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8日,國內首個跨斷裂帶大橋——海南鋪前跨海大橋主塔封頂,標志著主橋整體邁入上構施工快通道。鋪前跨海大橋位于海南島東北端—東寨港出海口處,是連接海口和文昌兩市的跨海大橋,也是海南省內投資規(guī)模最大的跨海橋梁工程。大橋全長約5.6 km,其中跨海大橋長約3.8 km,主橋長460 m,塔高151.8 m,采用雙向6車道一級公路標準建設。大橋橋址位于2條活動斷層的交匯處附近,由于規(guī)劃及地形條件限制,橋址無法有效避讓斷層,該橋因此成為國內首座跨越活動斷層的特大型橋梁,也是海南省內最長、橋塔最高、防震和抗風級別最高的單塔雙索面鋼箱梁斜拉橋。
五峰山長江大橋南主塔于2018年5月15日成功封頂,標志著我國首座公鐵兩用懸索橋建設取得階段性勝利。五峰山長江大橋位于泰州長江大橋和潤揚長江大橋之間,是連接連淮揚鎮(zhèn)鐵路和京滬高速公路南延的關鍵節(jié)點工程。連淮揚鎮(zhèn)鐵路位于江蘇省南北縱向中軸線上,北起連云港,經淮安到揚州,然后跨長江至鎮(zhèn)江,全長約305 km,是南北向交通的一條大通道、大動脈。五峰山長江大橋將是當今世界荷載最大、設計速度最快的公鐵兩用懸索橋,將中國高鐵帶入了懸索橋時代,使中國保持世界高速鐵路懸索橋的記錄。
作為安徽目前唯一在建的跨江公路大橋,池州長江公路大橋工程進展順利,目前大橋主塔已澆筑完畢,并完成三道鋼梁的安裝。預計于2018年8月,主塔將完成封頂,9月斜拉鋼索開始安裝,有望在2019年6月建成通車。池州長江公路大橋屬國家高速公路網中德州到上饒高速(G3W)的關鍵節(jié)點工程,也是安徽省“四縱八橫”高速公路網規(guī)劃中“縱三”濟南—碭山—利辛—桐城—池州—石臺—祁門公路跨越長江的關鍵性工程。路線起自樅陽縣會官,止于殷家匯,全長41.026 km,其中長江大橋長5.818 km,北岸接線長16.153 km,南岸接線長19.055 km。
2018年5月,貫穿天山南北的新疆烏尉公路PPP項目已開工4條路,各駐地及綜合場站建設基本完成,項目進入全面施工階段。新疆烏尉公路位于“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新疆境內核心區(qū)域,路線總長達1 308.6 km,總投資約708.4億元,建安費約533億元。采用“PPP+EPC+政府可行性缺口補助+基金運作”的創(chuàng)新模式。
成都迫切需要在繞城高速和第二繞城高速之間建設一條大容量的快速路環(huán)線,緩解繞城高速的通行壓力。五環(huán)路的建設,將極大促進天府新區(qū)、雙流區(qū)、溫江區(qū)、郫都區(qū)、高新西區(qū)、新都區(qū)、青白江區(qū)、龍泉驛區(qū)之間的橫向聯系。該路規(guī)劃以不同的景觀綠化特色,把一圈五環(huán)分割為五段。據悉,《五環(huán)路工程環(huán)境影響評價第三次信息公示》已出爐,明確這條位于一繞、二繞之間,連接成都8個區(qū),全長142 km的環(huán)線將于2018年6月開工建設,并且明確了建設工期,預計于2021年年底,成都五環(huán)路可以建成通車。
江陰日前召開了蘇南沿江鐵路項目用地組卷報批工作推進會,確保蘇南沿江鐵路項目于2018年9月底開工建設。蘇南沿江鐵路的路線呈西東走向,起于南京市途經句容市、常州市、江陰市、張家港市、常熟市,止于太倉市。環(huán)評信息顯示,蘇南沿江高鐵為高速鐵路客運專線,設計速度350 km/h。這條高速鐵路,又是一座以特大橋和大中橋為主串聯起的空中飛鐵,正線新建特大、大中橋共43座,總長度264.8 km,占正線全長的95%。正線還包括一座長850 m的單洞雙線隧道。
連接陜西省西部創(chuàng)新港的第一條地鐵——西安地鐵5號線二期,西起陜西省中國交通大學創(chuàng)新港,接入地鐵5號線一期和平村站,與一期工程貫通運營,將共同組成橫貫陜西省西安市東西向的一條主要市政交通大通道。線路全長19.87 km,其中高架線長約12.21 km,地下線長約7.24 km,共設車站13座,其中8座高架車站,5座地下車站,2座換乘站(規(guī)劃中的地鐵16號線和18號線),總投資約95.11億元。
金麗溫高速金華至縉云段提速工程施工改造方案已在杭州通過專家評審。此次提速方案是隧道內由原來的80 km/h提高到100 km/h,其他路段由原來的限速100 km/h提高到110 km/h。金麗溫高速公路是連接我國黑龍江至海南三亞、上海至云南瑞麗兩條國道主干線在浙江省中部地區(qū)的重要干道,是浙江省規(guī)劃公路干線路網中“二縱、二橫、十八連、三繞、三通道”之一橫,在浙江連接著金華、麗水、溫州三市的廣大地區(qū)。
目前,北京新機場工程航站樓已完成封頂封圍,正在進行內部精裝修及機電設備安裝;市政配套工程完成90%,出場高架橋結構已全線貫通;口岸工程完成18%,空管西塔臺工程完成35%,供油工程完成30%,東航基地完成30%,南航基地完成30%,飛行區(qū)工程土方施工已完成92%,信息中心大樓建設工程正在穩(wěn)步推進,各信息系統(tǒng)建設已全面展開。預計年底實現主體工程完工。北京新機場建成之后,北京地區(qū)將新增航站樓面積70萬 m2、跑道4條、停機位268個,可以釋放大量國際航班時刻,提升我國樞紐機場的國際競爭力。
2018年5月27日,隨著上百臺施工機械車輛在施工現場忙碌穿梭,標志著我國西南地區(qū)最大機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配套工程全面開工建設,項目施工駛入快車道。據介紹,該機場航站樓總面積126萬 m2,滿足年旅客吞吐量9 000萬人次需求,一期工程計劃于2019年基本建成,于2020年投入使用。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定位為國家級國際航空樞紐。工程建成后,將成為我國西南地區(qū)最大的機場,標志著成都將邁入雙機場時代。
蕪湖火車站東廣場汽車客運站(蕪湖旅游集散中心)已經建成。它將為游客提供客運、旅游集散、咨詢、換乘為一體的綜合出行服務,同時與蕪湖火車站共同構成新一代的城市客運樞紐。位于鐵路蕪湖站東站房東北側的汽車客運站占地面積逾9 000 m2,總建筑面積約11 023 m2。目前旅游集散中心內外部裝修均已完成,各項功能性設施正在有條不紊地安裝中。首層為發(fā)車大廳、信息發(fā)布大廳、13個發(fā)車位;二層為綜合候乘大廳、旅行社窗口、綜合售票廳;三層為重點旅客候車廳、母嬰休息室及配套旅游集散服務;四層為車站功能用房及輔助用房。
據悉,上海天文館主體及附屬建筑的土建工程在2018年5月中旬已基本完成封頂,展示工程整體規(guī)劃設計有望在年內完成。目前上海天文館的室內外安裝工程已全面啟動,展示工程整體規(guī)劃設計也按照既定的時間表穩(wěn)步推進。上海天文館選址位于臨港大道與環(huán)湖北三路口,距離軌道交通16號線滴水湖站約700 m,總用地面積超5.8萬 m2,總建筑面積超3.8萬 m2,土建投資約5.28億元。該項目計劃于明年建筑竣工,2020年建成開放,建成后的上海天文館,不僅是國際頂級的天文館,還將是全球建筑面積最大的天文館。
位于廣州市核心城區(qū)海珠廣場旁、珠江畔的一座新地標建筑——廣州恒基中心地塊總承包工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其北塔主體結構于5月底提前封頂,而其南塔的建設目前也正有序推進。據介紹,該項目是中國目前施工難度超大、施工環(huán)境超復雜的超高層全逆作法施工房建項目。
項目總投資額12.4億元,由南北2座塔樓組成,總用地面積約2.3萬 m2,總建筑面積約23.2萬 m2,北塔30層、高150 m,南塔20層、高100 m,8層以上為辦公寫字樓,地下5層。項目北塔為鋼結構加混凝土結構的組合結構,南塔設計采用全逆作法施工,一樁一柱工程鋼柱調垂精度高達1/1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