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婷葉,張金
江蘇大學附屬武進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心理科,江蘇常州 213000
腦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腦卒中后常見的一類并發(fā)癥,此類患者常出現(xiàn)情緒低落、興趣喪失、言動減少、睡眠紊亂、自我評價下降、悲觀消極等癥狀,嚴重的患者甚至有輕生的念頭。腦卒中后的抑郁情緒、睡眠障礙影響患者的治療和恢復,更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不利于預后[1]。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對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緒、改善睡眠質量療效明確,在國內外應用廣泛。因此,特選擇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間入住該院的66例腦卒中后抑郁伴失眠患者進行研究,實施CBT聯(lián)合藥物治療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根據(jù)入組標準選擇入住該院的66例腦卒中后抑郁伴失眠患者進行分組,對照組33例中男17例、女16例,年齡在 44~69 歲,平均(56.78±12.34)歲;觀察組男 15 例、女 18 例,年齡 45~70 歲,平均(55.82±10.58)歲。入組標準:①意識清晰、認知良好;②符合《國際疾病分類》(ICD-10)關于腦卒中后抑郁、失眠癥的診斷標準[2];③9條目患者健康問卷(patient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大于 10 分[3]且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4]大于8分;④簽署同意書者。排除標準:①嚴重肝腎功能疾病者;②既往或現(xiàn)在患有重型精神障礙,如精神分裂癥;③物質濫用、酒精依賴、3個月內使用過抗焦慮抑郁劑;④因聽力、視力、理解表達能力等障礙無法完成治療和評估的患者。該研究獲得了該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將患者資料納入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僅給予舍曲林(國藥準字號:H10980141)治療,按照25mg/d初始劑量給藥,兩周內逐漸增至100 mg/d,繼續(xù)服用6周,共計8周。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CBT,1次/周,50 min/次,共計8周。主要包括認知治療、放松訓練、刺激控制治療、睡眠限制治療等。首先,認知治療關鍵在于改變患者對睡眠、腦卒中等疾病相關不合理的信念和態(tài)度,比如讓患者不要為自己制定睡眠目標、不要過分對睡眠情況進行評定、過分夸大失眠的后果。通過改變患者的負性認知,幫助患者重新認識睡眠,減少患者對睡眠過度關注和過度擔心。其次,刺激控制治療(SCT):是通過將恢復臥床作為誘導睡眠信號,以訓練患者將睡眠環(huán)境與睡眠聯(lián)系起來。讓患者在感到困倦時才上床入睡,如果沒有在15~20 min內入睡的即離開臥室,當再次感到困倦時再上床入睡;無論當晚睡眠時間長短、睡眠質量好壞、每天早上按時起床;禁忌在床上進行與睡眠無關的活動,性生活除外。幫助患者建立穩(wěn)定的睡眠-覺醒計劃。另外,睡眠限制治療(SRT):是限制患者在床上的時間,讓其在床上的時間盡可能接近所需要的睡眠時間;延長覺醒時間,促進快速入眠、提高睡眠效率。最后,教會患者進行放松訓練(relaxation training,RT):如漸進性的肌肉放松訓練、正念、冥想,并要求每天至少練習一次,幫助患者減輕患者身心紊亂癥狀,減少干擾睡眠的認知和生理高喚醒性。
分別采用PHQ-9、PSQI對患者治療前后抑郁水平及睡眠質量情況進行評價,同時評價兩種治療方法安全性。
治療前,兩組患者PHQ-9、PSQI評分比較無差異;治療后,兩組患者各項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改善(P<0.05);且觀察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 PHQ-9、PSQI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 PHQ-9、PSQI評分比較[(±s),分]
組別觀察組(n=33)對照組(n=33)PHQ-9治療前 治療后PSQI治療前 治療后t值 P值16.15±4.88 16.39±4.48 0.210 0.834 6.09±3.33 9.06±3.68 3.436 0.01 12.48±2.55 12.78±2.12 0.467 0.642 5.09±1.68 6.78±2.23 3.486 0.01
兩組患者住院期間均為發(fā)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
腦卒中后可能發(fā)生多種并發(fā)癥,包括抑郁癥、癲癇、肢體功能障礙、吞咽障礙等,有研究顯示,至少有20%~50%的腦卒中患者在卒中后有抑郁的情況[5]。而抑郁情緒會不同程度上影響患者睡眠質量,睡眠質量的下降又進一步加重患者的抑郁情緒。因此,對于腦卒中后抑郁伴失眠的患者,在改善患者抑郁狀態(tài)的同時,幫助改善睡眠障礙就顯得格外重要。對于此類問題以往大都采用藥物治療,但隨著醫(yī)療衛(wèi)生技術的發(fā)展,心理治療治理抑郁、失眠越來越受到重視。CBT作為目前世界主流治療抑郁、失眠的心理治療方法,被臨床上廣泛應用。
該次研究中,對照組以舍曲林進行治療,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 PHQ-9 評分分別為(6.09±3.33)分、(9.06±3.68)分,PSQI評分分別為(5.09±1.68)分、(6.78±2.23)分較治療前均有明顯改善(P<0.05);且觀察組評各項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t1=3.436,t2=3.486;P<0.05)。 這說明,舍曲林對于治療患者腦卒中后抑郁有明顯的療效。腦卒中后抑郁的原因正是因腦缺血缺氧導致中樞神經系統(tǒng)內的去甲腎上腺素(NE)能神經元受到破壞,5-羥色胺(5-HT)能神經元及其通路失去功能,導致通路中NE和5-HT水平下降,造成患者抑郁[6-7]。而舍曲林是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劑,可以增加了突觸間隙中5-HT的濃度,激活突觸后膜的相關受體來恢復神經遞質的作用,從而有效地改善腦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緒[8-9]。
研究同時也發(fā)現(xiàn),單純使用舍曲林的對照組患者PHQ-9、PSQI評分的改善情況不如觀察組。腦卒中后抑郁患者出現(xiàn)失眠時,患者對睡眠認知存在偏差,并由此形成一系列不良應對的方式,這些問題單一靠藥物治療并不能改善。所以,CBT通過糾正患者對睡眠的負性認識,幫助患者積極應對失眠,改善睡眠質量,緩解抑郁癥狀、從而更利于提高生活質量。龍金亮等[10]的研究顯示,舍曲林聯(lián)合認知療法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療效顯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帶來的各種癥狀。經積極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PHQ-9評分由治療前的(10.34±3.56)分改善為(5.16±3.08)分,PSQI評分由治療前的(13.39±3.68)分改善為(6.12±2.32)分,(P<0.05);且研究組治療后 PHQ-9 評分、PSQI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的(6.34±3.43)分、(7.64±3.82)分,(P<0.05),和該次研究有一致性。另外,兩組患者住院期間均為發(fā)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這也說明,兩者的應用是安全可靠。
綜上所述,CBT聯(lián)合舍曲林治療腦卒中后抑郁伴失眠的效果好,不但能改善睡眠質量,更能減輕患者抑郁狀態(tài),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