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芳 陳 坤
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受眾相對于傳統媒體時代有了很大的變化,同時新聞的傳播途徑也變得多元化、復雜化了,而少數民族新聞的采編人員在這樣的媒體環(huán)境中怎樣應對科技進步帶來的變化,將先進的科技手段應用于新聞采編制作工作,并通過有效應對媒體傳播與受眾新聞咨詢服務需求的變化來做好新聞工作,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本文結合當前的新聞工作面臨的困難與可以利用的契機進行了深入探討與研究。
當今時代是一個信息高度發(fā)達的時代,互聯網與移動通訊網絡的廣泛覆蓋,智能手機的普及,使得信息傳播的成本越來越低。相應地,信息制作與傳播的主體開始變得多元化,很多非專業(yè)人士或組織也參與到信息制作傳播的活動中來,這使得媒體領域的信息流通量變得越來越大,而且呈現持續(xù)擴大的趨勢[1]。
在新聞信息的制作傳播總量越來越大的同時,新聞信息的傳播速度相對于以往也變得更快了。各種民間媒體傳播渠道的出現,微信平臺、微薄、自媒體視頻平臺、綜合性網絡社區(qū)的出現,使得任何新聞信息都可以通過便捷的信息服務平臺在第一時間得到分享與傳播。這與以往傳統媒體需要編制與發(fā)行的程序有了很大不同,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媒體信息的分享流通不需要專業(yè)技術,任何受眾都可以通過簡單操作而進行新聞信息的再分享與再傳播,這使得一些容易吸引人注意的媒體信息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得到高速擴展,同時媒體傳播的速度還隨著現代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的升級而呈現同步提速的發(fā)展態(tài)勢??梢哉f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速度的提升將是一個重要的發(fā)展趨勢。
現代一些新興媒體領域的新聞信息流通方式跟傳統意義上的新聞傳播方式有了很大不同,其中最為突出的一點在于,新興媒體在傳播的同時可以接受受眾的反饋與評論,這使得新興媒體傳播活動的互動性越來越強。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受眾不再僅僅是新聞信息的接受者,同時也是信息的傳播者和評論者。在很多新興的媒體傳播渠道中,如微薄、微信公眾號、網絡社區(qū)當中,新聞信息的下方都設有留言功能,一些視頻信息具有彈幕功能,受眾可以任意在信息當中加入自己的看法和意見,而受眾的意見也會成為新聞信息傳播的一部分而得到繼續(xù)分享與再傳播[2]。可以說,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信息的傳播不再局限于單向的傳播形式,而越來越具有互動性,而這將成為未來新聞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當今時代的媒體領域當中,受眾對于新聞服務的要求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多元化、越來越復雜。廣大新聞信息的受眾不僅要求新聞信息具有及時性、真實性,還要求新聞信息圖文并茂,有視頻或動畫功能,有留言功能,有一鍵分享和資訊下載功能,等等。此類受眾對信息服務的復雜要求是當今科技水平提高帶來的媒體領域發(fā)展的重要方向。而新聞工作者只有深刻認識這一方向,才能更好地面對時代變革,才能在新聞信息制作方面作出有效應對。
通過對目前少數民族新聞節(jié)目采編工作的觀察,筆者發(fā)現目前的工作不同程度存在采編形式單一陳舊的問題,節(jié)目在采編制作方面還沿用以往的慣用方法,對于新的科技手段的引入與應用不夠重視,采編工作效率低下,方式陳舊,無法滿足新媒體時代的新聞資訊制作需要。
一些少數民族新聞節(jié)目在采編制作方面存在新聞報道深度不足的問題。一些節(jié)目制作缺乏對重點的把握與跟蹤報道,有的節(jié)目在采編制作上沒有抓住問題的關鍵,對新聞事件的后續(xù)報道與周邊報道相對欠缺,報道內容過于膚淺,無法有效抓住受眾的新聞傳播心理,新聞內容缺乏吸引力。
新聞工作的從業(yè)人員在一些新聞事件的采編報道方面選題不夠嚴謹,有的以吸引眼球的低俗信息作為新聞的選題范圍,而忽視新聞報道的社會作用與道德影響,社會責任意識淡薄。這導致一些新聞報道真實性欠缺,新聞內容格調低下,還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小道消息與明星花邊新聞,導致新聞信息的傳播對社會環(huán)境產生很多負面的影響。
當今時代,由于各種新興媒體形式的出現,廣大人民群眾通過網絡或手機渠道可以獲得大量新聞信息,而專業(yè)領域的新聞報道如果無法達到一定的專業(yè)化水平,那么就無法贏得受眾的關注,必然會面臨競爭與沖擊的壓力。因此新聞采編工作者應充分利用本身的專業(yè)化優(yōu)勢,在新聞事件的采編方面注重工作的專業(yè)化與報道的深度,對新聞事件從專業(yè)視角進行深入挖掘,使得新聞報道的質量與水平更高,超越一般群眾自發(fā)媒體形式的泛泛報道,而具有不可替代的新聞價值與無法被輕易模仿和超越的新聞質量,這樣才能在新媒體時代更好地把握住受眾,贏得新聞領域的有利地位。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工作者應當積極引入與應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到少數民族新聞的采編工作中,通過現代科技的器材與技術開展采編工作,使得少數民族新聞采編制作的綜合水平與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在新聞采編方面采用現代移動數字通訊技術與云儲存技術、多媒體數字技術,以先進的器材設備進行新聞事件的高質量、高效率采編,并通過便捷的信息傳輸通訊工具進行海量新聞信息的實時存儲與編輯,通過倡導應用現代科技,培養(yǎng)新聞采編人員采集制作新聞的專業(yè)能力。
對于當今時代而言,新聞信息的制作主體越來越多元化,一些民間人士與組織也紛紛自發(fā)地制作新聞進行傳播,而媒體領域充斥著大量格調不高的民間制作的新聞信息。而專業(yè)化的新聞制作要想獲得受眾認可,應提高新聞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意識,將新聞事件的采編聚焦于與廣大社會公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重要新聞事件上,而避免以低俗新聞去追求關注度,讓新聞采編將目光聚焦在一些反映深刻社會問題的新聞事件方面,這樣才能更好地保障新聞工作的質量與專業(yè)化水平。
時代在進步,新聞采編工作也要與時俱進,在當今科技高速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新聞工作者只有積極地迎接挑戰(zhàn),面對壓力迎難而上,才能在時代發(fā)展的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少數民族的新聞采編工作是一項關系到多方面因素的重要工作,受篇幅所限,本文對于這一課題的研究是概括性的,不夠全面的,不過希望能拋磚引玉,通過有關問題的探討對改進和提高少數民族新聞采編能力提供參考與幫助。
參考文獻:
[1]劉琦.新媒體背景下電視少數民族新聞采編提升核心競爭力的策略分析[J].新媒體研究 ,2017(2).
[2]閆光杰.淺析新媒體時代少數民族新聞采編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中國新通信,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