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義根,楊華磊
(1.池州學院商學院,安徽池州247000;2.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武漢430073)
節(jié)欲、推遲養(yǎng)老與生育補貼
——生育力量釋放的對策
吳義根1,楊華磊2
(1.池州學院商學院,安徽池州247000;2.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武漢430073)
隨著城鎮(zhèn)化和工業(yè)化的推進,社會養(yǎng)老和儲蓄養(yǎng)老廣泛開展,生育成本逐年上升且由家庭承擔,生育收益逐步社會化,加上較為利己生育文化的形成,導致生育水平不斷下降。根據歷史和國際經驗,養(yǎng)老對生育存在擠占,老齡化的社會里養(yǎng)老擠占社會和生育資源,進而降低了生育水平。2015~2030年間,中國城鎮(zhèn)化推進的同時,也將迎來最大嬰兒潮世代60后的退休。為給中國再爭取10~15年人口發(fā)展的戰(zhàn)略機遇期,成年勞動力通過減少自身消費,即節(jié)欲,可以在不影響當期產出和下一期資本增量以及子女人力資本投入和技術研發(fā)的前提下,釋放生育力量,達到為未來儲備人力資源和人口紅利的目的。通過延遲退休和推遲養(yǎng)老,避免養(yǎng)老潮到來造成社會養(yǎng)老負擔過重而對生育資源產生擠占,從而提高生育水平。最后,在全面二孩政策的背景下,基于當前生育的正外部性,對生育行為給予一定的財政和貨幣補貼,同時在人口和勞動政策上給予傾斜,改變家庭生育行為,讓實際生育水平真正進入2.0時代。
節(jié)欲;延遲退休;生育補貼;外部性;嬰兒潮
2015年左右,根據中國傳統(tǒng)上的退休制度規(guī)定,20世紀60年代出生的生育高峰一代將逐步退出勞動力市場,與此同時,中國最小的出生低谷世代00后將陸續(xù)進入勞動力市場。這種人口世代的更迭引致中國適齡勞動力數量開始急劇下降,需要贍養(yǎng)的老年人口數量越來越多,社會養(yǎng)老負擔越來越重(楊華磊等,2016)[1]。加上中國傳統(tǒng)的計劃生育政策,使得中國的人口紅利來的快且迅速,去的陡峭,同時考慮到發(fā)達國家對中國人口和資本紅利的榨取,使得中國在人口紅利消失時,還沒有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出現(xiàn)未富先老(楊華磊、周曉波,2015)[2]。適齡勞動人口逐年減少且趨于老化,中國表現(xiàn)出明顯的未富先老,有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汪偉,2010[3];蔡昉等,2014[4])。為了給未來中國發(fā)展積蓄力量,儲備人力資源和人口紅利,降低養(yǎng)老潮對社會經濟系統(tǒng)的沖擊,應對老齡化,2015年10月,中國實施了全面放開二孩的政策,進一步釋放生育力量。
伴隨著生育文化的轉變,人們越來越把孩子看作一種勞動和負擔,而非消費和享受,越來越看重自己的消費和享受,越來越想活出自我(穆光宗,1996[5];鄭姝霞,2011[6];李建民,2014[7];陳佳鞠等2016[8])?;趩为毝⒄叩挠隼洌愑讶A等,2015)[9],在生育主體不降低自己的消費和未來消費下,全面放開二孩政策以后,特別是2015~2030年間,民眾很可能無法積極響應新的生育政策。伴隨著人口世代的更迭,60后即將步入退休年齡,養(yǎng)老潮撲面而來,老齡化水平迅速提高,養(yǎng)老支出急劇增加。在養(yǎng)老的社會責任無法回避和多生孩子且保障二孩撫養(yǎng)質量的條件下,多生孩子意味著擠占生育主體的效用,在生育主體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前提下,社會財富越來越向老年人傾斜,養(yǎng)老過度擠占了生育資源,生育水平將面臨下降的風險(Rosati和Cigno,1996[10-11];楊支柱,2012[12];張川川等,2014[13])。即生育堆積力量釋放以后,民眾很可能無法按照二孩政策生育,全面二孩政策很難得到落實。
為了應對未來社會的老齡化問題,使中國80后嬰兒潮還處在育齡年齡階段上釋放出生育力量,在不惡化短期宏觀經濟形勢的前提下,給中國未來儲備人口紅利和人力資源。本文首先提出成年勞動人口要改變生育文化,重視社會和家庭責任,相對于物質消費,對孩子消費賦予更大的權重,通過降低個人消費,在不降低孩子培養(yǎng)質量和自身效用前提下,多生育。即通過節(jié)欲,節(jié)制物質消費的欲望,達到釋放生育力量的目的。其次,在80后嬰兒潮還處在育齡年齡階段上,為應對未來的養(yǎng)老潮,通過逐步推遲勞動人口退出勞動市場的年齡,達到推遲養(yǎng)老和分散養(yǎng)老潮的目的,避免養(yǎng)老潮過猛過快的到來對生育的擠占,釋放生育資源,進而為中國的生育再爭取10~15年的戰(zhàn)略機遇期。最后,基于城鎮(zhèn)化背景下生育行為的正外部性,提出通過實行生育補貼,實現(xiàn)家庭生育成本的社會化,進而達到釋放生育力量的目的。
在人口紅利前期,出生率維持在一個高水平上,死亡率逐年下降,人口自然增長率逐年上升。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口紅利前期出生的人口開始進入勞動力市場,社會開始進入人口紅利期,此時出生率逐年下降,死亡率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位上,勞動人口占比逐年增加,社會撫養(yǎng)比逐年下降,并且引致社會撫養(yǎng)比下降的主要是少兒撫養(yǎng)負擔。此時生產人口多于消費人口,加上中國20世紀80年代執(zhí)行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使得青少年人口過少,老年人口穩(wěn)定的情況下,消費人口過少,使得國內很容易出現(xiàn)產能過剩,過剩的產能影響勞動人口就業(yè)和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同時推動政策主導的出口導向型發(fā)展和國家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引致國家和企業(yè)出現(xiàn)高杠桿率,儲蓄率和儲蓄水平逐年上升,貿易持續(xù)順差,外匯儲備逐年上升,最終人口紅利引致資本紅利。
縱觀世界發(fā)達國家,大多數國家的人口紅利期與國家的工業(yè)化和城鎮(zhèn)化時期重合。工業(yè)化和城鎮(zhèn)化是社會的轉型時期,從一個農業(yè)社會下的生育觀念轉變成一個工業(yè)社會下的生育觀念。城鎮(zhèn)化時期,相對于自給自足的農村生活,城鎮(zhèn)的生育成本急劇上漲且由家庭承擔;同時城鎮(zhèn)化與工業(yè)化下社會養(yǎng)老的開展使得生育的收益社會化,養(yǎng)育子女的家庭成本和家庭收益越來越不成比例,大多數國家的生育水平都呈現(xiàn)出劇烈式下降的趨勢。最終,在人口紅利期,一方面出現(xiàn)產能和勞動力過剩的現(xiàn)象,另一方面出現(xiàn)生育水平下降的現(xiàn)象。在人口紅利期,面臨著過剩的產能,家庭消費的不足,儲蓄率的過高,大量產出被國外消費(特別支持其他國家物資和人口再生產),大量勞動力閑置,人們采取過度縱欲的生活方式。
世界經驗表明,在人口紅利期,生育水平會出現(xiàn)大幅度下降的事實,國家本應該逆風向行事,利用這些過剩的產能和勞動力,一手拿起財政和貨幣政策,降低家庭生育的成本,改變生育的成本和收益;一手拿起勞動和人口政策,改變生育家庭的就業(yè)保障體制,放松人口政策,使得家庭有充足的時間去生育孩子,儲備下一波的人口紅利,但是大部分發(fā)達國家沒有在人口紅利期采取鼓勵生育的政策。對于中國,卻采取完全相反的政策:計劃生育政策使人口紅利來的迅速,去的及時。在中國政府還沒有深刻認識到這個決策重要性的時候,人口紅利期已經結束,加上發(fā)達國家對中國人口和資本紅利的吸取,中國錯過在人口紅利期放開生育,為未來積累人口紅利和人力資源的客觀戰(zhàn)略機遇期,使得中國在達到和發(fā)達國家歷史上相同的老齡化水平時候,人均收入遠低于發(fā)達國家。當前中國面臨未富先老的客觀事實,同時也面臨著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
伴隨著世代更迭引致的人口結構變化,適齡勞動人口不斷減少,需要養(yǎng)老的老年人口逐年增加,老年撫養(yǎng)比持續(xù)上升,這樣逐年增多的老年人口需要被逐年減少和老化的勞動人口贍養(yǎng),當前存在的很多養(yǎng)老制度都將受到挑戰(zhàn)。譬如在世界各國通過養(yǎng)老金投資獲得紅利,由于未來二戰(zhàn)以后的嬰兒潮普遍陸續(xù)進入退休年齡,世界各國普遍面臨老齡化的問題,都會采取養(yǎng)老金投資,資本的過剩,會引致資本收益下降;通過國際的債務養(yǎng)老,如今的南歐各國的債務危機,就是國際債務養(yǎng)老的反面例子;發(fā)展商業(yè)養(yǎng)老保險,保險是保小風險的事件,當老齡化和養(yǎng)老成為一種普遍需求,這未必保險;即較多的勞動人口和較少的老年人口才能給儲蓄保值,未來隨著人口世代的更迭,資產價格和儲蓄面臨下降的壓力,大多數人需要養(yǎng)老,養(yǎng)老變成大概率事件,儲蓄未必保值,保險未必保險。那我們未來靠政府或者社會提供養(yǎng)老產品呢,社會養(yǎng)老產品的提供依賴社會孩子,社會孩子是家庭孩子的社會化,社會養(yǎng)老是家庭養(yǎng)老的社會化,如果家庭子女無法贍養(yǎng)家庭老人,社會子女就可以贍養(yǎng)社會老人。通過上述分析,養(yǎng)老無論從哪個層次上講,最終都會落到年輕人身上,是勞動人口無法逃脫的責任。
未來隨著中國20世紀60年代出生的出生高峰一代退出勞動力市場,20世紀90年代以后出生的出生低谷一代開始參與勞動,特別計劃生育政策影響下獨生子女的父母開始進入退休年齡,“4-2-1”的社會結構越來越明顯。通過一個子女撫養(yǎng)老年人,將會大大降低子女的勞動參與率,影響家庭的經濟負擔能力,加大家庭的經濟風險。最終子女將背上了沉重的養(yǎng)老負擔。在生育文化不變和父母養(yǎng)老又必須承擔的情景下,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下的子女很可能選擇更低的生育水平,因為生育水平是可以選擇的變量,即在不降低老年人口消費和擠占自身效用下,養(yǎng)老必然擠占生育資源。伴隨著人口世代的更迭,小規(guī)模的人口世代進入勞動力市場,大規(guī)模的人口世代逐漸退出勞動力市場,適齡勞動人口數量逐年下降,且他們的平均年齡越來越大。勞動人口的去年輕化以及下降引致創(chuàng)新增量下降;后續(xù)世代一般人力資本水平高且規(guī)模小,先前世代人力資本水平低且規(guī)模大,所以過多過老的勞動力會使得勞動力人力資本提高緩慢。面對未來越來越少和越來越老的勞動力,產業(yè)結構的升級會面臨困難。最終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水平,提高工資水平,提高財政收入水平,進而未來提高養(yǎng)老的經濟負擔能力越發(fā)困難。所以在老年人口消費和年輕人消費不減少,且老年人口逐年增加的條件下,增加用于鼓勵生育的資源是有限的。
總之,在老齡化的社會里,由于老年人口的增多,在不降低老年人口支出的情況下,國家的財政將向老年人傾斜,社會資源更多用于養(yǎng)老。未來財政收入來源趨于減少的勞動人口,在勞動人口老化和人力資本更新緩慢下,產業(yè)結構升級困難,社會公共財政收入增速越來越慢,甚至財政收入有減少的趨勢。在生育文化不變和養(yǎng)老無法選擇下,老齡化下養(yǎng)老支出的增多,必然對生育資源造成擠占,最終引致生育水平下降。即老齡化越嚴重的國家,通常少子化也越嚴重,當然鼓勵生育通常也無法奏效。
伴隨城鎮(zhèn)化的提升和工業(yè)化的推進,社會逐年建立了與工業(yè)化社會相適應的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制度,這種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制度使得每個家庭的養(yǎng)老支持建立在社會孩子的基礎上,但是社會還沒有實現(xiàn)生育的社會化供給,所以社會養(yǎng)老保險使得家庭的生育收益社會化了。與此同時,城鎮(zhèn)化和工業(yè)化對工業(yè)品和服務品需求的增加,由于這些產品的供給和生產要素不是社會化,故城鎮(zhèn)化和工業(yè)化大大的提高了人們的生活,進而增加了生育成本中的家庭成本。導致生育的社會收益大于家庭成本大于家庭的生育收益,最終使得家庭的生育行為具有正外部性(Schoonbrood和Tertilt,2014)[14]。大家都在養(yǎng)老上搭家庭生育的便車,生育成為一個大家都不愿意供給的公共品,進而選擇不生育或者少生育,引致社會生育水平不斷下降。
伴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生育文化也開始出現(xiàn)轉變,從較為利他和長期的生育文化演變?yōu)榭粗刈晕覍崿F(xiàn)和眼前的生育文化?,F(xiàn)在的個體越來越看重自身的個人發(fā)展,越來越滿足眼前的享受,相對于自己的物質和服務消費,父母對孩子的消費賦予越來越小的權重。引致當前生育主體越來越不愿意生育,社會生育水平不斷下降。
總之,在當前的生育文化下,伴隨著城鎮(zhèn)化和工業(yè)化的發(fā)展,生育收益逐步社會化,生育成本逐年上升且依然由家庭承擔。與此同時,中國的生育文化也從長期的,較為利他的生育文化,轉變?yōu)檩^為短期的,利己的生育文化,活出自我成為新時代的主題。最終相對人口再生產,生育主體傾向選擇物質再生產,相對孩子消費帶來的效用,更看重自己消費帶來的效用,最終引致家庭選擇較低的生育,使得社會的生育水平不斷下降。
二戰(zhàn)之后,發(fā)達國家和新建的發(fā)展中國家普遍迎來了出生高峰,即嬰兒潮世代。如日本的團塊世代,美國的1946~1964世代,中國的60后世代,韓國的50后嬰兒潮,德國在50年代和60年代同樣出現(xiàn)了嬰兒潮,等等(Greenwood和Seshadri,2002)[15]。新千年以后,嬰兒潮世代普遍進入退休年齡,老齡化不斷加深。在現(xiàn)有的養(yǎng)老制度下,老齡化下養(yǎng)老負擔的增大將對生育資源造成擠占,使得生育水平下降(Cooley 和 Soares,1996[16];Brooks,2002[17])。這也是老年負擔比不斷上升的國家里,即使采取鼓勵生育的措施,生育水平也很難提高的原因。2000年左右,中國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2015年之后,由于60后嬰兒潮的退休,中國老齡化將呈現(xiàn)加深趨勢。在勞動人口不減少消費以及生產水平提升緩慢的情景下,養(yǎng)老將對生育資源造成擠占,引致生育水平下降。
總之,未來伴隨著戰(zhàn)后嬰兒潮一代的退休,老齡化水平急劇攀升,養(yǎng)老負擔增大,養(yǎng)老過度擠占了生育資源,在勞動人口不進行節(jié)欲和不降低老年人口消費下,老齡化程度越高意味著被擠占的生育資源就越多,生育水平就越低。
如何通過減少生育主體的消費來釋放生育力量,同時不影響當前和未來的產出呢?那生育本身不能在孩子的數量和質量上產生替代,即孩子的投入不降低;同時不能影響資本積累,即儲蓄不減少,把只有減少生育主體的消費。因為多生育,當期勞動人口不減少,當期儲蓄不減少;未來投資不減少,未來資本存量也不減少,最終未來勞動人口多且人力資本高,資本存量不減少,總產出和人均產出相對較高。
在全面放開二孩已成為事實下,為了釋放生育力量,同時保證多生孩子下不發(fā)生孩子的數量和質量的替代,不發(fā)生儲蓄和孩子數量的替代,不發(fā)生研發(fā)投入與生育的替代,即多生孩子不對勞動參與率產生負面影響,進而生育不影響當期產出,不影響技術進步,不影響老年人生活水平,不影響未來勞動人口的人力資本水平,同時又能夠使得未來勞動人口增多且具有較高的人力資本,此時成年勞動人口必須改變當前的生活方式,把用于休閑、娛樂的時間和物質用于撫養(yǎng)孩子上,即為未來中國的人口再生產,采取節(jié)欲的生活方式(劉長明等,2001)[18]。為中國的人口再生產注入新的文化活力,努力塑造一種“只有節(jié)欲,才能生育”的文化。
面對已經錯失的人口發(fā)展的戰(zhàn)略機遇期,即2015年之前的人口紅利期。2015年左右,根據中國傳統(tǒng)上的退休制度規(guī)定,1960年代出生的出生高峰一代將逐步退出勞動力市場,這意味著未來勞動力數量開始急劇減少,老齡化速度呈現(xiàn)提速,社會養(yǎng)老負擔將越來越大(金剛,2010)[19],社會財富分配將越來越向老年人口傾斜。
在上述情景下,社會養(yǎng)老保險的支出增大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不僅對于社會養(yǎng)老保險是這樣,對于家庭養(yǎng)老同樣如此。勞動人口負擔增大。在人口紅利和資本紅利期,沒有很好地利用這些紅利去為未來制造新的人口和資本紅利,所以在人口紅利消失以后,資本和要素使用效率紅利也將消失,產業(yè)升級較為緩慢,產出增加率變緩,社會養(yǎng)老保險收入增速下滑,進而通過經濟結構變遷、技術進步和增加財政收入解決老齡化問題,應對過大的養(yǎng)老支出也將面臨挑戰(zhàn)。未來10~15年內,面臨60后嬰兒潮退休引發(fā)的養(yǎng)老汛期,根據養(yǎng)老對生育資源擠占的推斷,在國家不存在生育補貼下,生育的私人供給會越來越少。為了保證全面二孩政策下民眾按照政策生育,延遲退休和推遲養(yǎng)老可以減少在2015~2030年間養(yǎng)老負擔過大對生育資源的擠占,為產業(yè)結構升級贏得時間,也為中國再爭取10~15年的人口發(fā)展的機遇期。
為了避免老齡化時代,贍養(yǎng)老人支出過大對生育的擠占,把現(xiàn)收現(xiàn)付占主導的統(tǒng)賬結合的養(yǎng)老制度改成積累制的養(yǎng)老制度,需要延遲退休加以配合。通過延遲退休和推遲養(yǎng)老方案,防止養(yǎng)老潮過早過快到來對生育資源的擠占。特別是在2015~2030年間,中國的80后嬰兒潮還處在育齡年齡段內,如果不采取延遲退休和推遲養(yǎng)老的方案,未來老齡化下,特別嬰兒潮引發(fā)的養(yǎng)老汛期將極大的占用社會和生育資源,給中國新的人口再發(fā)展增加挑戰(zhàn)。逐步推遲嬰兒潮和未來老年人口養(yǎng)老的方案將減緩未來養(yǎng)老支出對生育水平的過分擠占,進而為中國人口再生產再爭取了10~15年的戰(zhàn)略機遇期。
如何規(guī)避當前生育行為的正外部性,釋放生育資源呢?其一,既然生育的成本是家庭承擔,那就把生育的收益也從社會化重新回歸到家庭中,即把社會養(yǎng)老改成家庭養(yǎng)老,此時家庭生育行為就不存在外部性。其二,由于城鎮(zhèn)化下無法把養(yǎng)老返回給家庭,同時科技還沒有達到培養(yǎng)皿供給社會孩子的可能性,那在生育收益養(yǎng)老社會下,我們只能通過制度設計,間接地實現(xiàn)生育成本的社會化。如對多生育的家庭在撫養(yǎng)孩子、就業(yè)、晉升、稅收以及其他公共服務和福利上給予一定的補貼,降低生育的家庭成本,增加家庭孩子的供給;如在勞動制度上給予多生育家庭如較長的帶薪產假,把升遷、工資、房補、其他津貼福利和生育掛鉤;承認天然的男女分工,在孩子3歲前,母親可帶薪休假3年;國家承擔20歲之前孩子人力資本提升的支出;對于生育3個以上孩子的家庭,仿照俄羅斯可以考慮授予祖國母親稱號,等等。再如我們還可以對生育進行計劃,如在全面二孩政策下,生育兩個孩子是每個家庭必須盡的義務,如果家庭不生育,此家庭必須在經濟上有所負擔,也即承擔兩個社會孩子的撫養(yǎng)支出,最終使得每個家庭平均承擔撫養(yǎng)兩個孩子的費用,這些費用補貼那些想多生的家庭。(周立群和周曉波,2016)[20]。
總之,在社會養(yǎng)老和生育收益社會化無法扭轉下,我們只有通過生育補貼的方式,間接的實現(xiàn)家庭生育成本的社會化,規(guī)避家庭生育行為的正外部性,增加家庭,進而社會生育的供給,使得在全面二孩時代,民眾按照政策精準生育,使得生育從政策2.0走進實際2.0時代,最終使得中國再次借助出生高峰,實現(xiàn)中國民族的偉大復興。
綜上,基于快速城鎮(zhèn)化背景下生育成本的上升和社會養(yǎng)老的開展使得生育行為具有正外部性,為規(guī)避生育行為的正外部性引致的生育水平下降,在社會養(yǎng)老無法扭轉的趨勢下,我們可以采用生育補貼等方式改變生育的家庭成本和家庭收益的關系,釋放生育力量。基于當前生育文化從較為利他轉向較為利己,即在不變的生育成本和生育收益關系下,由于人們更多的追求自身的享受,對孩子消費賦予較低的權重,引致生育水平下降。此時為了釋放生育力量,勞動人口只有采取節(jié)欲的生育文化,即減少物質和服務上的過度浪費,把這些浪費的物質和服務用于撫養(yǎng)孩子,把過度娛樂和休閑時間用于照顧孩子,淡化自我,重視家庭和社會責任,進而釋放生育力量?;诶淆g化和未來嬰兒潮退休背景下過高的社會養(yǎng)老保險開支對生育資源的擠占,我們可以采取延遲退休、推遲養(yǎng)老的策略為中國人口再生產,為生育水平的釋放,再爭取10~15年的戰(zhàn)略機遇期。
[1]楊華磊,黃少安,溫興春.60后嬰兒潮退休背景下的養(yǎng)老和退休政策選擇[J].經濟評論,2016(1):53-64.
[2]楊華磊,周曉波.中日人口世代更替對宏觀經濟趨勢性特征的影響及其啟示[J].社會科學研究,2015(5):65-72.
[3]汪偉.計劃生育政策的儲蓄與增長效應:理論與中國的經驗分析[J].經濟研究,2010(10):63-77.
[4]蔡昉,王美艷.中國面對的收入差距現(xiàn)實與中等收入陷阱風險[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4(3):1-7.
[5]穆光宗.論生育文化和生育控制[J].社會科學,1996(9):56-60.
[6]鄭姝霞.生育文化轉型對生育率的影響——以貴州省為例[J].人民論壇,2011(29):168-169.
[7]李建民.生育理性和生育決策與我國低生育水平穩(wěn)定機制的轉變[J].人口研究,2014(6):2-18.
[8]陳佳鞠,翟振武.20世紀以來國際生育水平變遷歷程及影響機制分析[J].中國人口科學,2016(2):12-25.
[9]陳友華,苗國.意料之外與情理之中:單獨二孩政策為何遇冷[J].探索與爭鳴,2015(2):48-53.
[10]Rosati F.C.Social Security in A Non-altruistic Model with Uncertainty and Endogenous Fertility[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96,60(2):283-294.
[11]Cigno A.,Rosati F.C.Jointly Determined Saving and Fer?tility Behaviour:Theory,and Estimates for Germany,Italy,UK and USA[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6,40(8):1561-1589.
[12]楊支柱.積重難返的超低生育率[J].中國青年研究,2012(11):19-23.
[13]張川川,陳斌開.“社會養(yǎng)老”能否替代“家庭養(yǎng)老”?——來自中國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的證據[J].經濟研究,2014(11):102-115.
[14]Schoonbroodt A.,M.Property Rights and Efficiency in OLG Models with Endogenous Fertility[J].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2014,150(1):551-582.
[15]Greenwood J.,Seshadri A.The Baby Boom and Baby Bus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2,95(1):183-207.
[16]Cooley T.F.,Soares J.Will Social Security Survive the Ba?by Boom?[C]//Carnegie-rochester Conference Series on Pub?lic Policy.RePEc,1996:89-121.
[17]Brooks R.Asset-Market Effects of the Baby Boom and So?cial-Security Reform[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2,92(2):402-406.
[18]劉長明,蘇寶梅.對節(jié)欲的倫理解讀與經濟評價[J].社會科學輯刊,2001(3):20-26.
[19]金剛.中國退休年齡的現(xiàn)狀、問題及實施延遲退休的必要性分析[J].社會保障研究,2010(2):32-38.
[20]周立群,周曉波.中國生育率下降的制度經濟學分析——來自養(yǎng)老社會化的解釋[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6(11):16-20.
Abstinence,Delay Retirement and Fertility Allowance:Strategy of Releasing Fertility
WU Yi-gen1,YANG Hua-lei2
(1.School of Business,Chizhou University,Chizhou Anhui 247000;2.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Wuhan Hubei 430073)
With the promo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social pension and savings pension have been carried out,the fertility cost increases year by year,and is borne by the family,the fertility benefits is gradually socialized,and with the formation of a relatively self-interested fertility culture,the fertility level is declining.According to historical and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the old age squeeze fertility resources,thereby reducing the fertility level.After 2015,in order to win population development period of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of another 10-15 years,adult labor should reduce their con?sumption and abstinence for future reserves of human resources and the demographic dividend,without affecting the current output and next period capital increment,children’s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Delaying re?tirement can avoid heavy pension burden,and that fertility level greatly decreased.Finally,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two children,based on positive externalities of fertility,the country can supply certain fiscal and monetary support for child?bearing behavior,change fertility behavior,release fertility strength,make the actual fertility level enter into the 2.0 era.
Abstinence;Delay retirement;Fertility allowance;Externality;Baby boom
C913
A
10070672(2018)01-0065-05
2017-07-30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產出和福利效應研究”(項目編號:16YJC?ZH117);安徽省質量工程項目“安徽省名師工作室項目”(項目編號:2015msgzs161)。
吳義根,男,安徽池州人,池州學院商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農業(yè)經濟理論與政策、空間計量經濟學、人口與經濟;楊華磊,河南平輿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生育、就業(yè)與養(yǎng)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