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祎桐
假期乘著火車出行,旅程有點漫長乏味。當火車駛過隧道,我靠在車窗上昏昏欲睡,突然眼前一亮——一片寬廣無垠的田野如同一幅優(yōu)美的圖片展現(xiàn)在我的視野中。
那是一片玉米地,玉米拔節(jié)生長,燦爛明媚地笑著,在陽光照耀下猶如綠色的波浪。村莊被玉米淹沒了,土地被玉米淹沒了,微風還將綠浪層層推向天邊,均勻鋪成一片綠油油……
蓬勃生長的玉米地喚醒了我對故鄉(xiāng)的記憶。屋后小院里有自在踱步的雞。雞鳴報曉,祖父永遠是最早歸入那一望無際田野的人。我想,祖父對于腳下這塊土地是真正的熱愛,他和世世代代的華夏子孫一樣,無論戰(zhàn)爭抑或貧窮,堅信只要土地在,希望就在。
對于祖父和所有像他一樣的莊稼人來說,他們對土地的感情遠遠超越了簡單物質的給予,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富足、飽滿與依戀。
祖父喜歡忙里偷閑在田邊散步,順便拉上我這個搗蛋鬼。他隨手拾一根樹枝,在土地上描出一個個漢字教我,他艱難地念出字的普通話讀音。我被祖父怪聲怪調的普通話逗得哈哈大笑,跟著他有樣學樣,或讀或寫,不知不覺腦海里就鐫刻上了一個個生動又親切的形象:
田,就是被阡陌分割的土地。
土,就是一根苗兒破土而出。
禾,就是風中結了穗的稻子。
這些文字,在大地上顯現(xiàn)出來。在我的記憶里,它們不是電腦字庫里死板的橫撇豎捺,而是剛剛從地里生長出來的樣子,是被祖父一筆一劃描摹在綠油油的稻田旁,描摹在肥沃豐饒的土地上的樣子。
我慢慢長大,看著公路不斷盤曲延伸,棟棟高樓拔地而起,現(xiàn)代化的輪廓漸漸加重——但我相信無論是傳統(tǒng)的稻麥谷黍還是現(xiàn)代的工廠、城鎮(zhèn),默默奉獻的土地始終孕育著希望,承載著文明,趕著不斷發(fā)展的路。
我希望,在孜孜不怠的求索與趕路中,我們要始終記得土地,記得農耕文明,心中常懷一方充滿生機的田野,靜靜守望那一場歡欣鼓舞的豐收。
江蘇省常州外國語學校 九(14)班
指導教師:徐丹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