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一戰(zhàn)前后中國地學會的世界地理研究*

        2018-02-20 06:47:37謝皆剛
        學術研究 2018年7期
        關鍵詞:雜志世界

        謝皆剛

        一戰(zhàn)爆發(fā)震動全球,世人熱議戰(zhàn)局。地理與軍事關系極大,戰(zhàn)爭范圍的持續(xù)擴大與進程的曠日持久,聚焦地理學者的目光,使以軍事地理學為代表的世界地理研究盛況空前。同時,歐洲列強忙于內(nèi)斗無暇東顧,對于近世以來飽受列強干涉之苦、獨立地位岌岌可危的中國而言壓力頓減,國人視其為難得的良機,紛紛倡言挽救。處此大勢之下,以發(fā)達學理與學以致用為旨歸的中國地學會據(jù)專門學理研究世界,討論中國如何因應國際格局的變化,尋求自立富強之路。既往學界對此問題關注絕少,以中國地學會同人及會刊《地學雜志》的相關文字為核心,輔以時人言論,展現(xiàn)其研究的脈絡,辯證得失,或有所得。

        一、以中國視角研究世界

        清季創(chuàng)建的中國地學會以研究考證本國地理旁及世界各國為宗旨,視世界地理研究為學會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并用力于此。辛亥革命軍興,其目光聚焦內(nèi)政,對世界的興趣驟減。不僅中國地學會,“且吾國人研究世界之興味,淺薄極矣?!币粦?zhàn)爆發(fā),國人或以為機遇,或以為危機,然皆急欲了解其情形與走勢。梁啟超指出“此次大戰(zhàn),予我以至劇之激刺,稍好事者,固欲求知其真相,吾以為是國人研求外事之一良機會也”。并且,“使吾國稍稍具備國家之資格者,則今茲之役,寧非予我以千載一時之機會?”1915年,其再次指出士子“每相見必以歐戰(zhàn)為一談資”,雖大半“不得要領,然求知外事之心,固已日漸懇切,此亦我思想界一進步之機也”。①梁啟超:《歐戰(zhàn)蠢測》,《梁啟超全集》五,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第2680、2722、2781頁。同時,日本乘歐洲列強忙于戰(zhàn)爭,強占青島,又逼迫中國接受二十一條,使國人深感屈辱與無力,尋求自強與競存之路成為朝野各方的迫切要求。

        緣此,以研究地理裨益學術政治相號召的中國地學會,重拾世界地理研究,以為中國尋一線生機。1917年2月25日,其會員陶亞民為譯文《匈牙利國情》附識,痛言“甚矣哉,二十世紀民族競爭之烈也,強者存弱者滅。擾擾攘攘風云萬變,茍有一民族而不圖自強,必無幸免之日。”一戰(zhàn)爆發(fā)的原因是賽奧失和,“雖曰國際上之沖突,實民族上之競爭也”,即斯拉夫與日耳曼民族的競爭。文章譯自日本《地學雜志》載脇水鐵五郎講演,內(nèi)容“雖為時事之要聞,然亦可作政治地理之資料”。①陶亞民譯:《匈牙利國情》,《地學雜志》1917年第2期。陶強調(diào)民族競爭導致世界大戰(zhàn),而在弱肉強食的世界,一個民族若不能自強,必將滅亡,意則在喚醒國人。

        3月25日,《地學雜志》刊登煉璋文章稱,近世以來歐洲民族國家主義勃興,土耳其治下的巴爾干各斯拉夫族,“引強國為聲援”謀求獨立,導致歐陸形勢大變。而自19世紀中葉以來列強“整頓內(nèi)治之偉業(yè)略已告成”,國力日進,戶口日增,“竟謀拓殖其富力于國外,茫茫大地國勢不競,足供他人之容喙者”有中國、土耳其。然兩國皆面積廣大,非一國可以獨占,各國就此明爭暗斗數(shù)十年,“于是近東與遠東遂為二十世紀國際最紛擾、最難解決之問題”,以至爆發(fā)大戰(zhàn)??細W洲近世史“每病其復雜繁賾,而能于近東縱橫捭闔之局,了然胸中,自不難窮其源而究其委矣”,故作此文“以供關心世務者之研究”。②煉璋:《巴爾干問題之研究(續(xù))》,《地學雜志》1917年第3期。

        6月13日,因參戰(zhàn)等問題引發(fā)的北京政治困局,導致國會再次被解散。且正借國會恢復之便擴張會務的中國地學會深受打擊,急需維持在政界、學界乃至社會上的影響力,是其熱衷研究世界的另一因緣。10月25日,中國地學會通過海若譯《中歐東部之人種地理學》,謂從人文地理考察西歐各國的政治邊界,與民族疆界趨于一致,中、東歐則“殆無何等之關聯(lián)”。而一國之中若民族復雜,維持和平就極為困難,“此其所以為戰(zhàn)亂之區(qū)也。今此歐洲大戰(zhàn)之初,與中歐東部人種問題之錯雜,業(yè)經(jīng)覺悟?!雹酆H糇g:《中歐東部之人種地理學》,《地學雜志》1917年第10期。

        中國地學會研究世界既為致用的需要,又受戰(zhàn)時歐美重視地理學的深刻影響。1918年10月25日,其借《述聯(lián)合國在德領阿非利加殖民地之作戰(zhàn)始末》指出,“溯自歐戰(zhàn)既興,歐美地學界,莫不醉心于軍事地理學之研究。美國某大學之地理質(zhì)學教室,其所懸爭戰(zhàn)地圖,且列記作戰(zhàn)狀況,以供學者之參考?!痹搰兜乩韺W雜志》亦經(jīng)??d關于軍事地理學的論文,“其為世所注重,可想見矣?!雹芴镏叙^秀三原譯、林有壬譯:《述聯(lián)合國在德領阿非利加殖民地之作戰(zhàn)始末》,《地學雜志》1918年第9、10合期。

        十月革命后俄國建立蘇維埃政權,退出一戰(zhàn)。其東向的可能,⑤《俄德?lián)k和之影響》,《興華》1918年第5冊。引起國人及中國地學會的注意。其會員林傳甲疾呼,“俄德媾和,西北多事,新疆、龍江電書告警海內(nèi)共知注意?!雹蘖謧骷祝骸栋柼└氖∽h》,《地學雜志》1918年第4、5合期。其中阿爾泰山特別區(qū)域關系尤重,亟宜設立行省以保疆土。6月1日,大總統(tǒng)令阿爾泰改區(qū)為道,歸新疆省管轄。⑦《命令:大總統(tǒng)令十六則》,《財政月刊》1919年第6卷第67號。12月25日,中國地學會轉(zhuǎn)載香谷文稱,今年夏日本有出兵西伯利亞的議論,“遂引世人對于此素稱荒僻之區(qū),亦特別注意”。⑧香谷:《西伯利亞之今昔觀》,《地學雜志》1918年第12期。其后,日美勢力相繼進入西伯利亞,由于雙方齷齪不斷,導致西伯利亞及中東鐵路經(jīng)營困難。遠東局勢事關中方切身利益,然而最新消息難覓,⑨WPE生:《歐美事情:俄國方面》,《時事旬刊》1919年第1卷第28期。中國地學會只能轉(zhuǎn)載舊文以饗讀者。時論有謂“世之談地志者,每多拘守舊聞,對于遼闊闃僻之地。因其交通未便,游跡罕及之故。以致所持見解,仍是數(shù)十年前陳腐不堪之舊說,與現(xiàn)時所有之情形,迥不相符”,“不知其昨是今非矣”。⑩香谷:《西伯利亞之今昔觀》,《地學雜志》1918年第12期。

        為了解世界現(xiàn)狀,預測未來走勢,中國地學會編輯部長黃昌壽特譯日人志賀重昂《世界當代地理》。志賀宣稱“世界之勢,如水盈灌地,無孔不若”,人生于世界,國立于世界,“事事物物罔不感世界之勢力,觸世界之樞機”??梢哉f世界大勢,“即不可逃避之絕對的大命令也”。?文章的主要觀點有:一是世界上的事物皆有聯(lián)系,互相影響,因此研究世界與個人有密切的關系;二是通曉世界的中心歐洲及條頓、拉丁、斯拉夫三個有大勢力的民族,就能系統(tǒng)地理解世界;三是研究世界的作用在制敵先機,日本進占臺灣、滿洲及德屬太平洋三群島皆如此;四是世界是力的世界,力即權力,而人道、正義不過是紙上談兵的空頭套話;五是世界近代史就是強國分割世界的殖民史;六是在進化日益激烈的世界中,生存競爭關系國家存亡。黃昌壽譯此文,既有宗旨不謀而合的認同感,亦有震動國人的使命感。

        中國地學會倡言研究世界,但數(shù)千年來國人高居中華文化圈的中心,形成超強的文化自信心與自尊心,學術自然以我為主。海通以來,乾坤顛倒,中外異勢,了解、學習中國以外的世界,逐漸成為各界的共識,然學界襲數(shù)千年來的慣性,以中國視角研究世界,取我所需為我所用。

        二、戰(zhàn)后新世界

        1918年11月11日一戰(zhàn)結(jié)束,相關國家擬議召開和平會議,構建新世界。國人渴望參與,以借機進入世界。17日,《大公報》刊文謂中國人口眾多,“其于全世界之進化所關豈復細,故今必欲屏諸國際以外”,“其失望之結(jié)果乃至激成排外之反動”,①梁啟超:《為請求和平會議告我友邦(續(xù))》,《大公報》1918年11月17日。不僅是中國的恥辱,也是人類的大損失。黃郛甚至視戰(zhàn)后重建新世界為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時刻,聲稱“蓋戰(zhàn)后之中國,非中興即絕滅,二途而已矣”。②黃郛:《歐戰(zhàn)之教訓與中國之將來》,沈云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278冊,臺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影印本,第6頁。

        1919年1月18日,和會在巴黎凡爾賽宮召開,國人視其為建設新世界及主宰“世界民族之最高法庭”。③《歐戰(zhàn)講和問題》,《民鐸雜志》1918年第5號。2月25日,《地學雜志》刊登一組文章專論此問題。其中,《威爾塞與世界各國之關系》謂和會在威爾賽召開,德國將受到處分,“而重整歐洲,改造世界,伸公理,重自由,黜專制,保升平之大事業(yè),亦將成立于斯”,“是誠與全世界大有關系之地也”。④《威爾塞與世界各國之關系》,《地學雜志》1919年第2期。《歐洲一千年之回顧》指出:“今次大戰(zhàn)既已告終,歐洲土地必經(jīng)一番分配。將以人種分配之乎,抑仍由政治勢力轉(zhuǎn)移之乎?,F(xiàn)時雖不能預知,請先追溯歷史,以為借鏡?!雹荨稓W洲一千年之回顧》,《地學雜志》1919年第2期。故考1000年來的歐洲歷史,作為重新劃分政治版圖的依據(jù)。西亞大國土耳其“久即頹糜”,戰(zhàn)后“更呈四分五裂之觀”,⑥《國外大事記:土耳其問題》,《新中國》1919年第1卷第7號。傳聞有列強共管與某國代管之說。譯文《君士坦丁之近狀》稱君士坦丁堡位于博斯破魯斯海峽,扼歐亞交通要道,列強久欲染指,“徒以均勢未破,各不得逞其野心?!睉?zhàn)后“版圖究屬何色,此時尚難臆科”。⑦九如:《君士坦丁之近狀》,《地學雜志》1919年第2期。守一著《俄羅斯新成立之烏克萊因國》指出俄羅斯遠東分崩離析,“屢有所聞矣”。歐俄部分卻無從得知,“近視國民之不留心外事往往如此”。所以略述烏克萊因的狀況,“亦不過欲藉此以稍稍引起國人研究歐事之興趣已耳”。⑧守一:《俄羅斯新成立之烏克萊因國》,《地學雜志》1919年第2期。

        3月25日,《地學雜志》刊發(fā)保龢譯《新嘉坡小志》,表示新嘉坡華人雖多未踏足中國,“然其語言、宗教、習慣、性情乃純粹的中國人也”。故其人多熱心國事,中國革命即多得其資助。又因他們早就吸收西方的文化,“于華人中為先進”,“亦一自治之好模范也”。⑨保龢譯:《新嘉坡小志》,《地學雜志》1919年第3期。其研究新嘉坡華人社會,備述其在保持中國人特質(zhì)與愛國心的同時,又能吸收西方文化成為華人中的先進群體,暗指中國進入世界的道路。

        阿爾薩斯與洛林是法德矛盾的焦點,一戰(zhàn)期間德國“對于法國除只收回阿羅兩省,絕不侵占他國土地之宣言,頗現(xiàn)惶急之象,蓋德國多數(shù)之人早已視此二省為固有之國土”。⑩《歐戰(zhàn)中之阿爾薩斯羅倫》,《歐戰(zhàn)實報》1917年第122期。4月25日,黃昌壽為山崎直方《亞而薩斯勞蘭考》加按語稱譯此文因二地礦產(chǎn)豐富,又“介于德、法兩國間,隸德隸法變遷無定”,“故歷史上、地理上之情勢若何,久為人所欲知”。文章則“首述其割讓之情形,次述其地名之起源、地形之概要、境內(nèi)之住民、隸德時之狀況,及其主要之產(chǎn)業(yè)”。?

        爭奪海外殖民地是一戰(zhàn)參戰(zhàn)方的重要戰(zhàn)略目的,英德激戰(zhàn)東非即源于此。①《戰(zhàn)電:聯(lián)軍戰(zhàn)事進行紀:三月十四日:英德大戰(zhàn)于非洲》,《歐戰(zhàn)實報》1916年第50期。中國作為戰(zhàn)勝國滿懷期望參加和會,反而失去青島等利權,以至國內(nèi)群情洶涌,議論四起。實際上“自青島問題發(fā)生后,德于他處之殖民地,亦惹起吾人之注意”。②《附錄:德國殖民地最近之統(tǒng)計》,《歐洲戰(zhàn)事匯報》1914年第3冊。6月25日,《地學雜志》刊發(fā)文章指出巴黎和會剝奪了德國的海外殖民地,其中以在海運及商業(yè)上占重要位置的“東斐洲最關重要”。③《德國殖民地之價值》,《地學雜志》1919年第5、6合期。文章研究德國海外殖民地的價值,目的在警醒國人力爭青島。10月25日,《地學雜志》開始連載盧成章文章,宣稱人類的生存競爭以今日為最,“試觀于殖民一端”,全球五大洲,四洲已被歐人殖民。在僅余的亞洲,首當其沖的是中國,然“吾國人昧于世界大勢”,④盧成章:《歐洲各國經(jīng)營非洲始末記》,《地學雜志》1919年第9、10合期。猶耽于操戈同室,不知亡國之禍已迫在眉睫。盧用其時流行的進化論解讀歐洲殖民者瓜分非洲的歷史,擔心成為戰(zhàn)后列強競逐焦點的中國,命運與非洲相同。

        俄國革命后,西伯利亞有四種勢力盤踞要津,“一為高爾哲軍隊;二為捷克軍隊;三為哥薩克軍隊;四為社會革命黨”。⑤WPE生:《歐洲事情:俄國方面》,《時事旬刊》1919年第1卷第33期。協(xié)約國軍隊在俄國遠東登陸后,俄國新舊黨及美日等外來勢力同處西伯利亞,形勢更為莫測,但不免牽涉或有意中國。12月25日,《地學雜志》刊登了三篇研究西伯利亞的文章。其會員魏聲龢注意廟街,因革命后俄羅斯帝國瓦解,中國收回黑龍江航行權,所以譯此文“為治國聞、講地學者一助云”。⑥王洪杰譯,魏聲龢編:《廟街紀略》,《地學雜志》1919年第11、12期?!敦惣訝柡纷髡呱狡橹狈椒Q,“予于貝加爾湖,不過于西伯利亞火車中一瞥見之。余惟涉獵二三典籍,始略知其梗概。欲道其詳,請讓之深知其地之地理者?!雹呱狡橹狈街?、黃昌壽譯:《貝加爾湖》,《地學雜志》1919年第11、12期。蘇莘為《西伯利亞現(xiàn)勢之觀察》附識稱,日本“大擴張在西伯利亞之勢力,視我東三省已為囊橐中物”。值此多事之秋,國運懸于一線之際,“今后日人在東省之舉動,國人當特別注意也。惟其在西伯利亞之布置,真相如何?罕見確報。”⑧大峯:《西伯利亞現(xiàn)勢之觀察》,《地學雜志》1919年第11、12期。故覓得旅俄華人大峯所作,公之于世。1920年3月25日,《地學雜志》又載陳慶粹譯《西伯利亞礦業(yè)談》、魏突譯《烏拉山脈之概況》,研究西伯利亞的富源、形勢。

        在凡爾賽體系的框架下,各國重新劃定邊界,又重建或新建了一批大小國家,“世界經(jīng)此一番大變動后,面目全非。各國疆域,大部分業(yè)經(jīng)改造,而尤以歐陸疆域變遷為最甚?!雹醀PE生:《歐美事情:附戰(zhàn)后歐洲各國之新形勢》,《時事旬刊》1920年第2卷第5期。特別是“歐戰(zhàn)后東歐種人紛紛建號立國,讀世界史者深苦不能得其真相”。⑩士杜達德(Lothrop Stoddard)著、徐甘棠譯:《歐洲新國概略》,《新教育》1919年第2卷第1期。緣此,研究世界局勢及預測將來的走勢,成為世界地理學者共同的興趣,中國地學會趁勢推出系列文章。在巴黎和會會議期間,《地學雜志》就轉(zhuǎn)載了《紀捷克斯拉夫共和國》,記戰(zhàn)后新立的捷克國土,“因受巴黎和議大會之規(guī)定不得逾奧地利匈牙利疆土五分之一,故幅員狹小。第境內(nèi)物產(chǎn)豐富,商業(yè)繁盛,工藝發(fā)達,將來必能于中歐經(jīng)濟界中崛極大之勢力?!?《紀捷克斯拉夫共和國》,《地學雜志》1919年第4期。

        1919年8月25日,《歐洲新國》譯者識謂,“歐洲休戰(zhàn)以來,內(nèi)狀乃紛如亂絲,宣布獨立者乘機而起,深盼和平開會,得藉手建國。”歐洲的分合,一時難以明晰,“然和平會判裁,必據(jù)人民之請愿,因事玉成,斷不可強為支配,至生紛擾?!爆F(xiàn)在建國,將來必有得到承認之日,“茲編撿取事實之可成信史者分別舉譯,留心時局者或可藉此稍悉歐洲內(nèi)情歟?!?《歐洲新國》,《地學雜志》1919年第7、8期。為了解被瓜分百余年后復國的波蘭,12月25日中國地學會轉(zhuǎn)載《波蘭共和國》,其譯者識稱戰(zhàn)后的歐洲,德奧“中央二強大敗,俄羅斯淪入無政府,波蘭乃突起于歐洲政界之天際?!眹H政治界視其為“轉(zhuǎn)樞”,“蓋波蘭地處兩大之間”,“拒過激黨使流毒不蔓延于文明,阻俄人不使與德人結(jié)合而為天下患?!雹俑咴疲骸恫ㄌm共和國》,《地學雜志》1919年第11、12期。

        1920年3月25日,太玄《世界地圖之大改革》認為聯(lián)合國與德國簽訂的和約,現(xiàn)在已經(jīng)施行,大戰(zhàn)最終結(jié)束,“世界人類,得重享和平之福”,世人急欲知道局勢將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而根據(jù)現(xiàn)在的局勢推測將來,“亦有可尋之轍跡焉”。察戰(zhàn)后世界,德、奧、俄“分裂為幾多之小國”,“有不可收拾之勢,加之過激思想到處有不可輕視之潛勢力,此皆足使全世界悉陷于不穩(wěn)之狀態(tài)?!币澜纭吧性诎岛谥當_亂時代,不審何時,方能睹一線之光明耳”。然而無論如何世界地圖“要當于茲加一大改革矣”。②太玄:《世界地圖之大改革》,《地學雜志》1920年第2、3期。李泰棻《歐洲新國紀略》稱世界地圖“經(jīng)此番變動,面目全非。各國疆域大部分業(yè)經(jīng)改造,而尤以歐洲為最甚”,③李泰棻:《歐洲新國紀略》,《地學雜志》1920年第2、3期。故分述之。4月25日,搜瀛《歐洲之新局勢》指出歐洲國土的變更,“分為擴張、割讓及新興國三類”。④搜瀛:《歐洲之新局勢》,《地學雜志》1920年第4期。參見《教育雜志》1919年第11卷第11期。7月25日,《地學雜志》轉(zhuǎn)載《歐洲各新國概略》寫道,解析歐洲新國的內(nèi)情,情勢最復雜的當是巴爾干。其地原為奧、德、俄三國控制,“今日三強既倒”,諸種人爭建新國,“一種建號立國,往往兼并國內(nèi)他種生息之地,于是民情大擾?!弊哉J強大的“種人”,“又往往欲以武力成其欲望,此所以一年以來,新巴爾干有如狂人之院,又如畜熊之囿,頻聞開戰(zhàn)聲也?!雹菔慷胚_德(Lothrop Stoddard)著、徐甘棠譯:《歐洲新國概略》,《地學雜志》1920年第7期。

        其時,中國注意研究戰(zhàn)后新世界的不止中國地學會一家,有研究者直言,“世界大戰(zhàn)后,地理事項之變動甚為復雜。如列國領土之增減,產(chǎn)業(yè)之盛衰,交通貿(mào)易之隆替等,幾令人有隔世之感。其中領土之增減一項,實為產(chǎn)業(yè)交通貿(mào)易等人文地理事項推移之原動力?!雹蘩钯O燕:《最近變動世界地理概觀》,《時事月刊》1921年第1卷第5期。然而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進入乃至立足新世界的幻夢破滅,有地理學者明確指出“統(tǒng)一世界之夢,如曇花一現(xiàn),而全歸泡影”。⑦李逢源:《大戰(zhàn)后地理上之變更述略》,《史地叢刊》1920年第1期。

        三、太平洋局勢

        一戰(zhàn)爆發(fā)后,日本以對德宣戰(zhàn)為借口,出兵侵占了德屬太平洋各島嶼及中國青島。國內(nèi)輿論直指控制太平洋,“此則日本政府之最近宏圖,亦大和民族之最遠政策也?!雹唷墩撊毡菊嫉聦偬窖笕簫u事(錄神州日報)》,《歐洲風云》1914年第9期。同時,隨著巴拿馬運河正式通航,美國將建立兩洋艦隊提上日程,目標亦是直指太平洋。戰(zhàn)后巴黎和約規(guī)定了歐洲、非洲及近、中東的新秩序,美洲為美國后院,遠東、太平洋地區(qū)遂成為列強,尤其是新興強國美、日的逐鹿之地。列強爭霸太平洋,事關中國的切身利益,牽動國人目光。但因最新論著匱乏,中國地學會在《地學雜志》上開始連載程國璋文章,他謂考察世界歷史,戰(zhàn)爭與文明的中心,在地理大發(fā)現(xiàn)后由愛琴海轉(zhuǎn)移到地中海、大西洋。近世以來航運發(fā)達,世界中心“必趨于世界最大之太平洋,亦勢使然也”。⑨程國璋:《各國經(jīng)營太平洋史略》,《地學雜志》1920年第4期。世界上有力角逐太平洋的有英、美、日三國,英、日兩國有同盟條約,然國際交涉以利害為準,“區(qū)區(qū)同盟之名義,實有未足恃者也”。美日皆以稱霸太平洋為目的,“恐終有決裂之日”。假設開戰(zhàn)“美雖敗亦不過失大洋中之領土,尚不至十分屈辱。使日本一敗,則誠有不足以立國者?!敝袊疤烊惶窖笾魅宋桃病保斘椅拿鲝娛r,世界尚處蠻荒時代。近世西人東侵,中國不思自強,“但事師古,鎖國閉關,以為得計”,至今未亡“非我有以自存,各國之勢力未均也?!雹獬虈埃骸陡鲊?jīng)營太平洋史略》,《地學雜志》1920年第8、9合期。程在一戰(zhàn)正酣時展望未來,認為戰(zhàn)后美日將為爭霸太平洋爆發(fā)沖突,其局勢將決定中國的生死存亡,熱心時局者亟宜研究。至于戰(zhàn)后,“美日戰(zhàn)爭,行將不免,已無可諱言。雖發(fā)生遲速不可知,終有現(xiàn)諸事實之一日”,?已成為國人的共識。

        白俄余孽謝米諾夫在赤塔建立政權后,時論稱其“黨羽在哈爾濱者目下已達數(shù)千”,挑釁生事以圖占據(jù),故“哈爾濱將重成為俄國內(nèi)關之中心,而其結(jié)果于日本以藉口,而占據(jù)中東鐵路云”。①任予 :《歐美事情:俄國方面》,《時事旬刊》1920年第2卷第19期。1920年5月25日,余誠武發(fā)文指出,赤塔距離滿洲里僅半日的路程,“寧能等之風馬牛哉”,愿“國人稍加留意焉”。就目前局勢推演,日本出兵“援助謝氏以驅(qū)除布黨”,而布黨在遠東勢力甚為薄弱,赤塔政府當可以存在一段時間。其與日本簽約規(guī)定,“本將軍舊皇室所取得之《中俄蒙協(xié)約》之權利及東路之權利,一律讓渡于日本”。日本勾結(jié)謝意在滿蒙,“而知謝政府之居赤塔,其唯一之目的實在于我”。“故吾國戒備謝氏,嚴守邊陲,亦以此時為最緊急,何也?”在防謝即為防日本。余自稱見聞寡陋,足不出戶,“對于赤塔地勢,豈能洞若觀火,無蹈虛之病。所望關心時局之士,更本其所得,進為詳確之研究?!雹谟嗾\武:《赤塔城地理形勢之研究》,《地學雜志》1920年第5期。

        一戰(zhàn)后美國實力膨脹,海軍參謀會議提出“世界第一位之海軍計劃”,③WPE生:《 歐美事情:美國方面 》,《時事旬刊》1920年第2卷第22期。并制定了一個龐大的造艦計劃,觸發(fā)了列強的海軍軍備競賽。7月25日,《地學雜志》載井上清純文章稱,太平洋亞洲海岸灣港眾多,“而控其要害,扼其門戶者,則吾日本也?!弊宰诠群{、對馬海峽至臺灣海峽,勢若長蛇,“實足制亞洲之死命,此等門戶啟閉之權,操之吾日,一旦有人暗窺,吾人能默而息乎”??加⑷藝\日隆,“實彼等眼光明銳,能始終維持海上的霸權”。戰(zhàn)后“而海上勢力根本的為之變動,受其直接影響者,即太平洋上之均勢,生劇大之動搖是也”。若被打破,問題將接踵而至?!澳馨蕴窖笳咚鼓苤剖澜纭保侍窖缶謩菀昧袕婈P注。太平洋問題的重心在中國,而中國類似戰(zhàn)時俄羅斯及印度內(nèi)部騷亂時的狀況,“已重伏世界的戰(zhàn)亂之爆發(fā)藥也者”。為保持太平洋的和平,日本“將盡力于均勢之維持,決不使任何人樹特殊之勢力于其上”。④井上清純著、鳴山評述:《太平洋上之均勢》,《地學雜志》1920年第7期。10月25日,《地學雜志》刊文指出,“數(shù)年前,美國政府對于太平洋沿岸之海軍根據(jù)地,即有擴張整備之計畫。聞目下已漸漸著手實行”,⑤《美國海軍根據(jù)地之擴張》,《地學雜志》1920年第10期。共擬建設七處軍港或加煤站。

        1921年3月4日,哈定就任美國總統(tǒng),積極謀劃召開太平洋會議,構建遠東、太平洋地區(qū)的新秩序,目標則直指日本。后與會國在華盛頓議定了《四國條約》《五國條約》《九國公約》等,重建了遠東、太平洋地區(qū)的秩序。中國問題是會議的主要議題,時論指出“夫此次太平洋會議之前途,為中國生死存亡之觀頭,倘或會議而無結(jié)果則軍備限制絕無希望,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禍,即伏于此。吾人為中國前途計,為世界和平計,國民應當有根本覺悟,而為政黨之努力焉可耳”,⑥羅琢章:《太平洋會議之由來與各國利害之關系》,《學林雜志》1921年第1卷第1期。故國內(nèi)輿論的報道連篇累牘。2月25日,《地學雜志》刊登蘇從武文章,考列強競爭太平洋的歷史,論太平洋會議的起因、結(jié)果及未來局勢的發(fā)展。文章指出列強競爭太平洋的目的,一言以蔽之“曰為中國而已”。會議通過一系列的條約打破了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再次明確門戶開放、機會均等主義,“總而言之,即再造成列強于中國之新均勢而已”。會議后太平洋局勢漸趨平靜,至于十數(shù)年后,“吾所測仍不免一戰(zhàn)也”。蓋日本富強源于軍國主義,“若不受若何之摧折,決不能變更其侵略之政策”。其目標主要是西伯利亞與中國,美國為維護商業(yè)利益,“絕不容日本有所獨占,是日美沖突終不可免”。至于英國撫平戰(zhàn)爭創(chuàng)傷后,“勢必亦出全力,以與日美競”。日本大陸政策與英、美的利益沖突雖輕重不同,“然英美兩國有同種同文之誼,易于諒解,且素有聯(lián)絡”,預測將來“則以美英聯(lián)合與日本戰(zhàn)爭之事,殆不可免”。而日本與英、美二強抗衡,“其不敵明甚”。⑦蘇從武:《太平洋上之列強競爭觀》,《地學雜志》1922年第2期。

        四、海外新游記

        科學地理注重實地調(diào)查,中國地學會自創(chuàng)建以來屢次倡議調(diào)查海外,然而囿于經(jīng)費及專業(yè)人員的缺乏,皆未能付諸行動。調(diào)查的缺失,使其世界地理研究援引外人材料之外,只能據(jù)諸出洋國人所記文字。隨著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文體革新,寫實的新游記體萌發(fā)。加之中國習行西式教育日久,歐美游記漸為學界熟知,如劉慎德《游美雜感》即以歐文?華盛頓《航?!窞榉侗荆瑪⑹觥凹荷韺⒂腥艉沃兓?,國內(nèi)將有若何之殊異”。又期望脫離腐敗無希望的中國,進入歐美新環(huán)境,沖擊之下“則心靈作用大起活躍”,“因而陶成一新機蓬勃眼光較遠之民族”。①劉慎德:《游美雜感》,《復旦》1920年第8期。

        其時,中國報刊開始采用新文體、新規(guī)范,并蔚為潮流。為順應時風,中國地學會引余誠武、藤統(tǒng)音、姚士鰲、夏鏡澄、蕭鳴籟等入會,改良《地學雜志》的外觀與內(nèi)容,“以期應世界之新潮流”,②《本社歡迎投稿啟事》,《地學雜志》1920年第5期。選刊新游記即為其一。1921年1月25日,其精選醉夫《記赴美海程十六日中之見聞》、唐景周《赴美途中書》、楚僧《游歐漫記》及于世秀《赴英旅程指南》四篇新游記為《歐美海程見聞記匯編》。編輯姚士鰲稱“年來國人航海留學歐美者”,多記途經(jīng)各地形勝、風景、土俗、人情及華僑的狀況,“所以多招同志之繼起,引國人之注意”,“亦可知僑民旅外情形與夫國外各地之現(xiàn)狀”。③《歐美海程見聞記匯編》,《地學雜志》1921年第1期。3月25日,中國地學會節(jié)錄梁啟超《歐游心影錄》命名為《梁任公歐游心影錄首途篇節(jié)錄》,以及《游歐雜記》《赴德航行日記》編為《歐美海程記匯編續(xù)編》,并謂上輯匯編的四篇新游記,“所記各有差異”,若互為參證、比較,“亦可以知地理環(huán)境、時候、價值與人類生活之影響,而感有地理研究之趣味矣。”其共同精神,“即年來國人出外留學與赴歐美考察者,熱誠所積,到處留心,智識欲望之急切”。此種前所未有的精神,增加了國人對國家未來的希望,“亦可以于此點瞻時代之精神”。在“奄奄就斃”背疽將潰的中國,“實不得不謂為將來一福音也”,“吾人亦自欣為改造新中國之一線生機”。故編輯此匯編,與其說是搜集域外見聞,“毋寧謂為覘五四以后國人出洋游學之表示”;“謂為保存一時旅行記游之著作,毋寧謂為保存時代之精神之為允當也”。自文體革新以來,游記“皆以寫實態(tài)度出之,纖毫備詳,有感必錄”。且游記“若忽略記游之本旨,而專尚文辭則文學耳,而非游記”,更不足以致用。因此,本雜志匯錄游記“征意也”。④《歐美海程記匯編》,《地學雜志》1921年第3期。從新游記的選錄及編輯附識可知,中國地學會志在通過新游記激發(fā)國人研究地理的興趣,了解世界形勢,傳播五四以來的時代精神,感受出洋人士對知識的渴求,從而給深陷危機的中國尋一線生機。

        西人在殖民南洋后,屢有苛待華僑之舉,所以“南洋華僑之有待于政府保護”,政府卻“日事內(nèi)爭,日事借債,日事賣國賣種,一任人民流離顛沛,呻吟刀斧之下”。⑤周崇高:《今日南洋華僑之危急》,《復旦》1920年第8期。一戰(zhàn)后英國頒布《學校注冊條例》,強迫華校注冊,華僑“已前后派代表歸國,向政府及各機關團體要求扶助”。⑥《記事:學事一束:南洋華僑對付學校注冊條例近訊》,《教育雜志》1921年第13卷第7期。1921年2月25日,《地學雜志》刊登會員王桐齡紹介的傅紹曾《南洋僑居見聞記》與《時事新報》南洋特約通信員鐸公《南洋》二文,以示援應。中國地學會在前文附言謂,“南洋故吾先民之所經(jīng)營”,現(xiàn)在因為國弱,僑民處處受制于人。英國在南洋屬地施行《學校注冊條例》,“思一變驅(qū)策之計畫而為同化吾同胞之陰謀矣”。華僑余佩皋女士“求援救于北京政府,國內(nèi)同胞紛紛抗爭,以圖挽救”。中國駐英公使向英政府交涉,稱各國僑民均相同,中國亦不能例外。當今為國民外交時代,政府不足恃,“所望國人加以注意,慎毋令我僑民供給之英人,于安坐食之外,更令其以印甸土人待我僑民也?!雹吒到B曾:《南洋僑居見聞記》,《地學雜志》1921年第2期。中國地學會又在后文前附識稱,“年來國內(nèi)各大報紙,關于南洋之記載甚多”。以本篇合傅紹曾文,“而比較參觀之,即不出國門而于南洋近時之情狀,亦可曉然”。再者國人若知南洋與中國的歷史、地理關系,“或不致對外人虐我同胞,欲禁華僑讀中國文識中國字,代表間道呼吁聲竭力嘶,而猶如古時‘秦人視越之肥瘠’茫然無所動于心也?!雹噼I公:《南洋》,《地學雜志》1921年第2期。

        4月25日,《地學雜志》再刊三篇南洋游記。其中,盧壽篯以南洋中國僑民眾多的事實,反駁中國人缺乏冒險精神,不愿移居海外的成說。又指出西人分割南洋群島,因華人勢大,荷蘭殖民政府虐待華人,辛亥革命后中國向荷蘭政府抗議,華人的自由權始“略得伸張”。而觀華人移民海外的功效,“固其若是彰彰也,我中國欲圖海外民族之發(fā)展,曷于南洋加之意乎?!雹俦R壽篯:《南洋華人發(fā)展情形》,《地學雜志》1921年第4期。美國傳教士李佳白《旅菲見聞錄》指出,考察菲律賓,自然重在調(diào)查美國的治理成績,以及華僑狀況。觀華人在菲的經(jīng)營,商業(yè)較為發(fā)達,然亦須擴大規(guī)模才能不落人后,“至學校尚需多設,報界亦欠發(fā)達”,②李佳白:《旅菲見聞錄》,《地學雜志》1921年第4期。尤當奮起直追,方能合華僑力量揚祖國之光。葸汗《旅行馬來半島吧生埠紀略》一文,則介紹了馬來亞華僑的狀況。8月25日,《地學雜志》刊登一鷗文章指出,南洋經(jīng)濟目前還不發(fā)達,繁盛興衰全系于土產(chǎn),若菲律賓的椰子、煙葉、細麻,蘇門答臘的砂糖、咖啡,馬來半島的樹膠、錫皆為大宗。其經(jīng)濟“全視此數(shù)種土產(chǎn)之產(chǎn)量如何、銷路如何、價格如何而定”。③一鷗:《南洋社會之現(xiàn)狀》,《地學雜志》1921年第8期。10月25日,《地學雜志》轉(zhuǎn)載季陶《南游零拾》聲稱,自南洋歸來,“睹其地質(zhì)之豐美,僑民之殷庶,亟思所以提倡發(fā)展之。”④季陶:《南游零拾》,《地學雜志》1921年第9、10合期。

        不僅南洋,英屬南非洲殖民地,華僑處境亦極為艱難。同期雜志刊文稱南斐富有金礦,“以居民蠢蠢,致為外人宰割”。中國在其地毫無勢力可言,然華人礦場甚多,現(xiàn)在雖然恢復駐斐領事,“而僑民狀況,仍復極可矜憫。查該處總領署前此有報告到部,特為露布,以見我僑民無處不受人欺悔也。”⑤《南斐洲杜蘭斯省華僑情形》,《地學雜志》1921年第9、10合期。早在1898年,黃乃裳就由沙撈越王家“請得羅洋江左右縱橫二百余里之地,改名為新福州”,⑥黃乃裳:《沙羅越新福州開墾有限公司招股章程》,《鷺江報》1903年第53冊。招閩人開發(fā)。中國地學會福建通信員葉華芬撰文云經(jīng)近30年的苦心經(jīng)營,新福州“街市毗連,商賈輻輳,發(fā)達之速,令人驚駭”,遂得英國皇家地理學會刊文介紹。不料近3年來橡膠價格不振,恢復無期,新福州華僑經(jīng)營苦難。若“以新福州華僑之現(xiàn)狀觀之,商務若有轉(zhuǎn)機,或可免于破產(chǎn)”,但其頃向故國,“將來稍有盤川,勢必相率而歸,海南寶藏雖富,將拱手讓人。管見卜之,新福州發(fā)達前途,蓋已呈絕望之狀態(tài)也?!雹呷~華芬:《新福州華僑殖民事業(yè)之調(diào)查》,《地學雜志》1922年第1期。

        中國地學會研究南洋問題,倡議國民聯(lián)合,其意則仍在國內(nèi)。正如時論所言在虛弱的中國,保障僑民不能指望政府,“所尚有一線生機者,全在我民民氣,使猶不發(fā)揚蹈厲,鞭策政府醒其沉夢,急圖政治改革,則僑人今所受諸于人者,行將施諸于同胞之身”。⑧周崇高:《今日南洋華僑之危機》,《復旦》1920年第8期。

        1922年,中國頒布新學制,輿論稱其“極注重于世界觀念之養(yǎng)成,雖歷史、地理亦打破國家的界線,而以全人類的生活為中心,此為吾國教育思想之新趨勢”。⑨抱一:《送諸代表赴世界教育會議》,《申報》1923年6月4日第3版。不僅中國,“大戰(zhàn)以后,歐美人士乃始恍然于地理之重要,一時英美各國之地理研究會會員人數(shù)驟增,各大學地理教師類多人滿為患,而地學家則有供不應求之現(xiàn)象。”⑩竺可楨:《地理教學法之商榷(1922年11月)》,《竺可楨全集》第1卷,上海:上??萍冀逃霭嫔纾?004年,第410頁。在世界地理學理大發(fā)展的同時,清季就已建立的中國地學會,雖曾在光宣新學方興未艾之時引領學界風潮,但近代中國新舊更迭迅速,隨著新文化運動的狂飆突進,從組織形式到學理研究都被新進歸入陳舊,而應淘汰之列。其為獲新生引入的有生力量,又多是北京大學等學校的學生,學無根基。加之經(jīng)費及專業(yè)人員匱乏,中國地學會調(diào)查世界的計劃只能停留紙上,以至研究多為抄撮譯文,與新自歐美留學歸國的地理學者相較,自然難稱高明,逐漸失去學術話語權。其研究重心轉(zhuǎn)向沿革地理,再也未能重燃研究世界的熱情。至于中國地學會研究世界的另一目的致用,1936年張其昀總結(jié)20年來中國地理學的發(fā)展稱,“關于國際問題有價值之論著,近年發(fā)表頗多,但以地理學眼光作系統(tǒng)研究者尚屬少見,且多系局部性質(zhì),綜合性之著作則更少”,?可謂中肯。

        猜你喜歡
        雜志世界
        東方養(yǎng)生雜志征稿函
        雜志介紹
        我愛你和世界一樣大
        彩世界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1:39:47
        奇妙有趣的數(shù)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扶貧雜志走進“兩會”
        中國扶貧(2015年6期)2015-05-15 17:33:04
        雜志收納碗
        黑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伊人少妇熟女大香线蕉| 人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华液| 妞干网中文字幕| 91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 深夜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一二区中文字幕| 在线观看的a站免费完整版|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爱| 2021国产精品国产精华| 男女超爽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一级做a爱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有码亚洲制服av片|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青春草国产视频| 日本红怡院东京热加勒比| 蜜桃视频在线免费视频| 男女做爰高清免费视频网站| 吃奶摸下的激烈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精品国产色| 在线观看av网站永久| 国产美女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爆乳| 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久久久| 国产精品无套一区二区久久| 成年女人粗暴毛片免费观看 | 台湾自拍偷区亚洲综合| 亚洲黄色一级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一品区二品区三品区| 少妇邻居内射在线| 放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老熟女| 国产精品爽爽久久久久久竹菊|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9| 亚洲 国产 韩国 欧美 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脱狱者| 51看片免费视频在观看| 亚洲男人av香蕉爽爽爽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