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雪
(作者單位:湖南科技學院傳媒學院)
近年來,我國所拍攝的青春題材的電影不在少數,比如《我的青春遇見你》《畢業(yè)那年》以及《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等,可以說,青春題材的電影迎來了新的“井噴”時代。從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之后,我國的青春題材電影便開始正式發(fā)展。相較于傳統(tǒng)的“傷痛”青春文學來說,當代的青春文學偏向于“邊緣”青春,也就是我們口中所說的“非主流”。與這些題材不同,《誰的青春不迷?!匪鞔虻姆諊乔逍吕寺且徊恐鲝垺罢芰俊钡那啻弘娪?。
在我國青春題材電影發(fā)展的過程中,無論是傳統(tǒng)的“傷痛”青春,還是“邊緣”青春,都在刻意地突出“青春期”這一內容,揭示青少年心中最為痛苦的那段回憶,將青春蒙上一層“不痛苦、不青春”的外衣。同時,通過調查分析顯示,大部分青春電影的男女主角都會陷入“愛與痛的邊緣”,甚至部分電影一味地向大眾灌輸“頹廢青春”概念,使得青春似乎成為了一個貶義詞[1]。在這種情況下,《誰的青春不迷?!窡o疑是這渾濁環(huán)境中的一朵清蓮。
電影《誰的青春不迷?!分饕獢⑹隽速Y優(yōu)生林天驕與差生高翔之間的青春故事。該部影片是站在林天驕的主觀意識上進行的。在影片中,林天驕就是傳說中但是在影片的開始,這名資優(yōu)生卻在思考如何“作弊”。通過故事的發(fā)展我們可以看出,林天驕并不愿意成為老師家長眼中的“好孩子”,她會幫助其他同學做功課,也會幫助其他同學曠課,甚至是早戀。家長的過高期望,老師的緊張教導,使得林天驕對自己的青春產生了迷茫。但是,在影片中,創(chuàng)作者并沒有故意地將青春中的迷茫痛苦進行遮蔽,為其建立一個完美的烏托邦;同樣,創(chuàng)作者也沒有對其進行夸大其詞,放大青春中的殘酷。在此過程中,創(chuàng)作者只是真實簡單地將青春期學生的教育問題以及生活問題進行展示,對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以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進行剖析,頗具深度地展示了當代青春期學生的成長問題,具有一定的立意高度[2]。
前文提 及,《誰的青春不迷茫》與當代的其他大多數的青春電影不同,具有一定的正能量,能夠展示出青春的積極向上,相較于其他青春題材電影,有一定的異曲同工之處。在青春電影的發(fā)展中,許多青春電影與《誰的青春不迷茫》之間具有一定的相同點,比如同為“丑小鴨”的女主角在經歷過酸甜苦辣后最終成長成為“白天鵝”,通過短短的幾十分鐘賺足觀眾的感動與淚水,形成情感上的共鳴。在《誰的青春不迷茫》中,還含有一些自己的特點,換句話說,該部影片的主線是一群青少年的成長歷程。比如,林天驕與高翔在青春中的互補成長:高翔在林天驕的幫助下考了第一名,林天驕在高翔的影響下重拾夢想[3]。在電影的最后,一直順從的林天驕終于能夠對母親說出那句“no”,能夠直面青春期的自己對高翔的感情,而高翔也在這一系列的故事中明白了什么是責任,什么是珍惜。
在消費文化與商業(yè)文化的侵蝕中,我國的觀影群體的消費意識以及消費審美也開始出現(xiàn)了一定的變化,具體可以表現(xiàn)為以下幾種。第一種,符號化消費。該種消費特征主要表現(xiàn)于想要追求影片的服飾以及物欲,比如電影《小時代》中大量昂貴的裝飾物以及服裝等等。第二種,奇異化消費。該種消費特征的表現(xiàn)形式是追求病態(tài)的愛情以及刺激的場景。第三種,主義情懷化消費。該種消費特征主要表現(xiàn)在想要致敬或緬懷一些東西,卻用力過度。比如在電影《致青春》中,對傳統(tǒng)青春期學生心理以及成長的表述。
但是在電影《誰的青春不迷?!分校@些消費的特征并沒有明顯的顯示,甚至走出傳統(tǒng)的消費時代的商業(yè)廢墟,主張正能量,主打“小清新”風格,對男女主人公之間的微妙感情進行遮擋,為青春覆蓋了一層溫柔的外衣。該部電影在氛圍營造中也極具小清新的味道:比如陽光照射的教室、玻璃折射下的書房以及安靜整齊的街道等等,都為電影打造了一種小清新的風格。
在我國青春電影的發(fā)展過程中,懷舊情節(jié)似乎已經成為其中的必備環(huán)節(jié)。通過懷舊情節(jié),創(chuàng)作者能夠激發(fā)出觀影者心中的記憶,并對其產生一定的懷念感情。但是,這種懷舊情節(jié)并不是歷史,而是通過對其進行模擬展現(xiàn),勾起觀影者心中的審美記憶[4]。在當今的大部分青春電影中,都會或多或少地展示這一內容。比如《同桌的你》中南斯拉夫大使館爆炸的情節(jié)、《夏洛特煩惱》中香港回歸的情節(jié)等等。但是在電影《誰的青春不迷?!分袇s并沒有類似的情節(jié)。整部影片都是以“現(xiàn)在進行時”來展示情節(jié),以林天驕的故事為主進行延伸,展現(xiàn)不同性格的人物以及他們的成長,將影片中人物細膩的情感以及事件的矛盾沖突傳達給觀眾,真正地深入到觀眾的青春回憶中。
青春題材電影場景一般都是學校的操場、教室以及學生的私人家庭。但在《誰的青春不迷?!分校税ㄟ@些必備的場景之外,也有大量的其他場景的鏡頭,比如學校的天臺、安靜的公園等等。而創(chuàng)作者運用這種拍攝手法也具有一定的引申含義。首先,教室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地,在這個封閉的環(huán)境中,學生能夠進行的活動似乎只有學習,仿佛其他任何與學習無關的行為都是對時間的浪費。因此,天臺便成為學生們可以進行釋放的場地。其次,傳統(tǒng)的青春電影中,室外的場地多數是地下室或是學校的儲藏室,使得青春具有一種壓抑的情感。但是,將室外場地由地下移到地上,就會使得青春具有一定的積極意味。比如高翔從天臺上縱情一躍,在晴空下自由翱翔,給予青春一定的正能量文化表征。
通過調查總結顯示,當代的青春電影可以分成以下兩種:第一種,對社會現(xiàn)實青年生活狀態(tài)的描述,比如《觀音山》;第二種,通過倒敘的手法進行回憶,比如《匆匆那年》。但是,在這兩類電影中,主角都無法表達出自己的內心世界,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存在一定的“失語”狀態(tài)。但是,在《誰的青春不迷?!分校鹘莻兯坪蹩梢詾樽约喊l(fā)聲。比如陸田甜與歐小洋之間的“戀愛宣言”,盡管不被所有人理解,他們依然選擇勇敢地面對這段青澀的感情,青春的個性促使他們不愿意用成人的眼光審視問題,對于青春期的愛戀,他們有著獨特的見解。以及影片最后林天驕的“領獎發(fā)聲”等等,都展現(xiàn)了當代青少年無畏、積極的個性[5]。這種勇往直前的個性恰恰也是這個時代的青少年所具有的共性。
校園是我國當前青春電影創(chuàng)作中較為常用的一種題材,借助青春回味展示生活的美好。青春校園題材的電影層出不窮,這類電影在主題表達中,以校園作為整個電影表現(xiàn)的大體方向,借助主人公的校園故事將整個青春襯托出來。在電影《誰的青春不迷?!分校瑢τ谇啻侯}材展示得也比較完美,通過刻畫不同的場景將整個故事的脈絡展現(xiàn)。比如,林天驕為得到唯一的省三好學生在考試中作弊,被發(fā)現(xiàn)后,高翔替她受罰。還有影片后來的一些小情節(jié)都將青春校園作為回味展現(xiàn)。所以說電影《誰的青春不迷?!吩陬}材應用上,展現(xiàn)的是對青春的回味,暢想的也是對整個青春電影的展示。沒有激烈愛恨,也沒有聲色張狂,有的只是一張張純真倔強的臉。沒有錯愛、絕癥、車禍等當代青春電影的固有標簽,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的是平淡而真實的青春。
青春是美好的,電影《誰的青春不迷?!吩陬}材的展現(xiàn)中,正是抓住了這點,將整個影片中的青春故事展示得淋漓盡致,通過對美好青春故事的展示,將整個電影的主旨展現(xiàn)。這種形式的故事主題展現(xiàn)在當前我國青春電影的創(chuàng)作中是較為常見的。比如電影《我的青春遇見你》,在電影主題的表達上,采用的就是類似《誰的青春不迷茫》中的主題表現(xiàn)手法,借助男女主人公對青春的叛逆與反抗將整個電影主題表現(xiàn)出來。電影《誰的青春不迷?!分?,對于青春不散場展現(xiàn)的也是較為完善的,電影散場結束,影片又回到了校園課堂中,老師依然在課堂上講課,對于學生的迷茫引導,以林天驕為榜樣,實現(xiàn)了對整個電影主題敘述的回饋式表達,正好展現(xiàn)了青春是不散場電影的主題表達。
青春主題的電影具有說話的藝術,不僅可以欣賞到演員的演技,還可以體會到其中的語言藝術特點。電影《誰的青春不迷?!返恼Z言表達風格比較細膩,為整個電影奠定了親民的文化基調。影片利用主角的語言有效地體現(xiàn)了當代青少年的個性,進而深化影片的主題,促進情節(jié)的發(fā)展,利用語言表達藝術來表現(xiàn)個性,讓青春的主題更加直白。在選擇表達語言時,大量流行語言的運用,進一步提升了敘事結構的魅力和特色。比如高翔對林天驕說的那句“不要把全世界都放在肩上,去做你自己喜歡的事吧”不僅給了林天驕沖破條條框框的勇氣,也引導著觀眾緬懷自己的青春。青春題材電影的語言能觸動觀眾,并能引起觀眾強烈的情感共鳴,在很大程度上與人們的情感需求密切相關。
影片根據劉同的同名小說《誰的青春不迷?!犯木?,展現(xiàn)的是對青春的回味,所以在影片語言的表述上也十分注重對青春的回味。在整個影片宣告結束時,林天驕從天橋走下時的獨白“宇宙這么大,世界這么渺小,我們一定會再遇見的”可以說是整個影片的主旨詮釋,將對青春的回味留給觀眾慢慢咀嚼。此外,影片中充斥著所謂的雞湯味回味性語言,伴隨著細細碎碎的小故事,讓觀眾覺得那就是青春本身,借助這種語言,為青春注入了真實純粹的感情,將這種情感自然地傳達給觀眾,使正值青春以及追憶青春的人們慢慢陷進去。影片中的回味性語言能夠帶給觀眾獨特的想法和感受,觀眾逐漸在情節(jié)發(fā)展中形成情感審美訴求,讓人產生對于青春的美好記憶和回味。
在眾多人調侃青春題材電影將要走到盡頭時,《誰的青春不迷?!肪腿缤谝怪械囊活w明星,打破了原本的黑暗,照亮了青春的夜晚??梢哉f,在青春電影主打“頹喪”“消沉”的形象時,《誰的青春不迷?!窇汛е芰康囊馕稙榇蟊娬故井敶嗌倌攴e極的一面,成為一部絕佳的“逆反之作”。無論是在主題上、內容上還是在風格上,該部影片都堅持著積極的導向,為觀眾塑造出一個溫馨的青春氛圍,激發(fā)出觀眾心中那份柔軟的青春記憶。同時,該部影片也能夠為我國的青春電影提供新的發(fā)展機會。在整部電影的敘事表達中,借助青春題材的展現(xiàn),實現(xiàn)了對整個青春電影的異樣性表達,作為我國青春電影發(fā)行管理者,在當前這種青春電影的敘事表達中,應該將青春作為整個電影主題展示的要素,這樣才能實現(xiàn)整個青春題材電影的現(xiàn)代化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