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鵬 康聰
1. 身份證號碼:21092219851001481X 遼寧 阜新 123000;
2. 身份證號碼:210421198501010012 遼寧 營口 115007
道路橋梁工程之所以會在地震中遭到過度破壞,其原因之一可能是由于橋梁上部結構的不穩(wěn)定所導致的。對于梁式結構的橋梁來說,橋梁上部的結構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其蓋梁寬度上,有些梁式橋梁工程在建設中蓋梁的寬度不夠,使得地震來臨時橋梁上部的活動節(jié)點在地殼運動中發(fā)生落梁與梁體之間的不斷碰撞和撞擊,從而使得橋梁遭到嚴重破壞;而對于拱式結構的橋梁來說,如果其橋梁上部的結構不夠穩(wěn)定的話,則會使橋梁上的建筑物以及橋梁的腹拱遭到破壞,并且其拱頂和拱腳也會跟著生出許多裂縫,更嚴重者甚至還可能會引起整個橋拱隆起部分的變形,其后果非常嚴重。
橋梁支座結構的不穩(wěn)定是導致道路橋梁工程在地震中遭到破壞的另一大主要原因。由于很多橋梁工程在建筑時并沒有很好地考慮到抗震功能這方面的問題,因此其建設也就達不到抗震功能的標準,尤其是一些橋梁在支座連接等方面的構造非常不穩(wěn)定,或是用于建造支座的材料有所缺陷,從而使得這樣的橋梁建筑在發(fā)生地震時很容易因受到地震力的強大作用而發(fā)生支座變形,更嚴重者甚至還可能會出現(xiàn)螺絲拔出、螺絲剪斷以及活動支座脫落等現(xiàn)象,最終使整個橋梁在地震中遭到嚴重破壞。
導致道路橋梁工程在地震中遭到破壞的又一大主要原因是由于橋梁下部結構的不穩(wěn)定。橋梁若想在地震中避免受到過大傷害,首先就要保證其結構足夠穩(wěn)定以及牢固,如果橋梁的結構不夠穩(wěn)定的話,那么其在地震中將會遭到怎樣嚴重的破壞是可想而知的。影響橋梁建筑整體結構穩(wěn)定與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橋梁下部結構的穩(wěn)定與否。有些橋梁工程由于其下部結構的建設不夠穩(wěn)定,導致其在地震來臨時不足以抵抗來自于自身的慣性力以及來自于支座部位的地震作用力,從而使其下部結構發(fā)生嚴重變形和開裂,進而使得整個橋梁都受到破壞。
雖然橋梁的上部結構、支座結構以及下部結構等的不穩(wěn)定會導致道路橋梁工程在地震中受到許多嚴重破壞,然而這些都及不上由于橋梁地基結構的不穩(wěn)定所導致的橋梁工程地震傷害。比如說有些橋梁工程的地基土比較松軟,那么在地震來襲之時,這些橋梁就非常容易出現(xiàn)橋臺向河岸滑移或者向河心移動等現(xiàn)象,所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嚴重且不可預計的[1]。
若想有效避免道路橋梁工程在地震中受到傷害,就要求工程管理人員和施工團隊必須要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橋梁的防震設計。比如說,以下三種方法就是比較科學的防震設計方法:①在建設橋梁時采用隔離支座安裝在其墩、臺之處,能夠有效減少橋梁建筑墩、臺部位的水平地震作用力,從而避免橋梁在地震中遭到過度破壞;②可以將橋梁建筑的某些部位設計成具有足夠延性的結構,從而使其在遭受到強大地震作用力時能夠通過穩(wěn)定的延性而產(chǎn)生彈塑性變形以延長結構周期和分散地震能量,也即是利用橋墩的延性來達到對地震力的緩沖作用,避免橋梁因突然剪斷而遭到破壞;③采用型鋼混凝土等承載力較高、抗剪能力較強、延性較高、耗散能力較高以及滯回曲線較為飽滿的新型材料來進行橋梁工程的建設,能夠在節(jié)約材料和降低造價的同時有效達到提高橋梁建筑的防震功能的目的。
道路橋梁工程的設計與施工應當按照相關防震規(guī)范標準實施,并同時也要根據(jù)工程的實際狀況進行靈活變通。我國的新防震規(guī)范標準具有很強的強制性功效,不過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也并非所有的工程建設都能夠按照其規(guī)范標準進行。因此,工程管理人員和施工團隊在實際工程的設計與施工過程中,應當以相關防震規(guī)范標準為基礎,在遵循其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再根據(jù)實際情況加以特殊設計,從而充分保證橋梁建筑的防震效果能夠達到最優(yōu)。另外,國家有關部門也應當不斷完善防震規(guī)范標準,讓其更加科學化和合理化,從而更加有效地指導我國道路橋梁工程的防震功能建設。
道路橋梁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必須要保證所使用的建筑材料都是真材實料,這也是一切工程建設的最重要前提之一。建筑企業(yè)不能夠為了追求利潤而忽略了工程的質(zhì)量,而工程管理人員也必須要對施工團隊進行嚴格監(jiān)督,必須要保證施工材料的質(zhì)量與數(shù)量,避免“豆腐渣工程”的形成。因為如果一旦橋梁工程使用了質(zhì)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或者施工企業(yè)和人員在建設過程中偷工減料,那么這樣建造出來的橋梁的質(zhì)量也一定是不過關的,在地震中肯定會優(yōu)先遭到嚴重破壞,進而對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造成極大危害[2]。
道路橋梁的防震功能建設是整個橋梁建設過程中的一大重要項目,也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雖然目前我國已經(jīng)在這方面的研究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其中的更多問題還需要通過相關工作者的大量研究與實踐來進行解決。道路橋梁的最低抗震功能建設標準應當由政府相關部門進行決策并下達,而建筑企業(yè)與施工團隊應當嚴格按照其相關標準來實施橋梁工程的建設工作;尤其是對于一些大型橋梁工程來說,其防震功能的建設應當以多級設防的防震設計思想為基礎,并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對橋梁工程的每一項結構性能指標都予以嚴謹計算,盡量使其防震功能能夠達到更高的標準,從而有效避免橋梁在地震中遭到過度破壞。
[1] 廖毅恒.關于公路橋梁設計中抗震設計探討[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19):2074.
[2] 楊志華.路橋梁抗震設計規(guī)范中的問題及改進策略研究[J].自動化與儀器儀表,2017,(6):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