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瑋
真到了陽關(guān),才明白王維何以要在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之前,加以渭城朝雨、柳色青青。就像,真到了玉門關(guān),才明白何以羌笛怨楊柳,春風不度。
因為陽關(guān)與玉門關(guān),確實是一片灰色與黃色。雨少,幾無綠色,更遑論春風。
班超在西域縱橫無敵,跟各國談笑風生。老了,求天子,“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門關(guān)”。情辭哀婉。我真到了酒泉,到了玉門關(guān),才知道他不是撒嬌——酒泉與敦煌,好歹有樹,有云,有水汽。出玉門關(guān),絕壁大漠,一無所有。
一出塞外,人便顯得極小。天地茫茫,圓轉(zhuǎn)廣被。隨便一條垂天長云便如條大鯨,看得讓人氣短。陽關(guān)附近,晴天時太陽像個白熾燈泡――因為飛沙漫天,云色昏黃。周遭風景是好,但風沙讓人睜不開眼。
再往前,到雅丹,到俄博梁,天空便藍了。因為雅丹地貌多碎石與凍土,黃沙都無存。奇形怪石,天空湛藍,無植被,少黃沙。陽光強烈,灼人眼目。你不知道這算好還是壞,只隱約覺得,若是天空變成紅色,這便像是各色科教片里的火星了。
一路顛簸,入了青海,忽然就對霍去病、李靖與年羹堯們生了敬意——本來讀史書,覺得堂堂之旗正正之兵,方是大英雄;千里奔襲遠征朔漠,只是徒然走得快走得遠,有什么了不起呢?真到了塞外,零下十二攝氏度的天色,山無草,水結(jié)冰,風吹得人睜不開眼,地無三尺平??粗贿h,走走總不到,寬廣得令人絕望。于此情境,能不怕,能向前,能克服恐懼與絕望——還讓手下士兵克服恐懼與絕望——一路向前,比諸15世紀前冒死遠航的船長,那也不遑多讓。
是到了塞外,才讓人相信,行軍比打仗要艱難得多。路上看見凍實了的冰河,悠長無邊的水線,景色有一種非人間的氣度――大概是,“我就是這么美,但你們?nèi)祟惙凑部床灰姟薄?/p>
小柴達湖午后,一片燦爛,天空湛藍,湖水凍實了如玻璃般。到日落時,陽光失去強烈,變得五彩繽紛。天色的溫柔、蘆葦?shù)臓€漫與朔風之冰冷,恰成對比。像一杯看著熱氣騰騰、品來卻寒冰割喉的酒。
塞外天色真奇怪。
車上昆侖山。時見遠處有雪山白頭——所謂青山本不老,為雪白頭,那是中原說法。昆侖山的白并不像阿爾卑斯山通體瑩徹,因為太干燥了。到得昆侖山口,人的嘴唇都慢慢變灰泛藍。同行的諸位,或說頭疼,或說頭暈,或一言不發(fā)走了幾步,身子在風里晃幾下,眼睛半閉,說不出話來。
空曠澄澈,一覽無余的天空如此美麗,到了懸空半高,還真不是人類受得了的。
路上偶或看見野驢,看見鷹,以及滿地的地鼠洞。一只狐貍橫跑而過,回頭看看我們的車:這是它一輩子第一次看到車嗎?是它一輩子第一次看到人類這種動物嗎?不知道。
在塞外,一切都變得巨大。風,云,雪,山,空曠,寂靜,都那么巨大。在車里半睡半醒的諸位,顛著顛著,拍著照,發(fā)著朋友圈,偶爾罵兩句信號如何不好,路如何不好;終于有個人說了句話:“有路就挺好了,居然還有信號——你們說,最早在這里修路修電線桿的,那過的是什么日子???”
這么一想,忽然塞外偉大的一切,又淡去了;似乎看到許多人影,在漫長的路上敲打。
自然本身并不計較高低或邊塞。雖然出得邊塞來,會覺得一切都宏偉得襯托出人類的渺小,但走得越遠,越發(fā)現(xiàn)每一處終究還是有人類的足跡——嗯,還是人類比較偉大。
(司志政摘自《看天下》2017年第33期)
【素材運用】在“玉門關(guān)”戈壁面前,有一種渺小的感覺,這是陶醉于大漠的美景,也是忍受艱難之中的深切感受。然而古人卻能克服心中的恐懼與絕望,足跡踏及塞外,這也是一種氣度在腳底生煙。路不好走的時候,不必絕望,也不必計較高低或邊塞,大自然的宏偉襯托出人類的渺小之后,又反而能證明人類的偉大。
【速用名言】
1.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鴦∽骷遥渴挷{
2.意志是自由自在的,人實現(xiàn)了他的意志,也等于實現(xiàn)了他自己?!绹睦韺W家?弗洛姆
【適用話題】渺小與偉大;氣度;足跡?
(特約教師 郭建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