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安安
宋代,一個國土面積不大,一個經(jīng)歷300多年的朝代,但卻有著歷朝歷代都無法比擬的經(jīng)濟、文化和藝術地位的一個朝代。從文化藝術上,宋代的詩詞文學燦爛輝煌、宋代的陶瓷樸素清雅、宋代的書畫含蓄謙卑、宋代的典籍記錄影響后世,宋代的建筑藝術獨樹一幟……而美學始終貫穿于其中。宋代的美學帶有文人氣息,文人思想得到社會的普及與認同,士大夫階層的審美追求成為社會的主流思想。宋人審美趣味推崇平淡、平易,美學追求趨向雅化,其日常生活、思想觀念、文學藝術活動都無一不揭示其特征。而作為承載著這所有一切的活動場所,無疑也寄托著宋人對情調(diào),意趣的追求。宋代文人趣味對室內(nèi)環(huán)境的藝術發(fā)展有著不可或缺的影響。
在宋代,文人士大夫心里,往內(nèi)索取自身需求成為了鮮明的特征,他們常常在內(nèi)心調(diào)節(jié)感情的平衡,尋找美的享受與解脫,在內(nèi)心世界蘊含情緒的好壞,細細琢磨平淡生活帶來的樂趣。因此,在這樣的潮流影響下,宋代繪畫藝術的發(fā)展非常自覺的集中在對文人士大夫生活與情趣的表現(xiàn)上,人物畫在宋代將不再成為主流,山水、林石、花竹、禽魚等主題都反復在宋代文人畫當中。一切生活當中的元素,都能被文人士大夫作為灌輸自身情感的載體去欣賞與審視,發(fā)現(xiàn)當中的趣味去取悅自己。
“蘇軾認為書畫最大的作用就是“悅人”,當然,這里指的是文人士大夫在日常生活中業(yè)余的“自娛”心態(tài),作為一種愛好從而取樂。“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雖微物足以為樂,雖尤物不足以為??;留意于物,雖微物足以為病,雖尤物不足以為樂?!雹僭⒁狻本褪且环N超然的態(tài)度,有一種審美的功能,文人畫也是如此審視?!霸⒁狻笔钱嫾覂?nèi)在本性的自然流露,在畫紙上流暢的表現(xiàn)?!傲粢狻眲t是畫家內(nèi)在本性被外在因素印象而不能得到順利地發(fā)揮與畫紙上。因而他以為,只有保持自娛自樂的心態(tài),利用超然的審美意趣,才是具有宋代美學觀念的繪畫。
不僅僅在繪畫藝術創(chuàng)作,書法藝術同樣也是宋代文人士大夫在追求意趣中獲得自娛的重要途徑。歐陽修對待書法的態(tài)度也與蘇軾的“自娛”態(tài)度不謀而合,當作人生趣事。他不僅認為書法作品可以予人因字美所帶來的享受,也使豐富和充實精神生活之物,而且進一步說明書寫過程也是“人生一樂”,這是一種宋代文人普遍認同的審美意趣。書寫時心無雜念,不拘泥于清俗之分,才有正真的享受書寫之樂。體現(xiàn)宋人不為功名利祿,把字當作寄托精神的形式去看待,才是最高的審美意趣。
宋代園林是中國園林的成熟期,其造園特點大量蘊含了宋代文人的審美情趣。在宋代文人眼中,園林是孕育和展現(xiàn)美的空間,是寄托精神哲思的場所。因此園林的布局構造,其根本是暢游心神,而不僅僅是景致的堆砌。造園家通過對自然山水美景的理解,以抒發(fā)胸臆,創(chuàng)作出既能體現(xiàn)心境又能容納自然的園林空間。從另一個角度看,文人住宅室內(nèi)環(huán)境的營造很大部分都受到了文人造園意境的影響。
文人園林布局以借助自然之勢,依山傍水而盡得自然之靈秀。值得注意的是,宋代園林雖以精巧雅致聞名,但從整體布局風格上來看,依然是尚簡約而不尚繁復,這一點,與文人的樸素,內(nèi)斂的審美情趣相通。所謂“鋪陳不可太繁,繁則堆塞不舒。”
物件鑒賞中的“寄情”之樂:
文人士大夫的審美意趣也影響了宋代生活用品的藝術發(fā)展。宋代,是最早出現(xiàn)“極簡”的審美意趣。宋人重意態(tài)而不重形貌,重平淡而不重華麗。不同于唐三彩的花花碌碌,宋代陶瓷在單色中體現(xiàn)樸素。全世界至今都還在仿宋瓷,宋瓷上的冰裂紋、開片,原是燒壞的,但宋人卻能感受到內(nèi)在的那種滄桑與殘缺美;宋代漆器,造型實在無華,也難見過分裝飾的花紋,但比例卻出其精準,且有流暢的視覺感受。一切看似的不經(jīng)意,其實都經(jīng)過精心設計;宋代的賞石風尚也偏向表達內(nèi)心的感受,對怪石奇峰的追求達到了瘋狂的狀態(tài)。在賞鑒把玩奇石的文人士大夫中,以米芾、蘇軾最為著名,他們并對賞石做出了高度的經(jīng)驗概括,開創(chuàng)了玩石理論的先河。
宋代詞人陸游曾說:“石不能言最可人?!碧靾@,玉石系腰,山石入畫,硯石置案,都表達了他們對石頭的喜愛之情。特別是硯石,文人愛硯,猶如美人愛鏡,一生之中,最相親相傍,因此容易產(chǎn)生特殊的感情,不少人甚至成為“硯癖”,宋代大文豪蘇軾、書畫家米芾、文采風流的徽宗皇帝,皆為“硯癖”中鼎鼎大名者。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審美精神反映在硯臺身上,硯臺與文人間有了緊密的聯(lián)系,在文人的引領下。用硯、品硯、藏硯開始形成風尚。
宋代文人對硯的質(zhì)地非常講究。宋代硯臺多為石質(zhì)、陶泥、少數(shù)為玉、瓷、木等,看似簡樸,卻反映了文人崇尚自然的審美情懷。米芾認為“器以用為功。玉不為鼎,陶不為柱。”②正說明以石作硯臺最佳。特別是作為四大名硯之首的端硯,石質(zhì)獨特,細膩、滋潤,如風流學士,競體潤朗。唐太宗曾把一塊賞賜給著名書法家諸遂良的硯上題寫“潤比德,式以方,”用硯品來比喻人品,表達了文人士大夫內(nèi)斂的審美意趣。
文人住居除了在建筑格局和組織上體現(xiàn)了文人崇尚自然,追求平淡的審美意趣外,在室內(nèi)陳設上,同樣也反映出文人清逸的生活情趣。文人的審美情趣決定了裝飾的境界應該是整體的彰顯物器,而不是突出裝飾本身,即將裝飾看成空間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和部分,包含在空間意境營造的概念內(nèi)。南宋詩人葛紹體的詩中所描寫的場景可知:“自占一窗明,小爐春意生。茶分香味薄,梅插小枝橫。有意探禪學,無心了世情。不知清夜坐,知得若為情。”③在這一個完全反映主人意趣,絕無功利之心的小小空間,便是理想的燕居之室,而焚香、蒸茶、掛畫、插花便成為宋代的文人在布置室內(nèi)空間中享受“閑雅情趣”和悠游人生的“四般閑事”。
晨起日下,放下帷賬,焚一爐香,細煙屢屢,香霧繚繞。焚香,是宋代文人重要的生活內(nèi)容,在書房,居室,廳堂都會擺設焚香所用的香爐、香著、香瓶、香合、寶子等相關用品。④“小院春寒閉寂寥,杏花枝上雨瀟瀟。午窗歸夢無人喚,銀葉龍涎香漸銷”⑤,這里的龍涎便是一種香的名字。宋人焚香已是“賞心樂事”。周紫芝《北湖暮春十首》描寫的就是文人對焚香的特殊感情:“長安市里人如海,靜寄庵中日似年。夢斷午窗花影轉,小爐猶有睡時煙。”⑥就算午夢里,也少不得香煙一縷。這些都證明了焚香對文人來說并不只是凈化空氣,更多的是通過焚香的環(huán)境,氣氛營造一種境界,一種能表達文人的心靈意趣。
掛畫,是文人居室“園林化”傾向的產(chǎn)物。為了達到“不下堂筵,坐窮泉壑”⑦的情趣,山水畫無疑成為了最直接的代替品,文人懸掛山水畫,就像將遠山近水引入室內(nèi)空間。陳著的《沁園春》中提到:“但燒香掛畫,呼童掃地,對山揖水,共客登樓。付與兒孫,只將方寸,此外無求百不憂?!雹嘣诰邮抑蟹傧銙飚嫞耐幸环N山水的恬靜閑情。掛畫也極為講究,文人認為:①懸掛的繪畫應與環(huán)境協(xié)調(diào),不然會適得其反。②畫應盡量高掛,一個空間只能懸掛一幅,兩幅并列懸掛顯俗氣。③畫下可擺放奇石,盆景花卉等,忌諱放置朱紅漆架子。最后,廳堂適宜懸掛大幅,室中適宜懸掛小幅。在文人對掛畫位置的要求中,不僅可以看出文人利用懸掛山水畫滿足”林泉之心“,而且從不宜之事中也能看出文人尚雅,尚平淡,對俗物反感的態(tài)度。
宋代室內(nèi)格局與陳設受文人風尚影響,由傳世繪畫和近幾十年發(fā)現(xiàn)的墓室壁畫可以看得很清楚,這里不必細論?;ㄆ砍蔀闀匡L雅的重要點綴。宋人書房每以“小室”、“小閣”、“丈室”、“容膝齋”等為稱,可見其小。書房雖小,但一定有書,有書案,書案上面有筆和筆格,有墨和硯,硯滴與鎮(zhèn)尺,又有一具小小的香爐,再配以精雅之具--花瓶,這是以文人雅趣為旨歸的一套完整的組合。
空間大小決定了花瓶的用途,“堂廈宜大,書室宜小”⑨。插花本是裝飾空間的一種藝術,而裝飾的對象就是人的日常生活空間。對空間的陳設不僅要考慮物理空間,更要考慮心靈空間。高濂的《瓶花三說》中:“堂中插花……高架兩旁,或置幾上,與堂相宜?!雹獯笮突ㄆ慷嘀糜趶d堂,造型敦厚。氣韻古樸雄偉的花瓶,才能與環(huán)境相稱,盡除浮華,顯出文人之高雅情趣與大度。而幾案的小花瓶多設于書齋,且多伴隨花卉。形式多樣但都造型精致,膽瓶最常見,小瓶、小壺、瓷瓶也不時出現(xiàn)在文人的詩詞?;ㄆ康呐d起與造型的嬌小其實是隨著文人的書室的依戀而產(chǎn)生的,文人在狹小的空間讀書、思考,創(chuàng)作一片內(nèi)心的廣闊天地,由之而來的花瓶自然也以小為宜,恰當搭配能營造良好的讀書環(huán)境。陳與義的“小瓶春色一枝斜”?;“膽樣銀瓶玉樣梅,北枝折得未全開。為憐落莫空山里,喚入詩人幾案來。”?詩中所描述的便是膽樣式的小銀花瓶里插著梅花。膽瓶造型典雅優(yōu)美,給人超凡脫俗的無限情趣。
蒸茶,與焚香一樣,是文人生活不可缺少的元素,白居易《晚起》:“融雪煎香茗,調(diào)酥煮乳糜?!焙鹊牟皇遣?,還有品味與閑情。在茗的悠悠余韻中,錦繡篇章緩緩流淌出來。文人認為,蒸茶益處很大,與友對坐,談古論今,可以解渴佐歡;意興闌珊之際,可以胸懷通暢;挑燈夜讀時刻意去除睡意;密語私談時又可以加深情誼;雨天閉門而坐,吮一口香茗,可疑排遣寂寥煩惱。文人嗜茶、在居室中煎茶煮水,與同好之人分茶、斗茶這些行為并不是渴望茶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益處,而是在于想象浸潤于茶中的精神愉悅,希望通過茶的特性,用途表達對蒸茶這一活動所帶來的詩意悠閑的生活向往。與其說文人愛茶,不如說用茶體現(xiàn)文人生活之閑狀。
正是由于宋代文人對生活的審美追求,促進了宋代居室裝飾藝術的發(fā)展,為后世提供了很好的例證。而宋代文人對居室的裝飾藝術的追求,最大的特點是將人的思想融入室內(nèi)裝飾中,從而達到人和環(huán)境的高度融合,寄情山水,托物言志,構成一幅人在畫中游的美麗景象。我們可以想象有這樣一個場景:室外的園林風光恍惚置身于大自然懷抱;室內(nèi)掛上一幅山水畫、擺上一個畫面屏風,猶如將室外的景色引入居室;主人焚上一爐清香、插好一瓶花、蒸上一壺清茶、邀上幾位文人墨客,或品茶論今、或吟詩作對、或鑒賞評說……,好一幅文人有情、物件生意,生機盎然的景象,人在躍動,物在參與,相得益彰,頗有“留將一面與梅花”的高雅場景。
通過以上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宋代的治國理念,使宋代的經(jīng)濟文化繁榮發(fā)展,文人士大夫階層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在宋代文人特有的生活觀和審美觀主導下,宋代的文化藝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而本文所論述的室內(nèi)環(huán)境的發(fā)展,就是因為宋代文人的思想意趣的驅動下而產(chǎn)生,營造的環(huán)境充分體現(xiàn)文人的情趣,“山水之樂”、“游于物外”、“清、韻、逸”的追求,而人的活動又成了環(huán)境的主角,這樣的環(huán)境和人的高度融合,對我們今天在室內(nèi)裝飾設計的方面有很重要的啟發(fā)和借鑒。室內(nèi)裝飾要體現(xiàn)居室主人活動的思想和意趣。社會文化價值的影響是決定居室裝飾藝術的時代特征。
注釋:
①蘇軾《蘇東坡集·前集》,卷三二.
②[宋]米芾.《硯史·用品》.
③[宋]葛紹體.《洵人上房》.
④孫以棟,沈卓.宋代人居環(huán)境與文人意趣.浙江工業(yè)大學藝術學院,收錄于《包裝世界》,2013,2:80-81.
⑤[宋]胡仔.《春寒》.《全宋詩》,冊三六,p22527。
⑥[宋]周紫芝.《北湖暮春十首》.《全宋詩》,冊二六,p17393.
⑦[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訓.北京:中華書局,2010:11.
⑧唐圭璋.《全宋詞》,第四冊.北京:中華書局,1965:3035.
⑨[明]文震亨.《長物志》,卷八,置瓶.中華書局,2013:212.
⑩[明]高濂.《瓶花三說》.參見于《瓶花譜瓶史》,品瓶.北京:中華書局,2012:22.
?[宋]陳與義.《梅花兩首》.
?[宋]楊萬里.《瓶里梅花》.收錄于《誠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