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每日時報》2月11日文章,原題:中國不戰(zhàn)而勝 “在美國全力打仗的時候,中國則在做生意?!敝骷彝呃ぜ{沙爾在《可有可無的國家》一書中寫道。在筆者看來,中國堅守和平主義精神,從來不支持亞洲或者該地區(qū)的任何地方發(fā)生武裝對峙。
去年,中印洞朗對峙事件最終以沒有發(fā)生武裝對抗而結束。事實上,中國避免了可能導致對峙情形的局勢升級。在臺灣問題上也一直保持有意義的克制。北京知道交戰(zhàn)會將其經濟發(fā)展的大好形勢置于危險當中。無論是印巴交戰(zhàn),還是阿富汗和中東地區(qū)正在發(fā)生的動蕩,中國沒有介入任何一場沖突。與美國軍事干涉不同的是,北京正努力通過經濟和企業(yè)活動使自己的主張傳遍各個角落。
在南海爭端問題上,中國竭力避免與東南亞國家發(fā)生武裝沖突。這些爭議有時會變得更加尖銳,原因就是美國進行干涉和站在中國對手的一邊。很顯然,北京沒有因為挑釁而失去理智,但對于華盛頓的包圍戰(zhàn)術——通過與越南、菲律賓、澳大利亞和印度走得更近來嚴格控制中國周邊國家——也絕非不聞不問?;趪覒?zhàn)略安全的需要,中國把“一帶一路”倡議視作馬六甲海峽——中國的大部分商業(yè)運輸都依賴這條航線——之外的另一個選擇。“一帶一路”倡議是涉及眾多國家的一個大工程,其中中巴經濟走廊就是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中巴經濟走廊起自瓜達爾深水港——離要害之地霍爾木茲海峽不遠。美國不想讓在戰(zhàn)略上俯瞰霍爾木茲海峽的瓜達爾港成為中國海軍的前哨陣地。因此,美國和印度、阿富汗通過在巴基斯坦煽動動蕩而找到了一種“共生安慰”。美國抱怨巴基斯坦對塔利班一些派別軟弱主要是為其迫使巴基斯坦離開中國尋找借口。與恐怖事件發(fā)生頻率下降相反的是,為巴基斯坦不同工程項目工作的中國公民遇襲事件看來呈緩慢上升趨勢。沒有理由認為這些有針對性的襲擊事件是孤立的。因此,巴基斯坦需制定更細致的安全戰(zhàn)略以確保中國人的安全和挫敗敵對人員對這個國家和破壞中巴關系的企圖。
巴基斯坦領導人必須集中精力評估當前形勢,這樣才能維護國家的完整和主權的神圣不可侵犯。形勢復雜主要是因為中國因素:中國對中巴經濟走廊和巴基斯坦其他戰(zhàn)略工程的巨額投資為其提供了增強其地區(qū)吸引力的機會。這與美國和印度并不合拍。巴方承擔不起中斷與中國久經考驗的關系的代價。
中巴經濟走廊的成功實現(xiàn)將預示著巴基斯坦戰(zhàn)勝其對手。孫子的忠告在這里仍然有效:戰(zhàn)爭中最偉大的勝利是“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這就是中國一直不戰(zhàn)而勝的原因?!?/p>
(作者M·阿里·俾路支,陳一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