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晨燁
去年暑假,我終于來到了朝思暮想的廬山。
剛到廬山,從山腳往上看,山頂好像與天空相接,分不清是山頭插入了云霄,還是云霧裹住了山頭,這種特有的朦朧美深深地吸引了我。
開始登山了。臺階剛開始很好走,幾個人可以并肩同行。沒過多久,臺階窄到只容一個人單獨行走,而且臺階右側(cè)多了一條粗粗的鐵鏈,像是在提醒人們一定要小心。往山下看,時而是陡峭的懸崖,時而是萬丈深淵,看得我心驚膽戰(zhàn),都不敢前行了。忽然,不知從哪里傳來潺潺的溪流聲。我們沿著陡峭的石階,扶著粗粗的鐵鏈,循著水聲小心翼翼地往前走,原來是赫赫有名的廬山瀑布。突兀的巖石把飛瀉而下的水流分成了好幾縷,這些靈動的水流一疊一疊沖下來,最后都匯聚到底下的水潭里,難怪它的名字叫“三疊泉”呢?水潭很深,濺起的水珠飄起層層水霧,打濕了我的衣裳,令人感到陣陣涼意。我忍不住捧起這清澈又透明的泉水嘗了一口,甜滋滋,涼冰冰的,夏日的暑熱一下子就消失殆盡。
廬山的自然風光很美,但也離不開勞動人民的創(chuàng)造。據(jù)說廬山成千上萬的臺階都是無數(shù)勞動人民用榔頭,用錘子,一下一下,一錘一錘鑿砌而成的。正因為有了他們的辛勤付出,我們才能腳踩一級一級的石階,尋美景而來。
我愛廬山的美景,更愛無數(shù)勤勞善良的廬山人。你們是我心中最亮麗的風景線!
老師小語
習作有兩大亮點:一是開篇山頭插入云霄、云霧裹住山頭的美營造出一種大氣磅礴的氣勢,渲染出廬山的壯美;二是小作者由廬山的自然風光聯(lián)想到辛勤付出的勞動人民,并贊美他們是“最亮麗的風景線”,升華了習作主題。
(袁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