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富俊
后皇嘉樹,橘徠服兮。
受命不遷,生南國兮。
深固難徙,更壹志兮。
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
——《九章·橘頌》
柑橘是中國原產(chǎn)的水果,歌頌橘類最早的詩文為屈原的《九章·橘頌》。屈原借頌揚橘“受命不遷”“深固難徙”的特性,來表現(xiàn)自己雖遭讒謗仍矢志不移的情操。東方朔的《七諫·初放》也是借屈原之口,以“斬伐橘柚兮,列樹苦桃”(砍伐可口的橘柚,栽植苦桃),來表達自己對時政的不滿。《七諫·自悲》中,作者以種植橘柚、辛夷和花椒等嘉木或香木,寫出了自己堅定執(zhí)著的心志。由此可知,在《楚辭》各篇中,橘和柚均為忠貞的象征。
古代詩文中的橘,應(yīng)是柑、橘的統(tǒng)稱,漢代之前,柑、橘尚不分。柑、橘在植物分類上屬同種,但柑較畏寒,橘卻耐霜。柑的果皮橙黃粗厚,頂端有尖嘴;橘的果皮朱紅細薄,頂端無尖嘴。
中國栽培橘類植物的歷史已有數(shù)千年之久,《呂氏春秋》云:“果之美者,有江浦之橘?!钡搅藵h代,已是“江南有丹橘,經(jīng)冬猶綠林”,可見橘在當時已有大規(guī)模的果園栽培了。
【植物小檔案】
學(xué)名: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科別:蕓香科
常綠小喬木或灌木,枝有刺。葉革質(zhì),互生,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5厘米~8厘米,寬2厘米~4厘米,先端漸尖,全緣或疏淺鋸齒緣,葉柄翅不明顯?;▎紊虼厣~腋,花5瓣,黃白色;雄蕊18~24枚,花絲3~5枚合生,子房9~15室。果實呈扁球形,徑5厘米~7厘米,熟時呈橙黃色或淡紅色;果皮疏松,瓤肉易于分離。橘多產(chǎn)于我國華南、華中各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