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蕾
(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安徽合肥 230022)
鼻咽癌是臨床常見惡性腫瘤,在我國發(fā)病率較高。放射治療是其首選治療手段,早期患者的5 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1]。鼻咽癌放療后的晚期后遺癥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已受到臨床關注。由于放療引起的各種并發(fā)癥會直接影響到鼻咽癌患者治療及護理依從性和生活質量,因此可通過加深患者對疾病知識的理解和健康教育,從而提高治療及護理依從性,提高患者治療的信心。云隨訪平臺作為一種新興的交流平臺架起了醫(yī)療與健康的橋梁,將其應用于鼻咽癌患者的健康教育中,發(fā)送疾病相關知識,鼓勵患者積極參與自我管理,讓患者及時獲得健康指導,同時也能快速解決患者出現(xiàn)的問題,在鼻咽癌治療及護理依從性方面取得了滿意的效果[2]。
回顧性分析2016 年8 月至2017 年7 月本院放療科收治的鼻咽癌患者90 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5 例。對照組中男性30 例,女性15 例;25 歲≤年齡≤68 歲;疾病分期按TNM 分期:I 期l 例,Ⅱ期2 例,Ⅲ期22 例,Ⅳ期20 例。實驗組中男性35 例,女性10;22歲≤年齡≤70 歲;疾病分期按TNM 分期:I 期0 例,Ⅱ期1 例,Ⅲ期24 例,Ⅳ期20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將90 例鼻咽癌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延續(xù)性護理服務,試驗組患者在云隨訪中實施優(yōu)質護理服務,比較分析兩組患者出院后功能鍛煉的效果。
對照組患者從放療開始起由責任護士給予示范性的功能鍛煉宣教,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放射野皮膚的護理,口腔及頸部旋轉運動的功能鍛煉及口腔衛(wèi)生、飲食和營養(yǎng)的宣教,強調(diào)出院后堅持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并堅持做好電話隨訪。
實驗組實施了云隨訪平臺延伸性優(yōu)質護理服務。(1)建立了云隨訪平臺專人小組,由護士長和3 名護士組成,均接受正規(guī)的操作系統(tǒng)培訓。(2)通過云服務管理平臺系統(tǒng)定期、自動定時向患者發(fā)送功能鍛煉的提醒及注意事項。(3)云平臺設立健康宣教的資訊,康復鍛煉的視頻演示,在線與患者保持電話聯(lián)絡。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和護理依從性對照表[例(%)]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比較[例(%)]
從提高患者的依從性、降低放療后不良反應兩個方面進行評價。治療和護理依從性:能夠積極主動配合實施治療方案者,評價為完全依從;能夠部分理解和配合治療方案者,評價為部分依從;不能理解或雖能理解但不配合治療方案者評價為不依從。
放療并發(fā)癥: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分級按腫瘤放射治療學組(RTOG)制定的急性放射損傷分級標準[3]。放射性皮膚損傷的分級根據(jù)CTC 3.0 放射性皮損分級標準[4]。
采用SPSS 19.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試驗組患者在治療和護理依從性、放療后不良反應及患者滿意度等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 <0.05),見表1、2。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生活水平提高,腫瘤患者不僅僅滿足于治療疾病,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已經(jīng)成為人們的迫切需求。然而鼻咽癌放療所引起的不良反應導致患者易產(chǎn)生恐懼的心理,不愿意積極的配合治療,患者的依從性差,反而影響了生活質量的提高。因此健康教育成效顯微[5]。云隨訪平臺作為不同的宣教方式對患者進行指導。能夠顯著增加患者對疾病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識,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增強了自我護理的能力,進而有效減輕放療后的一系列急性反應[6]。綜上所述,在臨床實踐中,完善醫(yī)療支持系統(tǒng),加強院外隨訪、督導,幫助患者形成良好的康復鍛煉習慣,以此提高鼻咽癌放療患者的生活質量[7]。能從并發(fā)癥干預、康復訓練等多個層次對患者實施干預指導,為患者提供全方面服務,有助于提高護理人員專業(yè)技能與素養(yǎng),對樹立醫(yī)院良好服務形象具有重要意義[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