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魯迅終其一生都在與封建禮教制度進行頑強的斗爭,他熱切的期望女性能夠擺脫傳統(tǒng)意識的束縛,樹立個性自由的解放思想,使女性走上獨立自主的地位。所以,對魯迅先生雜文的女性問題研究、造成女性悲劇命運的原因以及女性解放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魯迅 女性問題 悲劇命運
一.魯迅的女性觀
魯迅的作品中塑造了許多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如祥林嫂,子君,阿長等。這些女性的形象各有其特點,或保守、激進、慈愛、善良,可無論魯迅先生以何種方式塑造這些女性形象,都圍繞著一個母題,即“母性的光輝”。母性體現(xiàn)在魯迅作品的許多方面,比如魯迅童年時期陪伴他的長媽媽,這位睡覺呈大字型的淳樸善良的農(nóng)村婦女,在給迅哥兒買來《山海經(jīng)》的時候,作者可謂是視作珍寶,可以說雖然事隔多年,我們還是能從字里行間讀出作者對于長媽媽的愛,尤其是結尾的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請在你的懷里永安她的魂靈”,這句飽含真情的話語更是表達了魯迅對于母性的大愛?!端帯愤@篇作品中描寫了一個革命者為了解放群眾卻被群眾反噬的悲劇,革命者夏瑜的死是悲涼的,華小栓的死是悲哀的,一個是為了理想而獻身的烈士,另一個是封建愚昧下的犧牲品??蓪τ谌煜碌哪赣H來說,政治立場,思想覺悟,怎樣赴死并不重要,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必定是天底下最難以名狀的悲傷,一種在封建制度下必然要接受的悲傷。
在作品的結尾,兩位青年死后,葬在相距不遠的地方,兩位失去兒子的母親在寒冷的早上去上墳,于此情此景,兩位母親的悲傷是相同的。可以說,這個結尾是魯迅留給那個無論是思想還是社會形態(tài)都在艱難發(fā)生蛻變的特殊時代下的母親們的,拋開其他不談,可以看出小說結尾對于母愛這一人類最美好,最無私情感的贊美。在魯迅先生看來,母性是女性的天性,“女人的天性中有母性,有女兒性,無妻性。妻性是逼成的,只是母性和女兒性的混合?!盵1]魯迅的筆是犀利的,又是溫情的。在痛擊當時中國最陰暗面的同時,又對人性中的美好進行歌頌,對于傳統(tǒng)中積極的方面予以肯定,如此有魅力的作品,我相信任何時代的讀者讀完,心情都是復雜的。
二.對于女性命運的思考
魯迅認為封建的道德傳統(tǒng)和落后的倫理觀念是中國女性長期以來處于男人的附屬品問題的癥結。他指出,國民的劣根性在女性的身上也是存在的,奴隸的意識經(jīng)過千百年的壓迫與傳承,儼然成為了中國女性的社會集體意識。就好比“被虐待的兒媳做了婆婆,仍然虐待兒媳,”[2]就好像一部分受過新式教育或者是留過學的所謂的“未解放完全的新社會女性”在掌握了一些社會權利之后,仍然壓迫青年女子,而這對于青年女性來說,壓迫更為深沉。任何一種社會存在在進行蛻變的時期,都是緩慢且艱難的,女性解放亦是如此,這種奴隸性的集體意識處于我們整體的民族意識中。
中國人的歷史不過是兩種時代的交替循環(huán):“一、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二、暫時坐穩(wěn)奴隸的時代?!盵3]阿金,是魯迅筆下比較特殊的一個女性形象。阿金是上海的一個受雇于洋人的普通姨娘,是魯迅的鄰居。她的姘夫與朋友在阿金的住處造成了不小的騷亂,這嚴重影響了創(chuàng)作中的魯迅,對此魯迅向她發(fā)出過警告,然而阿金并不理睬,在阿金的信仰里,只有洋人才是至高無上的。阿金在魯迅的筆下是一個與封建女性所不同的地地道道的“女洋奴”,她甚至能夠用一口流利的外國話與洋巡捕交流。魯迅還勾勒了一個生活中的小細節(jié),阿金經(jīng)常將晾衣桿之類的物品從陽臺上丟下來,使得魯迅每次出門不得不小心謹慎的觀望一番。阿金的形象使得魯迅長期以來對于女性弱勢地位的看法得到了一些改變,魯迅意味深長的提出了這么一句話:“愿阿金也不能算是中國女性的標本。”魯迅的看法是相當具有前瞻性的,在國民劣根性慢慢剔除的過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甚至未解放完全的一部分人,完全會穿新鞋走老路,這一觀點在十年文革的身上得以印證,“直到文化大革命中,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兇焰熏灼全國的時候,許多人才重新念起,驚嘆魯迅的洞察預見?!盵4]魯迅對于女性自身弱點的分析是透徹的,因為即便整個社會解放了,那也僅限于男性主導的社會解放了,如果女性不從思想上覺醒,那么必然會造就新社會中的新女奴,解放女性,亦解放思想,解放一個時代。因此,中國人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洋務運動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再到爆發(fā)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統(tǒng)治,再到啟蒙的新文化運動,從學習技術到建立新的社會體制,最后到改變國民思想的層面之時,女性問題也就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被推到了歷史的舞臺上。就是說在急于啟迪民智的時代里,男性所關注的焦點并不是女性本身,而是女性身后所隱藏的與男性目標一致的封建思想枷鎖,從而達到民族獨立解放的目的。魯迅站在啟蒙的立場,在揭露社會弊端的角度,塑造了一些讓人同情的女性形象,她們是社會的犧牲品,比如說祥林嫂,苦難的母親形象。結合時代的種種因素,我們可以看出魯迅對于女性命運的深切思考。
三.女性解放的途徑
在1907年,魯迅提出了“人立而后凡事舉”的觀點。[5]想要解放社會,就必須先行解放人的思想,想要解放女性,就必須先使女性自身覺醒。如何使得女性從思想上進行解放,這就需要女性進行長期的努力奮斗,并且具有解放的愿望,進而付諸于行動。要想真正的解放思想,女性必須接受新式的教育,不斷的學習新知識,接受新文化,新思想的補充。在當時的女性啟蒙教育方面,魯迅先生身體力行,在1920年的時候在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任教,1923年又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及世界語專門學校講師,親自投入到女子教育事業(yè)當中去。在接受新的教育的同時,女性的救世主只能是自己,女性應該得到與男性同等的社會權利,因此應該在女性,在中國社會整個的意識形態(tài)中應該注入一種男女平等的思想。女性屬于自己,女性是母性,女性本身也應該要注意到這一點。
如今,我們理解的女性思想上的解放,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女性是一個社會人,同時也應該注意到,整個人類社會不應該缺失一種男女的平衡之美,男人應屬陽剛,女性應展現(xiàn)柔美,無論是社會還是文學方面,只有這兩個層次均衡發(fā)展,我們的社會才能夠變得平衡起來?!氨臼兰o最大的教訓之一就是片面地把婦女解放理解成為“女人是人”,甚至歪曲地理解為“女人是男人”,一個民族沒有高貴,平和的氣質(zhì),而只有粗俗,專制,強暴,是有問題的。女人的雄化和男人的雌化是中國目前的怪現(xiàn)狀。”[6]魯迅贊揚勇于獻身的革命女性,同時又對解放中的女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娜拉走后怎樣,就是魯迅對于女性爭取獨立所走道路的探索,娜拉是挪威劇作家易卜生的經(jīng)典社會問題劇《玩偶之家》的女主人公,劇中的娜拉是一位敢于反抗的女性角色。魯迅指出,出走后的娜拉們,如果不能掌握經(jīng)濟獨立權,那么在完全沒有改變的社會環(huán)境中,也只能像是動物園里匆忙出逃的小動物,四處漂泊無所依,并且面對著四面八方的壓力與挑戰(zhàn),最后的結果只會有兩樣,那就是歸來或者是餓死。關于娜拉走后怎樣的討論,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只知道走,遠遠不夠,女性還必須知道怎樣才能夠走下去,走得遠。也就是只擁有了個性解放,道德解放的思想還不夠,重要的是還必須擁有經(jīng)濟權,如何獲得經(jīng)濟權,進而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娜拉們的現(xiàn)實處境,方法只有一個,為了經(jīng)濟權去斗爭,去和整個社會斗爭,去爭奪自己的權利。
魯迅先生對于婦女解放提出的觀點對于現(xiàn)代社會的我們,仍然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女性在中華千百年的文化傳承中,是偉大的存在。然而,縱觀整個歷史畫卷,女性的英雄史與男性主導下的屈辱史甚至等長??梢哉f,現(xiàn)代社會的女性解放成果是來之不易的,在短短幾十年不到一百年,到了現(xiàn)在,女性的地位可以說是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我們?nèi)匀灰延诋斚?,因為女性的不公平對待即使是在文明程度大幅度提升的今天,仍然存在。比如,生理差異,傳統(tǒng)觀念,生育問題,使女性在職場遭遇了不平等的對待。所以,女性的思想解放,社會解放的道路對于我們來說仍然是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魯迅.而已集.小雜感.魯迅文集.[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公司,2016(1)531.
[2]魯迅.娜拉走后怎樣.魯迅經(jīng)典作品集.[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00(6)521.
[3]魯迅.燈下漫筆.魯迅經(jīng)典作品集.[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00.(6)507.
[4]舒蕪:母親的頌歌-魯迅婦女觀略說.[J].魯迅研究月刊
[5]魯迅.文化偏至論.魯迅文集.[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公司,2016(1)58.
[6]錢理群.話說周氏兄弟—北大演講錄.[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3(7)26.
(作者介紹:劉彥偉,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