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琳琳 閆 坤
(江蘇省徐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江蘇徐州 221002)
無痛消化內鏡檢查術是臨床中用于診斷胃腸道疾病常用的一種方式,該診斷方式是通過應用神經系統(tǒng)抑制類藥物實現無痛診斷[1],但在臨床應用中,由于患者對藥物的耐受力和敏感性不同,所展現的無痛診斷效果也會有所不同[2],要進一步提高其檢查質量,就需要以有效的護理手段確?;颊叩母黜椫笜顺浞诌_到檢查要求。本研究旨在對比不同護理模式在無痛消化內鏡檢查術中的應用效果,結果如下。
納入2017 年5 月至2018 年4 月于本院進行無痛消化內鏡檢查術的256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措施和實驗組采用優(yōu)質護理措施,各128 例。對照組中男性76 例,女性52 例,年齡23 ~68 歲,平均年齡(38.5±2.1)歲;實驗組中男性74 例,女性54 例,年齡24 ~68 歲,平均年齡(38.5±2.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排除標準:排除存在無痛內鏡檢查禁忌癥的患者;排除依從性較低的患者;排除存在溝通交流障礙的患者;排除排除存在精神或意識障礙的患者。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措施,告知患者無痛消化內鏡檢查術的相關流程和注意事項,并輔助患者進行檢查前的準備工作,檢查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體征變化等。實驗組患者則采用優(yōu)質護理措施,其內容如下:
(1)健康宣教
就無痛消化內鏡檢查術流程、風險、常見不良反應等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樹立患者對內鏡檢查的正確認識,使之心理準備;告知患者情緒對檢查的順利進行有著明顯影響,因此,需要保持心態(tài)上的平穩(wěn),切忌出現嚴重的應激情緒,例如焦慮、緊張、擔憂等。
(2)風險評估
依據患者的個體情況,例如對檢查術的耐受程度和心理接受程度、有無基礎性疾病、營養(yǎng)狀況、應激表現等等對檢查中可能出現的風險作出初步的評估,并依據評估結果制定一個大致的護理流程和內容,實際護理操作按照計劃進行,隨機應變,靈活調整。
(3)心理護理
告知患者在檢查過程中只要能夠配合醫(yī)生和護士的操作,幾乎不存在發(fā)生嚴重的危險情況,也不會存在明顯的異物感和疼痛感,注意放松心態(tài),并協助做好檢查前的胃腸道準備;營造良好的區(qū)域環(huán)境,在患者等待就診的過程中,要隨時觀察患者的神態(tài)和肢體動作,并為患者提供書本、紙巾等能夠轉移注意力的物品,緩解其緊張情緒,主動的關心問候患者,對于情緒十分緊張不利于展開檢查的患者,可勸導其擇期進行檢查。
表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統(tǒng)計和VAS 評分比較[例(%)]
使用本院自制的護理質量評量表評價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量表分為護理技術、護理服務和基礎護理3 項內容,每項評分0 ~100 分,由科室護士長和醫(yī)生做出客觀評價,評分越高代表質量越高。向患者發(fā)放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由患者自行對此次護理檢查的滿意度進行勾選,共有非常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3 項,滿意度=(非常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并采用VAS 評量表評價兩組患者的疼痛情況[3]。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 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技術評分、護理服務評分、基礎護理評分等各項數據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各項護理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的各項護理質量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護理技術 護理服務 基礎護理實驗組 128 95.4±2.3 96.2±1.8 97.2±1.1對照組 128 92.1±1.5 90.7±2.9 94.6±1.3 t 13.5967 18.2308 17.2735 P<0.05 <0.05 <0.05
實驗組患者VAS 評分、護理滿意度等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無痛消化內鏡檢查術是近幾年臨床中應用比較廣泛的診斷檢查方式,與傳統(tǒng)的內鏡檢查術相比,無痛胃鏡對患者刺激更小,所引起的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較少[4],該檢查方式因其檢查全程幾乎無感、舒適度高的優(yōu)勢被許多患者所接受,但在實際應用中,也會因為患者的個體差異展現出不同的效果[5]。部分患者對麻醉藥敏感性較低,在檢查過程中,依舊會存在一定的應激反應,例如插鏡和抽鏡操作時,會出現痛感[6],從而導致檢查無法順利進行,這就要求在實施護理過程中,需要讓患者充分的了解到檢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情況,使之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以應對檢查過程中的突發(fā)情況[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