)動猛攻。85軍3日由大良璧向東挺進,4日于陳瓦房附近重創(chuàng)坂本部隊,5日追擊該股日軍至臺兒莊東北15公里之潭莊附近。75軍3日自岔河鎮(zhèn)擊潰肖莊之敵,5日向臺兒莊東面7公里之東莊攻擊。日軍為挽回敗局,集中重炮、戰(zhàn)車向75、85兩軍陣地猛攻。我軍浴血奮戰(zhàn),終于突入臺兒莊正面之張樓,從腹背擊敵,日軍陣腳大亂。在臺兒莊,31師官兵展開巷戰(zhàn),逐段肅清莊內之敵,30師、27師又越過運河與日軍激戰(zhàn)。110師張軫部則渡過運河,奪回黃村、趙村,另一部由萬里閘北進,向獐山出擊,試圖斷敵后路。6日,30師攻下南洛,斷了臺兒莊日軍后路;27師向臺兒莊以東出擊,日軍傷亡慘重,乃向西北撤退。31師也向莊內日敵實施反攻,瀨谷部隊力戰(zhàn)不支,于夜間向嶧縣潰逃。
7日,坂本支隊仍在莊寨內頑抗,但在湯、孫兩部夾擊下,傷亡慘重。加之后援已被切斷,孤立無助,乃于是夜向北逃竄,沿臺棗支線退至嶧縣、郭里集、棗莊附近固守待援,伺機反撲。至此,中國軍隊取得臺兒莊大捷。
臺兒莊戰(zhàn)役,包括臨沂、滕縣戰(zhàn)斗,從1938年3月14日至4月15日,歷時33天。日軍先后投入其華北方面軍第2軍所屬板垣和磯谷2個師團的主力部隊,總兵力約3萬余人。中國軍隊先后投入第5戰(zhàn)區(qū)所指揮的24個師又2個旅、2個炮兵團,總兵力約20萬人。此役,共殲敵近12000人,繳獲各種火炮31門、裝甲汽車11輛、大小戰(zhàn)車8輛、輕重機槍1000余挺、步槍10000余支以及其他大宗戰(zhàn)利品,而中國軍隊亦損失近2萬人。
是役,中國軍隊在戰(zhàn)略上由被動防御轉變?yōu)橹鲃臃e極進攻,采取以運動戰(zhàn)、游擊戰(zhàn)配合陣地戰(zhàn)的作戰(zhàn)方針,集中優(yōu)勢兵力,圍殲孤軍深入的日軍,并利用善于防守的部隊頑強阻敵,拖住日軍,待其他部隊合圍,聚而殲之,故而贏得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