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艷英 茍慧潔
(西安石油大學 陜西 西安 710000)
從跨文化交際角度分析公示語過度翻譯現(xiàn)象
于艷英 茍慧潔
(西安石油大學 陜西 西安 710000)
隨著國際文化交融,越來越多的公示語出現(xiàn)各種語言共同展示,但是在翻譯過程中,不免出現(xiàn)各種翻譯錯誤現(xiàn)象。本文從公示語過度翻譯現(xiàn)象,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及跨文化交際的重要性。
公示語;過度翻譯;跨文化交際
跨文化交際(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一門年輕學科,即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際雙方使用同一種語言進行交流,并領會彼此言語的含義。由于交通和通訊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全球經(jīng)濟、政治、文化、貿(mào)易、科技日益一體化,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被無限拉近,頻繁的交際不可避免。跨文化交際在不同文化的個人、民族、國家、地區(qū)之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愈加凸顯??缥幕浑H學,跨文化交際管理等有關學科的研究成為國際熱門科研題目,并為“地球村”便捷融洽的溝通提供了理論支持。
公示語就是面對公眾給予告示,指示,提示或警示及相關信息的一種特殊應用文體。公示語通常短小精悍,結(jié)構(gòu)簡單,措辭準確,單獨的詞、句或圖皆可;常省略次要成分僅用關鍵詞或核心詞匯來直接表達特定信息內(nèi)容;多使用祈使句或現(xiàn)在時態(tài)針對相對現(xiàn)存行為做出指導。
作為國際化都市的語言及人文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公示語翻譯自20世紀后期就已經(jīng)展開,各大城市的公共設施開始標注中英對照公示語。但由于沒有規(guī)范標準及中外文化存在差異,公示語翻譯和使用的系統(tǒng)性、精確度和頻密度上時有謬誤令外國友人貽笑大方。
全社會開始重視公示語翻譯得益于二十一世紀初中國成功申奧和申博。自2002年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成立公示語翻譯研究中心以來,全國公示語翻譯研討會分別于2005年、2007年和2014年舉辦了三屆,從探討公示語理論及翻譯標準,呼吁建立國家公示語翻譯標準和機制,到推動了“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進程,中國公示語翻譯這十余年經(jīng)歷了長足的發(fā)展,公示語翻譯的學術研究逐漸成為關注議題,且成果頗多。
2006年至2007年,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公示語翻譯研究中心在多家機構(gòu)的協(xié)作下
對全國范圍的公示語進行了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了公示語翻譯錯誤現(xiàn)象15種:拼音,拼寫,語法,對詞,表達,胡譯,統(tǒng)一,過度,標準,自語,中式,無誤,未譯,欠缺,管理。其中過度翻譯(Overtranslated)的解釋為:翻譯的表述形式超出了最小量、最恰當?shù)男畔⒘?,顯得冗余、啰嗦。公示語的翻譯中,信息的接收與否,信息量的大小合適與否,表面上取決于翻譯者的水平高低和接受者本人的領會程度,根源卻是社會文化背景的差異。過度翻譯并非拼寫、語法、胡譯此類的低層次翻譯問題,而是沒有達到功能得當,語境得體,文化交融的要求。而對于不同社會文化背景的深刻理解,需要跨文化交際的理論支持來進行文化差異比較和文化過濾,不可因為一方的文化背景而忽略或抵觸對方的文化背景。本文將公示語過度翻譯現(xiàn)象分為四個層次進行分析并探討對策。
英文公示語對字體及背景的顏色形式有一些約定俗成的規(guī)定。一,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含義,例如紅色為等級最高的警戒用色;黃色次之;綠色和藍色一般用于公事化的指示;黑白色差明顯,常用于莊重場合;二,字母皆采取大寫形式,可以增加正式性、嚴肅性和重要性,警示作用明顯,而小寫字母則多為宣傳、呼喚型信息,親和易識別。三,根據(jù)不同用途采用字母的豎排,字體的變化,符號的省略等。翻譯時這些公示語特征可根據(jù)使用環(huán)境和文化習慣予以保留或取舍。
例1:溫馨提示:請照看好您的孩子和隨身物品。
WARM TIP∶PLEASE TAKE CARE OF YOUR CHILD AND PERSONAL BELONGINGS.
此公示語為酒店、商場、車站等公眾場合常常出現(xiàn)的溫馨提示,沒有強迫或警示意味。本例中此公示語采用了紅色字體并且字母全部大寫,一則令人感覺不安全,易產(chǎn)生緊張感,二則閱讀時不夠一目了然。如果字體采用綠色或藍色,除“WARM TIP”外其他字母小寫,就可以避免這種形式上的過分強調(diào)。
英漢語言的差異往往會造成公示語翻譯時出現(xiàn)詞匯層面上的累贅重復(Wordy)。根據(jù)The free dictionary的釋義,本文的Wordy可被理解為:涵蓋公示語意義的詞匯量超過了所需詞匯量。也就是說,少數(shù)單詞即可簡潔達意,卻為了追求表層詞匯形式的對等而不顧文化語境的要求,采用了生硬繁復的譯法。詞匯過度翻譯常常表現(xiàn)為同義詞或疊詞、行政區(qū)域名稱以及某些介詞的生硬翻譯。
例2:這里奇峰崛起,怪石嶙峋。
Here mountain peaks rise, and strange stones are jagged.
參考譯文:There are various shaped rocks.
例3:剪紙藝術展示了陜西西安風土人情。
Paper-cut art shows the local conditions and customs of Xi’an city of Shanxi province.
參考譯文:Paper-cut art shows the local conditions and customs of Xi’an , Shanxi province.
例4:Botanical name of plants
植物的植物學名稱
參考譯文:植物名稱
漢語習慣用對偶或排比來說明一個事物,翻譯成英文時只要事物說明清晰準確即可;中國重要的城市已經(jīng)為大眾所熟知,無需單獨后加“city”;“of”在英語中往往表示從屬關系,在重意合的漢語中可根據(jù)習慣或語言的簡潔要求不譯。
英漢語言在篇章層面的差異很明顯,多個句子的組織層次和架構(gòu)在時空順序和邏輯順序上都有自己的特征。這也體現(xiàn)在篇幅較長的公示語翻譯上,如商場或旅游景點的介紹性告示。
例5:Why are we obsessed with keeping things flat?
IKEA furniture is flat-packed. This means it’s cheaper for us to store and transport.
That’s why.
為什么我們要采用平板式包裝?
宜家家具采取平板包裝方式。這樣可以大大降低貨品倉儲和運輸方式。
所以…
本例為宜家IKEA賣場內(nèi)的宣傳公示語,與末尾的“That’s why.”短句對應的中文翻譯為“所以…”。中國人讀起來會感到意猶未盡,似乎這個簡單的問答還隱有內(nèi)情且大有深意。這是因為英語句子的因果語序位置相對較靈活,末尾的“That’s why.”只是習慣性的回指問題,并無多大意義;而漢語句子結(jié)合時“先因后果”的語序占優(yōu)勢,問題后緊接回答足矣。根據(jù)漢語的敘事規(guī)律和表達習慣,給出答案后,若畫蛇添足繞回到問題,意在強調(diào)或突出另有補充性的說明或解釋。因此,此處的“That’s why.”可以省略,不必翻譯。
文化過度翻譯即按照本民族文化的習慣和歷史對公示語進行編寫和翻譯,但由于中西社會文化的差異,造成了情感上的過度渲染。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言行是否符合修身養(yǎng)性的要求一向是國學的重點。因此公示語很容易浸染上說教,追捧,夸張甚至矯情的文藝范兒意味。英文公示語表現(xiàn)得相對簡潔明晰,即使對于旅游景點的介紹也是以實景數(shù)據(jù)描述為主,極少出現(xiàn)此類語言現(xiàn)象。
例6:小草正在睡覺,請不要打擾。
The grass are sleeping now; please don’t disturb them.
參考譯文:Keep off the grass
例7:不到長城非好漢
One who falls to reach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hero.
在中國人看來,溫柔的善意是最能夠打動人的,因此此類擬人化的公益公示語隨處可見。外國友人卻視之為孩子氣(childish),因其過于幼稚而啼笑皆非?!安坏介L城非好漢”出自毛澤東的“清平樂六盤山”,本意是頌揚紅軍長征的精神。旅游景點借用此詞句宣揚,知曉抗戰(zhàn)歷史的國人可以領會其中深意,而外國游客則會產(chǎn)生困惑。此類暗含誤導的公示語最好加上注釋或者不譯。
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國際城市間的經(jīng)貿(mào)旅游等交流日漸增多,公示語翻譯從一個側(cè)面顯示了一個城市的國際化程度并代表了對外交流的形象,對于公示語的過度翻譯會誤導外國友人甚至引發(fā)文化沖突?!肮δ軐Φ龋榫跋嗤?,對象一致,目標明確,轉(zhuǎn)換對應是在全球化條件下公示語漢英翻譯所應遵循的原則標準?!保ù髯陲@、呂和發(fā),2005),因此對于告示語的翻譯要基于跨文化交際的理論之上,發(fā)展譯者及大眾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1]包惠南.文化語境與語言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3.
[2]金惠康.跨文化交際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3.
[3]劉宓慶.中西翻譯思想比較研究[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有限公司,2012.
[4]呂和發(fā),蔣璐.公示語翻譯[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1.
[5]呂和發(fā),蔣璐,李同軍.公示語漢英翻譯錯誤分析與示范[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11.
[6]顧雪梁,李同良.應用英語翻譯[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
[7]戴宗顯,呂和發(fā).公示語漢英翻譯研究——以2012年奧運會主辦城市倫敦為例[J].中國翻譯,2005,6.
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624(2018)02-0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