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子安
題記:在自然界能夠生存下來的最后的物種,永遠不是那些最強壯的,也不是那些最聰明的,而是那些最能夠適應變化的。
——達爾文《物種起源》
事件回放
2018年11月26日,即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的前一天,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于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賀建奎稱,他和團隊對這兩個嬰兒胚胎細胞中的CCR5基因進行編輯,使她們在被植入母親子宮前就獲得抵抗艾滋病的能力。
消息被媒體報道后輿論一片嘩然。122位科學家隨即發(fā)布聯(lián)合聲明稱,直接進行人體試驗,只能用瘋狂形容。國家衛(wèi)健委要求廣東省衛(wèi)生健康委認真調查核實,依法依規(guī)處理,深圳市醫(y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已啟動調查。
據中國疾控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估計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約125萬,新發(fā)感染者每年8萬例左右。在防艾形式如此嚴峻的情況下,讓孩子一出生就具備抵抗艾滋病的感染能力,這不是很好嗎?為什么這樣的“好事”會受到如此之多、堪稱激烈的指責?
基因編輯技術:上帝的魔剪
基因決定了人類乃至所有生物的身體構造和表現(xiàn)特征。改變基因,就可以改變生物的形態(tài)和特征;改變基因,就可以定向培育出符合人類需求的“物種”。
基因編輯技術并非什么黑科技,在高中生物課本甚至初中的課本上我們已經看到過相關介紹。簡單地說,基因編輯技術是指利用生物學手段實現(xiàn)對特定的基因片段的敲除或者修復。
30多年前,第一次基因編輯在酵母細胞實驗中完成,但此后的發(fā)展比較緩慢。直到2012年CRISPR-cas9技術的橫空出世。該技術非常精準、廉價、易于使用,并且十分強大。作為生物科學領域的游戲規(guī)則改變者,CRISPR-cas9技術被《科學》雜志評選為2015年度的突破技術。
擁有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的人類,就相當于握住了“上帝的魔剪”。但這一天來得太快,無論從技術層面還是社會倫理層面,至少目前為止,科學家們都尚未做好在人類自身大規(guī)模應用的準備。
2015年12月,第一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在華盛頓召開。經過三天的熱烈討論終于達成共識,會議組委會于3日發(fā)布聲明。該聲明指出,基因編輯技術不應用于準備建立妊娠的人類胚胎。推進生殖細胞基因編輯的臨床使用是“不負責任的”,除非安全和效率問題得到了解決,而且相關應用得到了廣泛的社會共識。
賀建奎及其團隊所受到的同行質疑,主要來自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基因編輯技術的主要問題——“脫靶效應”不能得到解決。所謂的“脫靶效應”,通俗點講就是打槍打歪了,沒有打到靶子(需要修復的基因)上。更糟糕的情況則是脫靶后打到了邊上的靶子上,造成不可預知的影響。
第二,該不該用CCR5作為靶基因來編輯以預防艾滋病。有人說,CCR5突變只能阻止HIVR5感染,并不能阻止另一種HIV感染XR4。也有人說,CCR5基因可能有目前不知道的功能,貿然誘導突變可能會造成無法預計的后果。
第三,貿然對人類生殖細胞進行基因編輯,會不會帶來不可預見的人類基因變異以及一系列的問題。
“美麗新世界”的誘惑
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這些都是所有新技術誕生之初都會碰到的。無論事件后續(xù)將如何發(fā)展,可以肯定的是,沒有人能阻擋新技術時代的到來。
對于許多基因遺傳病,利用此技術可以修復致病基因,達到治療效果。顯然,對那些因為家族遺傳性基因突變而一代代遭受病痛折磨的人們,基因編輯技術將是解除他們所受“魔咒”的最好機會。
安吉麗娜·朱莉的防癌之路
2013年5月14日,美國著名影星安吉麗娜·朱莉在自己寫的文章《我的醫(yī)療選擇》中稱,通過基因檢測,確定自己帶遺傳缺陷基因BRCA1,醫(yī)生估測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概率頗高,分別為87%和50%。為此,她選擇雙側乳腺切除術保留乳房,降低患癌風險。
2015年3月24日,安吉麗娜·朱莉宣布,由于擔心罹患卵巢癌,她已經切除了卵巢和輸卵管。此前,包括其母親在內的三位家人均因癌癥去世。假如基因編輯技術更成熟安全,安吉麗娜·朱莉想必就不需要采取切除自身器官這樣“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辦法來防癌。
假以時日,人類或許將會進入一個沒有病痛折磨的“美麗新世界”。但事情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
深思考1:什么是“好”基因,什么是“壞”基因?
目前,將基因編輯技術應用在“成年患者”身上用來嘗試治療一些“致命性疾病”已處于臨床試驗階段。之所以禁止生殖細胞基因編輯的臨床使用,很重要的一點是,生殖細胞會將被編輯過的基因遺傳給自己的后代,而很多情況下,人類其實并不能確定什么是“好”基因,什么是“壞”基因,哪些可以編輯,哪些不該編輯。
以常見遺傳病——鐮刀型貧血為例。它是由于血紅蛋白上的一個堿基發(fā)生了突變而引起的。把患者的造血干細胞提取出來,進行基因編輯修復這個突變后,再重新輸回患者身體中,就可以治愈這種疾病。但攜帶鐮刀貧血癥的基因的人卻對瘧疾有著天然的免疫力。雖然有了奎寧、青蒿素這些藥物,瘧疾還是一個非常致命的疾病。據世衛(wèi)組織統(tǒng)計,2015年有70萬人死于瘧疾。在氣候炎熱,蚊蟲較多的中國的南方地區(qū),有20%的人攜帶鐮刀貧血癥基因;在非洲有些地區(qū),比例甚至高達40%。這正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再比如,通過基因編輯可以讓后代一出生就擁有白皙的膚色,但統(tǒng)計數據顯示,白種人皮膚癌的發(fā)病率非常高,而黑人則很少得這種病。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甚至很讓現(xiàn)代人討厭的肥胖基因在遠古時代都是我們人類的一大優(yōu)勢。也許在下一個饑荒到來時,肥胖基因又會重新發(fā)揮作用。
可以說,這個世界上沒有最好的基因,只有最能適應環(huán)境的基因。一旦通過生殖細胞對后代進行基因編輯,將造成不可逆轉的后果。所以基因編輯絕不是一件可以輕易去做的事情,我們必須對它有充分的了解。
深思考2:沒有病痛的世界什么樣?
擁有健康的身體,不受病痛的折磨,是每一個人的夢想?;蚓庉嫾夹g也許將會讓人類從出生開始就真正擺脫疾病的困擾。但一個沒有病痛的世界,真的很好嗎?
有人說,“失去才知道珍惜,生過病的人才知道健康的重要”;也有人說,“當你覺得很難時,就去醫(yī)院看看吧,去了以后你會看開很多事”。在某種程度上,對疾病和患疾風險的恐懼,以及由此帶來的對待自然、社會和他人的審慎心和鄭重感,所有這些態(tài)度共同塑造了我們如今所熟悉的人性和人類行為方式。
每個重癥之人都是在黑暗的沙漠中踽踽獨行的人,他們知道自己并不會那么幸運,也并不全都能找到出口,他們卻都甘愿背負著身體和心理的巨大痛苦,步履沉重地、蹣跚地一步步地往前走。
他們中的很多人,并不是生來就是不愿意向命運低頭的勇士,更多的時候他們都只是些普通人,只不過被生活逼成了勇士。
哮喘病患者羽生結弦。1994年12月7日出生于日本宮城縣。因為幼年病弱還患有哮喘而被父母送去學習滑冰以增強體質。雖然現(xiàn)在羽生結弦已成為戰(zhàn)無不勝的勵志偶像,但他的肺部依然不能承受大開大合的呼吸,體力和持久力上的劣勢,一直是他最大的短板。
“漸凍人”斯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國牛津,現(xiàn)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艚?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癥(俗稱“漸凍癥”),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
癲癇病患者凡·高。法國詩人波德萊爾這樣評價凡·高:“他生下來。他畫畫。他死去。麥田里一片金黃,一群烏鴉驚叫著飛過天空?!狈病じ呋加羞z傳家族宿疾“癲癇病”,并因此而住進精神病院。凡·高的癲癇病時常發(fā)作,但神志清醒時他仍然堅持作畫。1890年7月,凡·高在精神錯亂中開槍自殺,年僅37歲。
新寫作訓練1:免于病痛困擾,對于人類,究竟是好還是壞?請你發(fā)揮想象,并以此為主題進行寫作,文體不限,字數不限。
當超人可以批量生產
變得更聰明、更強壯、更美麗,是根植于人類心靈深處的渴望。
一旦踏上了基因治療之路,人類就不可避免地向基因改良的方向越走越遠。基因編輯技術賦予遺傳研究人員和藥物開發(fā)人員強大的編輯能力,通過基因編輯,使人類的某些生理能力根據人的需要來得到提升和增強,這在技術上已經不是問題。
對此,人們還將經歷一段時間的爭論。正如人類每一次技術突破時一樣——
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路易絲·布朗出生。
當時,眾多激烈的反對者認為它違反了自然進化的規(guī)律,違反了神的意志,也違反了社會倫理。許多人擔心她長成一名“畸形怪物”,甚至可能無法生育?,F(xiàn)在全球已有500萬試管嬰兒降臨人世,全球試管嬰兒數量“呈指數式遞增”。越來越多人接受了這種技術。它已經成為一種常規(guī)方法,這些嬰兒已經成為我們社會的一部分。
今天的人們已經認識到,只有不斷的進化發(fā)展才是人類的生存之道。人類面臨著如此多的挑戰(zhàn),基因編輯技術在這個時候出現(xiàn)絕不是一種偶然,而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我們不應該逃避,也無路可逃。
這個時候,與其反對技術進步,不如真正嚴肅地對待和開展對技術應用的倫理審查,用我們的智慧來思考我們應該如何勇敢地面對它,如何引導我們自身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
新寫作訓練2:通過基因編輯的魔法,我們完全可以相信,總有一天,不僅許多疾病會被“天然地”排除在人類經驗之外,而且,人也會變得更加像“人”——一種相貌俊美、肢體優(yōu)雅、聰明伶俐、茁壯得像天使的“完善生靈”。
請問你愿意通過基因編輯來完善自己嗎?請以此為主題,展開想象進行寫作。文體不限,字數不限。
新寫作訓練3:基因編輯技術一旦突破了治療邊界,就可以按照個體意愿對人類進行“增強”,“定制嬰兒”將會成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梢韵胂?,那時候的孩子的起跑線已經提前到了基因編輯上,甚至人機混合、物種混合都有可能出現(xiàn)。
霍金在其遺作《寫給未來人類的備忘錄》中,表達了其對人類未來的重重憂慮——
“富人未來能選擇編輯自己和孩子的DNA,變成擁有更強記憶力、抗病力、智力和更長壽命的‘超人。法律能禁止人類編輯基因,但人性無法抵抗誘惑。這種‘超級人類一出現(xiàn),未改進的人類就再也不是他們的對手,嚴重的問題由此產生。原版人類將逐漸滅絕,或變得無足輕重。一個自我設計的種族將崛起,加速自我改良。而人類若能重新設計自身,就有望向外擴張,殖民其他星球?!?/p>
人類的未來會是什么樣?我們從來沒有這樣接近電影中的科幻世界。對此,你有什么看法?請自由發(fā)揮想象進行寫作,文體不限,字數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