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壽
(江蘇師范大學中俄學院,江蘇徐州22111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職業(yè)形象是以公眾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色期待和職業(yè)要求為依據(jù),在與他人交往的實踐活動中形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群體在公眾心目中的整體印象和公眾對其的評價,是對所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個體職業(yè)形象的高度概括,是一種共性的抽象。簡而言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職業(yè)形象就是公眾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整體印象和評價,主要包括外在儀表、職業(yè)能力、道德操守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職業(yè)形象是一種角色形象,與個人形象有區(qū)別也有聯(lián)系。職業(yè)形象是個人形象的構成因素,而個人形象很大程度上通過職業(yè)形象呈現(xiàn)。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徐川立足本職工作,塑造了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形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劃者、組織者和實施者,這支隊伍的整體形象和個體形象如何,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效。
“徐川介紹,他的問答專欄閱讀量超過700萬,微博微信粉絲15萬。每天晚上回復學生們的問題直到凌晨成為徐川的常態(tài)?!盵1]是什么原因讓徐川能夠擁有并且影響這么多粉絲呢?高校一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青年大學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必須掌握話語權。權威地位產生權威話語。所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具備一個共同的身份——教師,因此他具有先天性的權威地位。這種權威地位會導致教師的話語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效果:一種是“話語霸權”形成的“服從命令”。憑借師生之間的管理者與被管理者關系,自上而下地單向發(fā)號施令,硬性規(guī)定學生要選擇服從,忽略青年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話語交往,受教育者完全處于被動順從的狀態(tài),其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另一種是非權力因素形成的權威話語。由因為教育者本身的素質獲得權威地位產生的隱性話語來影響受教育者的心理行為,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過程是自然的、潛移默化的。因此,良好的品德、卓越的才識、豐富的情感等因素構成的職業(yè)形象,容易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變成解決學生各種困惑的“權威”和“中心”,這種非權力影響力和“權威效應”會讓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產生一種自愿的服從和支持。
徐川曾說:“引領學生,不是簡單地傳授完知識就萬事大吉了,而是通過與學生互動,教給學生看問題的視角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盵2]隨著網絡的普及和自媒體時代的到來,知識獲取的渠道更加多元化,青年大學生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處在同一話語環(huán)境中,對于新事物的認識和解讀,是雙方共同面臨的問題。青年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遇到一些困惑難以解決時,一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過話語內容和行為表現(xiàn)建立的標準和規(guī)范往往成為他們價值觀選擇的主要參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國家和民族的熱愛、高度的敬業(yè)精神、誠信友善的道德品質以及得體的行為舉止能夠為大學生樹立榜樣和標桿,特別是他們以身示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達到內在與外在審美的統(tǒng)一,能實現(xiàn)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雙向拉動,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
如前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直接面向學生,特別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從事一線學生工作的輔導員,他們的個人著裝、言談舉止等方面的外在形象,知識水平、文化程度、個人修養(yǎng)等方面的內在形象,遵守校紀校規(guī)、堅持公平公正、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等方面的規(guī)則意識,以及人際關系處理、難題破解、工作創(chuàng)新等方面表現(xiàn)出的情商,構成了隱性教育的積極因素,對大學生進行職業(yè)選擇、規(guī)劃以及養(yǎng)成良好的職業(yè)道德能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為學生邁入職場提供一個最直接的形象范例,他們也很容易成為一部分學生的模仿對象和努力方向。
徐川之所以能成為青年大學生追捧的對象,他所體現(xiàn)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職業(yè)形象特征值得我們分析、探究與學習。
習近平指出:“我們要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盵3]徐川在參加“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時曾說:“如何做合格黨員?我認為每個黨員都要守土有責,立好規(guī)矩,做好自己,一起進步。學黨章學講話要真懂、真信、真學、真用,還得真愛?!盵4]徐川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中的杰出代表,不僅做到了樹立堅定的政治信仰,自覺踐行黨的宗旨,樹立黨員的先鋒模范形象,而且能夠把宣傳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作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影響青年學生成為黨的忠實擁躉。此外,我們還注意到,在職業(yè)選擇時徐川放棄了高薪崗位選擇做一線輔導員,且在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若干年后,他仍然矢志從事此項事業(yè),體現(xiàn)了較高的職業(yè)忠誠度。因此,對信仰的忠貞和對職業(yè)的忠誠疊加厚植,應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敘事主線。
擁有哲學博士學位的徐川敢于對“我為什么要入黨”這個本源問題進行追溯和回答,源自其豐富的知識儲備和實踐經驗的積累?!案咝H粘P运枷胝喂ぷ鞯膶I(yè)服務決定了日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師的專家形象?!盵5]從思想政治工作對象的訴求角度來看,大學生在校期間的信仰教育、心理情感、就業(yè)擇業(yè)、專業(yè)學業(yè)等方面的問題,客觀上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倫理學、法學、管理學等方面的知識,以其專業(yè)化的職業(yè)技能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生活的豐富及青年大學生個性的多元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內容也隨之不斷延展,從事這一工作的人員要服從大局和整體,立足崗位要求,著眼于未來發(fā)展,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專業(yè)化水平。
徐川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突出實踐性和實效性,面對“如何與思想開放、個性張揚的95后真正對上話,做到思想上‘在一起’”的難題,“徐川嘗試著追隨學生聚集的陣地,把思政課搬上互聯(lián)網。新浪微博、人人網、微信公眾號……學生在哪里,他就跟到哪里;學生需要什么,他就給什么”[6]。徐川用青年大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和話語體系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運用青年大學生身邊的案例詮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思想政治教育生動直觀、真實易懂,從而教育、引導大學生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自身的精神追求和價值取向,最終產生了“撥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效果。然而,長期以來形成的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先進經驗和優(yōu)秀成果未能被及時賦予時代的新氣息,導致某些時候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和方式、方法滯后。因此,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生活化、大眾化,“把解決實際問題與解決思想問題結合起來,在關心人、幫助人、服務人中教育人、引導人”[7],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在實踐中探索的方向。
首先,“‘立德樹人’之‘立德’,具有雙重思想指向,既包括學生之德育,又包括師德之建設”[8]。正人先正己、教育者首先受教育、有師德才能真正做德育是立德樹人的實踐邏輯順序。徐川“堅持‘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對所有學生咨詢24小時有問必答,最遲不超過48小時”。他“關愛學生成長,著作《節(jié)節(jié)向上》和《我為什么加入中國共產黨》銷售超過20 000冊,他捐出全部書款和版稅14萬元成立‘川基金’支持大學生支教和公益”[9]。徐川超越了一名合格高校教師職業(yè)崗位的本職要求,以學生需求為工作方向,將愛心和情懷注入職業(yè),真正把職業(yè)當作事業(yè),是更高層面的價值追求,這種行為踐行了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其次,立德樹人的目的是要正確引導人的認知,提升人的道德修養(yǎng)和價值追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開展的一切工作必須以立德樹人作為根本。
學界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職業(yè)形象的相關成果較多,但徐川所塑造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職業(yè)形象個體特點非常鮮明,筆者僅基于其個體特點獲得的啟發(fā)探討可供參考的職業(yè)形象塑造路徑。
政治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職業(yè)本質要求,也是其區(qū)別于其他職業(yè)和高校其他教師群體職業(yè)形象的核心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引導者和踐行者,是以“政治導師”的形象出現(xiàn)的。要牢固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始終不渝地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忠誠黨的教育事業(yè),切實做到理論上清醒、政治上堅定?!八枷肜碚撋系膱远ㄇ逍咽钦紊蠄远ǖ那疤??!盵10]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不斷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另一方面要在對大學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工作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政治辨別力,錘煉自己的黨性修養(yǎng)。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外在形象的崇高依賴于其內在素質的不斷提升。在一份《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形象分析》的調研報告中,作者把2008年至2012年的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作為樣本,在對他們的工作年限進行統(tǒng)計后制作了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工作年限比例圖[11],如圖1。
圖1 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工作年限比例圖
圖1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高校輔導員良好職業(yè)形象的塑造必須經過一定時間的專業(yè)學習和知識、經驗的積累。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塑造良好的職業(yè)形象,就要勤于在實踐中從內外兩個向度上加強自身素質能力建設,一方面從外在上注意自身儀表、語言和行為的美化,另一方面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相關專業(yè)理論、技能的學習積累,積極開展相關工作研究,從內在上豐富自己的涵養(yǎng),提高自身的能力,從而樹立自身在大眾心目中的專家形象。
“從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精神生產所具有的現(xiàn)實性看,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是一種精神生產,而且是一種實踐活動?!盵12]現(xiàn)實世界中的實踐環(huán)境千差萬別,實踐活動的內容也是時移世易。因此,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眼光觀察、分析問題,培養(yǎng)敏銳的洞察力,既要善于捕捉社會生活中對大學生可能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還要善于擷取能夠觸發(fā)大學生興趣、富有積極教育意義的素材,特別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把體現(xiàn)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文化元素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使之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素材庫。
習近平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盵13]眾所周知,全球化、信息化對人類社會生活的全面滲透引發(fā)了人們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的變化,伴隨而來的是人們學習方式、溝通方式、信息獲取方式的多元化。在這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動研究教育內容、方式和話語頻道與教育對象期待存在落差的原因,在方法、渠道及話語體系的建構上要勇于揚棄舊有模式,擺脫路徑依賴,一方面,借助網絡媒介活性足、黏性強、傳播快的優(yōu)勢,用青年大學生喜歡的方式與他們展開對話,做敢于發(fā)出正面聲音的意見領袖;要從滿足于解決大學生現(xiàn)實困惑的“需求側”拉動轉變?yōu)樗枷胝谓逃ぷ髡咧鲃咏槿氲摹肮┙o側”引領。另一方面,要切實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格局,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與多樣化的教育資源有機互動,發(fā)揮系統(tǒng)的整體功能,從而實現(xiàn)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