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佳欣
古詩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有著豐富多彩的詩詞文化,字字珠璣中透露著引人入勝的深邃意境,平平仄仄,仄仄平平,膾炙人口的韻律感凝練出優(yōu)美的詩詞。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帶學生暢翔在古詩詞情韻飛揚的課堂,用音樂演繹我國幾千年文化的精華,用歌聲去唱響詩風詞韻,是我努力實踐的一種教學嘗試,以下是我的幾點淺見。
詩言態(tài),歌詠情,古詩詞的精粹在于其意境,創(chuàng)設多元化教學,以古詩詞為載體,去鑒賞、去朗誦、去吟唱等整合運用,豐富音樂課堂。
音樂鑒賞是情感教育,是感知、體驗與理解為主體的綜合藝術(shù)。鑒賞音樂的過程就是情感體驗的過程,譬如“海內(nèi)存知已,天涯若比鄰”的離別之情,“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思鄉(xiāng)之情,“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贊美之情。鑒賞古詩詞,帶學生憧憬情景,重溫意象,給我們帶來新的審美視角,“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與莫扎特的奏鳴曲是何其相像,“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辈痪褪秦惗喾摇睹\》交響曲的寫照嗎?約翰·施特勞斯在創(chuàng)作《皇帝圓舞曲》讓人想到“手揮大風平天下,腳踏日月鼎乾坤”的千古名句。
誦讀是我們表達情感最直白、最簡單的方式。引導學生誦讀詩詞,充分汲取幾千年的精華,得到詩詞文化的浸潤,從而增強我們的感染力、領悟力,成為我們終身受益的根基。譬如充實豐滿的《黃河大合唱》中,朗誦一句排山倒海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增加了樂曲磅礴的氣勢;聆聽情意綿綿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楊貴妃》,朗誦一句驚天泣地的“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增加了樂曲至死不渝的情懷;欣賞鄧麗君的《但愿人長久》,朗誦一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為歌曲增添了朝朝暮暮的思念之情。
《詩序》曰:“情動于中而行語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歌詠之。”歌唱由始至終都與情感體驗相伴,古詩詞吟唱既能追求古風古韻,賦予古詩詞旋律,又能符合當代學生對歌唱的審美要求。譬如吟唱李清照的《一剪梅》,帶學生感悟“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輾轉(zhuǎn)反側(cè)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吟唱李煜的《虞美人》,帶學生走進“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這百般無奈對亡國的悲痛之情;吟唱岳飛的《滿江紅》,帶學生領悟“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這收復故土、統(tǒng)一祖國這般強烈的愛國之情。
讓古詩詞走進音樂課堂,用一些意境深遠的古詩詞帶領學生們?nèi)\酌輕唱,時時刻刻滲透其所獨有的意境,讓學生在古詩詞吟唱和韻律中去感受音樂獨有的韻味,既能創(chuàng)設新的音樂氛圍,又能把對音樂的體驗、感受、領悟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通過仔細聆聽音樂的速度、力度、音色等變化,使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得到一個新的高度。品味古詩詞,探索其趣味,創(chuàng)設新情境,帶領學生去鑒賞、去朗誦、去吟唱,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的音樂素質(zhì)全面發(fā)展,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豐富音樂課堂,從而全方位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荀子曰:“聲樂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也就是說,音樂生于人心,感人最深,改變?nèi)艘彩亲羁斓摹9旁娫~吟唱,內(nèi)涵深刻,意存高遠,哲理頗深,能從本質(zhì)上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吟唱古詩詞,培養(yǎng)學生感悟我國幾千年文化根基,讓學生們在豐厚的文化中去熏陶、去感染、去尋根固本,通過感悟去了解我國自強不息、勤勞勇敢、大義凜然、厚德載物的美德。伴隨著音樂去淺酌、去輕唱、去吟古論今,使學生在吟唱中掌握所學知識,積淀文化底蘊,提高文化修養(yǎng),提升藝術(shù)品味,陶冶高尚情操,傳承民族文化精粹,激發(fā)學生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詩風詞韻的熱愛與贊美之情!
淺酌輕唱古詩詞,通過音樂的手段進行加工、演繹,使之傳唱,不僅讓學生們領略到我國古詩詞的哲理內(nèi)涵,欣賞到古詩詞的淋漓意境,感受到幾千年精粹的傳承,使得學生們的情感得到陶冶,素養(yǎng)得到提升,精神得到升華,讓學生們?nèi)姘l(fā)展,更能讓中華民族這幾千年的古詩詞文化得到繼承與發(fā)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