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的號召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工作方針至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走過了波瀾壯闊、欣欣向榮的40年。40年間,我們從“人治”邁向“法制”,從“法制”邁向“法治”。依法治國成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執(zhí)政成為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總體上解決了有法可依的問題。行政執(zhí)法體制改革和司法體制改革持續(xù)深化,社會公平正義不斷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得到全面貫徹,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中國特色法學教育體系初步形成,法學理論、法學院校、法學人才隊伍繁榮發(fā)展。40年間,黨領導全國人民書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yè)的輝煌篇章。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yè)迎來了新的發(fā)展要求,站在了新的發(fā)展起點。在這40年法治建設的基礎上,我們當總結法治建設經驗,以建設法治中國為指引,繼續(xù)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闊步前進。這要求我們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此,一要堅持黨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依據黨章從嚴治黨、依據憲法治國理政,增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二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不斷促進人民的全面發(fā)展;三要堅持憲法法律至上,加強憲法法律實施,樹立憲法法律權威;四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將法治和德治貫通于全面依法治國的各領域和全過程;五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黨依法執(zhí)政,各級政府依法行政,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六要堅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構建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四個系統(tǒng)格局;七要形成完備的法律規(guī)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jiān)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guī)體,推進依規(guī)治黨和依法治國結合,堅持法治與改革協(xié)調共振,用“五大體系”支撐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需要全社會的信仰,更需要全社會的踐行。不可否認,成熟的法學理論,健全的法律體系,先進的司法制度,優(yōu)秀的法律人才,都是衡量法治的重要標準。但最能衡量法治的標準,是法治實實在在的落地,是法律真真切切地被全社會所信所守。在看到40年法治建設的巨大成績的同時,我們更要冷靜地認識到,目前我國在全社會信法守法方面,距離法治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以言代法、以權壓法、逐利違法、徇私枉法,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信訪不信法,潛規(guī)則大于規(guī)則,逢事喜歡講個熟門熟道,等等不講法治的現象,依然屢見不鮮。如果對這些問題掉以輕心,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宏圖愿景必定會因缺乏實質內容和核心支撐淪為鏡中花、水中月。所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關鍵,就是要切實推進全民信法上下守法,真正樹立起憲法法律權威。要推動全社會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矛盾和問題,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huán)境,實現社會領域的良法善治和公平正義。
憶往昔歲月崢嶸,謀未來前程錦繡。法治在遠方,更在當下。在中國人治文化殘余濃厚、人情社會復雜的國情下,推進全民信法上下守法,讓法治不是活在口號中、印在書本里、躺在法條上,而是飛入尋常百姓家,把法治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是建設法治中國的必由之路。概言之,國無信不立,中國法治要創(chuàng)造出更高的輝煌,今后之核心要立在一個“信”字上。