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姚
電影領域內不斷的更新?lián)Q代,讓大眾在電影的挑選上變得越來越苛刻。電影市場內司空見慣的類型片已讓觀眾產(chǎn)生了審美疲勞。漸漸地,市場上逐漸開始流行一種“異樣”電影,這類電影在敘事模式、感情基調、拍攝技巧上都做出了全新突破。這樣的電影,被我們稱作——反類型電影。
所謂的“反類型片”,著名雜志《看電影》曾給出如下定義:“影片具體反了某種類型,或者僅僅是某種類型元素,又或者是難以歸類的混合型電影?!倍@其中的“反”,可指電影的構成元素、敘事模式、感情基調等。反類型片往往能給觀眾帶來預期之外的情感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這樣不按常理出牌的反類型片,絲毫沒有削弱影片自身的商業(yè)性,也并不妨礙其成為檔期內的票房殺手。在電影研究越來越注重“類型”的當下,某種意義上的“反類型”以其另類價值吸引著我們的研究目光。
周星馳的《功夫》上映于2004年末,在它之后,也相繼有許多更為成熟優(yōu)秀的反類型片問世。而當談論起反類型片時,卻很難忽略這部經(jīng)典之作。
《功夫》,從名稱上看就知道是一部武打動作片?!豆Ψ颉返姆搭愋吞卣髋c它的類型化一樣的明顯。它是反武俠的,從對以往武俠片的動作與場面的重復中解構武俠動作程式,首尾呼應地諷刺了所有的武功秘笈。它無厘頭的搞笑臺詞和鏡頭語言既是重復自己的類型特征,同時本身成就了一種狂歡和游戲的文本。除此之外,《功夫》還是一部反黑幫片,讓所有的黑幫人物荒誕化、萎縮化。
與周星馳所有的電影一樣,《功夫》的敘述模式是類型化的,不脫離小人物的掙扎史,甚至《功夫》比他以往的作品都更感傷和溫情?!豆Ψ颉纷詈蠼鈽嬃恕肮Ψ颉?,只留下愛情,完美體現(xiàn)其古典主義的愛情訴求。
在《功夫》里,周星馳描繪了一群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影片中的豬籠城寨是世俗生活的再現(xiàn),氣勢如虹的打斗場面看似無厘頭,頗具搞笑色彩,但這些安排實則蘊含著更為深刻的哲理。出自平凡市井的平民英雄、博大精深的中國功夫、在困境中治愈自我的東山再起,無不昭示著這部不尋常電影的不尋常內涵,耐人尋味。
更重要的是,《功夫》在影片內涵上做出突破。比起以往注重“英雄色彩”的武俠電影,《功夫》描述的是英雄的凡人夢。整個電影引人思考:若有一天,真的變成了天下第一,又該去做些什么?這便是《功夫》的深邃之處。它所揭示的是英雄內心的凡人夢。俠客心中對平凡感情與生活的渴望,正是練功之人的終極夢想。
而這不同尋常的視角切入點,也正是《功夫》能在武俠電影市場中脫穎而出的一個重要原因?!豆Ψ颉返某晒?,應引起電影工作者的重視,并意識到平凡或許就是表現(xiàn)不凡的一個最佳途徑。從社會平民老百姓視角切入,從而塑造“平民英雄”的形象,將英雄的普通感情放大,可讓觀眾產(chǎn)生強烈共鳴,起到溝通作用。畢竟藝術不僅是一種表現(xiàn)形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藝術的價值正在于其給予人們的思考空間與啟示作用。
反類型片看似無規(guī)則,天馬行空,但實則往往圍繞現(xiàn)代價值觀念與現(xiàn)代批判精神展開。反類型片將類型片中的成規(guī)象征打破,加以想象,組合出更多的驚喜。在影視文化的發(fā)展中,形式創(chuàng)新與想象延伸起著不容小覷的作用。在反類型片的敘事中,觀眾被帶入影片制造的規(guī)定情境中,被制作者帶領著放飛想象,轉換思維方式,有助于增強觀眾的審美能力,做出更完善、全面的價值判斷。
反類型片的流行,一方面來自于觀眾對電影創(chuàng)新的需求,另一方面取決于日益變化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在現(xiàn)實與夢想的強烈反差下,人們需要用打破陳規(guī)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來尋找到安慰。反類型電影將全新的定義、更多的可能、另類的價值帶入了人們的視野,從而促進了人們對事物價值判斷的多元化。
反類型片是電影市場中潛力無窮的一類影片,若在以后仍能堅持“有限度地探索”,將更多貼近現(xiàn)實、遵從良知的內容融入電影作品中,會對穩(wěn)固社會價值產(chǎn)生更積極的作用。從大眾視角追求藝術的卓越,是每個電影人所應努力達到的價值高度。
參考文獻:
[1]史博公,凌燕.電視電影的反類型策略以警匪類型電視電影為例[J].電影藝術,2003(4):80-84.
[2]李艷.《唐山大地震》的反災難類型片書寫[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8):192-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