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妤+楊玲+李璟
您是否總被腹痛、腹瀉所困擾,去醫(yī)院又查不出什么問題?吃了生冷辛辣的食物就馬上拉肚子;緊張或受到情緒影響時產(chǎn)生強烈的排便感;有急事卻突然有了便意且無法忍耐。如果是,那您很可能患上了腸易激綜合征。
什么是腸易激綜合征
腸易激綜合征(IBS)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腸病,臨床上根據(jù)糞便性狀可分為4種亞型,分別為便秘型、腹瀉型、混合型及不定型。有研究調查顯示,我國目前患病率約為6%,其中以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最為常見。患者以中青年、女性居多,男女比例為1:2,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目前,腸易激綜合征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它可能與飲食刺激、內臟高敏感性、胃腸道動力異常、腸道感染與炎癥、腦腸相互作用、社會心理因素等這幾個方面有關。
中醫(yī)對腸易激綜合征的認識
腸易激綜合征屬于中醫(yī)學的“泄瀉”“便秘”“腹痛”等范疇。目前認為本病發(fā)病與脾肝腎功能失調、氣血虧虛密切相關?!夺t(yī)方考》曰:“瀉責之脾,痛責之肝,肝責之實,脾責之虛,脾虛肝實,故令痛瀉?!薄毒霸廊珪?· 泄瀉》謂:“反遇怒氣變作泄瀉者,必先以怒時狹食,致傷脾胃,但有所犯,即隨觸而發(fā),此肝脾二臟之病也。故以肝木克土,脾氣所受而然?!痹S多醫(yī)家認為,腸易激綜合征的病位在腸腑,發(fā)病主要與肝膽的疏泄、脾胃的運化和升清降濁功能及腎的溫煦、主司二便的功能失調有關,病機重點是氣機失調及傳導失職。根據(jù)中醫(yī)辨證施治原則, 治宜健脾溫陽, 兼以疏肝溫腎。中醫(yī)把疾病重點放在生命活動功能調節(jié)上,追求“陰陽平衡,精神乃治”,重視個體和整體的有機結合。
腸易激綜合征的常見表現(xiàn)
腹部疼痛/腹痛不適 這是腸易激綜合征的一個主要癥狀,腹痛通常呈絞痛性,在全腹均可發(fā)生,常位于左下腹。許多患者便秘時疼痛加劇,大便或排氣后腹痛減輕。對于女性,腹痛可發(fā)生于經(jīng)期。
腹脹和“飽滿感” 患者可有腹部脹滿感,可伴有咕嚕咕嚕樣的響聲(腹鳴音)和胃腸脹氣。
大便習慣的改變 每個人上廁所的次數(shù)差別較大,但大多數(shù)人都形成了自己的習慣。與腸易激綜合征有關的大便習慣的改變包括:與平時的習慣相比,大便的次數(shù)發(fā)生改變;排便緊迫感(尤其是餐后);大便形狀和性狀的改變;大便時感到不適或困難;大便不盡感;用力排便,卻排不出來,由直腸向下放射的尖銳疼痛(痙攣性肛痛);排出黏液便;大便失禁等。
其他癥狀 如吞咽困難、燒心、泌尿功能障礙、疲勞、婦科癥以及心理癥狀。
引起腸易激綜合征的主要原因
1.胃腸道動力異常
腸道內的某些物質,如食物、藥物、微生物等物質,它們可能刺激我們的腸胃,使得腸易激綜合征更加嚴重。在應激和睡眠中更為明顯,小腸復合運動異常,出現(xiàn)空腸情況。
2.內臟感覺異常
其中心理障礙為主要誘因。現(xiàn)代人生活緊張,精神壓力大,焦慮、抑郁等情緒起伏大都可能對內臟功能產(chǎn)生影響。不良情緒出現(xiàn)后,腸胃不適,胃腸道功能異常,出現(xiàn)腹痛、腹瀉癥狀,癥狀在心理應激下持續(xù)加重。
3.其他原因
細菌、病毒感染都可引發(fā)腸功能紊亂,臨床上小部分患者因此原因發(fā)病。過食生冷食物、辛辣刺激性飲食、煙酒等也可能引起消化系統(tǒng)分泌異常,導致腸易激綜合征。
針灸治療腸易激綜合征
目前中醫(yī)治療腸易激綜合征方法多樣,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臨床上常采用中藥內服和外治法。其中針灸治療對腸道功能紊亂具有雙向良性調節(jié)作用, 還能調節(jié)人體免疫系統(tǒng),增強機體抵抗力。
針灸作用于運動、內臟感覺和(或)腦腸軸相互作用,有利于治療疾病。臨床上我們常取腹部及下肢的穴位,其中以天樞穴、足三里穴、上巨虛穴為作為主要的穴位。天樞穴為治療大腸功能失常,腑氣不通之要穴;足三里穴具有調和脾胃、降逆順氣的作用,善治一切脘腹疾??;上巨虛穴性主清下,善理氣,清熱利濕,通腑化滯,是治療大腸病、胃腑病之常用穴。同時針灸并用可起到溫通經(jīng)絡、調節(jié)臟腑、調和氣血、扶正驅邪、保健強身之功效,還可明顯改善焦慮、抑郁、恐懼等情緒,達到標本同治,防治疾病之目的。
臨床上我們經(jīng)常采用電針和溫針灸兩種治療方法,電針治療與傳統(tǒng)針刺相比,具有刺激強度高、可持續(xù)運針、可較為客觀地控制刺激量等優(yōu)點。電針在改善患者腹瀉、腹痛或腹部不適以及整體癥狀感受方面都具有明顯的效果,且對慢性內臟不適具有良好的即刻和累加治療作用;灸法可緩解和消除疼痛,尤其是慢性內臟痛方面有較好的臨床療效,溫針灸治療是通過艾絨燃燒的熱力,從針身傳入體內,同時發(fā)揮針與灸的作用,達到治療的目的。兩者都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西醫(yī)在治療本病上多以藥物治療為主(包括止瀉劑、抗菌藥物、抗抑郁藥物等),且多為對癥治療,長期使用可能存在毒副作用,停藥后病情易反復等劣勢,效果不甚理想。自今為止,尚無特效藥物可對所有患者都有肯定的療效,針灸治療通過調節(jié)胃腸神經(jīng)代謝為治療核心,療效顯著,具有悠久的歷史,是一種簡便安全、舒適有效,且無任何毒副反應的中醫(yī)外治方法。
預 防
1.注重飲食調攝
患者應規(guī)律飲食,按時進餐,避免刺激性及生冷食物,少吃油膩的食物,以及容易引起過敏(如花生、奶制品等)的食物。
2.注意心理調節(jié)
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對胃腸道功能有顯著的影響,患者應避免精神刺激,消除緊張情緒,保持樂觀心態(tài)。
3.適當?shù)捏w育鍛煉
生活要有規(guī)律,積極鍛煉,增強體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