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fā)展,為了更好地“走出去”,增強我國的國際影響力,外宣材料的翻譯也變的越發(fā)重要。本文參考黃友義先生的“外宣三貼近”原則和接受美學思想,討論了“以大眾讀者為中心”理論。
【關鍵詞】外宣翻譯 接受美學 大眾讀者
一、引語
國家要走出去,首先要創(chuàng)造有利于自身宣傳的國際環(huán)境,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和支持。這里所謂的“國際社會”是以英語為主宰和話語體系中心的社會。因此在外宣翻譯策略上要充分考慮國際政治環(huán)境、譯入語社會和時代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主要受眾的環(huán)境、文化、背景等等因素?!拔覈膶ν庑麄鞣g工作,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外宣三貼近原則,即貼近中國發(fā)展的實際,貼近國外受眾對中國信息的需求,貼近國外受眾的思維和語言習慣”。
二、接受美學的發(fā)展
接受美學最著名的當屬“讀者中心論”。讀者中心論在接受理論提出之前,作者和作品本身被認為是文學史的中心,讀者則處于邊緣化的地位。即作品本身是毫無意義的,只有被讀者接受的文本才算是實現(xiàn)了價值,讀者在文本的接受與效應史中并不是被動的,而是發(fā)揮著主動的創(chuàng)造性作用。因而譯者在翻譯時,也要充分重視譯本讀者的能動作用,這樣才能實現(xiàn)譯本的價值和意義。
三、接受理論與外宣翻譯
1.外宣翻譯的概念及功能。外宣資料就是指“反映當下中國社會,工作生活,政治經濟狀況,國家大政方針,自然風光,市井風情,精神面貌,意識形態(tài),價值觀等的對外宣傳資料”。根據(jù)紐馬克的文本類型說,文本可劃分成劃分成表達功能型文本、信息功能型文本和呼喚功能型文本。外宣資料具有以下功能:
(1)信息功能。外宣資料為讀者提供了關于我國的信息,因而信息功能是該文本的主要功能。(2)呼喚功能。外宣幫助國家樹立良好的形象,吸引外國的游客來到中國,進一步了解我們國家的風土人情,因而呼喚功能是其附加功能。
2.讀者中心論。上文中已經提到的“讀者中心論”是接受理論的主要思想,許多贊同接受理論的人都深刻意識到了讀者的重要性,但對于外宣材料來說,成功與否在于其接受深度和傳播廣度,因此筆者認為譯者在翻譯時,應適當采取省譯、增譯、改譯等方法,使廣泛外國讀者的接受程度最大化。比如:
e.g.南昌連南接北,承東啟西,是全國唯一一個同時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海西經濟區(qū)相毗鄰的省會城市,是溝通湘、鄂、粵、桂、閩、徽等省的重要樞紐。
譯文:It connects well to North and South, East and West China, which is the only provincial capital city close to the Yangtze River, Pearl River Delta and Western Taiwan Straits Economic Zone. Nanchang is the key junction connecting many provinces like Xiang(Hunan), E (Hubei province), Yue (Guangdong province), Gui (Guangxi province), Min (Fujian province), Hui(Anhui province), etc.
在上面這個例子中,“鄂、湘、粵、桂、閩、徽”分別是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廣西省、福建省、安徽省的簡稱,如果只譯成 “E,Xiang,Yue,Gui,Min,Hui.”,很多不熟悉中國國情的譯文讀者無法理解省份的簡稱,因此采取增譯法把這些簡稱代表的省份一一譯出,提高讀者接受度。
e.g.南昌城際高鐵,國際航空,城市地鐵等構建的現(xiàn)代交通體系更為南昌的發(fā)展進一步提速,省內45分鐘經濟圈正在形成。
譯文:Intercity high-speed rail, international aviation, urban subway and other modern transportation have further promoted Nanchangs development. The provincial 45-minute economic circle is being formed.
本句中“45分鐘經濟圈”處理成“45-minute economic circle”著實會讓大部分譯文讀者一頭霧水,可能一些有著商業(yè)背景知識的外國讀者能夠理解,但在“讀者群”并不占多數(shù),因此筆者認為應該譯成“Nanchang-Jiujiang economic zone and Gan River New Area are taking shape”,這樣改譯使得譯本接受度和接受面都能有所提高。
四、結語
中國外宣資料英譯之所以難度大,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文本涉及到很多的文化現(xiàn)象,這對于譯本讀者是很難理解的,因而翻譯中國外宣資料最重要的就是要克服文化鴻溝。接受理論倡導的“讀者中心論”概念對翻譯具有重要的啟發(fā)意義,用接受理論來指導中國外宣翻譯是可行的。此外,譯者也要分析讀者群,盡可能擴大譯品的接受面,提高傳閱度。
作者簡介:邵祎寧(1994-),女,江西樂平人,江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翻譯碩士,研究方向:口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