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發(fā)小聚會
近幾年,我們中老年人特別喜歡搞聚會活動。自己年輕的時候忙,先是上學拿文憑,然后找工作,等工作單位落聽了,又找對象談戀愛,愛人找到了便結(jié)婚生子,等孩子長大,人也步入中老年了。于是開始回憶,小時候的事全想起來了,開始想念發(fā)小和老同學了。
這不,連電視臺的節(jié)目也幫助聯(lián)系年久失聯(lián)的老鄰居、老同學、老兵團、老插隊……就像尋找親人一樣,如果見了面,激動得熱淚盈眶,親切得無法形容。我們年輕的時候,就像歌里唱的一樣,風華正茂,意氣風發(fā)。我們穿軍裝就是時尚,我們背著清一色的軍挎包,女生是一水兒小辮子,布衣布褲布鞋,歡樂的笑臉一張張。
今年,我與小學同學多次聚會,回想童年真是美好。一位在高級法院當法官的同學回憶,“四年級時,老師挑選我和幾位‘落后學生參觀門頭溝三條石憶苦思甜展覽,我激動的一夜沒睡好覺!”我的童年在上個世紀70年代,大家想起那時真是天真爛漫,又是抒懷又是感嘆,你一言我一語,親切無比?!昂铥愒?,你是跳學校排演的《紅色娘子軍》吳清華的,有無當時的照片?”我遺憾地說沒有,可那時那刻的記憶永不磨滅。
發(fā)小老同學的聚會結(jié)束了,歡聚是暫時的,但友誼日久天長。因為小學同學都住一個大院里,我們既是同學又是鄰居,倍感親密。春夏秋冬一年年,上學并肩學習文化,下課一塊玩耍游戲,夏天穿著小布花裙,冬天還有棉猴,男生的羊剪絨軍棉帽。啊,感慨時光的流逝,我們在努力尋找童年的痕跡:夏天的雨,冬天的風,春天的鮮花,秋天的落葉。如今的同學有的事業(yè)有成,有的在海外定居,海外的同學偶爾回國,大家必定會聚會一次,十分珍惜在一起的日子。我們?nèi)匀皇呛⑼瘯r候的自己,天真單純無邪。我們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童年亦美好!歡聚時流連忘返,人散盡于歡,舉起酒杯,祝福大家順利平安快樂幸福!
侯麗云
我的孫子愛看書
兩年前,我也像大多數(shù)同齡人一樣,升級當上了爺爺。
記得,在孫子一歲零兩個月的時候,兒子在電話告訴我:“俊俊會走路了!”之后不久的一天上午,我在家中擦地。這時,正在屋里玩耍的俊俊突然一把抱住了我的大腿叫了聲:“爺爺!”這一聲,使我興奮不已!要知道,這是他出生之后說出的第一句話呀!如果說孩子會走路、會說話讓我這個做爺爺?shù)母械襟@喜的話,那么小孫子之后不久的“舉動”就更讓我吃驚了。為了開發(fā)孩子的智力,除了給他買一些玩具之外,家人還給他購買了不少嬰幼兒圖書。一開始,他特別喜歡的嬰幼兒讀物是《拔蘿卜》。只要父母和奶奶問他想聽啥故事,他就會說:“《拔蘿卜》”后來,他喜歡的書多了起來,一些兒童詩歌和三字經(jīng)他還能背誦。
轉(zhuǎn)眼間,孩子兩歲多了。一天上午,我剛進家門,老伴就高興地讓我用手機幫小孫子錄一段他講故事的場景。我將信將疑地來到小屋,看到俊俊正坐在床上,身旁還堆著十多本他喜歡的幼兒圖書。見到我來,俊俊隨手拿了一本《小馬過河》有聲有色地講了起來。他一連給我講了兩個故事,真讓我驚呆了。聽老伴講,小孫子說的這兩個故事,孩子的媽媽只給他講了幾遍,他便熟記于心了。說心里話,我還真佩服小孫子的記憶力。
現(xiàn)在,在我的手機里已經(jīng)錄制了五六段俊俊講故事的視頻。除了之前的那兩個故事外,《大恐龍奇奇》、《狼來了》、《拔蘿卜》、《小貓釣魚》等,他都能講得繪聲繪色,特別有趣。每每望著我的小孫子俊俊那聰明可愛、活潑有趣的模樣,我都會笑得合不攏嘴。李庭義文并圖
多彩的生活
俗話說“十年磨一劍”,回顧過往的五年,可以用十幾個字概括:聽廣播、寫文稿、尋古跡、愛公益。
聽廣播不知從哪年起,對廣播產(chǎn)生了興趣,從聽“每周一歌”李谷一《相戀》、于淑珍《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到“評書連播”劉蘭芳的《岳飛傳》,收聽廣播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習慣。工作之后,從單純的聽,到后來逐漸參與評議節(jié)目、發(fā)表意見、建議等,由此也獲得了電臺的表彰和獎勵,從而豐富了業(yè)余生活,結(jié)交了許多志同道合的聽友和網(wǎng)友。手機開通微信后,朋友交流更加便捷,廣播豐富了我的生活,擴大了視野,結(jié)交了朋友,可謂收獲滿滿。
寫文稿為報紙寫一些生活感受也是我的愛好之一,這五年有二十幾篇短文相繼在北京廣播電視報“視聽論壇”、“讀者點評”、“生活懷舊版”等板塊登出,也曾被北京電臺《聽眾反映專輯》選用、刊出,其中不但有對北京電臺的聽評感受,也有第一次到電臺錄音的緊張、窘迫的回憶。參與的話題有收藏國庫券、茶葉筒、拜年封、特種紀念封,還有我初中畢業(yè)參加蜂場勞動的體會以及對鄉(xiāng)村生活、老街坊、親人的回顧和思念等??粗l(fā)著油墨清香的報紙上印有自己的名字,心里有說不出的喜悅和激動。
尋古跡由于對古跡產(chǎn)生了興趣,所以利用周六、日和業(yè)余時間,對學院路周邊的“海淀區(qū)文物普查登記項目”以及暫時未列入的“不可移動文物”進行了走訪,并向海淀文物部門交換了看法。如馬甸公園內(nèi)馬家祠堂、語言大學二等伯郎蘇諭祭碑、郎蘇子巴圖諭祭、郎蘇誥封碑、北大醫(yī)學部北門納穆升格碑等。此外,北京電臺“茶余飯后話北京”節(jié)目曾經(jīng)邀請馮其利先生作為嘉賓,他對清史、清碑、井蓋等有獨特研究。受他嚴謹治學態(tài)度的影響,我對學院路周邊大學內(nèi)的井蓋進行了尋訪、調(diào)查并拍照,收集了以前八大院校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有代表性的井蓋圖片若干,相關(guān)資料正在整理分析中。
愛公益由于喜歡圖書資料,為使相關(guān)資源得到共享,我為本單位的圖書館、離退休工作處閱覽室以及國家圖書館、北京方志館等單位、部門捐贈圖書資料數(shù)十本。其中有專業(yè)方面的,也有文學藝術(shù)方面的,還有村志以及音視頻CD/VCD光盤等,并獲得了相關(guān)單位發(fā)給的捐贈證書。
回顧這五年,既短暫又漫長,說短暫,是自己不知不覺已經(jīng)進入“知天命之年”;說漫長,感覺要學習的內(nèi)容還很多:京郊墓碑再探尋、郵票、井蓋、門票等資料的數(shù)據(jù)錄入、整理、分析等。我感覺這五年是充實的,也是快樂的,收獲了為電臺評議稿件獲獎以及被評為“優(yōu)秀聽評員”的喜悅、自己所寫文字刊登到報紙上的欣慰、從國家圖書館“碑帖精華”庫中查到某碑刻拓片的興奮、獲得捐贈證書的驚喜……
目前國家已經(jīng)進入實施“十三五規(guī)劃”的第二年,我們普通百姓也相應(yīng)有自己的小目標,從而使生活更加充實、更加精彩。“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將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豐富生活,快樂自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