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靖敏
【摘要】 廈門大學(xué)2018年戲文專業(yè)畢業(yè)大戲《東方三次方》看似講述的是一段關(guān)于冒險的歷程,實際上展現(xiàn)了當代年輕人面臨人生選擇時所做出的抉擇,是一段關(guān)于成長的旅程。而劇中的“英雄夢”串聯(lián)起“屠龍三劍客”各自的成長旅程。本文即以此為出發(fā)點,尋找“英雄夢”之于三人的意義所在。
【關(guān)鍵詞】 話劇;《東方三次方》;成長敘事
[中圖分類號]J80? [文獻標識碼]A
廈門大學(xué)第九屆“中文有戲”演出季于2018年6月3日落下帷幕,中文系戲文專業(yè)的原創(chuàng)戲劇《東方三次方》為壓軸劇目。對于“中文有戲”演出季而言,《東方三次方》已不是新面孔,該劇早在2011年就已被搬上舞臺,而今年的劇目則是在原有劇本的基礎(chǔ)上加以改編后再次搬上舞臺。改編后的版本與原版相比,劇情上出現(xiàn)了更多抽象化的人物與環(huán)境;在舞臺布景上,通過4個梯子的造型變化形成整出話劇的背景。因此無論從劇情上還是舞臺布景上,新版都顯得更為抽象,頗有“實驗性”色彩,受到前來觀看的師生廣泛而熱烈的討論。
《東方三次方》講述的是三位性格迥異、生活經(jīng)歷也截然不同的年輕人去往“東方的東方的東方”的一段“屠龍之旅”。這看似講述的是一個“英雄救美”的歷險故事,實則卻是一段關(guān)于成長的旅程。在這段旅程中“英雄夢”貫穿始終,不同程度上成為三位主人公的屠龍動力。筆者試圖以此為切入點,探尋“英雄夢”的意義與其背后的成長內(nèi)涵。
一、被他人賦予的“英雄夢”
與原版中豪氣、勇敢的王子形象不同,新版中的傲來國王子是一個極為膽小、懦弱的形象,他并非主動踏上“屠龍之旅”,而是被逼無奈。對于王子本人而言,屠龍、救公主似乎是家族沿襲下來的傳統(tǒng),是一個王子生來便被賦予的使命,而非自己內(nèi)心真實的意愿。在劇目一開場,王子就曾試圖向國王推脫“屠龍”任務(wù):“現(xiàn)在的王子是我,選擇權(quán)在我手里。”然而國王說:“王子是你?非也非也。你,是王子。”“王子是你”和“你是王子”體現(xiàn)的不僅僅是語言學(xué)上主語與賓語的置換,更意味著人生選擇權(quán)的主動性與被動性的轉(zhuǎn)換:前者意味著王子能夠自主選擇自己的人生軌跡;而后者則代表著王子必須被動地承擔起一些使命與期待,并非事事都能順從自我的選擇?!巴踝由鷣砭褪且獨⒌魫糊埖摹币呀?jīng)成為傲來國皇室和民間上上下下的共識,成為一種理所應(yīng)當?shù)氖姑?。而當這種“英雄夢”不再是出于王子勇敢的個性,而成為一種為外界所“強制”的目標時,傲來國王子自然無法明白屠龍、救公主于其自身的意義何在,也才會始終持消極態(tài)度來對待“屠龍之旅”。
在人們的刻板印象中,王子不允許軟弱、膽小、害怕,他只能勇敢而強大。所以當面對這樣一個怯懦而自私的王子時,眾人的態(tài)度更多是指責、不屑和鄙夷。然而,在這部戲中,王子并非生來膽小怯懦、安于現(xiàn)狀的,他也曾幻想著成為大英雄,到“東方的東方的東方”去屠龍。然而他性格上的轉(zhuǎn)折點卻正是因為童年時候與娜娜一起玩“屠龍游戲”時,受到國王和皇后的指責。從此,王子丟掉了孩童時期無所畏懼的“英雄夢”,而躲進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象牙塔”之中,讓自己成為一個玩世不恭的紈绔子弟。因此,當“屠龍”任務(wù)又重新成為他的使命時,當王子又被要求成為“英雄”時,王子的內(nèi)心必然會產(chǎn)生困惑,于是他的第一反應(yīng)是逃避和推脫。
“英雄夢”象征著的實際上是個人成長過程中那些來自外界的目光與期待,在王子成長的前后過程中,外界對于王子“英雄夢”的態(tài)度是截然相反的。在童年時期,王子被要求放棄所謂“英雄夢”,成為一個穩(wěn)重的人;而當他成年時,又被要求成為一個具有冒險精神的英雄。實際上,這一矛盾也揭示了在日常生活中,外界的目光與期待經(jīng)常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fā)生變化,甚至這種來自外界的期待可能是截然相反的現(xiàn)實。而王子卻因為“你是王子”,長期被這些來自外界的力量所左右,從而產(chǎn)生困惑與矛盾,也始終無法得到快樂。
二、“英雄夢”與愛情的失意
在《東方三次方》中,“愛情”也是一個重要元素。王子與娜娜、佳思敏之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情感糾葛。作為王子貼身侍女,娜娜不僅是見證王子成長的“青梅竹馬”,還是最了解王子生活習(xí)性、性格秉性的人,更是王子身邊默默付出的愛慕者。然而,娜娜的“單相思”卻從來沒有得到過王子的正式回應(yīng)。相反,王子卻對溫柔鄉(xiāng)里萍水相逢的佳思敏一見鐘情,陷入熱戀。在筆者看來,這同樣與二人對待“英雄夢”的態(tài)度有關(guān)。
娜娜從小在皇宮里與王子一同長大,其價值觀念同樣受到傳統(tǒng)思想和主流思維的影響。在娜娜眼中,王子能夠成為屠龍的大英雄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她傾盡全力地支持著王子踏上屠龍之旅,并且在屠龍的旅途中時刻提醒著王子牢記自己的任務(wù)和使命,甚至不惜在溫柔鄉(xiāng)殺死王子所迷戀的佳思敏。當年幼的王子在“屠龍游戲”中受到國王責罵而放棄“英雄夢”的時候,娜娜卻始終為王子保留著“屠龍游戲”中的小木劍。實際上,于王子而言,“屠龍游戲”不僅僅是兩人童年的回憶,更是其曾經(jīng)的“英雄夢”的象征,放棄“屠龍游戲”也意味著放棄“英雄夢”,而娜娜所保留著的這把“小木劍”實際上象征著她為王子保留有童年夢想的種子。因此,從某種程度而言,娜娜的存在時刻提醒著王子去回溯失落了的“英雄夢”。而早已躲進“象牙塔”中膽小而懦弱的王子,不愿意再重新拾起所謂的“英雄夢”。因此王子回避娜娜愛情的同時,也是對自我“英雄夢”的回避。所以,當娜娜在女兒國薩拉的指點下覺醒,決定重新找回自我,離開王子之后,便意味著王子童年的“英雄夢”不再有依托,王子必須獨自面對、承擔起曾經(jīng)的“英雄夢”。因此,當娜娜離開了之后,王子對屠龍的態(tài)度也從被動略微趨于主動。這段曖昧、朦朧的感情的破滅,帶給二人更多的是成長:娜娜開始反思自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從而拒絕成為王子的人偶、附庸;而王子則能夠開始直面自我逃避已久的“英雄夢”,去思考自己身為王子的責任。
與娜娜和王子之間的情感不同,佳思敏與王子的愛情顯得更為熱烈。佳思敏從小生活在與世隔絕的“溫柔鄉(xiāng)”,與皇宮里的充滿約束、壓抑的分為不同,溫柔鄉(xiāng)則是一個更為淳樸、自由的地方。在如此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佳思敏同樣也擁有著單純、不諳世事的性格,也就對長期身處皇宮禁錮中的王子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在佳思敏看來,“王子只有一個”并非幸福而尊貴的事情,而是意味著孤單與不幸,而所謂的“英雄夢”更是不切實際的天方夜譚。這樣的想法卻正好與王子逃避世事的想法不謀而合。對于王子而言,“溫柔鄉(xiāng)”是一個遠離皇宮束縛的“象牙塔”“世外桃源”,而佳思敏則是能夠包容他所有軟弱、膽小的一面的存在。溫柔鄉(xiāng)和佳思敏的愛為被逼迫而踏上屠龍之旅的王子提供了一個能夠逃避“英雄夢”的天地。
這兩段感情均與“英雄夢”有關(guān),娜娜之愛提醒著王子牢記“英雄夢”;而佳思敏之愛則讓王子得以暫時逃脫“英雄夢”。由此便可以看出,成年之后的王子自始至終都沒有真正接受自己被賦予的“英雄夢”,而是不斷地為“英雄夢”尋找著依托。當娜娜陪在王子身邊時,她為王子承擔著“英雄夢”;當佳思敏對“英雄夢”的意義提出質(zhì)疑時,王子便順水推舟地擱淺“英雄夢”。然而這兩段感情最終卻都以女性的出走或死亡而宣告失敗,這也意味著王子為“英雄夢”尋找寄托的破滅,促使王子真正地面對自我,面對所謂“英雄夢”,思考其中的意義。
三、兩種對立的“英雄夢”
在《東方三次方》中,李察與王子幾乎可以說是兩個截然相反的對立面。與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王子不同,孤兒李察從小受盡外界的漠視和欺凌。在冷漠與屈辱中成長起來的李察也懷揣著一個“英雄夢”,他希望有朝一日成為大英雄,將那些曾經(jīng)傷害他、蔑視他的人們踩在腳底下。因此李察的“英雄夢”與王子的“英雄夢”在本質(zhì)上是大相徑庭的,王子童年時期的“英雄夢”是單純地源于對屠龍英雄的崇拜,而李察童年時的“英雄夢”卻來自于其內(nèi)心深處對于世界極端的惡意和強烈的報復(fù)心理。
在“夢想城”一幕中,王子與李察各自的夢境是他們內(nèi)心最真實的映照。在李察的夢境中,他舉劍殺死惡龍而成為屠龍英雄。回到傲來國之后,他大舉屠城,濫殺無辜,并成為居高臨下的新君主。在夢境中,李察實現(xiàn)了自己的“英雄夢”,卻在實現(xiàn)夢想之后產(chǎn)生了自我懷疑,這種自我懷疑在李察與童年自我的對話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當小李察在英雄李察面前瑟瑟發(fā)抖時,小李察指責成年李察道:“你是壞人、惡人,反正你們都不是好人!等我長大,頭一個就要把你們這種人打倒!”而就在一瞬間,李察幡然醒悟,并開始反思自己:誓要將所有惡人、壞人打倒的信念支撐著他實現(xiàn)自己的英雄夢,而當他實現(xiàn)了英雄夢以后,卻變成了自己眼中曾經(jīng)的“惡人、壞人”,也由此陷入所謂“英雄夢”帶來的自我困境。而當李察在夢境中大舉屠城,一舉殺死王子身邊最親密的人之后,王子所棲息的象牙塔徹底破滅。在失去親人的悲痛與外界的指責聲中,王子最終徹底清醒,肩負起作為王子的職責,承擔起曾經(jīng)無處安放的“英雄夢”,當他一劍刺向李察的同時,也是其“英雄夢”重新回歸的時刻。如果說娜娜的出走是王子反思自我的開始,那么李察在夢境中的屠城之舉則是王子成長蛻變的轉(zhuǎn)折點。王子在刺向李察的同時,也殺死了那個怯懦、膽小的自我,成長為一個肩負使命和擔當?shù)挠⑿邸?/p>
李察與王子的內(nèi)心深處都潛藏著“英雄夢”的種子,卻最終走向了不同的結(jié)局,其根本原因在于二人“英雄夢”的初衷不同。王子的“英雄夢”是為了殺掉惡龍,救出公主,其本質(zhì)是出于正義去保護他人,因此王子最終能成長為戰(zhàn)勝邪惡的真正英雄;而李察的“英雄夢”卻是為了報復(fù)世界,而這種報復(fù)心理和“英雄夢”之間存在著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也使其必將陷入自我困境。李察和王子實際上代表人性當中的兩種極端:王子膽小、懦弱卻生性善良;李察勇敢、果決卻暴戾殘酷。在王子與李察的最終對決中,在二人“英雄夢”的相互碰撞中,王子取得最終勝利。這一結(jié)局象征著一種對于人性中“邪不勝正”的美好希冀。
結(jié)語
如果說舊版《東方三次方》為觀眾營造了一個夢幻般的童話世界,那么經(jīng)過改編的新版則融入了更多現(xiàn)實因素,它展現(xiàn)了一條當代年輕人發(fā)掘和認識自我的成長之旅。成長的過程并不總是美好的,正如“屠龍三劍客”的屠龍之旅一樣,會陷入諸多困境,面臨無數(shù)選擇:是肩負“英雄夢”,成就一番作為?亦或是丟棄“英雄夢”,沉醉“溫柔鄉(xiāng)”?是任憑人性中的陰暗面吞噬自我?亦或是拾起利劍迎難而上?劇作為我們展現(xiàn)了其中一種可能的結(jié)局,而當選擇權(quán)在不同個體手中時,結(jié)局可能又大不相同。劇作最后,編劇和導(dǎo)演為觀眾設(shè)計了一種開放式的結(jié)局,當時間老人將時光倒流,使一切重新來過,那么結(jié)局又會是怎樣的?這是一道留給觀眾思考的選擇題,而答案在每個觀眾的成長之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