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禹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80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56例, 女24例;年齡18~68歲, 平均年齡(42.9±8.7)歲 ;身高 156~184 cm,平均身高(162.8±7.1)cm;體重42~86 kg, 平均體重(62.2±7.9)kg;左膝脛骨骨折48例, 右膝脛骨骨折32例, 主要是閉合性骨傷, 半月板撕裂12例, 前交叉韌帶起止點撕脫骨折8例, 內側副韌帶損傷10例;受傷原因有車禍16例, 跌倒摔傷18例, 壓砸傷28例, 高處墜樓12例以及其他原因損傷6例;有61例患者伴有其他臟器的生理損傷。80例患者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單側鋼板加空心釘內固定組與雙側鎖定鋼板內固定修復組, 每組40例。
1.2方法
1.2.1單側鋼板加空心釘內固定組 選用比較大的平臺一側先復位, 使用克氏針進行臨時固定, 再對另一側的脛骨平臺進行復位, 如果患者的雙髁分離比較明顯, 就要進行骨栓和松質骨螺釘加用, 在復位的時候一定要保證脛骨的軸線是正常的, 如果骨折移位或是塌陷明顯, 要用骨刀選擇在脛骨平臺下方10 mm左右的地方開孔, 軟骨和下骨一起把坍塌的關節(jié)面上升抬到解剖復位上, 進行臨時克氏針固定。用X射線機C型臂來透視關節(jié)面的復位滿意度, 然后選取自體骼骨進行骨移植填塞與壓實。再選擇緊貼骨膜的位置插入長度合適的空心釘加以固定, 用同型號的加壓鎖定鋼板來確定遠端的螺孔位置, 進而鎖定螺釘, 固定遠折端[1-3]。
1.2.2雙側鎖定鋼板內固定組 在內側切口位置暴露以后會出現內側骨折線, 然后在X射線機C型臂的引導和牽引下完成復位和內側柱力線, 恢復的內側柱力線會在外側用高爾夫型鋼板進行內固定, 后側再用T型鋼板進行內固定, 患者的脛骨骨折缺損可選取自體骨以及人造骨來補充[4-6]。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骨折復位和愈合狀況、Rasmussen膝關節(jié)功能評分。采用X射線正、側位片評估患者的骨折復位和愈合情況;隨訪18個月, 每月定期隨訪2次, 對患者進行Rasmussen膝關節(jié)功能評分, 包括膝關節(jié)屈伸活動能力、行走能力、膝關節(jié)穩(wěn)定性等, 共計30分, ≥27分為優(yōu), 20~26分為良, 10~19分為可, 6~9分為差[7]。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骨折復位和愈合情況比較 雙側鎖定鋼板內固定組住院時間、術后開始負重訓練時間、骨折愈合時間、TPA、PA均優(yōu)于單側鋼板加空心釘內固定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Rasmussen膝關節(jié)功能評分比較 雙側鎖定鋼板內固定組Rasmussen膝關節(jié)功能評分優(yōu)、良、可、差分別為15、15、8、2例, 單側鋼板加空心釘內固定組Rasmussen膝關節(jié)功能評分優(yōu)、良、可、差分別為5、16、10、9例;雙側鎖定鋼板內固定組Rasmussen膝關節(jié)功能評分優(yōu)于單側鋼板加空心釘內固定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骨折復位和愈合情況比較( x-±s)
表2 兩組Rasmussen膝關節(jié)功能評分比較(n)
對于Schatzker Ⅴ、Ⅵ型的脛骨平臺骨折來說, 假如只用單塊接骨板, 會導致脛骨平臺的另一側不穩(wěn)定, 而采用雙側鎖定鋼板內固定修復方式能夠更好地提升骨折內固定的穩(wěn)定性[8-10]。本文研究結果顯示:雙側鎖定鋼板內固定組住院時間、術后開始負重訓練時間、骨折愈合時間、TPA、PA均優(yōu)于單側鋼板加空心釘內固定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雙側鎖定鋼板內固定組Rasmussen膝關節(jié)功能評分優(yōu)、良、可、差分別為15、15、8、2例, 單側鋼板加空心釘內固定組Rasmussen膝關節(jié)功能評分優(yōu)、良、可、差分別為5、16、10、9例;雙側鎖定鋼板內固定組Rasmussen膝關節(jié)功能評分優(yōu)于單側鋼板加空心釘內固定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李世芳等[3]的研究中, 選取 76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進行實驗, 雙側鎖定鋼板內固定組在鋼板置入內固定以后的臨床數據指標以及Rasmussen膝關節(jié)功能評分均優(yōu)于單側鋼板加空心釘內固定組, 與本文研究結果接近。
綜上所述, 雙側鎖定鋼板內固定修復脛骨平臺骨折具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可以在今后的脛骨平臺骨折治療中應用和推廣。
[1] 黃永剛, 宋春健.鎖定鋼板與雙切口雙鋼板內固定治療復雜性脛骨平臺骨折的療效分析.吉林醫(yī)學, 2017(9):1746-1747.
[2] 雷中華.雙切口雙鋼板內固定與膝前正中切口鎖定鋼板內固定修復SchatzkerⅤ、Ⅵ型脛骨平臺骨折的效果比較.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7(5):795-797.
[3] 李世芳, 孫健, 周道政.雙切口雙鋼板及鎖定鋼板內固定修復脛骨平臺骨折的穩(wěn)定性比較.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4, 18(26):4179-4184.
[4] 王奉雷.鎖定鋼板與雙切口雙鋼板內固定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的臨床療效對比分析.中外婦兒健康(學術版), 2011, 38(6):80-81.
[5] 邢彬, 翁茂盛.鎖定鋼板與雙切口雙鋼板內固定治療復雜性脛骨平臺骨折的療效比較.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5, 13(2):334-336.
[6] 劉青林, 姜豐山, 孫世偉.雙切口雙鋼板內固定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中醫(yī)正骨, 2012, 19(3):201.
[7] 李鐘華, 鄔麗云.雙切口雙鋼板與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的療效比較.中國現代醫(yī)生, 2010, 48(22):19-20.
[8] 邱維勝, 于留錢, 尤傳飛, 等 .雙切口雙鎖定鋼板治療復雜型脛骨平臺骨折.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 2011, 8(6):35-36.
[9] 王弘, 許譚妙.雙切口雙鋼板內固定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的療效分析.重慶醫(yī)學, 2016, 45(7):968-970.
[10] 鐘蓬鵬.雙切口雙鋼板與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的療效對照.中國醫(yī)學工程, 2013(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