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皓
【摘要】 本文以中國古典舞身韻當中的“擰、傾”兩個不同動勢性元素為依據(jù),結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儒家、道家的美學思想特質來闡釋中國古典舞身韻在“擰、傾”動勢下所體現(xiàn)出的傳統(tǒng)審美思想與特點,并從另一個方面突出動作本身所體現(xiàn)出來的文化特質與思想精髓。
【關鍵詞】 中國古典舞;“擰”;“傾”;身韻;審美特點
[中圖分類號]J70? [文獻標識碼]A
“擰”“傾”作為中國古典舞中非常具有藝術價值的身韻基礎動作元素,不僅豐富了中國古典舞在上身肢體中的訓練內容,也對上身肢體動作運動走向拓展了發(fā)展變化的空間,豐富了中國古典舞本體所需要的藝術性、語言性與表現(xiàn)力。此外,在美學思想領域里,“擰”“傾”作為中國古典舞四大審美特點中的兩點,其動作本身也同中國傳統(tǒng)美學思想以及其它一些傳統(tǒng)藝術門類所追求的美學特征或者說審美標準相一致,如繪畫中的虛實相生、武術中的剛柔并濟、戲曲中的陰陽共存、書法中的形神兼?zhèn)涞鹊?。而且,在形成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看出,“擰”“傾”在吸收中國其它傳統(tǒng)文化藝術門類特點的同時,又抓住了作為舞蹈動作本體以及中國古典舞本身所追求的藝術特質,展示出其在中國古典舞身韻中獨有的魅力。
一、“擰”:動與靜的陰陽之美
子午陰陽是我國古老的哲學思想,該學說形成于春秋時期老子的《道德經》。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這說明了萬物與陰陽之間的關系,強調出事物中對立、依存、循環(huán)以及轉化的兩個方面。老子陰陽學說直接影響著后世中國古典舞在身韻審美角度上的追求。以“擰”為例,它將中國古典舞的審美品質與道家陰陽學說的哲學思想相融合,最終形成獨一無二的、具有本民族特點的舞蹈的基本形態(tài)。中國古典舞將中國哲學理念與其本體完美結合,在舞蹈的身體形態(tài)與體態(tài)中展現(xiàn)出我國傳統(tǒng)的哲學思想。[1]13
(一)動態(tài)下的起承轉合
“擰”是中國古典舞身韻上身肢體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中國古典舞非常具有藝術價值和審美規(guī)范的動作之一。中國古典舞在身體的運動上以及觀念上很講究“合”的理念。而“合”也恰恰就是“擰”的一種外化體現(xiàn)形式,它使得身韻當中許多動作形成自然的反律。由于中國古典舞在動作運動中很講究從反向而起,強調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這也正好與身體運動的“擰合”相通,并通過反向運動達到動作的協(xié)調統(tǒng)一。從“擰”本身的作用來講,其動作強調在轉換與變化過程中形成一種自然反律的動態(tài)之美,擴大了上身肢體的運動幅度與廣度,使運動軌跡產生周而復始的盤旋之勢,在身體的表現(xiàn)上宛如青龍盤柱,或螺旋向上,或螺旋向下。如“大開大合云手”中強調的走上留下形成的“擰”、“風火輪”中形成的“轉擰”、“青龍?zhí)阶Α敝行纬傻摹靶龜Q”等等,這些動作中始終都包含著“擰”,其貫穿著主干動作直到結束,使主干動作形成一種盤旋之美。
(二)靜態(tài)下的身形交錯
“擰”除了在動態(tài)的情況下形成了古典舞獨有的韻律特點跟起法,在靜態(tài)舞姿的造型上也對古典舞起到很大的影響,它使身體形態(tài)形成上下交錯的基本外形特征。如“子午相”“大射燕”“大掖步”等這些經典的靜態(tài)舞姿都能看到“擰”的表現(xiàn)特點。雖說舞姿是一種靜態(tài)形式表現(xiàn),但是通過“擰”卻賦予了一種動態(tài)的生命力,就猶如太極圖中的陰陽魚,看起來是靜態(tài)圖式,但卻表現(xiàn)出動態(tài)樣式,形成了“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身體風格,闡釋出中國人獨有的文化心理特征。這正如于平在舞蹈形態(tài)學一書中所講的:“中國古典舞不是以人體線條的呈現(xiàn)為目的,而是通過人體文化限制來表現(xiàn)審美特點?!盵2]36同時,通過對分析“擰”所形成的動作特點,我們也可以看出這種交錯之美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中國文化所強調的“退而獨善、進而兼濟”的內在涵養(yǎng)。
二、“傾”:動勢之源
“傾”是中國古典舞中最常見,也是在組合訓練以及劇目中運用比較多的一種動作運動形式。它所產生的“勢”經常出現(xiàn)在動作與動作之間的變化與銜接之中,起到起承轉合的作用,可以為下一個動作起到鋪墊作用,使后面動作的發(fā)展形成一種轉化間的平衡。
“傾”作為古典舞所提取的動作美學規(guī)范元素之一,與繪畫中的寫意、書法中的轉筆都起到了同樣的作用,它強調虛實相間、形意相對。[2]36中國古典舞的其中一個特征就是“龍趨回鳳、行云流水”都隱于“韻”“勢”之中[3],而體現(xiàn)“勢”的最重要的動作就是“傾”?!皟A”將中國古典舞的動作運行變得更具有流動性,而不只是一個個單一的造型,使動作空間變化趨于多樣性??梢哉f,“傾”是中國古典舞中的動勢之源。
(一)“傾”于動靜之間
動與靜作為兩個對立面,看似兩個極端,卻集中包含在“傾”這個動作元素之中。這是因為在“傾”的過程中,動作整體雖然是動態(tài)的,并且在重心上不斷發(fā)生著傾倒,但其身體的舞姿形態(tài)卻始終保持一種相對靜止的過程。如“擰身吸腿”“搖臂”“擰身探?!薄暗股怼笨此剖且粋€運動的過程,其實身體的舞姿卻是一個相對靜態(tài)的造型,兩者相互作用,最終使這個舞姿具有動靜結合的藝術特點。另外,從審美視角上來說,“傾”雖然只是一個動勢性元素,本身不是一個完整的動作,但是它所形成的“勢”恰恰是中國古典舞一直所追求的動靜結合的美學特征。
(二)“傾”于萬變之中
如上文所說,“傾”作為一種動勢性元素,主要起到起承轉合與動作銜接的作用,這是因為它能夠對動作產生足夠的“勢”,也稱為“動勢”。[4]72于平曾說,中國古典舞動作的產生一定要有“勢”,“勢”對于中國古典舞動作的產生與變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許多動作變化形態(tài)產生的根基。[2]筆者認為,在某種程度上,“傾”更是前一個動作對后一個動作的起范,“傾”是動作變化之源。除此之外,“傾”也能造成動作在節(jié)奏上的變化,讓人在視覺上產生一種突然變化。這主要表現(xiàn)在,它對動作快、慢、強、弱或者在動作過程中“點”“線”的處理,使得動作時快時慢,猶如武林高手一般,讓人感到變化莫測,意想不到動作之間的突出對比,最終達到動作的剛中有柔、柔中帶剛,形成中國古典舞獨有的風格特征。
三、“擰”“傾”:動之美
中國古典舞中的“擰”和“傾”兩種元素,不但不是孤立的個體,反而恰恰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兩種動作元素往往是相互依存的,在相互作用下形成了中國古典舞獨有的審美規(guī)范。這種規(guī)范不僅表現(xiàn)出區(qū)別于其他舞種的規(guī)范性與審美范疇,更體現(xiàn)出自身的藝術性。如,西方人因對宗教信仰與崇拜而產生芭蕾,而為了擺脫宗教束縛產生崇尚自由的現(xiàn)代舞,二者都有著自己獨立的規(guī)范性與審美標準,其規(guī)范性和審美范疇源于對宗教思想的理解以及西方人自身直白開朗的性格。而中國古典舞中的“擰”“傾”元素所表現(xiàn)出的那種“退而獨善、進而兼濟”的傳統(tǒng)思想和陰陽相生的哲學理念,也將中國自身的文化品質表現(xiàn)出來。
在具有“擰”“傾”元素的舞姿上所產生的“動靜結合”“虛實相生”動作特征,符合中國古典舞獨有的動作規(guī)格與審美標準,它將中國古典舞身體上獨有的“神”與“韻”展現(xiàn)出來,形成了具有自身獨特藝術價值與特點的民族舞蹈樣式。
(一)“動”在其形
“形”作為形象藝術的基本特征,它是藝術表現(xiàn)傳達的媒介,是一切看得見的形?!皵Q”“傾”作為中國古典舞具有代表性的動勢元素,其“形”也具有中國古典舞自身運動的規(guī)范性。[3]70中國古典舞身韻創(chuàng)始人唐滿城認為,在古典舞身韻中,自我的審美意識與氣質要突出矛盾統(tǒng)一的審美特點;并用“挺拔而含蓄”“剛勁與柔韌”來形容中國古典舞的審美規(guī)范,強調在身體動作與運動過程中注重線路與軌跡,如同書法中的橫、豎、點、撇,有著極其嚴格的規(guī)范性的同時又有自由發(fā)展的空間。人體運動藝術也需要始終遵循從自身嚴謹?shù)囊?guī)范性中尋找規(guī)律,正所謂“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只有遵循規(guī)范性與規(guī)格性,才能表現(xiàn)出中國古典舞所應有的“形”。
(二)“美”在其意
“美”是人們經常談論的話題,中國歷史上很早就有了美的觀念以及對美的追求。如,孟子在《告子》中說:“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聲也,有同聽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崩献诱f:“天下皆知美為之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边@些都表達出古人對美的闡釋和追求?!皵Q”“傾”作為中國古典舞的動勢性元素也體現(xiàn)出“美”的價值與意義。
“擰”“傾”動作的“美”在其意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即形態(tài)美和意象美。形態(tài)美主要是指其外部動作的基本形態(tài)與特征符合中國傳統(tǒng)上的審美觀念,突現(xiàn)了矛盾統(tǒng)一的審美特點。“擰”“傾”的身體形態(tài)主要受道家美學思想強調陰陽關系的對立統(tǒng)一,傳遞出道家對于“美”的闡釋。意象美則指,其動作內在思想主要受儒家對于美的理解,即“和順積中,而英華發(fā)外”,突出“和、善”的作用,也就是突出動作的思想性及其內涵特征?!皵Q”“傾”雖然是一種傾斜且不穩(wěn)定的動勢性元素,但它們所形成的“和”的思想?yún)s是和儒家中正的思想概念相吻合。正所謂天地人和,和善即中庸,“擰、傾”將身體的變化連接成了一個整體。我們不難看出,“擰”“傾”雖然只是一種元素或動作,但是它們傳遞出了中國古典舞獨具的審美意象。
小 結
“擰”“傾”作為中國古典舞獨有的動作元素,不僅表現(xiàn)出其獨特的審美要求與特點,也展現(xiàn)出中華民族文化的豐厚底蘊。就“擰”“傾”動作本身而言,其所要求的橫向運動與縱向運動所產生的不平衡,在不平衡中所形成的平衡之美,這一陰一陽、一靜一動兩者相互融合,恰恰是與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所形成的宇宙觀和審美觀密不可分的。但更為重要的是“擰”“傾”給中國古典舞在動作上注入了強大的生命力,它們將身體動作變得更加靈活,使空間的占有與流動變得更加豐富多樣,使靜態(tài)的舞姿充滿了生命,展現(xiàn)出中國古典舞獨有的身體運動形式。
參考文獻:
[1]向開明.太極文化與東亞舞蹈文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2]于平.舞蹈形態(tài)學[M].北京:北京舞蹈學院,1998.
[3]孫穎.中國古典舞評說集[G].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6.
[4]唐滿城.唐滿城舞蹈文集[G].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