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XT 姜海軍(德閑石館總經(jīng)理)
漫步在大連圣亞海洋世界的水族館里,我們可以欣賞到水底世界的種種奇觀,有迷人的珊瑚叢,形態(tài)各異的礁石,漂來漂去的海草等海景,仿佛觸手可及。而各種魚類五光十色,游戲其間,更借助光影作用,晶瑩剔透,富麗絢爛,使人目眩神迷,遐想無限……
魚,是吉祥的象征,在我很小的時候,最期盼的節(jié)日就是過年,也就是歡樂的春節(jié)。時至農(nóng)歷十二月末,經(jīng)過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后,在年末假期歡聚團圓、拜親訪友,家家戶戶的室內(nèi)都要張貼“年年有余”“魚躍龍門”等題材的年畫,室外的彩燈也經(jīng)常用魚的圖案來做裝飾,全家人開開心心的共享豐盛的除夕午宴,菜肴有熱氣騰騰的東北什錦火鍋、象征著“紅紅火火,團團圓圓”,也必須有“雞”有“魚”取意“吉慶有余”。那濃濃的年味,至今都難以忘懷,這些都是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愿。
“小丑魚”巴林多彩凍
“慈鯛魚”巴林紫云凍
“神仙魚”巴林藍天凍
“三色龍魚”巴林多彩凍
“魟魚”巴林福黃凍
“鸚鵡魚”巴林福黃凍
“蝴蝶魚” 巴林福黃巧色
“寶石紅魚” 巴林蠟燭紅
“黃線薄鰍”巴林多彩凍
用石頭來雕刻“魚”的想法,由來已久,尤其是近年來長期居住在大連,對熱帶魚的興趣更是情有獨鐘。
因材施藝是對石雕藝人的最基本要求,就是把材質(zhì)的美、天然色彩的美和藝術的美形成相互的依托,相得益彰。所以用什么石料來表達,尤為重要,在四大名石中要想達到色彩絢麗、深淺不一,圖紋斑斑點點,變化無窮的味道,唯有巴林石,最顯魚體本色。
2014年夏季的一個周末,我向往常一樣,一大清早來到位于赤峰市新城區(qū)玉龍巴林石市場,在一個戶外的石攤上,一塊凍石映入我的眼簾,這塊巴林石以黃白兩色為基調(diào)、間有赭紅、褐黑和紫羅蘭的條紋,與五彩生于一石,石質(zhì)溫雅而富有光澤,讓我愛不釋手,喜悅之情溢于言表,沖動的魔鬼告訴我“必須把它收入囊中”?;氐健暗麻e石館”,我迫不及待的拿出剛剛買到的“寶貝”與大家分享,看著這塊巴掌大小的毛石,經(jīng)驗豐富的石友們給出了幾百元的估價,經(jīng)常往來在石市上的我,竟然多花了好幾倍的價格買入,這使我有些郁悶。在我默默的與這塊石頭對視時,我隱約的感覺到一只五彩燕魚的輪廓在我的眼前掠過,這一新的發(fā)現(xiàn),不但讓我得到了安慰,還獲得了更多的驚喜,它讓我享受到了沒有親身經(jīng)歷而永遠也感受不到的樂趣。
“五彩燕魚”巴林多彩凍
“吻嘴魚” 巴林石羊脂白
“斗魚” 巴林石牛角凍
“地圖魚” 巴林石
"龍魚" 巴林石
在設計制作《魚味人生》系列石雕作品時,我常常凝視著、聆聽著每一塊石頭對我的訴說,“一石一世界 ,一葉一菩提”。每一塊石頭都有不同的質(zhì)地,不同的瑕疵,不同的色彩,不同的紋理,我要做的是憑借我手中的筆和刀,順其自然的將看似冰冷的堅硬的石頭,塑游出一尾尾新的生命。
我把體色銀白、張開大嘴、欲親吻同伴的“吻嘴魚”,用色如凝脂,質(zhì)若冰晶的羊脂白來塑造。
還有天然的墨色讓性格好斗的“斗魚”披上了烏黑發(fā)亮的外衣,兩只鼓鼓的眼睛左顧右盼,顯得特別靈活,牛角凍明澈溫潤,微帶褐色的材質(zhì),使大大扇狀的尾巴,像薄紗一樣輕透、飄逸。
別看這條“地圖魚”,懶洋洋的臥在水底,卻掩飾不住它反應敏捷,性情兇猛的特征,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原產(chǎn)于亞馬遜河流域,身著赭紅色為基調(diào),還有不規(guī)則的白、黃、黑諸色的斑紋,與雅馬吐山那含致色元素的巴林礦石在自然過成中浸染形成的色彩、斑紋是那么驚人的相似。
一抹雞血把“龍魚”的頭部描繪的油潤鮮紅,絢麗奪目,巴林石獨有的粉白色,使它修長的身材,顯示的更加名貴和婀娜多姿。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也許這是對它最好詮釋。
我迷戀大海,大海里邊色彩繽紛的熱帶魚,讓我心儀。
我熱戀草原,草原深處色彩斑斕的巴林石,讓我心醉。
一杯綠茶,一塊石頭,一段清閑并屬于自己的時光。人生的快樂,也不過如此。
姜海軍,男,漢族,1962年9月19日出生,內(nèi)蒙古赤峰市人。畢業(yè)于內(nèi)蒙古大學藝術學院,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德閑石館館主,現(xiàn)居住大連。聯(lián)系電話:1390476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