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文平
(西華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9)
2014年國務院發(fā)出了《關于加快發(fā)展體育產業(yè)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預示著全民運動已經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我們都知道“生命在于運動”,但是我們怎么運動才是最科學的呢?在現代的社會中,尤其是在大城市生活的人們,競爭激烈,每天都在為了工作而忙碌,空余的時間還要進行必要的人際交往,沒有多余時間進行運動。這種現象造成人們身體素質下降,容易患上疾病,大多數的人都處于亞健康的狀態(tài)。運動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身體素質,預防疾病的發(fā)生,還能夠延長壽命。我國對青少年體質健康的研究工作與其他發(fā)達國家相比較弱,尤其是指導青少年進行科學運動健身的措施極為匱乏。
最近,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青少年進行調查,主要調查對象是18~35歲的青少年,共調查了1 983名,結果出人意料,在這些被調查的青少年中只有20%的人覺得自己的身體素質合格,將近一半的青少年每周鍛煉次數少于3次,還有不到40%的青少年每周鍛煉3~4次,只有不到20%的人每天都在鍛煉。另外據某地區(qū)征兵體檢數據顯示:2011—2015年合格率分別是30.8%、29.1%、26.7%、25.3%、19.1%,呈逐年下降趨勢,降幅約為2.9%,2016年稍微好轉,合格率也僅為25.6%,某縣級市應征青年兵身體素質不合格情況如下:視力占39.5%,體重占25.3%,心臟血壓占9.7%,血檢、尿檢占4.7%,心理占5.9%,耳鼻喉炎癥占5.0%,其他方面占9.9%。 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科技的不斷進步,信息化逐步走入人們的生活。某報告顯示,現在的青少年每天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較長,造成睡眠質量下降,嚴重影響著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占用了青少年與朋友約會等活動的時間,使青少年鍛煉身體的時間減少,身體素質變差,嚴重者還會使青少年患上疾病。我們應意識到“少年強,則中國強”,有好的身體素質,好的精神狀態(tài),才能為社會為祖國注入新的活力。因此,青少年應降低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都去戶外運動,增強體質。當今,社會上人人都有一部智能手機,智能設備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和社交方式,但是這種智能設備也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成長,我國青少年患抑郁癥和自殺率相比往年有顯著的提高,這種現象雖然不能說完全與電子設備有關,但是這種變化在很大程度上與智能產品是有關系的。(圖1)
圖1 某縣級市應征青年征兵體檢不合格情況分布圖
2017年某市成年人超重率為11.81%,比2016年增長1.43個百分點;成年人的肥胖率為15.86%,比2016年增長2.02個百分點。超重與肥胖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某市成年人群體質的突出問題。據另外一項調查顯示,有30%~50%的成年人處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似病非病的亞健康狀態(tài)。據有關部門統(tǒng)計,在從事室內工作的人員中,約有5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與自身職業(yè)特點有關的疾病。其中40歲以上室內工作的人群中,患有慢性疾病的高達2/3以上,并呈逐漸上升的趨勢。其間最為常見的慢性疾病有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統(tǒng)疾病、惡性腫瘤、骨關節(jié)疾病及身心性疾病。在科學技術、社會經濟不斷發(fā)展的今天,健康問題越來越嚴峻,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不容忽視的就是人們的運動越來越少。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發(fā)達的交通和通信網絡縮短了時空的距離,在自動化辦公設備面前,許多工作只需輕輕一按電鈕便可。全自動家用電器不斷進入家中,人們的體力勞動大大減少??梢?,人類缺乏運動的情況十分嚴重。
根據某市在16~69歲人群進行調查顯示,29.2%的人表示工作時間緊,缺少運動時間,15.2%的人表示身體好沒有運動的必要,13.6%的人表示身體素質差不宜參加運動,由此數據顯示,缺少運動時間是人們不參加運動的最大障礙。相關工作人員建議,缺少運動時間人群可以進行快走、慢跑等鍛煉方式進行運動,多和愛健身的朋友接觸,爭取養(yǎng)成經常運動的習慣,促進體質改善。
體力勞動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發(fā)展與應用逐漸被現代化工具所替代,生產方式發(fā)生了改變,從而間接地影響了人類社會活動方式、身體發(fā)展水平等方面。生產力的提升,機械化代替勞動力,明顯減少了勞動力支出,人們活動少了,靜態(tài)生活偏多了,如看電腦、手機、電視等,步行也被現代化交通方式所替代,身體參與運動的時間越來越少,從而導致人們身體素質下降,主要體現在以下4方面:(1)應試教育體制。學校評價學生成果的主要方式就是考試,單憑一張試卷或是幾個基礎動作來評價學生一段時間內的學習成果和教師的教學質量,這造成教師在教學中考試考什么,平時就學什么。在體育教學中,考試考什么,教師就教授什么動作,教學中沒有運動量,更沒有戰(zhàn)術的講解和比賽,使學生無法掌握一門體育運動,學到的都是一些零散的知識,沒有擅長的體育運動。大量的作業(yè)讓學生無暇顧及體育運動,對運動沒有興趣,不愛上體育課;為了考試或者升學熬夜背書、努力學習,宅在家里或學校,畢業(yè)之后暴飲暴食。(2)運動與傳統(tǒng)觀念不符。在傳統(tǒng)觀念中,學生只要學習好,員工只要工作好就是優(yōu)秀人員,和體質無關。所謂的運動員、運動學家、健身教練等都是不務正業(yè)。(3)成長環(huán)境的改變,運動氛圍缺失。網絡的應用和游戲的吸引讓人們生活和娛樂發(fā)生巨變,靜坐玩手機、電腦代替了之前的打籃球,踢足球。(4)交通工具改變 。交通的便利,汽車代替了步行,大大減少了人們運動的時間,運動減少,身體素質自然下降。
生活在21世紀的人類運動越來越少,腦力勞動、學習壓力和工作壓力越來越大,通過現實生活發(fā)現,人們活動呈現下降趨勢,多數人根本達不到國家推薦的活動量,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身體機能遵循的生活模式在逐步退化。毛澤東同志1952年6月10日在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第二屆代表大會上題詞:“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這一題詞對新中國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促進全民體質的提高發(fā)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科學而適宜的運動可以使我們擁有更柔韌的骨架、更強壯的臟器、更年輕的大腦和更飽滿的情緒,使我們生活得健康、美麗、幸福、長壽,最可貴的是遠離疾病。通過運動提高身體機能,增加免疫力,還可以改善肌肉、骨骼,整個內臟系統(tǒng)和身體循環(huán)系統(tǒng)。經常參加自己喜歡的運動 可以增加信心,減少沾染惡習的概率,在運動期間大腦可以釋放多巴胺讓身體處于欣快感,可以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運動也可預防疾病,經調查顯示,堅持運動會將身體危機降至以下狀況:過早死亡率降低30%~50%,心臟患病率降低40%~50%,中風率降低30%~50%,骨質疏松癥率降低40%~50%等。體育運動不僅能促進骨骼的生長、增加瘦體重,還能促進青少年身體生長和發(fā)育充實度和強壯度,并且還能提高心肺功能,改善神經系統(tǒng)和功能,使青少年的身體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和提高。
體育運動可以消除心理障礙。通過大腦成像的研究可以得知,經常鍛煉的人不僅身體健康,心理更健康。經常運動可以刺激腦內啡也就是安多芬的釋放,它能夠幫助人大腦清醒地進行思考問題,緩解疼痛,幫助人體減壓。我們都知道運動可以幫助我們減少脂肪,同時還能夠增加肌肉,改變我們的身材,使我們的外表變得更加美麗,增加自信心。運動還可以幫我們預防記憶力衰退,提高我們的睡眠質量。在國外,心理醫(yī)生對抑郁癥患者進行治療時,會讓患者進行鍛煉,積極地參加體育運動,由此看來,運動有助于治療抑郁癥。從事自己喜歡的健身運動不僅能堅定信心,還能避免沾染惡習。運動期間大腦釋放出來的多巴胺能讓身體有一種難以名狀的欣快感。這種積極性可以延伸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精力充沛和工作效率高。運動可以使人的大腦處于一個非常清醒的狀態(tài),提高人的判斷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能夠使青少年更好地進行學習,提高學習效率。經常參加體育活動,能夠增加青少年的溝通能力,使其結識到更多的朋友,幫助青少年克服孤僻感。
缺乏運動會對人體產生一系列的不良影響,包括會導致疾病。某位生理學家曾經說過:“缺乏運動才是真正的慢性自殺,它給人們造成的危害不亞于酒精和尼古丁了?!蹦壳埃絹碓蕉嗟娜?,特別是運動醫(yī)學專家認識到了此問題的嚴重性,把由于體力活動范圍縮小、時間減少、強度降低而造成的一系列損害健康的癥候群稱之為“運動缺乏癥”,并將其納入了運動醫(yī)學研究的范疇。運動能夠增強人們的體質,青少年應通過體育運動來增強自身的體質,同時,社會各界也要重視青少年的體育鍛煉,積極營造運動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