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玉英
摘要:在高三物理復習中,發(fā)現(xiàn)學生在解答物理習題時總是存在很多問題,其中最明顯的問題為不會審題。筆者多年從事高三物理復習,對學生要想高效率復習物理的審題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并在平時的教學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關(guān)鍵詞:物理;復習;審題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11-0100
高三物理復習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審題,有利于學生對物理過程的理解和掌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從而達到高效率的物理復習。然而,許多學生平時的審題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影響審題的成敗因素頗多,導致解答物理習題的效果不好。本文就學生在審題中令人困擾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探究,力圖找出解決的辦法。
一、審題能力
高中物理答題的過程,首先要求學生理解出題者的意思,才能建立物理模型,那就要求學生學會審題,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審題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它包括了閱讀、理解、分析、綜合等多種能力。
二、學生平時在審題方面遇到的困難
1. 看不懂題目,無法建立物理模型
高三教師是按照高三物理第一輪復習書的編排,一章一節(jié)的給學生復習,而學生所接受的知識是分章節(jié)的,還沒有對整個高中的物理主干知識形成網(wǎng)絡。
2. 拿不準題目的意思,讀題時少字或漏字或錯字
高三學生在平時的習題練習時,常常會遇到這樣問的題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下列情況可能的是”“下列情況不可能的是”。
在復習力學時會遇到關(guān)于題目的情景是否考慮摩擦力的情況,比如會看到“動摩擦因數(shù)為……”“忽略一切摩擦阻力”等字眼。例如在復習帶電粒子在復合場中運動時,題目對帶電粒子的重力往往有提示,“重力不計”“重力不能忽略”,但這些字眼有時出現(xiàn)在題目開始介紹帶電粒子的情況,有時出現(xiàn)在題目的末尾。
3. 挖掘不出題目的隱含條件
例如在復習帶電粒子在復合場中運動時,如果題目說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那么我們知道這個隱含條件應該是:帶電粒子所受的重力和所受的電場力一定等大反向,但題目介紹時就隱含了重力場這個條件。另外,我們還可以由此電場力的方向來確定帶電粒子的電性,那么重力場這個隱含條件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三、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
1. 題目讀兩遍
在做物理習題時,首先要閱讀題目。筆者認為題目要讀兩遍:細讀,精讀。細讀,是指對物理習題的初次閱讀,學生應該把題目從頭讀到尾,不能讀漏字,一邊讀一邊用筆畫出認為重要的字眼或句子。這項任務要求學生能找出具體的物理條件等。
精讀,是指在細讀的基礎上,快速掃描關(guān)鍵字眼或句子,捕獲題目所給出的信息,找出題目說涉及的物理過程,建立物理模型,挖掘隱含條件,判斷解題方向。這項任務要求學生能夠分析具體的物理條件和物理過程。
例題1:(2014.德州二模)如圖所示,在直角坐標系內(nèi)自左向右依次有四個區(qū)域,在I區(qū)內(nèi)有沿x軸正方向的勻強電場;在Ⅱ區(qū)內(nèi)存在垂直于紙面的勻強磁場;在Ⅲ區(qū)內(nèi)有大小不變,方向平行于y軸的勻強電場,已知Ⅱ、Ⅲ區(qū)的寬度均為L。在Ⅳ區(qū)內(nèi)的半圓形通道內(nèi)有均勻輻射分布的電場,虛線圓弧上電場強度大小處處相等,方向指向圓心。在x軸上x=L的A點有一個質(zhì)量為m、電荷量為q的帶正電的粒子,以速度v沿與x軸負方向成45°的夾角垂直于磁場方向射出。粒子到達y軸時速度方向與y軸剛好垂直,一段時間后,粒子進入Ⅳ區(qū)且恰能沿虛線圓弧運動并再次進入Ⅲ區(qū),此時Ⅲ區(qū)電場恰好反向,粒子剛好能夠返回A點。(不計粒子的重力)
(1)判斷Ⅱ區(qū)內(nèi)磁場的方向,并計算磁感應強度B的大??;
(2)求Ⅲ區(qū)內(nèi)電場強度E的大小;
(3)求虛線圓弧的半徑R和粒子在Ⅳ區(qū)內(nèi)的運動時間.
該題目的審題過程:
第一步,細讀題目,讀題目從頭讀到尾,并在題目中畫出了上述的橫線,那些將是本題中的重要信息。
第二步,精讀題目,把剛才劃線的地方,回頭好好捉摸捉摸,以此建立物理過程,理解本題的物理情景,并建立出物理模型。例如:搞清楚了兩個電場的方向;搞清楚了粒子的電性及其不受重力的情況;搞清楚了粒子的運動過程:是從A點進入磁場,然后垂直y軸進入I區(qū)的電場,之后通過Ⅱ區(qū)且恰能沿虛線圓弧運動并再次進入Ⅲ區(qū),最后粒子還能再回到A點。
這樣讀過題目之后,就可以知道本題考查的物理內(nèi)容是帶電粒子在組合場中的運動情況。學生可以針對粒子在電場、磁場中的運動特點進行解題了。
2. 挖掘隱含條件
學生在做物理習題時,讀題是關(guān)鍵,那么關(guān)鍵詞或句子是讀出來了,有些在題目中沒有明確的條件即隱含條件怎么樣挖掘出來呢?這就需要學生對物理情景、物理過程的分析結(jié)合起來,因為每道題的隱含條件是不同的,是多種多樣的。被隱含的條件可能是研究對象、也可能是變化方向、初始條件、變化過程中多種情況等。因此,在確定研究對象、建立物理模型的模型、分析狀態(tài)過程、選擇使用規(guī)律等各個過程中,都要仔細考慮題目中的隱含條件。
例如,在力學中,分析物體的運動,往往要了解清楚是否考慮摩擦力,題目中說“光滑”或“忽略一切阻力”隱含條件就是摩擦力可忽略不計。這種題目的隱含條件是容易挖掘的。
例題2:如圖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放置質(zhì)量M=2kg的長木板,木板上表面與固定的豎直弧形軌道相切。一質(zhì)量m=1kg的小滑塊自A點沿弧面由靜止滑下,A點距離長木板上表面高度h=0.6m?;瑝K在木板上滑行t=1s后,和木板以共同速度勻速運動,取g=10m/s2。求:(1)滑塊與木板間的摩擦力。(2)滑塊沿弧面下滑過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3)滑塊相對木板滑行的距離。
這是最近學生做周測試卷時遇到的一道題。通過學生答題情況可知,很多學生沒有考慮到弧面的情況,在審題時忽略了弧面的摩擦力。那么,本例題中的這個隱含條件可是隱含得深了。
3. 審題時要畫好分析圖形,根據(jù)題意構(gòu)建物理模型
學生拿到一道題,閱讀完題目,并找到了隱含條件之后,就要求學生進行圖文轉(zhuǎn)換了。要求學生通過所學物理知識,把題目涉及的物理情景展示出來(畫出分析圖形),這是審題的重要手段,它能幫助學生構(gòu)建清晰有序的物理過程,確定物理量之間的關(guān)系,把問題具體化,形象化。分析圖形可以是運動的過程圖、受力分析圖、狀態(tài)變化圖等,也可以是投影法、等效法得到的示意圖。
4. 審題時要求學生進行詳細的物理過程分析
教師應幫助學生總結(jié):在高中物理中,涉及到的物理過程有勻速直線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平拋運動、斜拋運動、圓周運動等。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要認真把握每一個過程的特點和每一個過程應遵循的物理規(guī)律。另外,力學平衡中的特殊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等,都需要學生在分析物理過程中發(fā)現(xiàn)。
在上面的例題1中對粒子的運動過程這樣分析:先在Ⅱ區(qū)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垂直向左打到y(tǒng)軸,進入I區(qū)勻強電場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再反向向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以進入時的速度垂直y軸出射;接著粒子經(jīng)過磁場做勻速圓周運動來到Ⅲ區(qū);由于Ⅲ區(qū)電場為豎直方向,依題意,可知電場方向必為豎直向下(這是隱含條件),經(jīng)過電場的作用,粒子做斜拋運動,在最高點時豎直速度減為零,只剩下水平速度,恰好進入Ⅳ區(qū)且恰能沿虛線圓弧做勻速圓周運動;之后粒子通過電場和磁場再次來到A點。(如上圖所示)本例題粒子的運動是比較復雜的,在做題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通過審題,把已知的物理知識聯(lián)系起來,對粒子的各種運動要清楚。
四、結(jié)語
通過上述討論可以看出,積極探尋審題過程中的一些方法并以此指導實踐是學生提高物理復習效率的有效途徑。我們平時的高三物理習題教學,要注重從審題入手,這已是很多中學物理教師的共識。
(作者單位:廣西藤縣中學 5433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