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學峰
7月19日 晴
常常會有這樣的情境:紅塵滾滾,奔波于生活的旅途上,牛喘之際,驀然回首,些許往事竟然像水墨畫一般清晰、典雅,且時時撞擊著跌宕起伏的思維,再轉回頭,往事便如風一般淡遠了,留下的,只有那一縷縷淡淡的清香,恒久不散……
挺起胸
我二叔年輕時當過兵,練就了一副鋼筋鐵骨。他一巴掌能把我打出一溜跟頭去,末了還說“沒咋使勁”。二叔在村東開了片瓜園,并且搭起了窩棚。
那年暑假我和二叔去瓜園看瓜。記得那天中午還是響晴薄日的,孰料午后便變了天,烏云襲來,風雨大作。這種天氣是偷瓜的黃金時段——看瓜的人蹲進瓜棚內躲風避雨,棚子形同虛設。
二叔沒有進棚,他站在風雨中目光炯炯地巡視著被風吹來擺去、哆嗦不止的瓜地。二叔不進棚,我也不好意思進棚,便弓起了腰,裹緊了衣服,瑟瑟地站在瓜地中央,如同風雨中搖擺不定、飄來簸去的瓜秧。
二叔回頭瞥了我一眼,說:“你越弓腰,身上就越冷;你挺起胸,隨意讓風吹,嘗嘗是啥感覺?”
挺起胸膛讓風吹、讓雨淋,是啥感覺?渣滓洞白公館的感覺!想歸想,我還是照二叔的話去做了。真怪,突然這么一挺胸、一咬牙,這冷風凄雨似乎減弱了許多,身上居然還有了一絲暖意!過了一會兒,風停了,雨住了,可愛的陽光又君臨大地了。
二叔摘了幾個甜瓜犒勞我。瓜自然很甜,但現在回想起來卻早忘了啥滋味,二叔當時說的一番話我卻記憶猶新:“人生一世,哪能沒有風風雨雨。面對人生路上的風風雨雨,你只要挺起胸膛,勇敢地迎擊它,堅守心中的陣地,不后退半步,你的心中就會有一種暖意巖漿般地奔涌、迸發(fā)!”
那一刻,二叔讓我懂得了什么叫堅強。
彎下腰
鄉(xiāng)村的秋天是幅美麗的工筆畫,但比莫奈的作品要強多了。天地寥廓,云淡風清。農作物都因努力而成熟了,被一雙雙繭手收進了倉庫和場院。田野里一片靜謐,高粱像一束束燃燒的火把,獵獵地烘烤著秋天的下午。
12歲的我在農忙假里,與母親一道到秋天的田野里“拾秋”——秋收活兒擠,繭手自然有疏漏的時候,遺落在壟間的豆枝子、谷穗子、玉米棒子,還有隱藏在金黃的衰草下面的棉桃……一件件,一宗宗,像散落于田間的珍珠,吸引著我和母親。
母親務農半生,農活自然十分嫻熟,片刻之間,她的翻卷起來的圍裙中已是收獲累累了;而我,手里卻只有可憐的一把豆枝子。
“你得彎下腰去找、去撿,不彎下腰,你啥也撿不著?!蹦赣H見我像猴子一樣在壟間跳來跳去,就在那邊說我。
當時,我只是按照母親的話去做了,果然收獲頗豐。數十年后,我才覺得那句話真是比“拾秋”還有意義。那個秋天連同母親那句話,永遠地定格在我的記憶底片上,再難磨去。
只有彎下腰,你才能發(fā)現壟間的谷粒;只有彎下腰,你才能親近土地;只有彎下腰,你才能撿到夢寐以求、但卻久尋不見的心愛之物。
收獲與否,有時僅僅在于你的生活態(tài)度。由是,我也就明白了:為什么古今中外那么多的名人,無一例外都崇尚一種美德——謙虛。
感謝母親,感謝數十年前的那個豐滿的秋天!
抬起頭
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我跟父親去外屯的嬸子家串門。
路上經過一片林子。林子很密,地上鋪滿了厚厚的落葉。我正低頭走著,猛然發(fā)現樹葉堆中,竟然有一小堆蘑菇!我跑過去,用帽兜裝起了這份意外收獲。
雨后林子里常會有蘑菇,于是,我開始邊走邊留意地面的樹葉。漸漸地,我和父親拉開了距離。父親回頭,大聲喊我:“快點兒,你嬸嬸家等咱去收秋哩!”我趕上來,邀功似地把帽兜里的蘑菇往父親面前一遞:“看,蘑菇!”父親看也沒看就說:“走路時要抬頭往前看,別往地上瞅,走路就是走路!”說完,又大步流星地向前奔去。
我想了想,猛地扔了帽兜里的蘑菇,追了上去。
若干年后,我還咀嚼父親當年不經意間說過的這句話:“抬起頭,往前看,走路就是走路!”是啊,人生旅途中可能有許許多多比蘑菇還要珍貴的誘惑,可是你若是被這些小小的誘惑迷惑住,便失去了前進的方向,進而也就忘記了最終的目標;即使找到了方向,前進的速度也將大打折扣,實現最終目標的距離也會人為地拉大。
那次經歷,我撿到了比蘑菇強一萬倍的東西。
安徽省蚌埠市張公山七村704棟3單元1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