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妍
目前,農村廣播電視已經建立起了相應的網絡覆蓋,使人們普遍形成了“村村通”的概念,而在一些偏遠地區(qū)網絡無法覆蓋,人們還不能享受其帶來的便利。另外,由于農村廣播電視的建設標準較低,導致部分地區(qū)的廣播電視信號差,當地群眾也無法順利地觀看到電視節(jié)目。還有,由于農村廣播電視都采用小片網覆蓋的安裝模式,導致管理不集中,進而使工作量加大。由于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已經成為我國農村重點革新項目之一,農村廣播電視也列入了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的范疇[1],因此,政府的大力支持是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這樣可以使其更好地服務于人們、造福于社會。
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作為后備資源,較好的經濟條件,才能加強其建設,為建設新農村提供有利條件。首先從設備更換開始,一是基礎設施,替換掉一些廣播電視塔等老舊設施,使用先進的設備,以增強農村廣播電視的信號強度;二是節(jié)目制作設備,傳統(tǒng)的制作手法造成節(jié)目質量差,因而要更換成先進設備來提高節(jié)目制作質量。因此,在未來的農村廣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政府應該加大資金投入以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這也是履行政府職能的一種體現。
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遵循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很大程度上需要人民群眾的支持與協(xié)助,這需要做好群眾的宣傳動員工作,讓人們積極地投身到建設中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體制建設是農村廣播電視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一個好的管理體制可以加快農村廣播電視發(fā)展的進程。在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中,省級對農村的管理具有總指揮的作用,而縣級則能更好地引導農村落實政策,以充分發(fā)揮“兩級垂直管理”的高效性。
由于農村廣播電視發(fā)展較為落后,條件較差,不僅無法獲取新型人才的加盟,連在職員工也無法得到更多的學習機會,以致工作人員的專業(yè)素質和技能普遍較低,無法為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提供有利的人才支撐。針對這一現狀,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首先,改善農村廣播電視的從業(yè)條件,鼓勵和引導廣播專業(yè)的大學生積極投身到農村廣播電視體系建設中來,為農村廣播電視的發(fā)展注入新鮮血液。其次,通過外部招聘,高薪引進一批新型技術人才,為農村廣播電視的發(fā)展提供高技術支撐。最后,建立內部的培訓考核機制,定期組織在職員工參加培訓和學習,以提高其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并通過合理的考評制度,實施獎懲措施,優(yōu)勝劣汰。這樣可以為農村廣播電視的發(fā)展打造一支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隊伍[2]。
在資金條件允許下,盡可能在更多偏遠地區(qū)建立農村廣播電視臺,使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相應的福利,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文化素質。
網絡的全面覆蓋是實現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順利建設的關鍵條件,充分地運用當今先進的網絡技術,使一些偏遠地區(qū)也能實現網絡覆蓋,以增加農村媒體傳播渠道,進而擴大人們的信息面。
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依托當地政府穩(wěn)定的財政投入,全面改善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規(guī)范,建設健全的公共服務體系,進而促進新農村的進一步發(fā)展。
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意義極其深遠。因此,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建設任務,相關部門在做好自身本職工作的同時應該積極地尋求更多的國家政策、社會支撐和群眾基礎,以不斷地提高農村廣播電視的公共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楊習權.論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J].西部廣播電視,2016(24).
[2]韓東林,夏碧蕓.我國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供給模式優(yōu)化研究[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