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云根
(江銅集團(德興)醫(yī)院中醫(yī)科,江西 上饒 334224)
尿路感染根據(jù)感染部位分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急性尿路感染起病急,病程短,尿頻、尿急、尿痛為主要癥狀[1]。臨床表現(xiàn)可有膀胱炎、急慢性腎盂腎炎、無癥狀細菌尿、導管相關性尿路感染,并可能伴有并發(fā)癥,如:腎乳頭壞死或腎周圍膿腫[2]。急性尿路感染于中醫(yī)范疇屬“淋證”,以小便頻數(shù)短澀,淋漓刺痛,小腹拘急為主癥,病機主要為“熱在下焦”[3],故治療主要方法為清利濕熱,補虛益腎。本次研究主要研究中醫(yī)辯證方法治療急性尿路感染的臨床效果。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于本院接診的急性尿路感染患者100例,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平均分為辨證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辯證治療組患者男女比例為14∶36,年齡26~59歲,平均年齡(38.26±4.17)歲,證型分為熱淋18例,勞淋7例,氣淋5例。對照組患者男女比例15∶35,年齡25~64歲,平均年齡(41.11±3.08)歲,患病類型分為急性單純性膀胱炎17例,急性單純性腎盂腎炎13例,復雜性尿路感染12例,無癥狀菌尿8例。經(jīng)分析,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證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及辯證要點 患者以尿頻、尿急、尿痛等癥狀來診。中醫(yī)診斷以八綱辨證診斷。西醫(yī)診斷以尿常規(guī)檢查、中段尿細菌培養(yǎng)+藥敏實驗、尿沉渣鏡檢[4]等輔助檢查結果為準。
1.2.1 中醫(yī)辨證 ①熱淋:小便頻數(shù)短澀,灼熱刺痛,尿色黃赤,小腹拘急脹痛,苔黃膩,脈滑數(shù)?;虬楹疅帷⒖诳?、腰痛。②勞淋:小便澀痛不甚,淋漓不已,腰膝酸軟,神疲乏力,舌質(zhì)淡,脈細弱。③氣淋:郁怒之后,小便澀滯,淋漓不暢,小腹脹滿疼痛,苔薄白,脈弦。
1.2.2 西醫(yī)診斷 西醫(yī)診斷以臨床癥狀和檢查指標以確診。①尿路刺激征;②尿常規(guī):WBC升高,鏡檢2~10/HP,尿白蛋白增多;③中段尿細菌培養(yǎng)、尿亞硝酸試驗陽性;④尿沉鏡檢白細胞管型,尿滲透壓降低。
1.3 治療方法 辨證治療組患者根據(jù)證型給予不同方藥治療,根據(jù)患者病情酌情配合左氧氟沙星片(0.2 g,Bid)輔助治療,療程為5天。
(1)熱淋:治以清熱利濕通淋,方藥選用八正散加減方。辯證伴寒熱、口苦、嘔惡者加黃芩、柴胡以和解少陽;伴大便秘結、腹脹者加生大黃、枳實以通腑泄熱;熱毒彌漫三焦者用黃連解毒湯合五味消毒飲加減治療。
(2)氣淋:治以理氣疏導,方藥選用沉香散加減方。辯證伴少腹脹滿者加川楝子、小茴香、廣郁金以理氣疏肝;兼有瘀滯者加紅花、赤芍、益母草以活血化瘀利水。
(3)勞淋:治以補脾益腎,方藥選用無比山藥丸加減方。辯證伴少腹墜脹、尿頻澀滯、乏力少氣懶言之中氣下陷者用補中益氣湯加減;腎陰虛證者加熟地、龜板以滋陰養(yǎng)腎;有陰虛火旺、面紅煩熱、尿黃赤伴灼熱不適者用知柏地黃丸加減以滋陰降火;有腎陽虛者加附子、肉桂、鹿角膠、巴戟天以溫補腎陽。
西醫(yī)治療:①急性單純性膀胱炎:口服復方磺胺甲基異惡唑或左氧氟沙星片;②急性單純性腎盂腎炎:采用口服喹諾酮類藥物治療或使用抗生素治療;③復雜性尿路感染:治療取決于疾病的嚴重程度,除抗菌藥物治療外,還需同時處理泌尿系統(tǒng)解剖功能異常以及治療合并的其他潛在性疾病,若有必要還需營養(yǎng)支持治療;④無癥狀菌尿:根據(jù)細菌培養(yǎng)結果采取敏感抗生素治療。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護理,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注意事項配合治療。注意外陰清潔,多飲水,多排尿,調(diào)暢情志。飲食宜清淡,忌肥膩辛辣酒精之品。避免縱欲過勞損傷腎氣。
1.4 療效評價標準 治療5天為1個療程,治療后觀察患者病情轉變,療效評價以患者排尿不適感評分和尿常規(guī)檢查結果為準?;颊吲拍虿贿m感評分0~2分為顯效,3~6分為有效,7~10分為無效。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shù)據(jù)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按α=0.05的檢驗水準,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有效率比較 治療5天后觀察兩組患者病情變化,比較分析治療有效率。辨證治療組治療顯效21例,有效22例,治療有效率為86.0%;對照組治療顯效12例,有效23例,治療有效率70.0%。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 治療后尿常規(guī)檢查結果比較 治療后5天檢查兩組患者清潔中段尿常規(guī),分析比較WBC檢驗結果。治療前兩組患者尿常規(guī)WBC鏡檢結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辯證治療組患者尿常規(guī)WBC鏡檢結果為(1.2±0.4)/HP,對照組患者結果為(2.1±2.5)/HP,兩組患者尿常規(guī)檢查結果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5天有效率比較Table1 Two groupsof patients5 daysafter treatmentefficiency comparison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WBC結果比較(x±s,/HP)Table2 TheWBC resultsbeforeand after treatmentin both groups±s,/HP)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WBC結果比較(x±s,/HP)Table2 TheWBC resultsbeforeand after treatmentin both groups±s,/HP)
P值1.392 0.014時間治療前治療后辯證治療組6.9±1.4 1.2±0.4對照組6.3±1.7 2.1±2.5
尿路感染又稱泌尿系統(tǒng)感染,是尿路上皮對細菌侵入導致的炎癥反應,多見于育齡期女性及絕經(jīng)后婦女。急性尿路感染屬中醫(yī)“淋證”范疇。淋證病名首見于《內(nèi)經(jīng)》(《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稱為“淋”,“淋閟”?!督饏T要略·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并治》概括為“淋之為病,小便如粟狀,小腹弦急,痛引臍中”,對本病進行了描述[5]。臨床主要指小便頻急、淋瀝不盡、尿道澀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為特征的一類病癥。淋證分為熱淋、血淋、氣淋、石淋、膏淋、勞淋六個證型,臨床以熱淋多見。目前臨床治療急性尿路感染主要以西藥治療為主要方案。但臨床實踐證明,單純使用抗生素治療不良反應大,且治療效果并不理想,易產(chǎn)生耐藥菌,復發(fā)率高[6]。
淋證的病機為熱在下焦,以腎虛為本,膀胱熱故為標。病因多見于外感濕熱、飲食不節(jié)、情志失調(diào)、腎虛勞傷。治療因寒、熱、虛、實及病情變化而不同,主要治則為實則清利,虛則補益。急性尿路感染臨床以熱淋之證多見,有研究表示,八正散加減方為理想用藥[7-8]。八正散方用藥瞿麥、萹蓄、車前子、滑石、萆薢、大黃、黃柏、蒲公英、紫花地丁。其中瞿麥、萹蓄、車前子、滑石等均為利尿通淋之藥,且萹蓄更有止癢殺蟲之效[9]。研究表示上述中藥對各種桿菌和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10-11]。
尿路感染95%以上是由單一細菌引起的[12]。西醫(yī)病理為細菌菌落在腸道和尿道口周圍播散至尿道,通過尿液反流,細菌在泌尿道內(nèi)逆行并與泌尿道的上皮細胞的相應受體結合,局部繁殖,產(chǎn)生炎癥,或通過輸尿管中尿液的湍流,細菌上行至腎臟,如炎癥未及時控制,導致腎組織損傷,最終發(fā)生纖維化[13-14]。除藥物治療外,多喝水,保持每天尿量在1 500~2 000ml以上(腎功不全的患者例外),起到尿路沖洗的作用,可輔助治療。西藥治療易產(chǎn)生耐藥性,故此應用中醫(yī)中藥治療尿路感染為目前著重研究的臨床治療方法[15]。
本次研究用中醫(yī)辨證方法治療急性尿路感染,臨證調(diào)方。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中醫(yī)辨證治療急性尿路感染臨床療效明顯,可迅速減輕患者排尿不適,緩解患者病痛,無明顯不良反應,值得在臨床推廣。
[1] 張銳.八正散加減配合抗生素治療尿路感染39例[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6,8(25):109.
[2] 向小玲.尿常規(guī)檢測對尿路感染的診斷價值評估[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6(1):70-71.
[3] 段傳皓,王紅,李云飛.《醫(yī)宗金鑒》五淋散治療急性尿路感染的臨床觀察[J].中醫(yī)藥通報,2016,15(5):54-56.
[4] 王鵬,羅春華,陳童,等.多種尿液檢測方法對尿路感染診斷價值的meta分析[J].臨床薈萃,2016,31(1):92-99.
[5] 仇美思,王怡.活用經(jīng)方治療淋證[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15,49(8):25-27.
[6] 王慎鴻,高云球,譚洪鰲,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下尿路感染臨床治療方案的規(guī)范化研究及療效分析[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10):1197-1200.
[7] 牛延峰.八正散加減聯(lián)合左氧氟沙星治療尿路感染87例[J].光明中醫(yī),2015,30(2):345-346.
[8] 朱偉珍,鐘賢.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尿路感染臨床研究[J].河南中醫(yī),2014,34(3):506-507.
[9] 李曼曼,劉增輝,朱創(chuàng),等.萹蓄乙酸乙酯部位化學成分的抑菌活性研究(英文)[J].天然產(chǎn)物研究與開發(fā),2016,28(4):547-550.
[10]吳智高.中藥車前子臨床新用[J].海峽藥學,2016,28(11):215.
[11]楊俊麗,黃麗丹,張亞中,等.萹蓄的研究進展[J].安徽醫(yī)藥,2016,20(6):1025-1029.
[12]徐科,黃云騰,石博文.老年人下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分析及治療策略[J].實用老年醫(yī)學,2016,14(6):5.
[13]馬艷春,王麗,韓宇博,等.針灸治療尿路感染的研究進展[J].針灸臨床雜志,2017,33(2):80-83.
[14]張瑾,肖云蔚,曹霞.老年女性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相關因素的臨床研究[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6,23(27):58-60.
[15]田鵬鵬,朱麗莎,馬青,等.尿路感染中腸球菌的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4):743-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