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育烽 杜海蓮 馬春梅
導讀:粵東地區(qū)易出現低溫、暴雨和臺風等災害性天氣,是制約露地南瓜雜交制種的重要因素,分析了幾種不同災害性天氣對粵東地區(qū)露地南瓜雜交制種的影響,并提出了相應的預防措施,為露地南瓜雜交制種生產提供了技術保障。
露地南瓜雜交制種與天氣狀況息息相關,頻繁的災害性天氣會對制種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低溫、暴雨和臺風是影響粵東地區(qū)露地南瓜雜交制種的主要災害性天氣之一,尤其是持續(xù)性的災害天氣,危害性更大,易造成南瓜減產、品質下降,嚴重的甚至絕收。因此,在露地南瓜雜交制種生產中應充分考慮災害性天氣因素的影響,并積極做好防護措施。
1 不同災害性天氣對粵東地區(qū)露地南瓜雜交制種的影響
1.1 低溫對苗期的影響
粵東地區(qū)低溫期一般出現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2月,“倒春寒”天氣對南瓜的播種和苗期的生長極為不利。低溫一般表現為氣溫在短時間內驟降,降幅大,氣溫多降至10℃以下,且持續(xù)時間較長,同時伴有光照不足。由于12月至次年的1月是南瓜雜交制種的親本播種期,此時期出現持續(xù)性低溫,會對種子的萌發(fā)和幼苗生長造成不良影響,導致出苗率低、出苗不齊、弱苗和病死苗等問題。
1.2 暴雨對授粉期的影響
每年5~7月是粵東地區(qū)的雨季,端午節(jié)前后的“龍舟水”是暴雨較為集中的時期,以降水量大、持續(xù)時間長為特點。4~5月適逢南瓜雜交制種的開花授粉和坐果期,暴雨會影響授粉和授粉后幼瓜的坐果。授粉期遭遇持續(xù)性暴雨,常導致授粉工作停滯,以致錯過最佳授粉時機。長時間雨水侵襲,除影響授粉效果和幼瓜正常生長外,制種田塊極易暴發(fā)疫病和其他病害。如前期授粉后幼瓜不能坐果,幼瓜坐瓜節(jié)位將后延,高節(jié)位坐果會影響果實大小和產籽量。
1.3 臺風對坐果成熟期的影響
粵東地區(qū)臺風的活動期為每年的5~10月,以7~9月最為活躍。臺風的風力強,伴有強降水過程,因此對南瓜雜交制種的危害性大。5月南瓜雜交制種進入坐果成熟期,臺風易造成嚴重的植株倒伏、葉片破損、枝蔓折斷等,臺風過后常導致大面積的植株生長勢急劇早衰或死亡,未成熟瓜腐爛等現象。腐爛瓜比例的增加,使部分瓜果因成熟度不夠而出現種子飽滿度不足、種子空秕率高,是臺風造成南瓜雜交制種減產的主要原因。
2 對災害性天氣的防護措施
2.1 低溫期的防護
①合理安排播種期 在預測天氣變化趨勢的基礎上,根據以往種植經驗,適當提前或推遲播種日期,盡量避開可能出現的低溫天氣。
②采用溫室育苗,苗床覆蓋薄膜,增加地溫 如遇持續(xù)低溫、弱光照天氣,應考慮人工加溫和增加光照等措施,溫室內光照強度應保證在3 000 lx以上。
③選擇新鮮飽滿、發(fā)芽率高的種子,播種前對種子進行預處理 如播種前曬種、用外源性植物生長激素溶液浸種和低溫條件下預處理,以提高種子的發(fā)芽勢和抗逆性。
2.2 暴雨期的防護
①地塊選擇 制種田塊應選擇地勢較高、透水性良好且肥沃的地塊,高畦種植。
②增強排水能力 種植區(qū)域內增加排灌溝渠,疏浚排水不暢的溝渠,增強排水能力;同時配備抽水泵,在暴雨造成內澇或浸漬時能應急排水。
③搭架栽培 采用搭架栽培技術,以減輕植株因暴雨造成的浸漬程度,避免植株因長時間浸漬造成植株早衰或壞死。搭架的類型可為“人”字形架、單面斜坡式架或平頂式架,植株行蔓時開始搭架,以利莖蔓的攀緣生長。生長期以保蔓、保花和保坐果為目的。
④及時防治病蟲害 暴雨過后要及時噴灑抗菌、抗病毒和防蟲害藥,預防細菌性病害、病毒病、疫病和蟲害的發(fā)生,每周噴藥1~2次,病蟲害發(fā)生嚴重的田塊,應適當縮短用藥周期,增加噴藥次數。細菌性病和病毒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8%瑞毒霉(甲霜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發(fā)生蟲害時可用10%啶蟲脒乳油1 000倍液、5%阿達克(啶蟲脒)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防治或70%艾美樂(吡蟲啉)水分散粒劑1 000倍液噴施防治。
2.3 臺風期的防護
南瓜制種成熟采收期如遇較強臺風,應及時搶收成熟瓜,對未達到采收標準的瓜果要用網袋等物品進行固定,加強棚架的支撐防倒伏。臺風過后,視大田植株損害程度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如植株受損嚴重,已無恢復生長的可能,則可考慮對接近成熟的瓜果提前采收,待放置熟后再取籽晾曬,減少臺風造成的損失。
3 加強田間管理
災害性天氣對露地南瓜雜交制種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關注天氣變化、做好生產計劃、制定應急措施和加強田間管理十分重要。除日常的田間管理外,應根據植株的生長狀況,必要時可施用外源性植物生長激素,提高植株的抗逆性和抵抗災害性天氣的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