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泉+李惠芝+蘇彩霞+白秀文+楊青鴻
摘要 近年來甜葉菊成為興安盟發(fā)展的特色經濟作物。本文從興安盟甜葉菊的種植歷程、經營模式、種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發(fā)展對策,并對甜葉菊種植前景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 甜葉菊;種植現(xiàn)狀;發(fā)展對策;內蒙古興安盟
中圖分類號 F326.12;S566.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02-0106-02
近年來,興安盟正逐步調整種植業(yè)結構,減少玉米種植面積,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積極推進農牧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后的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飼草比例日漸合理,興安盟特色產業(yè)得到強有力的發(fā)展,甜葉菊種植得到大力推廣。經過近10年的努力,扎賚特旗成為全國最大的集中連片種植甜葉菊基地[1],2017年共種植甜葉菊4 666.67 hm2,并在科右中旗開始種植甜葉菊,試種成功。
1 甜葉菊特性與生長環(huán)境
甜葉菊又名甜菊、甜草、甜菜,屬菊科類草本植物,株高80~100 cm,莖粗約1 cm,分枝性強,老莖半木質化。葉倒卵形或廣披針形。甜葉菊葉片中含有菊糖甙,其甜度是蔗糖的300倍,熱量是蔗糖的1/300,是一種天然的糖料作物[2]。甜葉菊糖廣泛應用于食品、飲料、醫(yī)藥、釀酒和日用化工等用糖領域[3],被譽為“最佳天然糖味劑”。甜葉菊產量一般在3 000~3 750 kg/hm2之間,高的可達5 250 kg/hm2。
甜葉菊對土壤種類、肥力的要求不嚴格,適宜范圍廣泛,在pH值5.5~7.5之間都可種植,以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砂壤土或壤土種植為佳。最適宜長葉溫度為24~29 ℃。甜葉菊扦插苗很適宜在興安盟種植,5月栽苗,9—10月收獲,前1~2個月長勢緩慢,后期的第3個月長勢迅速。此期間的葉片生長量占全部葉片生長量的65%以上。甜葉菊屬喜濕作物,尤其是2~3對真葉前不定根未形成,短期干旱即可造成死苗,故甜葉菊整個生長期需要充足的水分。
2 興安盟甜葉菊種植現(xiàn)狀
2.1 甜葉菊種植歷程
興安盟發(fā)展甜葉菊種植,主要基地在扎賚特旗,最早開始示范種植是2007年在扎賚特旗好力保鄉(xiāng),面積僅5.27 hm2,采取露地種植,平均產量僅1 500 kg/hm2左右。2009年,通過到黑龍江省牡丹江甜葉菊種植基地考察學習,決定大面積種植,并鼓勵本地育苗降低投入成本,當年發(fā)展甜葉菊種植戶150戶以上,面積擴大到200 hm2,但是產量達到2 250 kg/hm2以上的只有1/3種植戶。2011年,種植技術逐漸成熟,首次在甜葉菊種植上采用膜下滴灌技術,種植面積達到333.33 hm2,實現(xiàn)了由分散多戶種植到成立合作社規(guī)模化種植,在栽植、管理上有了新突破。經過幾年的不斷摸索和創(chuàng)新,到2015年種植面積達到2 000 hm2,品種為潤德四號、普興1號,并且已全部采用膜下滴灌種植,在病害防治上也有了新突破,基本沒有病害發(fā)生。2015年平均產量達到4 875 kg/hm2以上,效益顯著增加。2016年種植面積將達到3 333.33 hm2。目前,全盟甜葉菊種植基地仍以扎賚特旗為主,2017年扎賚特旗種植面積發(fā)展到4 666.67 hm2,而且在科右中旗試種成功,有望2018年大面積推廣機械化直播技術。
2.2 甜葉菊種植經營模式
目前,在興安盟種植經營甜葉菊的模式主要有4種。一是訂單收購。走“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依托內蒙古保安沼農工貿有限公司和江西譜賽科公司,合作社與公司簽訂種植回收合同。二是產業(yè)扶持。當地旗委、政府給予1 500元/hm2的產業(yè)化資金扶持,并解決所需的膜下滴灌的管和膜。三是合作社引領。成立3家甜葉菊專業(yè)種植合作社,合作社與收購企業(yè)統(tǒng)一訂購種子和苗木。同時對土地實施流轉型的集中耕作,甜葉菊種苗、化肥、農藥由合作社統(tǒng)一訂購,田間管理由合作社組織實施。四是提供技術保障。成立了甜葉菊專項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組,并聘請有多年種植經驗的技術人員,全程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服務。
2.3 甜葉菊種植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甜葉菊生產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2個。一是生產用的扦插苗主要靠外調,自育苗比例較低。當前興安盟80%的甜葉菊扦插苗靠從江蘇、安徽等地調運,外調苗不僅成本高,還受外地市場價格控制,而且由于長距離運輸和南北氣候差異較大等原因,導致種苗受損大,影響成活率和產量,不能保障生產需要。二是投入人力成本較大。甜葉菊生產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機械化程度較低,生產周期長,勞動強度大,生產管理要求高。栽苗、除草、收割、晾曬、打葉都需要人工完成,近年來,隨著人力成本的不斷上升,種植甜葉菊與農民外出務工和多種經營比較,種植效益的優(yōu)勢正逐漸減弱。
3 甜葉菊產業(yè)發(fā)展對策
3.1 加快育苗大棚項目建設,提高自育苗比例
近幾年,在甜葉菊產業(yè)發(fā)展上,走“以外購苗為主,自育苗為輔”的路子。為了扭轉這種外購苗為主的局面、降低成本、提高農民收入,2016年擴大自育苗規(guī)模,在扎賚特旗永興、古廟、五道河子建設200棟育苗大棚,實現(xiàn)20%的苗木自繁自育。
3.2 加大產業(yè)資金支持,出臺優(yōu)惠鼓勵政策
旗、鄉(xiāng)2級政府加大貸款協(xié)調和相關利息補貼政策,有力解決了農戶前期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得到了廣大農戶的信賴和擁護,為種植戶搭建了綠色、陽光、便捷的融資渠道[4]。僅2016年就為好力保鄉(xiāng)甜葉菊種植戶協(xié)調了800萬元貸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出臺扶持獎勵政策,對于甜葉菊種植戶按照實際種植面積予以扶持獎勵,激發(fā)種植戶的積極性。
3.3 加強外出考察,學習技術,積累經驗
抓住時機外出考察,了解市場行情和國內動態(tài),學習先進的種植技術,為種植基地出資聘請技術人員,積累種植經驗,破解生產中的難題。
3.4 與興安職院開展合作,發(fā)揮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的作用endprint
興安職業(yè)技術學院作為興安盟唯一一所高校,有著雄厚的科研和教學實力,2015年申請到盟財政局甜葉菊項目專項資金300萬元,開展了“甜葉菊組織培養(yǎng)與育苗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在興安盟首次成功培育出甜葉菊組培苗。2017年興安職業(yè)技術學院又在扎賚特旗好力保鄉(xiāng)甜葉菊種植基地開展了“興安盟甜葉菊病蟲害生態(tài)防治”項目、“興安盟甜葉菊品種對比篩選試驗”項目、“興安盟甜葉菊節(jié)水技術應用”項目、“興安盟甜葉菊越冬及扦插苗的繁育”項目,通過這些項目,進行了試驗示范,解決了困擾當地生產的難題。
3.5 在產、供、銷方面積極培養(yǎng)合作伙伴,發(fā)揮經紀人的中間作用
合作伙伴和經紀人是農民種植、銷售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好的合作伙伴和經紀人可提高效益、規(guī)避風險、方便群眾、降低成本。在干葉銷售環(huán)節(jié)進一步發(fā)揮合作社的主體作用,統(tǒng)一銷售或者培養(yǎng)專門經紀人以降低農民售葉成本,避免群眾零星分散售葉和往來奔波。
4 興安盟甜葉菊種植前景分析
4.1 種植甜葉菊的效益分析
4.1.1 種植甜葉菊收入利潤。甜葉菊平均產量按4 875 kg/hm2計算,訂單收購價格為19元/kg,即產出92 625元/hm2。成本投入總費用約為46 125元/hm2,即用苗(21萬株/hm2,苗價格為0.095元/株)19 950元/hm2,膜管費用2 250元/hm2,化肥成本2 175元/hm2,農藥成本1 200元/hm2,栽植人工成本3 000元/hm2,耕種及田間人工管理費3 000元/hm2,收割相關費用1 500元/hm2,晾曬打葉費用1 800元/hm2,土地流轉費用9 750元/hm2,葦簾子等費用1 500元/hm2。因此,種植甜葉菊純收入為46 500元/hm2。
4.1.2 與種植玉米的效益比較。玉米產量按12 t/hm2計算,售價1.6元/kg,即收入為19 200元/hm2。成本投入費用為15 825元/hm2,即種子1 125元/hm2、化肥2 250元/hm2、種植管理費用2 250元/hm2、收割費用1 200元/hm2、土地流轉費用9 000元/hm2。因此,種植玉米的純收入為3 375元/hm2。種植甜葉菊純收入較種植玉米高出43 125元/hm2,是種植玉米的14倍。
4.1.3 與種植水稻的效益比較。水稻產量按9 000 kg/hm2計算,售價3.2元/kg,即收入為28 800元/hm2。成本投入為19 650元/hm2,即稻苗1 500元/hm2、化肥2 550元/hm2、田間管理費用(鋤草、灌水、移栽等)3 900元/hm2、收割費用1 200元/hm2、土地流轉費用10 500元/hm2。因此,種植水稻的純收入為9 150元/hm2。種植甜葉菊純收入比種植水稻高出37 350元/hm2,是種植水稻的5倍。
4.2 種植甜葉菊的輻射帶動作用
一是促進了土地流轉,提高了土地配置效率,推進了集約化、規(guī)?;洜I,提高了農民勞務收入。二是轉變了種植觀念,促進了農民由傳統(tǒng)的大田作物種植向經濟作物種植方向轉變,加快了農業(yè)新技術的推廣應用,起到了較好的輻射帶動作用。三是推進了集約經營。甜葉菊專業(yè)合作社的成立,解決了農戶在育苗、購苗、銷售及種植技術等方面的難題,完善了甜葉菊種植的農業(yè)服務體系[5]。四是促進了農民增收。甜葉菊已經成為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的新興產業(yè)。
5 參考文獻
[1] 李長潤.“354”戰(zhàn)略推動扎賚特經濟健康發(fā)展[J].實踐(黨的教育版),2013(11):8-9.
[2] 丁壽忠.推進涼州區(qū)甜葉菊產業(yè)發(fā)展的對策與建議[J].中國糖料,2016,38(4):75-77.
[3] 王亞平,李世光,趙金慶,等.中國甜菊糖產業(yè)現(xiàn)狀及其應對[J].對外經貿,2013(10):4-6.
[4] 楊曉東,陳葉,羅光宏.河西走廊甜葉菊產業(yè)發(fā)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甘肅農業(yè),2013(16):4-6.
[5] 蔣光月,李帆,朱宏斌,等.安徽省明光市甜葉菊產業(yè)提升探討[J].園藝與種苗,2011(3):107-1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