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凡 張 瀟 向文浩 劉東偉 賀驍勇 郭啟龍
(西北民族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00)
隨著我國城鎮(zhèn)化的快速發(fā)展和舊城的提質(zhì)改造,在新建和拆遷過程中,一方面產(chǎn)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出現(xiàn)了“垃圾圍城”現(xiàn)象;另一方面,新建又需要消耗大量的水泥、砂、石、磚等建筑材料,而生產(chǎn)這些建筑材料的原料均取之于巖土,這又將導致山林、耕地和江河受到毀損、水土流失、環(huán)境破壞,長此下去,人類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將受到嚴重的威脅。且我國又是一個人均資源擁有量相當匱乏的國家,因此,建筑垃圾無害化循環(huán)利用已勢在必行。
我國在開展建筑垃圾再利用方面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率不高,應用途徑不廣,目前,主要是將其破碎成再生粗骨料應用在再生混凝土方面,而關于再生細骨料方面的研究較少。如果能有效利用再生細骨料取代天然細骨料河沙,不僅能解建筑垃圾占用土地及處理的難題,拓寬建筑垃圾的應用途徑,而且還能減少對天然砂資源的開采,緩解資源壓力并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提高經(jīng)濟社會效益,滿足人類可持續(xù)發(fā)展要求。建筑砂漿廣泛應用于砌筑、抹面、修補、灌漿及粘貼飾面材料等工程中,是建筑工程中用量較大的建筑材料之一,發(fā)展綠色建筑砂漿是發(fā)展綠色生態(tài)水泥混凝土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此,本研究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利用建筑垃圾制砂取代天然細砂制備砂漿;廢棄的混凝土塊經(jīng)過鄂式破碎機粉碎后,篩選出直徑在0.15mm-4.75mm取代天然砂作為細骨料配制砂漿,通過測砂漿試塊的抗壓性能、抗折性能、體積密度、氣孔率和吸水率,研究建筑垃圾對砂漿基本性能的影響。對建筑垃圾資源化提出了一種相對科學的解決方案,并給出了相應的研究結(jié)論,以供后續(xù)研究參考。
(1)復合硅酸鹽水泥:京蘭水泥廠生產(chǎn)的32.5﹟復合硅酸鹽水泥,燒失量5.31 %。
(2)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原料為廢棄的混凝土板,其強度較大,先經(jīng)過人工破碎后,用水浸泡去除表面的粉塵和泥土,晾干后再由鄂式破碎機破碎,之后再用分樣篩篩分出粒徑在0.15mm-4.75mm的建筑垃圾備用。
(3)HPMC(羥丙基甲基纖維素):作為水泥砂漿的保水劑、緩凝劑使砂漿具有泵送性。
(4)水:自來水
(5)砂:河砂,經(jīng)分樣篩篩分后確定其粒徑介于 0.25-0.5mm的,細度模數(shù)介于2.3-3.0之間的中砂,然后用自來水人工沖洗、晾干。
(1)再生細骨料的制備
以建筑垃圾為原料,經(jīng)顎式破碎機破碎,過4.75 mm孔徑篩子,將未過篩的建筑垃圾大顆粒重新破碎,過完篩的較小顆粒再過0.15 mm篩,篩余的建筑垃圾顆粒滿足GB 14684-2001《建筑用砂》II級配標準要求,作為再生細骨料備用。
(2)再生細骨料干混砂漿試樣的制備
干混砂漿用水量和攪拌過程參照GB/T 1346-2011《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凝結(jié)時間、安定性檢驗方法》標準進行,按照水泥砂漿配比準確計量各種組分,將水加入攪拌機內(nèi),再將水泥、再生細骨料倒入攪拌機內(nèi)慢速攪拌1 min,再快速攪拌1.5 min,配制的干混砂漿體積為2L。將一半漿體注入尺寸為40 mm×40 mm×160 mm三聯(lián)試模內(nèi),用搗棒使模具充分填實,然后再注入剩余漿體,搗實。把試模放在跳桌上跳動60次(約2 min),再刮平試模。將成型好試樣與模具注明編號,放在恒溫恒濕養(yǎng)護室里靜置24 h,脫模后在溫度為20 ℃、相對濕度為90 %的標準養(yǎng)護箱內(nèi)養(yǎng)護至規(guī)定齡期。
(3)配合比設計
根據(jù)砌筑砂漿的配合比設計規(guī)程JGJ98-2000,前期實驗取得的最佳用水量為460g。本文主要研究建筑垃圾代替量對砂漿性能的影響,配合比如表1-1所示。
表1-1不同建筑垃圾替代量的干混砂漿配合比
表2-1不同建筑垃圾摻量對砂漿的體積密度、氣孔率和吸水率的影響
表2-1是不同建筑垃圾摻量對砂漿的體積密度、氣孔率和吸水率的影響,從表中可以看出,隨著建筑垃圾摻量的增加,干混砂漿的體積密度呈現(xiàn)為逐漸增加的趨勢,則氣孔率和吸水率呈現(xiàn)先降低后增加的趨勢。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建筑垃圾中的細粉填充了干混砂漿中的空隙,提高了干混砂漿的密實度。另一方面,破碎后的建筑垃圾中存在較多的細粉,細粉的比表面積較大,從而吸水較為嚴重,從而導致砂漿中的水分降低,從而影響到硬化后砂漿的致密度。
圖3.1 不同建筑垃圾替代量的干混砂漿7d、28d抗壓強度折線圖
圖3.1是不同建筑垃圾替代量的干混砂漿7d、28d抗壓強度折線圖,從圖中可以看出,隨著建筑垃圾替代量的增加,砂漿的7d和28d抗壓強度整體上都呈現(xiàn)為增加的趨勢,當建筑垃圾摻量為70%時,7d抗壓強度達到3.31MPa,28d抗壓強度達到了5.74MPa分析原因,(1)可能是因為建筑垃圾再生砂中含有一定量的細粉料,摻人到天然砂中,填充了砂之間的空隙,優(yōu)化了砂的級配。隨著再生砂摻量的增加,這種優(yōu)化作用越來越明顯,在摻量為 70%左右時達到了最優(yōu)級配,粗顆粒的骨架作用得以充分發(fā)揮的同時,細顆粒的填充也使砂漿達到了最大密實狀態(tài),因而強度最高。建筑垃圾微粉中因含有大量具有潛在活性的物質(zhì),如未水化的廢棄混凝土磨細粉中的CaCO3、水泥凝膠和未水化水泥顆粒,分別具有形成水化碳鋁酸鈣與水化碳硅酸鈣,作為水泥水化晶胚和繼續(xù)水化形成凝膠產(chǎn)物的能力,尤其是早期。同時,建筑垃圾微粉中的硅、鋁礦物則具有火山灰活性在堿激發(fā)下具有與Ca(OH)2二次反應形成 CSH凝膠的潛在能力 。
圖3.2 不同建筑垃圾替代量的干混砂漿7d、28d抗折強度折線圖
圖3.2是不同建筑垃圾替代量的干混砂漿7d、28d抗折強度折線圖,從圖中可以看出,隨著建筑垃圾替代量的增加,砂漿的7d和28d抗折強度整體上都呈現(xiàn)為增加的趨勢,當建筑垃圾摻量為90%時,7d抗折強度達到了1.91 MPa,28d抗壓強度達到了2.27 MPa。
廢棄的混凝土塊經(jīng)過鄂式破碎機粉碎后,篩選出直徑在0.15mm-4.75mm的建筑垃圾,可以作為細集料代替河砂制備干混砂漿,其立方體抗壓強度、抗折強度均符合相關國家標準。隨著建筑垃圾摻量的增加,砂漿的體積密度逐漸增加,孔隙率和吸水率逐漸減小,7d和28d的抗壓、抗折強度都呈現(xiàn)為增大的趨勢。當建筑垃圾摻量為90%時,砂漿28d抗壓強度可以達到4.49 MPa,28d抗折強度達到2.27 MPa。
[1]郡朝勇,葉建軍.用建筑垃圾配制綠色再生砂漿的初步試驗研究[J].商品砂漿的科學與技術.2011,(11):235-238.
[2]潘濤資,雯婷,李采蘭,劉志文,王繼良.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抗壓性能研究[J].科技展望.2015.
[3]王德輝,史才軍,吳林妹.超高性能混凝土在中國的研究和應用.[J].硅酸鹽通報.2016.(1):141-149.
[4]王四清,混合建筑垃圾骨料砂漿的性能研究.[J].山西建筑.2017.
[5]曾亮,符子安,康文文,建筑垃圾制備再生砂漿的試驗研究. [J].江西建材.2015
[6]鐘開紅,利用建筑垃圾和工業(yè)廢渣制備干混砂漿的研究.[J].廣州建筑.2009.(6):20-23.
[7]趙煥起,李國忠,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干混砂漿力學性能的研究.[J].磚瓦.2014.(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