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一戰(zhàn)期間的中國外交

        2018-02-14 16:56:56侯中軍
        博覽群書 2018年12期
        關鍵詞:外交英國日本

        “全歐洲的燈光都要滅了?!?914年,英德兩國正式開戰(zhàn)的那個晚上,英國外交大臣葛雷,望著倫敦政府行政區(qū)點點燈光悲嘆:“我們這一輩子是看不到它再亮起來了?!?/p>

        英國著名史學家霍布斯鮑姆在《極端的年代》一書開篇所展現(xiàn)的場景,以極帶現(xiàn)場感的敘事方式揭示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給歐洲人帶來的內心恐懼與沖擊。并且,這種沖擊一直持續(xù)到戰(zhàn)爭結束,其影響所及,早逾出歐羅巴境內。時光步入20世紀,東方與西方,已實現(xiàn)了“天涯若比鄰”。中國再不是隔岸遠望歐陸烽火的旁觀者,依仗“英日同盟”,日本妄圖取代德國,攫取在山東的特權;作為后起的大國,挾戰(zhàn)勝國之威,美國所推行的“威爾遜主義”一時深獲國人青睞,可見中國已成為大國博弈這盤棋上的重要布局所在。當然,面對諸多危機,北京政府并未一味忍讓。從“局外中立”、對日談判,到對德絕交、參與一戰(zhàn),再到“中日聯(lián)盟”“聯(lián)美制日”,于此復雜多變的時勢變遷中,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愈加密切,雖然過程并不美好。

        約翰·麥克里蘭在剖析自由主義之弊時,著意指出“自由主義讓國家壟斷暴力,后來付出慘痛代價”,“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正是那些非常難以找到理性原因的戰(zhàn)爭”。以此為鏡鑒,彼時的中國思想界也在不斷反思歐戰(zhàn)的熱議中,遭遇了趨于分化甚或裂變的“三岔口”。是故,一戰(zhàn)對中國的影響,不可謂不深。

        一戰(zhàn)結束,轉眼百年,作為身處國際關系再度邁入大變局時代的國人,回望昔日的鏖戰(zhàn)烈火,頗能體味到歷史似乎遠未消歇,它一直隱伏在現(xiàn)實之中。

        ——王學斌

        1914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其戰(zhàn)場主要是在歐洲,中國雖然地處遠東但仍在1917年3月14日對德絕交,繼而對德宣戰(zhàn),成為一戰(zhàn)的戰(zhàn)勝國之一。一戰(zhàn)爆發(fā)時,民國初建,國內政局不穩(wěn),袁世凱急于撲滅革命力量,建立自身的集權統(tǒng)治;國際上,英俄日等列強爭相在中國邊疆挑起事端,意圖乘機獲得更大的侵略利益。在復雜的國內外背景下,面對這次大戰(zhàn),中國政府是如何應對的?為了保護自身的主權和利益,做了哪些工作?中國為何在1917年才加入戰(zhàn)爭?這些問題都與當時北京政府的外交工作緊密相關。整體而言,一戰(zhàn)期間,中國經(jīng)歷了從中立到參戰(zhàn)的歷史過程,每一步外交選擇,都是北京政府經(jīng)歷了復雜的國內外博弈后做出的決定。

        ··Ⅰ ··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的當日,中國就已經(jīng)知道了消息。1914年7月28日,外交部致電駐歐洲各公使:“奧塞失和,所駐國對此持何態(tài)度,有何舉動,確切密探,隨時電部?!辈⒂?9日再次發(fā)電探詢戰(zhàn)爭進展:“奧塞開戰(zhàn),各國守中立如何情形,希速探明電復?!睉?zhàn)爭爆發(fā)的前兩日,外交部兩次發(fā)電,目的明確,希望探聽中立情形。駐歐洲各使傳回的消息,多為推論。在戰(zhàn)爭爆發(fā)初期,一切都在迅速變化之中,從中能得出的預判其實較為有限。

        對于遠在歐洲的戰(zhàn)事, 中國將采中立屬于自然得出的邏輯判斷。至于中國中立的目的,一般認為:北京政府希望以中立之身而不使歐洲戰(zhàn)火燒到中國。當時的社會輿論雖然也認可中立,但要求政府不要采取“保守中立”,以免蹈日俄戰(zhàn)爭中國之覆轍,希望“陸軍部勿僅注意于民間言論而自忘其職守焉”。此時中國的國民,從輿論上看,大體是持局外中立觀點的。

        為了防止歐洲戰(zhàn)火波及自身,中國在戰(zhàn)爭爆發(fā)的第一周之內就向當時的美國提議,希望限制戰(zhàn)區(qū)在歐洲境內,不要擴展到遠東。在美國駐華代辦馬克謨致電美國國內前,北京政府曾派代表與其接洽,請美國出面,限制交戰(zhàn)國在中國境內作戰(zhàn)。馬克謨當時未予答復,而是表示將向國務院請示。同日,荷蘭公使探詢美國外交部,詢問“美國是否準備與荷蘭一起提議西太平洋的中立”。這些建議均指向由美國倡議的遠東中立。也是在同日,北京政府外交部致電有關各國,要求不得在中國領土、領海及英俄德法日等租借地交戰(zhàn)。

        一戰(zhàn)爆發(fā)后,北京政府雖抱定了中立的態(tài)度,但在何時宣布中立問題上,有其自身的考慮。外交部希望在宣布中立前,能得到美國的外交支持和日本自身中立的保證,這里有兩點考慮:一是從美國得到外交支持,借以維護自己中立的權威性不受侵犯;二是從日本方面希望得到其保持中立的態(tài)度。而對日本態(tài)度的推斷,是建立在英國不參戰(zhàn)的基礎之上的,由于消息的遲滯,8月5日,英國已經(jīng)對德宣戰(zhàn)。內外形勢并未給外交斡旋留出更多的時間。在未能達到最佳的外交局勢下,北京政府于8月6日宣布中立。某種程度上,中國的中立主要為了防日。宣布中立后,北京政府仍有機會防止日本侵占山東,或者宣戰(zhàn),或者直接收回青島,但迫于現(xiàn)實原因,宣戰(zhàn)的可能性此時尚不存在;收回青島之議,也不為英、美、日等國所接受。對北京政府而言,在各種外交努力無效后,等來了日本對德宣戰(zhàn)的消息。北京政府不是在最佳的外交形勢下做出了宣布中立的決定,但亦有一點是更為現(xiàn)實的考慮:能不能等來理想中的外交局勢?如果推遲宣布中立的時間,等來理想中的外交局面,當為最好,但現(xiàn)實表明,局勢走向并不利于中國。

        中國雖然宣布中立,但隨著日本對德宣戰(zhàn),中國的中立面臨著國際法上的難題。如何在總體中立的情形下,劃出供交戰(zhàn)雙方行軍需要之區(qū)域,進而維持局外中立,成為當時北京政府不得不認真考慮的問題。在無法以武力維持中國中立地位的情形下,北京政府只得仿日俄戰(zhàn)爭先例,在山東劃出供日英聯(lián)軍使用的行軍區(qū)域。由于中國租借地和租界的存在,中國與交戰(zhàn)雙方均系友邦,一方面不能偏袒其中一方,另一方面也不會以武力抵抗另一方。在此種情形下,只有劃出一定區(qū)域,而保持“局外中立”,從法理角度而言,這是一個最為合適的國際法行為。從根本上而言,租借地是中國租借出去的領土,主權仍在中國,德國通過膠澳租借條約獲得的是租借地的管理權,而非主權。德國在租借地內實施并無條約規(guī)定的種種戰(zhàn)爭準備,是違反了租借地條約的違法行為,由于日本屢次不聽從中國抗議,而強行登陸龍口,北京政府為顧全中立大局,不得已劃出行軍區(qū)域,是在國際法規(guī)下所變通做出的正常行為,符合一般邏輯。

        ··Ⅱ··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為了擊敗德國,英國在遠東地區(qū)需要盟國日本的幫助,但不愿日本的行動威脅到自身的利益,需要防止其獨霸遠東。對于日本而言,日本則視一戰(zhàn)為擴大侵華權益的天賜良機。因英日同盟的存在,日本急切希望利用與英國的同盟關系加入戰(zhàn)爭,并借助英國的力量達到稱霸東亞的目的,這是日本對英關系的基本方針。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背景下,作為在華利益的最大擁有國,一旦中日沖突,英國在華利益必將受損,因此英國對東亞的政策是維護中日間的現(xiàn)狀。中日二十一條交涉期間,英國對日本的勸誘縱容以及對中國的施壓,都是圍繞這一目的進行。

        青島戰(zhàn)事結束后,日本仍在行軍區(qū)域內留駐軍隊,并私自架設電信,修筑鐵路,意圖侵占山東之野心已經(jīng)暴露。北京政府雖然意識到盡早依法取消行軍區(qū)域,恢復相應地區(qū)的中立地位于外交和事實上均有益于中國,但在日本的一再拖延下,直到1915年1月7日,方發(fā)布取消行軍區(qū)域照會。此時的日本,其野心已經(jīng)不滿足于侵占青島及膠濟鐵路,在中國宣布取消行軍區(qū)域照會后不久,日本終于提出了意圖全面霸占中國的二十一條要求。日本在對華提出“二十一條”的同時,卻向英國通報隱瞞了第五號要求的“十一條”,意在減少來自英國的阻力,盡快結束談判。英國內部對“十一條”意見不一。雖然有報告分析認為,“十一條”已經(jīng)違背了日本參加對德作戰(zhàn)的初衷,有違英日同盟的宗旨,但駐華公使朱爾典等人則認為,日本的要求并非特別苛刻,并建議應予日本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以一定的補償。俄、美等國在得悉“二十一條”的消息后,均向英國求證消息之準確性,在英國的催促下,日本向俄、美等國通報了“十一條”。中國確認日本向各國刻意隱瞞了第五號要求后,通過不同渠道予以揭露。當確定存在第五號要求后,朱爾典等曾認為,第五號要求或系作為談判籌碼而提出。但英國很快意識到其與其他正式要求并無區(qū)別,將嚴重損害英國的在華利益,葛雷遂對日本提出了中日交涉英國所持的兩項原則:一是如果日本的要求損害英國在華利益,必須先與英國協(xié)商;二是日本的要求不得違背英日同盟的宗旨。歷經(jīng)25輪談判,日本在英國的勸誘下,最終同意推遲提出第五號要求,向中國發(fā)出最后通牒。

        以往我們所認識到的圖景是,日本放棄第五號要求與英國的堅持分不開,這實際上只是一種表面現(xiàn)象。梳理4月26日以來英國方面的種種舉措,英國認為中日之間談判的最大障礙是第五號要求,遂開始在談判陷入僵局時說服日本撤回第五號要求。最終關頭,日本放棄在最后通牒中寫入第五號要求,這固然是英國干涉的結果,但與北京政府所透露出來的不惜一戰(zhàn)的決策存在很大關系。英國以維護自身的遠東利益起見,其最終目的是和平解決中日之間的談判,集中精力于歐洲戰(zhàn)事。最后通牒發(fā)出后,英國圍繞上述目的,其對中日兩國的外交斡旋呈現(xiàn)不同的特色:勸中國忍辱負重,寧可接受屈辱條款的和平,亦不可以冒險以國運相賭,并表明,英國絕不會在中日沖突中支持中國;對日方強調須維護英日同盟的宗旨,告誡其不可侵犯中國的獨立和領土完整,對華動武不可能達到既定要求。

        ··Ⅲ ··

        一戰(zhàn)爆發(fā)后,因日本以對德宣戰(zhàn)為借口,侵占了膠濟鐵路和青島,山東問題因之產(chǎn)生。自日本侵占青島和膠濟鐵路后,北京政府意識到只有參加戰(zhàn)后和會,方有機會收回被日本侵占的山東權益。為籌備參加戰(zhàn)后和會,北京政府曾從多個方面予以努力,一方面從理論上尋找加入戰(zhàn)后和會的國際先例,另一方面則派員親赴歐洲,探尋各國的態(tài)度。在中國對德絕交之前,北京政府曾嘗試過加入和約國對德作戰(zhàn),但為國際局勢所不許。

        在國內進行理論探討的同時,先是派駐巴西公使劉式訓赴歐調研,繼之以外交部參事夏詒霆為特使探詢歐洲各國狀況。為達到參會目的,外交部分別分析了交戰(zhàn)雙方及中立國的態(tài)度,在中國屢求參戰(zhàn)而不可得的狀況下,為設想以中立國身份出席和會作了大量外交調研。外交部在中國參戰(zhàn)前所做的這些調研,為中國做出正確的選擇提供了重要參考。在進行上述調研的同時,應協(xié)約國之請,派遣華工赴歐,以以工代兵的形式為以后加入和會增加權重。

        一戰(zhàn)進行當中,法國政府深感自身勞動力的缺乏,為支持長久戰(zhàn)爭,有意引進國外工人。在歐洲諸國招募的同時,亦希望開辟新的工人來源地。經(jīng)法國駐華公使康悌(M.A.R.Conty)的介紹,法國政府將目光轉向中國,希望招募中國工人至法國戰(zhàn)場服務。華工只是法國工人來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并非唯一來源。法國人傾向于招募中國華北工人,在他們看來,華北工人除了身高體壯外,還能耐嚴寒酷暑,較能適應法國的氣候。確定好政策之后,康悌即與袁世凱的心腹梁士詒接洽。此時的梁士詒內掌實權,外有國際信用,“雖非身當外交之沖,然實際穩(wěn)操外交大計”。中國為加入戰(zhàn)后和會,曾經(jīng)構想通過直接參戰(zhàn)而加入和會,但因遭到反對而未果。在外交部為如何通過中立國身份加入和會而密集調研的同時,法國來華招工計劃為中國的參會之議提供了另一個渠道。北京政府亦有意通過華工赴歐,為將來的加入戰(zhàn)后和會累積資本。

        梁士詒所設計的“以工代兵”強調“只可由商人出名,代政府負責,于契約上亦不能有片言只字以工代兵”。之所以如此安排,因為“中國尚在中立時期,既不袒德,亦不應袒法,斷不能由我政府與法政府直接交涉”。研究者指出,“這是梁士詒基于國家立場,從政治觀點出發(fā),為使中國脫離孤立狀態(tài),并提高戰(zhàn)后中國之國際地位”而擬定的原則,可以視為“中國參戰(zhàn)之議屢遭日本壓制后的一種變相參戰(zhàn)行動”,用心良苦。

        華工對一戰(zhàn)的貢獻為多方所承認,英國政府為了感謝華工的優(yōu)良工作,不但致電威海衛(wèi)官員表示嘉許,而且向200多名工人頒發(fā)獎章。法國將軍福煦推崇華工“第一等工人,亦可稱為卓越之兵士,在敵人現(xiàn)代化瘋狂炮火威脅下,仍能保持最優(yōu)良的軍人品格,堅定不移”。有一副對聯(lián)可謂是對華工赴歐的高度概括,上聯(lián)為“血灑歐西莊世運”,下聯(lián)為“魂還祖國挽神州”,橫批為“流芳千古”。

        中國尋求參加和會的外交,我們所了解最多的就是參戰(zhàn)以后的事情,以及中國如何在巴黎和會上力爭收回山東的外交活動,而在參戰(zhàn)以前,民國外交部曾為如何加入大會作過細致而認真的努力,這部分外交活動,一直曾被遺忘。如果梳理中國加入大戰(zhàn)的原因,或許可以發(fā)現(xiàn),戰(zhàn)前所作的關于媾和大會的外交調研,為中國最終決定對德宣戰(zhàn),起到了指導性作用。從外交層面,防止中國走錯方向,并盡可能藉戰(zhàn)爭之際,最大化自身利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戰(zhàn)爭爆發(fā),到中國正式宣布對德絕交并參戰(zhàn),屬于中國籌備加入和會的第一階段。中國參戰(zhàn)以后,與會已經(jīng)不是一個問題,先前為此所做的種種準備,都有了一個結果。參戰(zhàn)以后的與會籌備,與此前相比有重大改變。之前所做,是圍繞著是否加入、如何加入而展開,此后,則是如何在會上最大程度實現(xiàn)中國利益。

        加入和會的籌劃與民國政府總體的參戰(zhàn)外交方針是一致的,不是說加入和會將與參戰(zhàn)發(fā)生矛盾。其總體構想是收回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包括租借地、租界及膠濟鐵路,盡最大可能維護中國自身利益。其主要對手國,當屬日本。參會外交的最終目的是參與大會,維護自身利益,不讓日俄戰(zhàn)爭后的故事重演。當中國求中立以自保而不可得時,中國方面為達此目的而進行的外交交涉及國際活動,大體可分為兩個線索,一是尋求參戰(zhàn),結果是當然加入和會,在會上維護自身利益,二是,不參戰(zhàn),但加入和會,并運用各種手段達到維護自身權利的目的。

        ··Ⅳ ··

        中國的參會籌議和參戰(zhàn)努力終于在1917年迎來轉折。1917年初的歐洲大陸,協(xié)約國與同盟國正處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關鍵時期,經(jīng)過三年的消耗戰(zhàn),戰(zhàn)爭進入相持階段。為了打破戰(zhàn)爭的僵局,1月31日,德國宣布恢復對協(xié)約國的無限制潛水艇戰(zhàn),此舉引發(fā)了一系列的外交反應,許多原本持中立態(tài)度的國家宣布對德絕交,并最終導致戰(zhàn)爭開始朝著不利于同盟國的方向發(fā)展。繼美國對德絕交之后,北京政府亦宣布對德絕交。北京政府對德絕交的方式不同于當時的美國等國,而是采取了抗議預言絕交的方式,即先抗議,如抗議不成,再絕交。

        在戰(zhàn)爭爆發(fā)之初,雖然北京政府宣布以中立為中國的外交選擇,但在內部仍有不同建議。比如,有人建議中國應直接加入?yún)f(xié)約國,趁機收回德奧兩國的在華特權,并進而防止日本侵占中國權益,但在當時的國際環(huán)境下,事實上中國不可能直接加入?yún)f(xié)約國對德作戰(zhàn)。戰(zhàn)爭進入第二年,戰(zhàn)爭相持不下,雙方的消耗逐漸增加,均有意拉攏中立各國加入自身陣營。嘗試讓中國加入?yún)f(xié)約國的情形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出現(xiàn)的。英、法、俄對于中國能加入?yún)f(xié)約國陣營最為熱心,因擔心無法獨霸中國,日本起初反對中國加入?yún)f(xié)約陣營。1917年,隨著美國參戰(zhàn),中國參戰(zhàn)外交迎來了轉機。自中國對德發(fā)出抗議預言絕交的照會后,美國國務院并不愿中國立刻對德絕交,此點與學界以往的認識不太一樣。日本則不同,由于擔心中國完全跟隨美國一致行動,從而讓美國在中國外交政策上占去先機,日本此時希望中國能再前進一步,而不是僅僅發(fā)出抗議。中國的參戰(zhàn),并非僅僅限于口頭上的,華工在歐戰(zhàn)前線的服務以及出兵西伯利亞都是中國為一戰(zhàn)所作出的貢獻。中國對德奧宣戰(zhàn)后,借機廢除了與德奧的條約。

        中國參戰(zhàn)以后,參加戰(zhàn)后和會已經(jīng)不是一個問題,朝野上下開始籌備如何與會。整體而言,中國朝野對巴黎和會寄予厚望,希望藉此廢除束縛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原本為參加和會而準備的收回山東權益反而并未成為提案的主要方面。由于日本一再宣言將歸還青島,因此政府內部并不認為這屬于一個主要問題,而是將注意力轉到更為宏大的廢約問題上,力圖藉此提高自身的國際地位。山東問題是隱含在中國與會宗旨之內的當然內容。又由于山東問題的解決主要是與日本為對手,因此何時以及如何向大會提出,必須在摸清日本的方針以后方可著手。陸征祥過日時與內田的談話,已經(jīng)使其大致了解了日本的方針,不單獨對日是中國參戰(zhàn)前就已經(jīng)達成共識的外交策略,此策略與日本的方針針鋒相對,不得已,到達巴黎后的陸征祥決定在和會正式提出山東問題。中國代表團雖然贏得了除日本外與會各國的同情,但直接收回山東權益的愿望仍然落空。五四運動因而爆發(fā),在國內高漲的民族主義浪潮下,中國代表團最終未在對德和約上簽字。

        中國代表團拒簽和約影響深遠。其直接影響在于,由于中國拒不承認日本對山東權益的繼承,日本對這些權益的占有始終屬于非法,中國仍保有重新討論和收回的權利。這就為后來在華盛頓會議上再次提出這一問題并得以解決奠定了基礎。其更深遠的影響是,自近代中國開始辦理外交以來,“始爭終讓”是一個逃不脫的規(guī)律,中國總是在經(jīng)過若干無效的抗爭后,不得不在列強設計好的條約上簽字畫押。而巴黎和會的拒約,則是一個史無前例的舉動。這是中國人在簽訂條約問題上第一次響亮地對列強說“不”。它對以后的中國外交顯然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作者簡介:侯中軍,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事近代中外關系史、中華民國外交史研究。)

        猜你喜歡
        外交英國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華人時刊(2022年3期)2022-04-26 14:29:08
        探尋日本
        中華手工(2021年2期)2021-09-15 02:21:08
        英國的環(huán)保
        悠悠歲月外交情
        涉僑外交二三事
        歐盟同意英國“脫歐”再次延期申請
        中國外匯(2019年21期)2019-05-21 03:04:06
        《黃金時代》日本版
        電影(2019年3期)2019-04-04 11:57:16
        英國圣誕節(jié)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外交
        領導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09:19:03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中文字幕日本av网站|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永永 | 日韩人妻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特黄特色特爽大片|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日日摸日日碰人妻无码|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精品 无码 国产观看| 91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韩国免费一级a一片在线| 亚洲丝袜美腿精品视频| 一本色道久久hezyo无码| 人妻丝袜av中文系列先锋影音 | 亚洲精品成人av一区二区|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丰满少妇被猛进去高潮|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综合| 国产免费爽爽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线视频在线观看高清|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av影院| 不卡日韩av在线播放|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盗摄| 波多野结衣乳巨码无在线| 四虎影视国产884a精品亚洲| 人妻少妇中文字幕久久69堂| 国产av熟女一区二区三区老牛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国| 精品人妻无码视频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小说| 亚洲日产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 综合偷自拍亚洲乱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69国产精品亚洲| 久久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剧情| 亚洲成av人片女在线观看| av免费网址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