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強,王 明,向賢鏡
(中國電建集團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81)
水電站地下廠房開挖支護設計中,借助ANSYS應用軟件采用有限元法計算,其工作量小,計算過程中不易出錯,它采用整體建模整體加載,避免了簡化模型所產(chǎn)生的問題。文中以某水電站地下廠房洞室開挖為例,介紹運用ANSYS軟件采用有限元法對地下廠房開挖進行數(shù)值模擬。
某水電站為金沙江上游干流梯級規(guī)劃“一庫十三級”中的梯級電站。電站采用混合式開發(fā),最大壩高45 m,裝機容量1 080 MW。共布置4臺單機270 MW混流式發(fā)電機組。地下廠房布置采用兩洞室平行布置形式,主洞室和主變洞之間巖體厚45.2 m。主洞室長192.15 m,寬28.4 m,高72.25 m,結合地形地質(zhì)條件及引水線路布置初擬軸線方位N58.19°W,主洞室上部巖體最小覆蓋厚度約110 m,左右側最小厚度約80 m。
將洞室整個圍巖假定為半無限彈性平面體[1],按平面應力問題有限元法分析。初始應力場計算后,采用“生死單元”法進行開挖模擬,即把開挖區(qū)域設置為不參與計算的死單元來模擬計算[2]。
考慮洞群的空間效應和提供必要的邊界厚度,在垂直洞軸線方向,主廠房外側由廠房邊墻起,往山里延伸3倍廠房開挖跨度(90 m),尾水閘門井外側由尾水閘門進外邊墻起向河谷延伸70 m;在垂直方向,底部取到2 193 m高程,上部至地表面。為簡化模型,只對主要洞室進行開挖建模。
建立二維平面應變模型,模擬初始地應力場以及廠房與主變洞的開挖過程。這次計算分析中,圍巖按彈性材料考慮,對模型全部采用四邊形單元進行有限元離散。
在計算域內(nèi),模型頂部為地表自由面,左右邊界法向約束,在基底面豎向約束。
初始地應力場僅考慮自重應力場。荷載主要為圍巖自重荷載和開挖時圍巖釋放的應力荷載。
該數(shù)值模擬計算中,初始地應力場僅考慮自重應力場。由計算可知:地下廠房區(qū)水平向應力在-1.8 MPa左右,鉛直向應力-5.3 MPa左右。實測資料中地下廠房區(qū)鉛直向應力為-4.3~-5.6 MPa??梢姵跏紤δM結果與實測資料基本相符。計算范圍內(nèi)巖體分布形狀為兩端薄中間厚,巖體厚的地方豎直向應力略大于巖體薄的地方,洞室群所在范圍水平向應力線近似水平分布。
圍巖變形情況見圖1和圖2,為開挖后圍巖水平向(x向)、鉛直向(y向)位移圖。表1給出了洞周部分點的位移值。頂拱給出的是豎直線位移,邊墻給出的是水平向位移。
圖1 無支護工況圍巖水平向位移圖(m)
圖2 無支護工況圍巖鉛直向位移圖(m)
表1 洞周圍部分點位移值(mm)
由于開挖荷載釋放,圍巖向洞內(nèi)變形,總體上表現(xiàn)為頂拱下凹變形和底板拱起及邊墻內(nèi)鼓變形,圍巖垂直向變形比水平向變形大,主廠房上下游測變形是基本對稱的,上、下游側變形量基本一致;主變洞與尾水閘門井變形則略有偏轉,下游側變形大于上游側變形,這是由水平向應力不同所致。
圍巖應力圖,分別見圖3~圖4。表2給出了洞周部分點的水平向與鉛直向應力值。
圖3 無支護工況水平方向應力圖(Pa)
圖4 無支護工況鉛直方向應力圖(Pa)
表2 無支護工況洞周圍部分點應力值(MPa)
由圖可知,主拉應力主要出現(xiàn)在主廠房、主變洞頂拱中部和底板中部,最大主拉應力值為1.4 MPa,位于主廠房和主變洞底板中部。在主廠房、主變洞、尾水閘門井拱腳和邊墻腳均有較大的壓應力集中現(xiàn)象,主壓應力最大值約22 MPa,出現(xiàn)在主廠房洞底部角點,但沒有超過圍巖的平均飽和抗壓強度(50 MPa)。
開挖后,主廠房在邊墻腳、底板中部及拱角產(chǎn)生了塑性屈服區(qū),最大屈服深度約9 m,同樣在主變洞邊墻腳及底板中部、尾水閘門角點也產(chǎn)生一定深度的屈服區(qū),最大屈服深度分別為6 m、2 m,但主廠房與主變洞之間巖柱、主變洞與尾水閘門井之間巖柱均未發(fā)生塑性貫通。
文中利用ansys對地下洞室開挖進行有限元計算,得出以下結論:
1)主廠房和主變室開挖后,圍巖向洞內(nèi)變形,且以豎向變形為主,主廠房上下游墻變形基本為對稱變形,頂拱變形略大于底板變形。主廠房最大豎向變形發(fā)生在頂拱,值約為21 mm,主變洞頂拱最大豎向位移為16.4 mm,尾水閘門井頂拱最大豎向位移為6.7 mm,主廠房邊墻最大水平位移為5.6 mm,主變洞邊墻最大變形為3.1 mm,尾水閘門井邊墻最大變形為4.3 mm。
2)圍巖開挖無支護情況下,在拱腳和邊墻腳有較明顯的壓應力集中現(xiàn)象,但應力值沒有超過圍巖抗壓強度。
3)洞室開挖后,在三個主洞室邊墻產(chǎn)生較大范圍的塑性屈服,但各洞室間巖柱沒有塑性屈服貫通。
4)圍巖整體穩(wěn)定性可以滿足,但在拱腳、邊墻角、底板局部發(fā)生塑性屈服的區(qū)域,需采取相應支護處理措施,以保證局部穩(wěn)定性。
[1]徐芝綸.彈性力學簡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7-91.
[2]李圍,葉裕明.ANSYS土木工程應用實例[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7: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